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2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良斌 杨菊 +5 位作者 吴玲 谢灯飘 杨涛 鄢红 陈彤 李明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627-630,共4页
《伤寒论》有关下法论述很多,理论源自《内经》因势利导之法,下法是中医治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治疗大法之一,是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往往以瘀湿热浊风痰溺毒为标实,脾... 《伤寒论》有关下法论述很多,理论源自《内经》因势利导之法,下法是中医治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治疗大法之一,是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往往以瘀湿热浊风痰溺毒为标实,脾肾亏虚与标实并存。故而在辩证准确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具体辩证的不同,扶正同时对兼有实邪阻滞的CKD患者合理运用下法,对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医治法 治疗大法 脾肾亏虚 下法 实邪 风痰 《伤寒论》
下载PDF
下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阳 黄河 +2 位作者 刘柱成 杨森林 黄福斌(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9期3918-392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下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ER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试验组口服管炎灵颗粒配合外用平衡火罐,治疗4周后,对比2组疗效、生存质量GERD... 目的观察中医“下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ER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试验组口服管炎灵颗粒配合外用平衡火罐,治疗4周后,对比2组疗效、生存质量GERD-QOL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GERD-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下法”治疗NERD,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为中医药治疗NERD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瘅 下法 黄福斌 非糜烂性反流病
下载PDF
从脉象探讨《难经》“阴阳盛虚汗下法”及其临床应用
3
作者 陈亚南 韩朋朋 +4 位作者 李亨达 韩梦阳 袁智宇 李西云 孙天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阴阳盛虚 阴阳脉象 下法 气机出入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探讨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应用
4
作者 李倩倩 董斐 +4 位作者 田园硕 白辰 于河 刘铁钢 谷晓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调适时攻下、逐邪外出、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对其相关方证的辨证和治疗仍需梳理清楚。文章结合六维辨证分析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从病因病性角度,温热主以承气汤类方泄热攻下,湿热主以宣清导浊、化湿通腑;从病期角度,气营血期均可通下以给邪(邪热、瘀热)出路;从病势角度,辨邪正态势、传变态势、邪气趋势而采用纯攻下、攻补兼施等;同时结合病理、病位而兼证兼治,以期为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证 吴鞠通 《温病条辨》 下法 温病 急危重症
下载PDF
《温疫论》运用下法特点及影响探析
5
作者 杨广 王宗明 汪波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吴又可提出下法在伤寒与温病中的运用不同,其《温疫论》运用下法特点有四:重在紧扣病机,及时运用;强调明辨证候,不拘结粪一症;注重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注意下后调护,扶正为重。其下法特点、思想被后世医家继承和发展。戴天章明确“时疫... 吴又可提出下法在伤寒与温病中的运用不同,其《温疫论》运用下法特点有四:重在紧扣病机,及时运用;强调明辨证候,不拘结粪一症;注重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注意下后调护,扶正为重。其下法特点、思想被后世医家继承和发展。戴天章明确“时疫下不厌早”;叶天士提出湿温便溏有邪,清热导滞,便硬无湿不可攻下;杨栗山针对温疫热毒炽盛提出“治法急以逐秽为第一要义”;吴鞠通在运用下法时,依据热邪轻重与津液多寡选择相应的承气汤;姜春华提出“截断扭转”法。《温疫论》中下法内容丰富,为临床下法运用提供了思想指导,值得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吴又可 《温疫论》 温病学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6
作者 许文捷 唐章卿 +1 位作者 包继峰 贺健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中医组(3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 d后的...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中医组(3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 d后的血浆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乳酸、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水平,胃肠功能指标(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入住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 d后,中医组IL-6、TNF-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D-乳酸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中医组临床痊愈24例(80%),显效5例(16.67%),有效1例(3.33%),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46.67%),显效13例(43.33%),有效3例(10%),中医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总积分,中医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疗效等级的提升,中医治疗比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能降低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炎性介质的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缩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急性胰腺炎 炎性介质 肠黏膜屏障 清热通下法 针炙
下载PDF
温病下法在临床杂病应用的中医理论探究及验案浅析
7
作者 李方凯 曹云松 +4 位作者 谷新怡 朱跃兰 刘小平 王东峰 胡博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1期21-25,共5页
以温病和下法的历代源流为切入点,探究温病下法在临床杂病应用的中医理论,尤其湿温证应用下法的争议、时机和技巧,并通过临证验案两则简要分析应用下法的辨证思路和心得体会。旨在梳理和总结温病下法的遣方用药特色,为临床杂病的诊疗提... 以温病和下法的历代源流为切入点,探究温病下法在临床杂病应用的中医理论,尤其湿温证应用下法的争议、时机和技巧,并通过临证验案两则简要分析应用下法的辨证思路和心得体会。旨在梳理和总结温病下法的遣方用药特色,为临床杂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下法 临床杂病 中医理论 验案
下载PDF
从张仲景下法论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出血性膀胱炎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滋芸 黎诗婷 +1 位作者 代喜平 严夏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7期1296-1299,共4页
出血性膀胱炎(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膀胱为病位,病机在于湿热、瘀血、气滞等实邪结于下焦,阻塞脉道,导致小便难、血尿等。笔者认为,张仲景下法中的“攻、逐、润”内容可借鉴用于HC的治疗,通过... 出血性膀胱炎(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膀胱为病位,病机在于湿热、瘀血、气滞等实邪结于下焦,阻塞脉道,导致小便难、血尿等。笔者认为,张仲景下法中的“攻、逐、润”内容可借鉴用于HC的治疗,通过下法因势利导,以逐瘀、泄热、利湿、导气等方式从二便引邪达外,以畅通气机、脉道。HC根据致病因素及病程发展分为早发型期、迟发型期、急症期,治疗上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主,皆需畅通尿道以恢复气机,而非见血止血、固精缩尿,意在通因通用,从下引邪达外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膀胱炎 淋证 下法 通因通用
下载PDF
张建平运用清上温下法治疗室性早搏经验萃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波 张建平 +1 位作者 陈岩 王祎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室性早搏是临床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现代医学治疗室性早搏虽然起效快、疗效好,但存在易复发、药物不适、费用高等不足,限制其应用;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治病求本、副作用小等优势,使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张建平... 室性早搏是临床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现代医学治疗室性早搏虽然起效快、疗效好,但存在易复发、药物不适、费用高等不足,限制其应用;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治病求本、副作用小等优势,使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张建平主任医师辨证聚焦室性早搏上热下寒的病机,运用清上温下法治疗室性早搏,清上意清上焦致病之邪,温下以引火归元,促进心肾相交,临床反馈效果良好,为室性早搏的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清上温下法 上热下寒
下载PDF
论《儒门事亲》与《伤寒论》下法之异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瑞祥 崔家祥 王洪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63-65,共3页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微知著,多于细微处发现患者存在郁滞,治疗上提倡精细化治疗,深入挖掘攻下药物的性味区别,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攻下方式。同时,张从正还提出了“下法可兼众法”“下即为补”“凡有郁滞者皆可下”等下法思想,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儒门事亲》 张从正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小儿推拿下法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鸣 李静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7期19-21,共3页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小儿推拿下法的理论来源、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作用机理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小儿推拿下法的理论来源最早可追溯于《黄帝内经》之“通泄”“消导”“攻逐”等学术思想,以推拿形式应用于临床实践首见于明...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小儿推拿下法的理论来源、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作用机理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小儿推拿下法的理论来源最早可追溯于《黄帝内经》之“通泄”“消导”“攻逐”等学术思想,以推拿形式应用于临床实践首见于明代《小儿推拿秘诀》,后收录并发展于清代《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下法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胸腹部及手部经络穴位,可疏通气血、通调中焦气机,达到行气导滞、健脾助运的目的。对于临床治疗积滞及以积滞为病机引发的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下法 积滞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谈国医大师王世民“通下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寒 赵怡蕊 +2 位作者 黄永豪 韩守霞 王世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王世民教授是山西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年,尤其倾心研究中药及中医方剂,数十年来科研成果显著,他倡导“仰古尚新、与时俱进、中西兼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强调“医应识药”,探幽发微,融汇古今... 王世民教授是山西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年,尤其倾心研究中药及中医方剂,数十年来科研成果显著,他倡导“仰古尚新、与时俱进、中西兼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强调“医应识药”,探幽发微,融汇古今。基于西医肠-肾轴理论从中医谈王世民教授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经验,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虚、瘀、湿、浊,临床主要治则为“补肾活血,降浊排毒”,且强调“通下法”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方,用通利大便的方法去除浊毒,以祛菀陈莝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世民教授基于肠-肾轴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也可看作人体阴阳失衡的一部分,中药及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阴阳平和而治疗疾病,提出“从肠治肾”,在临床疗效显著。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下法 慢性肾脏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胡镜清研究员运用下法治疗痰瘀互结病证的理论与临床经验
13
作者 汪锦城 周聪慧 +1 位作者 杨燕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24-2928,共5页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中,胡镜清研究员强调诊断时将痰瘀互结病机具体分析,根据“湿热”“虚寒”不同分型运用下法,处方中灵活选择各类下法药物,同时注意下法宜与它法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病机 经验总结 下法
下载PDF
温病下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向东 储开博 +4 位作者 丁喜英 李翰星 尹晓娟 张育敏 何丽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56-1559,共4页
本文对温病使用下法的意义、作用、适应证以及运用进行了探讨。下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温病下法的理论擘始于《黄帝内经》,以《伤寒杂病论》的三承气汤为应用基础,后经历代医家补充,至明清时期,下法在温病的使用日臻成熟并形成了一种... 本文对温病使用下法的意义、作用、适应证以及运用进行了探讨。下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温病下法的理论擘始于《黄帝内经》,以《伤寒杂病论》的三承气汤为应用基础,后经历代医家补充,至明清时期,下法在温病的使用日臻成熟并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学说,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温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所决定,下法在温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十分广泛,具有调畅气机、泻下热结、泻下逐瘀、泻下存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下法 意义 适应证 运用 注意事项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下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青 杨彩丽 +1 位作者 林色奇 查青林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搜索引擎,检索《伤寒杂病论》下法的研究文献,剔除研究结果相似的论文,对研究论文按照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用药规律、下法禁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类整理,以了解《伤寒杂病论》下法现代研究概况,从而为深...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搜索引擎,检索《伤寒杂病论》下法的研究文献,剔除研究结果相似的论文,对研究论文按照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用药规律、下法禁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类整理,以了解《伤寒杂病论》下法现代研究概况,从而为深入挖掘中医下法的理论和临床价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下法”结合生信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方治疗CKD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向雪芹 赵菁莉 赵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0-56,I0009-I0011,共10页
目的 探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结肠透析方(大黄、牡蛎、蒲公英)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BATMAN-TCM收集大黄、牡蛎、蒲公英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CKD疾病靶点。选... 目的 探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结肠透析方(大黄、牡蛎、蒲公英)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BATMAN-TCM收集大黄、牡蛎、蒲公英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CKD疾病靶点。选用Venny数据库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后,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运用Pymol、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234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其中MAPK1、AKT1、PIK3R1等18个靶点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770个结果(P<0.01,FDR<0.05),包括610条生物过程,65条细胞组成,95条分子功能,其主要作用于质膜、细胞质、胞质等功能位置。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炎性反应、免疫抑制、糖脂代谢等,其中与PI3K-Akt信号通路联系最为紧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稳定,靶点AKT1与黄体酮的结合能最高(-10.759)。结论 研究初步验证了中医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以期为更深层次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药结肠透析 下法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钱乙运用下法治咳的遣方用药特点浅析
17
作者 张蕾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3期71-74,共4页
钱乙被后世尊为儿科鼻祖,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本文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咳嗽》篇章的学习,探讨钱乙治疗小儿咳嗽的学术思想,分析其灵活运用下法,方选葶苈丸、褊银丸、白饼子、百祥丸等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 钱乙被后世尊为儿科鼻祖,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本文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咳嗽》篇章的学习,探讨钱乙治疗小儿咳嗽的学术思想,分析其灵活运用下法,方选葶苈丸、褊银丸、白饼子、百祥丸等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特点,为现代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乙 中医儿科学 咳嗽 下法 葶苈丸 褊银丸 白饼子 百祥丸
下载PDF
下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红霞 贾海骅 于峥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6期1046-1048,共3页
下法,又称泻下法,属八法中的一种。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将宿食、积滞、积水、瘀血、痰结等有形实邪从下窍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功能为泻下通便,主治宿食、积滞壅结于肠胃,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等[1]。近年来对下... 下法,又称泻下法,属八法中的一种。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将宿食、积滞、积水、瘀血、痰结等有形实邪从下窍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功能为泻下通便,主治宿食、积滞壅结于肠胃,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等[1]。近年来对下法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近20年来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危重疾病1.1中风王永炎等[2]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158例,取得满意疗效。方剂运用化痰通腑饮(瓜蒌、胆南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下法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细菌易位及通里攻下法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海龙 刘艳 +4 位作者 吴咸中 赵琪 周文络 李继坤 王民宪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2-346,共5页
肠道是全身感染的起源,细菌易位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致病Ecoli作示踪剂,研究不同剂量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所致MODS时肠道细菌易位的途径和程度,并观察通里攻下中药和抗生素... 肠道是全身感染的起源,细菌易位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致病Ecoli作示踪剂,研究不同剂量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所致MODS时肠道细菌易位的途径和程度,并观察通里攻下中药和抗生素对细菌易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多糖腹腔注射能造成肠道屏障损伤引起细菌易位,细菌易位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细菌易位途径主要有两条,低剂量时细菌易位以肠系膜淋巴结途径为主,高剂量时以门静脉途径为主。予先应用新霉素和灭滴灵给肠道脱污染反而加重细菌易位,抗生素治疗对细菌移位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易位 通里攻下法 MODS
下载PDF
吴鞠通攻下法临证拾遗
20
作者 李守朝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9-20,共2页
攻下为八法之一,历代屡有发挥。吴鞠通发展和总结了温病攻下的理论,足为后世楷模。笔者临证运用吴氏攻下法治疗内科杂病,多有所获,感触颇深,益叹古人对医理探求之精。运用得当常能屡起沉疴,兹举其一二以窥端倪。
关键词 苦寒攻下法 益气攻下法 宣肺通腑法 内科杂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