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风暴大气不稳定机制研究的若干问题
1
作者 郑永光 黄振强 +1 位作者 陈炯 王美慧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大气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具有复杂性。首先简要回顾了气块假设,给出了该假设的应用局限性,比如气块在对流风暴中的强上升运动必然会导致环境大气气压和涡度的变化等;然后梳理了大气的静力不稳定、对称不稳定以及其他... 大气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具有复杂性。首先简要回顾了气块假设,给出了该假设的应用局限性,比如气块在对流风暴中的强上升运动必然会导致环境大气气压和涡度的变化等;然后梳理了大气的静力不稳定、对称不稳定以及其他多种类型不稳定的概念,重点总结了条件不稳定、湿绝对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判据及其与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判别条件不稳定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气块作有限虚拟位移、使用对流有效位能(CAPE)来判别。CAPE和对流抑制能量的计算对抬升气块的温湿状况较为敏感,并需要进行虚温订正;最优CAPE值较地表CAPE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在强垂直风切变、低CAPE环境中,由于旋转导致的动力扰动气压梯度的加速作用对强对流风暴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流不稳定不一定对应于条件不稳定。条件对称不稳定的方便判别方法是使用饱和湿地转位势涡度,文中进一步总结了该不稳定所致的中尺度雨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风暴 不稳定 气块 风切变 条件不稳定 对流有效位能 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法向声场中粘弹性平面液膜的线性不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贾伯琦 于卓民 +1 位作者 刘宇新 虞育松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1031,共13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可能出现的声学振荡工况,对法向声场中平面液膜的线性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粘势流理论,描述了液膜的动量方程和边界条件。基于Floquet理论,获得了正弦、曲张双模态耦合的色散方程。结果表明,气液剪切引起的...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可能出现的声学振荡工况,对法向声场中平面液膜的线性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粘势流理论,描述了液膜的动量方程和边界条件。基于Floquet理论,获得了正弦、曲张双模态耦合的色散方程。结果表明,气液剪切引起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和声振引起的参数不稳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奥内佐格数的增大、弹性数的减小和时间常数比的增大会抑制液膜的失稳。韦伯数的增大对K-H不稳定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参数不稳定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韦伯数的增大减弱了表面张力,促进液膜失稳,另一方面韦伯数的增大使得参数不稳定区域的波数增大,增强粘性对不稳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液膜失稳。邦德数的增大促进了参数不稳定,抑制了K-H不稳定。声振频率的增大使得K-H不稳定增强,参数不稳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振荡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 参数不稳定 线性不稳定 粘弹性
下载PDF
黏性对内空泡诱导柱状液滴界面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剑霖 宋广毅 +1 位作者 王静竹 王一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存在于爆炸、液滴形成和液体喷雾等工程应用过程中,是流体力学关注的经典问题之一.内空泡振荡诱导液滴界面演化问题是其研究中基本模型之一,空泡振荡作用下液滴界面发生扰动并发展,其特征形态主要表现为破碎、... 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存在于爆炸、液滴形成和液体喷雾等工程应用过程中,是流体力学关注的经典问题之一.内空泡振荡诱导液滴界面演化问题是其研究中基本模型之一,空泡振荡作用下液滴界面发生扰动并发展,其特征形态主要表现为破碎、通气和稳定.液体黏性是影响界面不稳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液体黏性对内空泡诱导柱状液滴界面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在数值模拟中,基于开源OpenFOAM框架的多相可压缩求解器直接求解Navier-Stokes方程,采用isoAdvector的几何流体体积法捕捉界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液体黏性的增加会减缓空泡的收缩,进而减缓液滴界面扰动的发展,该影响下通气工况液滴通气发生时间增加,而稳定工况最大扰动幅值减小.最大扰动幅值的减小直接影响了液滴的特征形态,基于一系列数值模拟结果归纳得到液滴不稳定性相图.在文章讨论的参数范围内,随着黏性增加,小液滴(R_(d0)<2 mm)的形态从破碎转变为通气进而变成稳定;中液滴(2 mm <R_(d0)<3 mm)的形态从通气转变为稳定,不出现破碎形态;而大液滴(R_(d0)> 3 mm)的形态不随液体黏性改变,液滴形态会随着液体黏性增加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TAYLOR不稳定 液体黏性 空泡振荡 柱状液滴界面不稳定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伴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红 张燕 张卫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合并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61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服用...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合并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61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服用抗抑郁药,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术后疼痛状况、康复效果及足踝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踝关节肿胀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抑郁症
下载PDF
基于超越方程极点分布间接判定的分布式电站谐波不稳定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方维 陈锴 +5 位作者 郑鸿儒 周全 陈超 龚利武 张炜 唐昕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引入导致系统极点方程为含复数双曲函数的超越方程,极点分布难以确定,且忽略dq轴耦合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误判。建立并验证了同时计及dq轴耦合及线路分布参数的分布式电站阻抗模型。提出基于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极... 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引入导致系统极点方程为含复数双曲函数的超越方程,极点分布难以确定,且忽略dq轴耦合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误判。建立并验证了同时计及dq轴耦合及线路分布参数的分布式电站阻抗模型。提出基于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极点分布间接判定方法,利用回率矩阵特性间接判定超越方程极点分布,解决了超越方程极点分布求解难题。给出稳定判据应用过程中回率矩阵构造和稳定条件判定的详细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忽略线路分布参数或dq轴耦合均可能造成稳定性误判,且忽略前者还将导致遗漏高频谐波放大点。所提方法能准确分析该系统稳定性,并可准确评估系统潜在谐波放大点。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 超越方程 谐波不稳定 分布式电站 dq轴耦合
下载PDF
辐照效应对于掺镱光纤放大器模式不稳定阈值影响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曹涧秋 周尚德 +4 位作者 刘鹏飞 黄值河 王泽锋 司磊 陈金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10-219,共10页
光纤放大器在辐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模式不稳定(transverse mode instability,TMI)效应则是制约光纤放大器功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辐照效应对于掺镱光纤放大器TMI阈值的影响,开展了理论研究.通过将辐致损耗引入光纤放... 光纤放大器在辐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模式不稳定(transverse mode instability,TMI)效应则是制约光纤放大器功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辐照效应对于掺镱光纤放大器TMI阈值的影响,开展了理论研究.通过将辐致损耗引入光纤放大器的TMI理论模型,率先给出了考虑辐照效应的TMI阈值表达式,探讨了TMI阈值随辐射剂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辐照效应对于TMI阈值的影响,不仅与光纤的抗辐照性能有关,还与光纤放大器的增益系数有关.增益系数的增大,会减缓TMI阈值随辐射剂量的衰减,但也会导致TMI阈值的整体下降.通过对比辐照效应对于TMI阈值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MI阈值随辐致损耗衰减更快.这也使得TMI效应成为辐照条件下光纤放大器输出功率的限制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对于辐射条件下光纤放大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放大器 辐照效应 模式不稳定效应 辐致损耗
下载PDF
三维(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刘杰 张文玺 +2 位作者 秦晓东 陈建 蒋正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目的分析三维(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通过微创经皮骨盆前... 目的分析三维(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通过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治疗,部分患者后环不稳定,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重要组织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在随访过程中,对骨折复位情况和肢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0例患者的伤口在第一阶段就已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0±1.5)d;骨盆骨折固定术的手术时间为30~95 min,平均(60.8±5.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0.6±11.5)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6)周。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优33例(82.5%),良7例(17.5%);基于Majeed标准的肢体功能评估结果:30例为优秀(75.0%),10例为良好(25.0%)。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手术内固定可以在术前较好地评估患者骨盆骨折情况,有利于建模,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提高定位精度,最终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设计 三维打印 骨盆不稳定骨折 微创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计及线路分布参数的新能源场站谐波不稳定源头定位
8
作者 徐方维 卢煜国 +5 位作者 郭凯 郑鸿儒 舒勤 马智泉 陈家乐 贾俊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现有新能源场站谐波不稳定分析大多采用线路集总参数模型,会遗漏高频固有模式,导致稳定性分析不准确;当计及线路分布参数后,难以直接求解系统固有模式,导致谐波不稳定分析困难且不稳定源头难以有效定位。基于此,提出基于泰勒逼近的计及... 现有新能源场站谐波不稳定分析大多采用线路集总参数模型,会遗漏高频固有模式,导致稳定性分析不准确;当计及线路分布参数后,难以直接求解系统固有模式,导致谐波不稳定分析困难且不稳定源头难以有效定位。基于此,提出基于泰勒逼近的计及线路分布参数的新能源场站谐波稳定性频域模态分析方法,通过泰勒逼近求解系统固有模式获得系统阻尼判定系统稳定性,并定义节点参与因子定位新能源场站谐波不稳定源头。分析结果表明:线路分布参数是诱发高频谐波放大的主导因素,忽略线路分布参数会遗漏高频谐波放大点并导致稳定性误判。所提方法可准确判定系统稳定性,并可定位谐波不稳定源头。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 谐波不稳定 超越方程 频域模态分析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吴琪 季梅丽 +2 位作者 张蓉 王丹蕾 夏佩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衰弱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ECOD算法在飞机不稳定进近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卢晓光 许忠睿 +1 位作者 张喆 文贵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2-1878,共7页
在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一旦发生不稳定进近就可能导致航空事故发生,因此终端空域内不稳定进近检测是航空器运行监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终端区的不稳定进近检测,利用OpenSky提供的开源航空器监视数据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方法... 在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一旦发生不稳定进近就可能导致航空事故发生,因此终端空域内不稳定进近检测是航空器运行监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终端区的不稳定进近检测,利用OpenSky提供的开源航空器监视数据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方法。从能量管理的角度入手,构建基于无监督异常检测(Empirical-Cumulative-Distribution-based Outlier Detection,ECOD)算法的不稳定进近检测模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获取了飞机能量状态的异常评分进而实现检测。复飞事件检测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模型在准确率与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模型可实现实时部署与在线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飞行安全 不稳定进近 数据驱动 无监督异常检测(ECOD) 异常评分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张丽萍 丁雯 +3 位作者 陆静钰 孙吉 孙芳 哈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6,191,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得分与健康素养各项得分间的关系。结果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03.76±14.3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9岁(β=5.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β=5.264)、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β=4.064)、非医保付费方式(β=7.103)、无运动训练(β=6.182)、未规律服药(β=8.176)是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均随其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各维度得分均与其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且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素养各项得分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
12
作者 崔敏 杨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30例(脑梗死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30例(脑梗死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斑块面积增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关系密切,血清尿酸水平是患者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可更好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尿酸水平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补肾化痰通脉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进平 袁磊 王敏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补肾化痰通脉颗粒。观察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性斑块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最大斑块大小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的最大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化痰通脉法可能通过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水平,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肾虚痰瘀证 补肾化痰通脉法
下载PDF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14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下载PDF
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保温护道路基热状况监测分析
15
作者 张玉芝 贾明涛 +2 位作者 朱东鹏 梁少杰 潘晓天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214-1224,共11页
基于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保温护道路段地温监测数据,分析了天然场地及左右路肩下地温、年平均地层温度、热收支及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等,探讨了气候变暖及阴阳坡效应下路基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热状态变化特性及其与天然场地的差异。结果表明... 基于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保温护道路段地温监测数据,分析了天然场地及左右路肩下地温、年平均地层温度、热收支及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等,探讨了气候变暖及阴阳坡效应下路基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热状态变化特性及其与天然场地的差异。结果表明:左右路肩阴阳坡效应显著,左路肩下多年冻土最大融化深度为右路肩的2倍,最大融化深度降低速率为右路肩的5倍,且左路肩下多年冻土上限下降速率为右路肩的1.5倍;右路肩处在阴坡且保温护道可能对其多年冻土维持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抬升了其人为冻土上限并减缓了上限下降速率。不同位置年平均地层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率随深度逐渐降低,然而左路肩的路基与天然场地交界面附近温度增长速率大于2.5 m深度处,表明此特殊位置土层在多因素作用下可能受到更强的热扰动影响。一般情况下,冻土吸热放热量均随深度降低逐渐减少,但多年冻土上限处在0℃等温线的特殊位置,可能出现吸热量突然增大的现象;多年冻土上限处由于深度较深,热收支增长速率已不受阴阳坡效应影响,该断面左路肩多年冻土上限处年平均热收支为右路肩的2.92倍,但其热收支增长速率几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公路 高温不稳定冻土 热收支 年平均地层温度 多年冻土上限
下载PDF
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整体治疗
16
作者 向明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导致其容易因受到外部创伤或在活动终末段反复受到微小创伤而造成肩关节不稳定,表现为从轻微半脱位到脱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肩关节不稳定可根据肱骨头相对于肩盂的方向(前、后或多向)进行分类,大多数(80.... 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导致其容易因受到外部创伤或在活动终末段反复受到微小创伤而造成肩关节不稳定,表现为从轻微半脱位到脱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肩关节不稳定可根据肱骨头相对于肩盂的方向(前、后或多向)进行分类,大多数(80.3%)为前向不稳定,其次是后向(10.3%)和多向(9.4%)不稳定[3]。更为重要的是,临床上肩关节不稳定的复发率很高,据报道可达94.5%,其中年轻男性的复发率最高[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不稳定 双极骨缺损 肩盂轨迹 整体治疗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观察
17
作者 江小平 饶文斌 黄建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中药外敷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18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置换组(52例)和固定组(52例),置换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固定组(t=5545、5150,P均<0001),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固定组无明显差异(t=1933、1619,P=0056、0109)。术后12个月,置换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077%,明显高于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6154%(χ^(2)=4685,P=0030);置换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固定组(t=3062、2868、3028、3440,P=0003、0005、0003、0001)。置换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115%(χ^(2)=5283,P=0022)。结论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相比,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虽会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老年 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机器学习分析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术后失效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大星 纪木强 +3 位作者 涂泽松 许伟鹏 徐伟龙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95-5301,共7页
背景: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但骨折复位失效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准确的风险因素评估有利于筛选高风险患者和临床决策的选择。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4种预测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优模型... 背景: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但骨折复位失效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准确的风险因素评估有利于筛选高风险患者和临床决策的选择。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4种预测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优模型并按照风险变量对结局变量影响的权重评分排序,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62例肱骨近端内侧柱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60.6±10.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根据术后5个月随访是否发生复位失效分为复位失效组(n=64)和复位维持组(n=19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模型变量及其分类,将数据集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按照5折交叉检验获取最优超参数,构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用AUC、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观察不同算法的表现,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将表现最佳的模型利用SHAP评估重要风险变量,并对其临床指导意义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间三角肌结节指数、骨折类型术前骨折端合并内翻畸形、肱骨头下干骺端碎片长度、术后复位情况、肱骨近端内侧柱皮质支撑情况、肱骨距螺钉置入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4种机器模型中综合表现能力最好的是极端梯度提升,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885,0.885和0.743,其次是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模型表现能力基本持平,逻辑回归的综合表现能力最差;在最优模型中利用SHAP解释工具发现三角肌结节指数、肱骨内侧柱皮质支撑、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肱骨距螺钉状态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利用机器学习分析临床问题的准确性优于传统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在处理高维度数据时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变量交互和共线性问题;利用SHAP解释工具不但可以明确各个变量的重要性,也可得到各变量中哑变量对结局影响的详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不稳定 机器学习 影响因素 SHAP解释工具
下载PDF
从“不稳定性”到“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不确定性工作的兴起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军 刘思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211,共11页
伴随数字化时代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工作的不确定性激增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不稳定工作”从传统工业社会相对确定的样态转变为数字化时代深度不确定性的形态,由此引发其在概念界定、理论建构和现实应对层面的多重困境。在此... 伴随数字化时代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工作的不确定性激增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不稳定工作”从传统工业社会相对确定的样态转变为数字化时代深度不确定性的形态,由此引发其在概念界定、理论建构和现实应对层面的多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以“不确定性工作”来代替“不稳定工作”并展开新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通过对比传统工业化时代“不稳定工作”与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工作”在劳动空间、劳动时间、劳动主体、劳动关系、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六个维度的发展转型,我们可以勾勒出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工作”的发展特征与基本内涵,并通过对其时代意义的揭示,为个体、企业、国家和社会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也希望以此为未来的持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不确定性工作 不稳定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