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塑造之 “他者目光”——齐白石、夏寿田早期交游中的“文雅”与“世俗” 被引量:1
1
作者 杭春晓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纠缠不清。作为阶层逆袭的个体,齐氏无力塑造新的“价值体系”来对抗精英阶层固有的文化结构。因此,他所谓的个性表达,也无法真正突破传统文人为其塑造的价值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身份 他者目光 文雅 世俗
下载PDF
世俗时代的“活法”——论石一枫近年的小说创作
2
作者 刘潇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3,共6页
石一枫近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理想化、异化和中间状态三类,他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由多部作品接续对这三类人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书写和反思,精心营造了一个足够广阔的世俗空间,尽力向我们展示这个空间内的参差和多... 石一枫近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理想化、异化和中间状态三类,他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由多部作品接续对这三类人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书写和反思,精心营造了一个足够广阔的世俗空间,尽力向我们展示这个空间内的参差和多样。《世间已无陈金芳》《借命而生》《地球之眼》《心灵外史》等作品的创作,就是他书写、反思、展示,并不断追问世俗时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活法的过程,而最终想要表达和揭示的是《漂洋过海来送你》中对于传统道德的重新认同,对道德信仰和文化自信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世俗时代 活法 天真 感伤
下载PDF
楚辞序跋的世俗化倾向
3
作者 赵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商人、刻工也开始创作序跋。屈原形象中蕴含的“忠君爱国”的群体观念逐渐淡化,“忧生愤世”的个体意识得以凸显,序跋作者以失意之真性情重塑屈原,褪去他身上神圣的光环。在“好名”之风的影响下,序跋作者通过书籍出版实现了“立言”的理想,有的作者在序跋中夸大家族和自己的成就,更有甚者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序跋 屈原 世俗 忠君爱国 好名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仙回瑶族度戒献祭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4
作者 罗利群 高莹莹 谭鑫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的特殊本质,对宗教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反映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介于圣与俗之间。现代社会... 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的特殊本质,对宗教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反映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介于圣与俗之间。现代社会不断变迁,科学发展、政教分离以及传统制度性宗教的衰落并未剥离个体和社会的宗教性,反而在更高层面上促进了人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统一。度戒作为道教、佛教与瑶族自身原始宗教融为一体的综合宗教习礼活动,象征着瑶族男子历经灵魂洗礼最终成长为完整个体的过程,是瑶族青年学习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实现身份社会性转变的一项宗教仪式。度戒在人与神、人与人的对话中控制和建构着瑶族社会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评价标准甚至是生产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神圣力量与伦理内涵。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度戒仪式的世俗教化与宗教巫术难以分割,在发扬理想价值的同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转型与反思同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神圣与世俗 度戒仪式 教化
下载PDF
明代儒学的世俗转向
5
作者 赵寅君 郭万金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积极思辨的世俗关注。先做愚夫愚妇,方可讲学的换位思辨与民间关注成为明代儒学转化的世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学 世俗 文化影响
下载PDF
南宋女性服饰造型的世俗化出新
6
作者 高杰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南宋女性服饰造型的世俗化趋势,初探这种世俗化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文献、艺术作品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南宋女性服饰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南宋女性服饰了解到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 本文旨在研究南宋女性服饰造型的世俗化趋势,初探这种世俗化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文献、艺术作品和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南宋女性服饰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南宋女性服饰了解到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女性的地位。由此,抽取研究南宋女性服饰的世俗化趋势与更迭,指出造成世俗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其中,样式描述将关注服饰样式和元素的变化,并探讨世俗化过程中服饰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价值观以及女性自主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女性服饰 世俗化趋势 社会影响 艺术表现
下载PDF
传统与新潮的交响:从海上画派看近代文人画的世俗化嬗变
7
作者 万佳一 王秋菊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7期150-152,共3页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影响下,文人画出现了世俗化的嬗变,并随时代发展逐渐呈现出文化与艺术上的新貌,海上画派的创作就是最鲜明体现。文章对海上画派发展中三个阶段的世俗化嬗变进行具体分析,梳理出近代文人画世俗化嬗变的内在动因...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影响下,文人画出现了世俗化的嬗变,并随时代发展逐渐呈现出文化与艺术上的新貌,海上画派的创作就是最鲜明体现。文章对海上画派发展中三个阶段的世俗化嬗变进行具体分析,梳理出近代文人画世俗化嬗变的内在动因及过程,总结近代文人画世俗化嬗变受到文人身份的转变、人文画性质的转向、时代新潮的冲击三方面的影响,阐明文人画世俗化转变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海上画派 文人画的世俗 近代文人画
下载PDF
宋代儒学礼制世俗化在仿古佩玉中的体现
8
作者 俞超静 凌雯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代仿古佩玉中的工艺、纹样展现了鲜活的宋代社会,仿古佩玉的兴盛源于宋人金石复古风气的盛行,同时展现了礼制世俗化对维系国家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世俗 仿古佩玉 儒学礼制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之间:大学体育社团中的社会人格培养——以北京大学山鹰社为例
9
作者 张仁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加剧了学业竞争和焦虑,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影响,个人面临“原子化”发展趋势和风险。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格,使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传统、礼俗和仪轨,并与他人、集体建立融洽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加剧了学业竞争和焦虑,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影响,个人面临“原子化”发展趋势和风险。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格,使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传统、礼俗和仪轨,并与他人、集体建立融洽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论题。基于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相关论述,以北京大学体育社团山鹰社为例,分析体育社团在培养社会人格中的作用。认为:在山鹰社的实践中,纪律精神形塑了对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在共同的生命体验中形成了对群体的依恋;作为自然教育的攀岩与登山使人成为具有内在坚定性的自主的人。社会人格的培养面临自然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世俗生活中神圣性的缺失,应通过教育活动和集体生活将其神圣性融入世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体育社团 社会人格 神圣性 世俗
下载PDF
从“符瑞”到“祥瑞”:唐宋诗歌瑞物书写的世俗化转型
10
作者 刘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汉魏以来,祥瑞物象都是咏物类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唐宋时期的祥瑞咏物诗在写作主题、表现重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诗歌所题咏的祥瑞物象的产生空间逐步下移,不但从中央王庭下降到了地方郡斋,还有从公共空间转入私人园舍... 汉魏以来,祥瑞物象都是咏物类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唐宋时期的祥瑞咏物诗在写作主题、表现重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诗歌所题咏的祥瑞物象的产生空间逐步下移,不但从中央王庭下降到了地方郡斋,还有从公共空间转入私人园舍的趋势。伴随着空间的转换,所咏之物也逐渐褪去了“国之祯祥”的神异色彩,祥瑞关涉的对象也进一步下移到家族或私人身上。以唐宋诗歌中常见的“并蒂花”题咏为例,外延的扩大和诗人的偏爱使得这一题材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性物象,其本身形貌的奇丽取代吉兆寓意成为了诗人关注的重点,诗歌主题也从整齐划一的颂圣转向了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更为个性化的祝福。写作模式的变化折射出了这一时期政治文化的变迁和士人知识结构的转型。但“世俗”并不等同于“民俗”,基于灾异政治文化形成的写作范式依然制约着文学作品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瑞 祥瑞 唐诗 宋诗 世俗
下载PDF
试析近代早期英国戏剧世俗化的表现及缘由
11
作者 王红印 李新宽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81-92,158,159,共14页
16世纪以来英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近代早期英国戏剧的发展,戏剧演出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演出内容、演出成员和演出时间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离不开近代早期戏剧演出自身... 16世纪以来英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近代早期英国戏剧的发展,戏剧演出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演出内容、演出成员和演出时间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离不开近代早期戏剧演出自身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与国家对戏剧的管理和审查以及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密不可分。英国戏剧演出的世俗化倾向反映了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以从中窥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英国 戏剧 世俗
下载PDF
19世纪墨西哥教育世俗化改革成效研究
12
作者 江时学 吴孙沛璟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94-103,I0002,I0003,共12页
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进程为墨西哥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其中教育成为该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世纪,独立后的墨西哥在教育世俗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理念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世俗教育体系的建立等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 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进程为墨西哥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其中教育成为该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世纪,独立后的墨西哥在教育世俗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理念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世俗教育体系的建立等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世俗化被正式纳入全国教育法律文件及墨西哥宪法中,成为国家教育的首要原则及纲领,开启了墨西哥教育史上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尽管该时期存在诸如联邦体制造成的政策执行受限,政治局势不稳定带来的政策连贯性和递进性缺失,社会工业发展落后、宗教势力顽固及原住民动乱导致的国库枯竭等不利因素,教育世俗化依旧使墨西哥的教育体系得以摆脱过去的束缚,走上了一条更加自由、多元的发展道路,培养出了具备现代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的新人,构建起独特的国家认同及文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教育改革 世俗 现代化
下载PDF
传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发展历程探析——评《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
13
作者 田壮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10-I0010,共1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南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封建文化的余晖,也预示了市井文化的崛起和音乐艺术的世俗化倾向。笔者在开展2023年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培育项目“中国音乐思想文化体系存见的文...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南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封建文化的余晖,也预示了市井文化的崛起和音乐艺术的世俗化倾向。笔者在开展2023年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培育项目“中国音乐思想文化体系存见的文化缘由分析”(项目编号:2023PY010)的过程中,学习了《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一书。该书不仅详细描述了南宋临安音乐的世俗化表现和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其产生机制,并对其文化特征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井文化 世俗化倾向 缘由分析 传统音乐文化 历史定位 音乐 发展历程 南宋临安
下载PDF
启蒙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 世俗追求——论20 世纪80 年代小说中的三类女性婚恋观念
14
作者 徐洪军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5-86,共12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女性婚恋观念。一种是对“真爱”的追求。这种婚恋观体现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幸福理想:充分张扬与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由于这种理想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较大分歧,因... 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女性婚恋观念。一种是对“真爱”的追求。这种婚恋观体现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幸福理想:充分张扬与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由于这种理想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较大分歧,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很难落实。第二种是“社会主义新人”式的爱情。这种婚恋观体现的是官方的幸福主张:在物质生活充分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在精神领域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爱情观念最终因为官方的理论追求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纠缠以及与80年代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也难以实现。第三种是永恒而又世俗的婚姻。它体现的是普通民众的幸福理解: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不太考虑精神层面而主要侧重于物质追求的婚恋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这种婚恋观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而且,由于其缺少对情感生活的积极体验和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问,在追求真正幸福的道路上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婚恋观念 启蒙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 世俗追求
下载PDF
论美国人权的逆世俗化与政治工具化
15
作者 徐上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美国人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基础决定了其显著的宗教特征,全球化和世俗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权理念的发展,却加速了美国国内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的矛盾激化,导致其人权理念日益脆弱和分裂。美国人权价值观深陷世俗化停滞不前的困境,甚至出现逆... 美国人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基础决定了其显著的宗教特征,全球化和世俗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权理念的发展,却加速了美国国内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的矛盾激化,导致其人权理念日益脆弱和分裂。美国人权价值观深陷世俗化停滞不前的困境,甚至出现逆世俗化的趋势;美国不仅在国际上推行人权外交,在国内党争方面也积极进行人权话语权的争夺,美国人权的政治工具化特点突出。导致美国人权的逆世俗化与政治工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新教文化与多元文化矛盾激化、国内阶层矛盾的扩大两个方面。讨论美国人权的逆世俗化与政治工具化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美国的人权价值观,还有利于加强对世俗化与人权关系的认知、对人权普遍性争论的认识、对人权政治属性和实践的探索以及对国际人权发展路径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权 世俗 政治工具化 新教文化 人权价值观
下载PDF
从保卫《教务专约》到反对《教务专约》——1814年至1870年法国世俗化思想的转变
16
作者 董涵宇 《法国研究》 2024年第2期46-62,共17页
法国世俗化在西方各国中实现得最为彻底,这与法国独特的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在革命时期尝试了几种不成功的政教体制后,拿破仑《教务专约》的签订确立了政府占优的体制,被视作法国世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1848年前,由于反动的政治... 法国世俗化在西方各国中实现得最为彻底,这与法国独特的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在革命时期尝试了几种不成功的政教体制后,拿破仑《教务专约》的签订确立了政府占优的体制,被视作法国世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1848年前,由于反动的政治氛围,法国世俗化思想表现为保卫《教务专约》。在拿破仑三世时期,由于天主教会支持专制政权,并且牵制了第二帝国的意大利政策,《教务专约》体制的弊端被暴露出来,法国的世俗化思想因而转向反对《教务专约》,强烈否认天主教在世俗国家公共政治中的地位,主张实行彻底的政教分离。1870年后,在温和共和派与激进共和派的先后推动下,法国以政教分离的方式确立了自身的世俗性。法国世俗化进程的特点在于以彻底的体制否定取代了妥协的体制,这是法国独特的世俗性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 《教务专约》 政教分离
下载PDF
“世俗中国”的生存透视与情感浓缩:论薛忆沩的深圳书写
17
作者 王炳欣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深圳不仅是薛忆沩移民历程中的重要“站点”,亦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早年《遗弃》《影子的告别》两部作品所呈现的时代价值的转化,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的同时,更预示着作为“世俗空间”的深圳在1990年代地位的上升。借深圳这个“... 深圳不仅是薛忆沩移民历程中的重要“站点”,亦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早年《遗弃》《影子的告别》两部作品所呈现的时代价值的转化,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的同时,更预示着作为“世俗空间”的深圳在1990年代地位的上升。借深圳这个“世俗中国”的代表空间,薛忆沩一方面正视了当代中国世俗化进程中个人面临的异化危机,亦通过“深圳人”的生存困境反思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宏大论述。薛忆沩进一步将“深圳人”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在跨国移民的悲欢离合中,以普世性视角重新勾勒海外华人的家园之思。将深圳经验浓缩为一种世俗情感,薛忆沩不仅刻画出世俗年代海内外华人普遍的生存境遇,亦丰富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故事”的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忆沩 深圳 世俗 移民
下载PDF
沈周文人画中的世俗化倾向
18
作者 陈哲 《艺海》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人画始于唐代,兴于宋元,至明朝时在沈周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沈周的文人画艺术并不仅是单纯的照搬前人的绘画风格,其作品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广泛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这一创新性的绘画风格使得沈周成了吴门画派的代表... 文人画始于唐代,兴于宋元,至明朝时在沈周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沈周的文人画艺术并不仅是单纯的照搬前人的绘画风格,其作品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广泛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这一创新性的绘画风格使得沈周成了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笔者在对文人画以及世俗化的概念进行剖析的同时,针对沈周文人画创作的特殊案例展开具体的分析。沈周文人画的世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对文人活动的忠实记录、对花木题材的创新表达以及对个人情感的自由宣泄等多个层面。最终,受大众意趣的影响,其作品形成典型的世俗化倾向。从整体上来看,沈周文人画表达的世俗化倾向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现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也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周 文人画 世俗
下载PDF
超验与世俗: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内在张力
19
作者 贾巾月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蕴含着超验性与世俗性的内在张力。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生产方式的批判等不同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既是马克思消解超验性与世俗性张力的理论武器,又是马克思对德国政治现实...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蕴含着超验性与世俗性的内在张力。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生产方式的批判等不同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既是马克思消解超验性与世俗性张力的理论武器,又是马克思对德国政治现实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总结。马克思出于“国家-市民社会”的关系的经验性诉求,把人的本质二分为抽象与现实并赋予实践,使宗教的终极归宿在人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自我绽开,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科学无神论的实践架构。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天国到尘世的日益深刻的追问和日益彻底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性 世俗 宗教批判 人类解放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骂”社火的多种宗教学向度
20
作者 赵丹阳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灵宝市东西常村“骂”社火自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获得学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宗教学的视野概述“骂”社火的内容,分析“骂”社火仪式下圣俗不断转换交织的动态情况,进而深层次地认识“骂”社火仪式的特殊性和... 灵宝市东西常村“骂”社火自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获得学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宗教学的视野概述“骂”社火的内容,分析“骂”社火仪式下圣俗不断转换交织的动态情况,进而深层次地认识“骂”社火仪式的特殊性和社会性,这有助于我们传承与保护“骂”社火仪式的文化传统,理解神圣与世俗两种生活方式的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骂”社火 神圣与世俗 宗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