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毕胜 纪树荣 +3 位作者 季林红 顾越 王子曦 王广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56,共4页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练时间为4周,每周训练5天,每次45min。结果机器人辅助训练后,肘关节屈肌的痉挛评分降低,与基线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肘关节伸肌的痉挛评分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主要通过重复性牵伸和反复运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机器人辅助训练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脑卒中 脑外伤
下载PDF
三重磁刺激技术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玮玮 郑菊阳 +1 位作者 徐迎胜 樊东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三重磁刺激技术(TST)的特点,探讨TST在评价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2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14例,分别进行双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 目的研究三重磁刺激技术(TST)的特点,探讨TST在评价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2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14例,分别进行双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测定,并将TST波幅比与改良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修订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肺功能百分比、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S患者12例均完成双侧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55.8±32.6)%,较正常参考值下降(F=-3.448,P=0.002),TST波幅比阳性率为70.8%。LMNS患者共13例完成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79.4±16.4)%,与正常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F=0.215,P=0.832)。ALS组尺神经TST波幅比〔(55.8±32.6)%〕低于LMNS〔(79.4±16.4)%〕(F=-3.275,P=0.002)。TST波幅比评价UMN体征的敏感度76.5%,高于传统电生理指标;特异度为54.5%,低于传统电生理指标。TST波幅比与改良的MRC评分存在相关性(r=0.431,P=0.035),与ALSFRS-R评分、肺功能、病程、MEP潜伏期以及CMCT均无相关性。结论 TST可以发现亚临床UMN损害,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电生理观测指标。TST可以定量评估UMN受损程度,有可能用于ALS患者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上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启富 吴小平 +2 位作者 陈在娟 周开斌 曹锡忠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30-531,534,共3页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导尿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导尿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庭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而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脊髓损伤伴上运动神经元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缓解膀胱痉挛,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运动神经元膀胱 前庭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的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应舜伟 吴新民 王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 :研究脊髓横断后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其mRNA在脊髓的改变 ,以明确CGRP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4只 ,麻醉后T8~T10 水平行全脊髓横断术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 1个对照组和 ... 目的 :研究脊髓横断后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其mRNA在脊髓的改变 ,以明确CGRP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4只 ,麻醉后T8~T10 水平行全脊髓横断术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 1个对照组和 3个手术组。对照组于手术时 ,手术组分别于术后 1、4、7天麻醉后将大鼠横断水平以下的脊髓和双下肢腓肠肌取出 ,分别用Karnovsky 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骨骼肌乙酰胆碱酯酶、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和RT PCR法检测脊髓CGRPmRNA ,Northern杂交法测定骨骼肌中AChRγ、ε亚单位mRNA。结果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显示在脊髓横断前后神经肌肉接头在数量、分布及着色上无明显差别 ,但脊髓横断后肌纤维有一定程度萎缩。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脊髓横断前可见神经肌肉接头显示DAB的免疫阳性标记 ,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所显示的神经肌肉接头分布一致。在脊髓横断后各组大鼠腓肠肌的CGRP含量下降 ,到第 7天降至最低值。脊髓横断后第 1天CGRPmRNA含量即开始下降 ,到第 4天和第 7天降至更低 ,与CGRP变化趋势一致。脊髓横断后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自第 4天起显著增加 ,第 7天达到最高值 ;而ε亚单位增加缓慢且幅度小。结论 :CGRP可能参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靶肌肉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脊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骼肌 乙酰胆碱受体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运动诱发电位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菊阳 张朔 +3 位作者 樊东升 张俊 徐迎胜 康德瑄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关于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2002年至2005年4年间 完成的226名患者MEP检查总结。结果:226名患者,其中运动神经元病(MND)80例MEP阳性率98%,脊髓型颈椎病 (CSM)66例阳性率88%,多发性硬化46例(... 目的:关于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2002年至2005年4年间 完成的226名患者MEP检查总结。结果:226名患者,其中运动神经元病(MND)80例MEP阳性率98%,脊髓型颈椎病 (CSM)66例阳性率88%,多发性硬化46例(MS)MEP阳性率80%,其他诊断不清者34例MEP阳性率76%。结论: MEP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安全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方法,对于检测运动神经系统的皮层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 特别是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具有较准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上运动神经元 电刺激 中枢传导阻滞
下载PDF
卒中后痉挛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铁山 张栩 于兆华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6期434-436,共3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前对痉挛的认识不够统一,在痉挛的发生机制、鉴别和治疗观念上也存在很多争议。文章对卒中后痉挛的危害、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以及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前对痉挛的认识不够统一,在痉挛的发生机制、鉴别和治疗观念上也存在很多争议。文章对卒中后痉挛的危害、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以及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痉挛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鉴别诊断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价研究
7
作者 靳娇婷 胡芳芳 +8 位作者 张秋丽 张明 陈乔依 李海宁 秦星 康丽 贾蕊 刘潇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0,共7页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108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90人。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纳入的ALS患者首先进行临床资料登记,然后评估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个体区是否存在UMN损害。结果ALS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皮质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ALS组双侧下肢区皮层厚度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变薄(P>0.05)。整体UMN损害阳性组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头面部-延髓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延髓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上肢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运动皮层厚度变薄作为ALS患者UMN受累的客观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皮层厚度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对F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恒恒 陈娜 +4 位作者 翦凡 张磊 王颖 张在强 潘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F波特点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对F波的影响。方法纳入确诊和很可能ALS(改良EI Escorial标准)患者52例为ALS组,性别、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7名为对照组。根据上肢有无...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F波特点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对F波的影响。方法纳入确诊和很可能ALS(改良EI Escorial标准)患者52例为ALS组,性别、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7名为对照组。根据上肢有无锥体束征,把ALS组分为有锥体束征组和无锥体束征组。所有对象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测,采集与临床评估同侧肢体的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峰-峰波幅和F波最大峰-峰波幅(F wave maximal peak-to-peak amplitude,FAmax)、FAmax/M波峰-峰波幅比(F/M)、重复F波及巨大F波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组F/M(0.05±0.02 vs.0.15±0.15)、F波重复率[0(0,10.0%)vs.67.0%(34.2%,87.8%)]、神经元重复率[0(0,5.3%)vs.34.2%(14.2%,60.0%)]和巨大F波百分比[0(0,0)vs.0(0,12.1%)]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LS无锥体束征组比较,ALS有锥体束征组F波波幅[(0.50±0.40)mv vs.(1.14±0.80)mv]、F/M[0.06(0.02,0.11)vs.0.12(0.07,0.23)]、F波重复率[31.5%(0,50.8%)vs.77.8%(53.8%,94.7%)]及神经元重复率[13.0%(0,33.0%)vs.50.0%(23.8%,75.0%)]显著升高(P<0.05)。有锥体束征组中,13例(38%)患者正中神经可见巨大F波,无锥体束征组未见巨大F波。结论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关键性引起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表现为FAmax、F/M增高,且巨大和重复F波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下载PDF
结肠灌注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中的运用
9
作者 马婧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结肠灌注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给予顺气导滞中药灌肠治疗,且采取结肠灌注方式;治... 目的分析结肠灌注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给予顺气导滞中药灌肠治疗,且采取结肠灌注方式;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与疗效比较。结果 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15例患者中未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灌注 神经源性直肠 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
下载PDF
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君 党宝齐 +5 位作者 卢洁 陈文莉 袁媛 浦建能 刘敏洁 陆佳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结果。方法入选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MN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5例,注射组行电刺激引导下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并予康复训练,对照组... 目的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结果。方法入选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MN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5例,注射组行电刺激引导下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并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改良Ashworh(MAS)评分、踝阵挛评分(Clonus)、踝背屈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10 m步行测定(10m-WT)、步行中踝背屈最大角度(AROM)及步态功能视觉类比评定(VAS-GF)等测试,并记录注射组注射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注射组MAS、Clonus、PROM、10m-WT、VAS-GF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ROM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注射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10m-WT、VAS-GF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Clonus、10m-WT与VAS-GF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各时间点MAS、PROM、Clonus与10m-W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所有病人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神经阻滞 神经腓肠肌分支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评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高嘉(综述) 郭怡菁 袁宝玉(审校)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躯干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呼吸肌麻痹.患者多在3~5年内死亡。ALS发病率为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躯干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呼吸肌麻痹.患者多在3~5年内死亡。ALS发病率为1-3/10万,患病率约4-8/10万,5%-10%为家族性 ALS (family ALS, fALS),其余90%以上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除利鲁瞠可延长半年左右生存期外,目前尚无其他被证实治疗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神经电生理技术 经颅磁刺激术(TMS)
下载PDF
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体征中易混淆的概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献荣 单述刚 +1 位作者 Ivanhoe CB Reistetter TA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关键词 痉挛 病理生理 上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检测上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
13
作者 Osei- Lah A.D. Mills K.R. 江山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25-26,共2页
Evidence of upper motor neuron (UMN) dysfunction is essential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CMC) abnormalities detected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 Evidence of upper motor neuron (UMN) dysfunction is essential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CMC) abnormalities detected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are presumed to reflect UMN dysfunction. CMC is, however, often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classical sporadic AL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utility of the CMC measure in ALS could be enhanced. We measured CMC to four pairs of muscles (abductor digiti minimi (ADM), biceps, vastus medialis (VM) and abductor hallucis (AH) in 20 controls and 25 ALS patients. The commonest abnormality detected in the ALS patients was an absent MEP, found in 11 patients (44% ) and in 25 of 200 muscles examined. Studying a minimum of three muscle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ng UMN dysfunction. Weakness in the muscle as well as selecting a distal rather than a proximal musc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abnormal CMC. Interside differences in CMC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pronounced in the patient group. In 30% of patients a significant interside difference in AH CMC time was the sole abnormality, suggesting mild UMN dysfunction on the side with the longer 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运动神经元 肌萎缩侧索硬化 经颅磁刺激 功能障碍 拇展肌 远端肌 肌无力 运动传导 二头肌
下载PDF
散发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成年患者的spastin基因突变
14
作者 Brugman F Wokke J.H.J +1 位作者 Scheffer H. 江山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11-11,共1页
Mutation of the spastin gene is the single most common cause of pure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aresis. In patients with an unexplained sporadic upper motor neuron (UMN) syndrome, clin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primary lat... Mutation of the spastin gene is the single most common cause of pure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aresis. In patients with an unexplained sporadic upper motor neuron (UMN) syndrome, clin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and sporadic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aresis may be problematic.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pastin mutations are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and sporadic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aresis, we screened the spastin gene in 99 Dutch patients with an unexplained, apparently sporadic, adult-onset UMN syndrome. We found 6 mutations, of which 4 were novel, in the subgroup of 47 patients with UMN symptoms restricted to the legs (13% ). Another novel spastin mutation was found in a patient with a rapidly progressive spinal and bulbar UMN syndrome that progressed to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arm or bulbar UMN symptoms and slow progression, no spastin mutations were found. Our study shows that spastin mutations are a frequent cause of apparently sporadic spastic paraparesis but not of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SPASTIN 基因突变 成年患者 散发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SPASTIN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不明原因
下载PDF
针灸治疗犬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体会
15
作者 李一涵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第6期122-123,132,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对于犬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效果。选择美联众合动物医院伴侣分院收录的两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犬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诊断,并给予相应的针灸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观...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对于犬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效果。选择美联众合动物医院伴侣分院收录的两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犬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诊断,并给予相应的针灸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2例上运动神经元患犬在经过了针灸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并且在一年的随访中并没有复发,其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带来的瘫痪或运动障碍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愈,患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犬,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与西医相比,具有创伤小,效果明显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上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疾病
下载PDF
连枷臂综合征颈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迎胜 张朔 +2 位作者 陈君逸 杨彦 樊东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对连枷臂综合征(FAS)患者进行体检、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寻其颈区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的证据.方法 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FAS患者67例,观察其诊断时和随访... 目的 对连枷臂综合征(FAS)患者进行体检、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寻其颈区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的证据.方法 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FAS患者67例,观察其诊断时和随访3、6、9、12个月时临床体检、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主要记录体检时的锥体束征、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和TST检测结果,判断其颈区UMN功能状况.结果 67例FAS患者诊断时,双上肢近端无力61例,右上肢近端无力4例,左上肢近端无力2例.上肢腱反射增强25例,减弱20例,消失22例.胸肌腱反射活跃或亢进66例,减弱1例,颈区UMN受累评分(2.0±0.5)分,颈区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评分(2.0±0.2)分.TST检测结果表明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为78.31% ±6.52%.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结果显示,胸肌腱反射的潜伏期为(7.80±1.22) ms,波幅为(1.23±0.14) mV.随访研究发现上肢腱反射逐渐减弱,UMN评分逐渐减低,下运动神经元评分逐渐增高,TST检测/TST对照波幅比逐渐下降,胸肌腱反射定量化检测潜伏期变化不明显.结论 FAS患者存在颈区UMN损害,随着病程进展,锥体束征常常被肌萎缩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臂综合征 上运动神经元 三重刺激技术 胸肌腱反射
原文传递
三重刺激技术对肯尼迪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迎胜 张朔 樊东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 对肯尼迪病(KD)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的亚临床损害.方法 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肯尼迪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临床查体、基因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主要... 目的 对肯尼迪病(KD)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的亚临床损害.方法 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肯尼迪病患者20例.对其进行临床查体、基因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TST检测(包括经颅磁刺激、外周神经刺激、对冲技术等),计算TSTtest/TSTcontrol波幅比,判断其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状况.结果 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44±5)个]、常规肌电图结果均符合KD.TST检测结果:13例TS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正常,其中1例临床存在腱反射活跃,余12例腱反射减低;7例患者TST结果异常,其中4例CMCT正常,5例临床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其中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2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3例为KD原发性TST异常.结论 肯尼迪病可以存在上运动神经元的亚临床损害,同时必需排除锥体束损害的其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上运动神经元 经颅磁刺激 三重刺激技术
原文传递
三重刺激技术对腓骨肌萎缩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迎胜 张朔 +2 位作者 刘小璇 孙阿萍 樊东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 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的亚临床证据,以期为致病基因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CMT患者65例... 目的 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探索其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的亚临床证据,以期为致病基因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CMT患者65例.对其进行临床查体、神经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锥体束征和TST检测(包括经颅磁刺激、外周神经刺激、对冲技术等)结果,计算TST test/TST control波幅比,判断其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状况.结果 临床查体发现7例患者下肢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肌张力增高,其中2例合并上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10例患者TST test/TST control波幅比下降(其中5例下肢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2例合并上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对应的致病基因:MFN2基因突变5例,BSCL2基因突变1例,3例GJB1基因突变,GDAP基因突变1例.根据临床查体和TST结果,18.5%(12例)的患者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结论 CMT患者可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据此可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上运动神经元 经颅磁刺激 三重刺激技术
原文传递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骨骼肌AChR的改变及CGRP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庚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变化以及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术后分别于 0、1、2、4、7和 14d取... 目的 观察大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变化以及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术后分别于 0、1、2、4、7和 14d取材横断水平以下的脊髓和下肢腓肠肌。应用Northern杂交方法测定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含量 ,应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 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mRNA自术后第 4d起与正常值比较显著性提高 ,14d时达到最高值 ;而ε亚单位mRNA直至术后 14d才与正常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术后即减少 ,自术后第 2d起降至正常水平的 5 0 %~ 80 %。结论 上运动神经无损伤后 ,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和ε亚单位mRNA的含量显著增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γ和ε亚单位的表达可能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ACHR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调控作用 CGRP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长期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7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旭东 韩仲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脊體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颇为类似,容易将可治的颈椎病误诊为MND,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文本报告7例长期误诊MND的脊髓型颈椎病,并探讨容易误诊的原因及二者的鉴别要点,为早期确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运动神经 颈椎病变 运动神经疾病 鉴别要点 椎管狭窄 椎管造影术 椎体后缘骨赘 束颤电位 上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