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德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31,共7页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制度性改革,在造成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广泛的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制度性改革,在造成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广泛的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分化与重组。这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审美风尚 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 大众传播媒体 90年代中国 世俗生活 世俗化” 娱乐化 生活 “审美”
下载PDF
世俗生活的美好——宋代婴戏图图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维艳 韦晓娟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99,共2页
婴戏图发展至宋代形成了具有典型图像特征和图像意义的经典图式,在为传统婴戏图发展树立标杆的同时,亦成为后人在婴戏图创作、鉴赏等方面的范本,而贯穿于其发展的内在精神是宋人对世俗生活的体悟与赞美.此图式为何形成?具有哪些特点?本... 婴戏图发展至宋代形成了具有典型图像特征和图像意义的经典图式,在为传统婴戏图发展树立标杆的同时,亦成为后人在婴戏图创作、鉴赏等方面的范本,而贯穿于其发展的内在精神是宋人对世俗生活的体悟与赞美.此图式为何形成?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将从宋代绘画艺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婴戏图 图式特征 世俗生活
下载PDF
周代乡里诗乐活动与世俗生活的诗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傅道彬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0-157,共8页
乡里是周代基础的政治组织,也是基本的文化单位。周人的礼乐教化通常是在乡里的诗乐活动中完成的,诗乐由此全面进入周人的世俗生活。无论是婚冠稼穑的礼节,还是乡饮乡射等宗族聚会,无不体现着一种诗乐精神和风雅传统。诗乐教育是周人乡... 乡里是周代基础的政治组织,也是基本的文化单位。周人的礼乐教化通常是在乡里的诗乐活动中完成的,诗乐由此全面进入周人的世俗生活。无论是婚冠稼穑的礼节,还是乡饮乡射等宗族聚会,无不体现着一种诗乐精神和风雅传统。诗乐教育是周人乡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诗乐的浸染,周代贵族才拥有了以风雅精神为代表的乡党人格,孔子是乡党人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礼相成 世俗生活 乡党人格 乡饮乡射
下载PDF
大足石刻艺术之世俗生活美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龙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140-143,共4页
以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规模宏大的"两宋世风俗画迹",铸造了极为可观的世俗生活美的壮丽景观,当世民众尤其是北、南两宋时期的丰富社会生活十分直接地进入到了诸多无比辉煌的石刻画面的构筑之中,使其内在的... 以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规模宏大的"两宋世风俗画迹",铸造了极为可观的世俗生活美的壮丽景观,当世民众尤其是北、南两宋时期的丰富社会生活十分直接地进入到了诸多无比辉煌的石刻画面的构筑之中,使其内在的思想意识"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了感化信众们灵魂的目的。大足石刻可谓前此石窟艺术世俗生活美创造发展的集大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宝顶山石刻 世俗生活
下载PDF
探寻世俗生活中的价值理念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睿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77,共3页
《村级干部》有一个很土的名字,却糅合了当前小说创作中的诸多流行元素,例如承载着地方民俗的家族故事,例如历史变革中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例如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村级干部》延续了作家贺享雍一直以来倾注心力的乡村题材,却一... 《村级干部》有一个很土的名字,却糅合了当前小说创作中的诸多流行元素,例如承载着地方民俗的家族故事,例如历史变革中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例如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村级干部》延续了作家贺享雍一直以来倾注心力的乡村题材,却一改贺氏作品沉郁的色调,充盈着明朗乐观而温情脉脉的气息,也一改其典型的写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融入了理想化和传奇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念 世俗生活 写实主义风格 村级干部 流行元素 小说创作 地方民俗 个人命运
下载PDF
寻走于现代的传统:城隍信仰的世俗生活——基于晋中城隍庙的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润萍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城隍神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俗神和古代城市的守护神。城隍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兴衰演变,一路伴随社会文化变迁轮回更迭。如今,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隍信仰成为了寻走于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不断以一种适应的姿态实现从神圣走向世俗的蜕变。... 城隍神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俗神和古代城市的守护神。城隍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兴衰演变,一路伴随社会文化变迁轮回更迭。如今,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隍信仰成为了寻走于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不断以一种适应的姿态实现从神圣走向世俗的蜕变。本文以晋中城隍庙的调查为线索,阐释城隍信仰的存在意义,探讨其变迁状况及原因,力图对城隍信仰重构现象进行解读,认为在适当场所和时机对其进行重构是必要的,城隍信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传统 城隍信仰 世俗生活 晋中城隍庙
下载PDF
世俗生活中的卑微人生——“重返”汪曾祺“八十年代”小说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发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改造、被拒斥的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成为汪曾祺小说中合理、合法、肯定甚至颂扬的对象。同时,汪曾祺小说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开启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八十年代” 世俗生活 卑微人生
下载PDF
《流言》: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沉迷与了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科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6-78,共3页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展示了一个地道的女人世界,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非意识形态的边缘性话语。她既爱悦世俗,又怀疑人生。前者为她赢得淑世情怀,后者则让她对人生保持警醒的疏离,继而获得了高屋建瓴地省察生活的高度,实现了对尘世的超越,和赋...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展示了一个地道的女人世界,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非意识形态的边缘性话语。她既爱悦世俗,又怀疑人生。前者为她赢得淑世情怀,后者则让她对人生保持警醒的疏离,继而获得了高屋建瓴地省察生活的高度,实现了对尘世的超越,和赋予她的散文一种苍凉感的美学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女人立场 苍凉感 边缘性话语
下载PDF
从宗教期盼向世俗生活转向——评爱略特小说《米德尔马契》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立颖 《艺术广角》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米德尔马契》直接取材于特定的时代题材,以当时急剧转型与变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各个阶层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与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19世纪经济形式的转变、社会阶层的更迭、资本主义文化科技的转型、社会上的众生百... 《米德尔马契》直接取材于特定的时代题材,以当时急剧转型与变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各个阶层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与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19世纪经济形式的转变、社会阶层的更迭、资本主义文化科技的转型、社会上的众生百相,揭示这个特殊时代英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德尔马契》 世俗生活 爱略特 小说 宗教 经济社会 资本主义 内心世界
下载PDF
宗教对话视阈下的藏回两族世俗生活交往——兼论人类学与宗教对话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法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中国的回族与藏族是世交族群,因地缘而相识,因宗教而相别,却因世俗而成为融洽生活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该文借助清真寺与藏传佛教寺庙的历史渊源、回民与藏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类学个案,试图由宗教徒间的世俗生活交往... 中国的回族与藏族是世交族群,因地缘而相识,因宗教而相别,却因世俗而成为融洽生活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该文借助清真寺与藏传佛教寺庙的历史渊源、回民与藏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类学个案,试图由宗教徒间的世俗生活交往来考察宗教对话的可行性,展示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与共融性,进而提出人类学之于宗教对话的理论与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回族 世俗生活 宗教对话 人类学
下载PDF
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失落——《小鲍庄》里的鲍仁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君玲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63-65,共3页
《小鲍庄》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已成为负载“仁义”观念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象征。其中的另类人物鲍仁文 ,其身上所折射的现代文明的一抹亮色 ,无疑已淹没于其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的双重失落 。
关键词 《小鲍庄》 王安忆 中篇小说 文学研究 世俗生活 精神世界 寻根文学
下载PDF
杨克诗论——兼谈世俗生活的入诗之道
12
作者 胡传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杨克是实力派诗人,也是有行动力有远见的诗歌史家。他既写下了属己的诗歌个人史,也借用年鉴学派的办法记录了90年代以来的诗歌总体史。借用《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②之说:杨克有立言之志,30年代来,他笔耕不断... 杨克是实力派诗人,也是有行动力有远见的诗歌史家。他既写下了属己的诗歌个人史,也借用年鉴学派的办法记录了90年代以来的诗歌总体史。借用《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②之说:杨克有立言之志,30年代来,他笔耕不断、水准不降;于当代诗歌流变而言,他有记事之功,1998—2014年,杨克主编每年度的《中国新诗年鉴》,亲历“南宁诗会”(1980年)、“第三代诗歌”发起、“盘峰论剑”等,创办民刊,主编杂志,扶持文学新人,等等,皆可归之于记事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生活 诗论 诗歌流变 90年代以来 年鉴学派 第三代诗歌 30年代 中国新诗
下载PDF
《水浒传》所反映的宋代世俗生活
13
作者 曲家源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113-125,共13页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宋江故事在南宋时即广泛流传于民间,经过元代说话艺人的充实、丰富和提高,至明初被汇集成包容社会万象、尽现人间情态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反映社会生活...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宋江故事在南宋时即广泛流传于民间,经过元代说话艺人的充实、丰富和提高,至明初被汇集成包容社会万象、尽现人间情态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我们完全可以把《水浒传》看成一部反映中古社会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水浒传》所描写的古人生活情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民间风俗传统甚至某些生活方式的来源,把它们加以归纳胪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世俗生活 酒器 制酒 包子 武松 头巾 按酒 京师 酒法
下载PDF
《型世言》:道德说教外衣下真实的世俗生活
14
作者 邱兴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6-450,共5页
当前学术界对《型世言》的研究,大都将其与《三言》和《二拍》进行对照,认为《三言》和《二拍》宣扬情欲,肯定个性,是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而《型世言》由于内容中充满了很浓厚的道德说教,是彰扬儒家传统道德,因而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大... 当前学术界对《型世言》的研究,大都将其与《三言》和《二拍》进行对照,认为《三言》和《二拍》宣扬情欲,肯定个性,是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而《型世言》由于内容中充满了很浓厚的道德说教,是彰扬儒家传统道德,因而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大。其实,《型世言》不仅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虽然有很浓厚的道德说教,但其在披着道德说教的外衣下,反映了真实的世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言》 道德说教 世俗生活
下载PDF
从莫高窟"翟、阴、张"家族窟的壁画看唐代世俗生活对壁画艺术的影响
15
作者 翟晓冰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3-65,共3页
本文以莫高窟有确切记名的唐代"翟、阴、张"家族窟内的壁画入手,通过壁画中出现的细节对比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同一时期陵墓壁画,并结合相关的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还原当时世俗生活的原貌,同时解释唐代的世俗生活是如何对当时... 本文以莫高窟有确切记名的唐代"翟、阴、张"家族窟内的壁画入手,通过壁画中出现的细节对比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同一时期陵墓壁画,并结合相关的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还原当时世俗生活的原貌,同时解释唐代的世俗生活是如何对当时的壁画艺术创作提供滋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艺术 家族窟 世俗生活
下载PDF
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的困境与突破——试析《儿子与情人》的宗教意识
16
作者 马林贤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96-100,共5页
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 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下,构建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作者在大工业社会背景下,为陷入宗教道德与世俗生活困境的人指出的得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基督教道德 世俗生活
下载PDF
《来来往往》世俗生活中的悲剧意蕴
17
作者 罗燕兰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康伟业与四个女人的经历构成了一段人生旅途的来往,他在婚姻、爱情、人生中的失败,说明理想的婚姻爱情生活总是经不住世俗生活的冲击,人生就在这一次次对抗世俗生活的平庸中失去了崇高的追求,渐渐变得麻...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康伟业与四个女人的经历构成了一段人生旅途的来往,他在婚姻、爱情、人生中的失败,说明理想的婚姻爱情生活总是经不住世俗生活的冲击,人生就在这一次次对抗世俗生活的平庸中失去了崇高的追求,渐渐变得麻木、困顿、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小说 《来来往往》 婚姻 爱情 世俗生活 悲剧
下载PDF
《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
18
作者 葛美英 《文教资料》 2013年第7期5-7,共3页
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是以宋末年间宋江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它内容广泛,包罗社会万象,尽现人间情态。反映了宋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本文从衣饰、饮食、居住、旅行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考述。
关键词 《水浒传》 宋代世俗生活 考述
下载PDF
论散曲对文人世俗生活的书写
19
作者 石艺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4期39-40,共2页
余英时先生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说:“所谓‘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国传统中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其间界线很难划分。士大夫当然有他们的‘上层文化’,但是他们同时也浸润在‘通俗文化’之中。”
关键词 世俗生活 通俗文化 书写 文人 散曲 中国传统 商人精神 宗教伦理
下载PDF
世俗生活中的展演——以河湟口传文学中的信仰文化为例
20
作者 蒲生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28-34,共7页
以河湟口传文学为载体的信仰文化,其展演的空间相对集中在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凝结着民众信仰的宗教传说、报应故事,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或成为乡间闾里的劝善;那些散发着信仰元素的神佛赞词、习俗歌谣,或走下神坛、融入民... 以河湟口传文学为载体的信仰文化,其展演的空间相对集中在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凝结着民众信仰的宗教传说、报应故事,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或成为乡间闾里的劝善;那些散发着信仰元素的神佛赞词、习俗歌谣,或走下神坛、融入民间,渐为寻常巷陌的娱乐,或回响于平凡农家、普通田舍,成为人们日常礼俗中的祈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口传文学 信仰文化 展演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