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平原过渡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及潜在风险 被引量:6
1
作者 林静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健 简毅 王奥 周利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6-740,共5页
关键词 丘陵平原过渡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DDTs残留 潜在风险
下载PDF
四川丘陵平原区代表性植物的农药残留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静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健 简毅 王奥 周利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00-4108,共9页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区主要植物的农药含量,揭示区内植物农药残留特征,初步筛选吸收农药能力较强的植物和农药含量较少的植物,为该区农林业生产布局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区主要植物的农药含量,揭示区内植物农药残留特征,初步筛选吸收农药能力较强的植物和农药含量较少的植物,为该区农林业生产布局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确定93个样点,采集215个植物样品,植物种类43个,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农药含量,分析农药残留特性,筛选农药含量高和含量低的植物。【结果】有机氯农药(OCP)含量高的植物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149.30μg.kg-1)、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112.99μg.kg-1)、蕉芋(Canna edulis)(88.18μg.kg-1)、甘薯(Ipomoea batatas)(75.90μg.kg-1)和乌泡(Rubus multibracteatus)(999.43μg.kg-1);含量低的植物有榕树(Firmiana simplex)(5.91μg.kg-1)、南瓜(Cucurbita moschata)(1.60μg.kg-1)和柚(Citrus grandis)(1.44μg.kg-1);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三叶草(Medicago sativa)未检测出OCPs。所有植物样品中有机磷农药(OPP)残留量都比较低,只在巨桉(Eucalyptus grandis)(31.22μg.kg-1)、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6.45μg.kg-1)、黄花蒿(Artemisia annua)(43.23μg.kg-1)、甘薯(1.70μg.kg-1)、叶芽南芥(Apium graveolens)(22.90μg.kg-1)、大豆(Glycine max Merr)(49.57μg.kg-1)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4.95μg.kg-1)中被检测出。【结论】农药残留量高的蕉芋、乌泡、山茶和小叶榕可能是很好的富集植物,紫云英、三叶草和血皮菜(Gynura pseudochinabicolor)可能为很好的排异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 植物 筛选 农药残留
下载PDF
利用CPT确定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黏性土层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华宏 吴道祥 +3 位作者 叶磊 郭佳诚 孟祥龙 吴磊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2-1369,共8页
采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与地区经验相结合。文章搜集了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地区百余份工程勘察资料,计算了主要土层黏性土的比贯入阻力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了... 采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与地区经验相结合。文章搜集了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地区百余份工程勘察资料,计算了主要土层黏性土的比贯入阻力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了它们的统计学特征及其与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性,并逐一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平均值与承载力特征值均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其中最小平均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它们的线性拟合回归方程效果最好,可作为利用CPT确定研究区黏性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最后对某场地黏土层采用多种方法确定其承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提出的线性拟合经验公式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安全可靠,该公式可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CPT) 比贯入阻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安徽沿江丘陵平原 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4
作者 王记安 王伟刚 +3 位作者 费华萍 刘长安 刘宇鹏 刘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219-219,227,共2页
在对安陆市土壤酸化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土壤酸化的原因、土壤酸化的危害,并提出改良措施。
关键词 土壤酸化 现状 危害 改良措施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
下载PDF
沿江丘陵平原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以安庆地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炳跃 王毅 +4 位作者 戴俊成 周海涛 郭东峰 张斌 苏晶文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丘陵平原地貌分布广泛且地质背景相似,开展单个地区的工程地质分区方法研究,对同类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安庆地区为例,提出一级分区以地貌类型,二级分区以岩土体类型、结构和重要工程地质层分布为划分原则的工...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丘陵平原地貌分布广泛且地质背景相似,开展单个地区的工程地质分区方法研究,对同类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安庆地区为例,提出一级分区以地貌类型,二级分区以岩土体类型、结构和重要工程地质层分布为划分原则的工程地质分区方法,将该区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区和14个工程地质亚区,并对各分区工程地质特性进行论述,旨在为同类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分区 岩土体特征 沿江丘陵平原 安庆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鲁东南典型丘陵平原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段友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61-68,共8页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南丘陵平原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GS+ 半变异函数 克里金插值 结构性变异
下载PDF
丘陵平原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玉玲 杨迎春 +4 位作者 吕志藻 李念祖 李云飞 杨昊 费甫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34-35,42,共3页
介绍了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包括种植特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实地测产,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枝江市推行水稻-泽泻高效轮作栽培模式,相比单季水稻、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栽培每公顷年收益分别增... 介绍了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包括种植特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实地测产,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枝江市推行水稻-泽泻高效轮作栽培模式,相比单季水稻、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栽培每公顷年收益分别增加37500、25800、7500元。该模式适用于海拔100~200 m丘陵平原地区的水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 水稻 泽泻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丘陵平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钧寿 黄杰 周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28-30,46,共4页
2017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丘陵平原春玉米(Zea may L.)组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6个,分别为敦玉339、TL757、天汉10号、NKY1501、金单485,对照品种为宜单629。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金单485与敦玉339两个,单产分别为8 362.5、8 0... 2017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丘陵平原春玉米(Zea may L.)组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6个,分别为敦玉339、TL757、天汉10号、NKY1501、金单485,对照品种为宜单629。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金单485与敦玉339两个,单产分别为8 362.5、8 053.5 kg/hm^2,分别增产9.98%和5.92%,其他品种单产均低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 春玉米(Zea MAY L.) 区域试验 小结
下载PDF
丘陵平原玉米产区不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艳 黄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52-55,59,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丘陵平原玉米产区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对近两年来国家审定、湖北省审定或引种的13个玉米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均有影响,高温导致玉米出现早衰及穗部顶端籽粒不能正常灌...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丘陵平原玉米产区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对近两年来国家审定、湖北省审定或引种的13个玉米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均有影响,高温导致玉米出现早衰及穗部顶端籽粒不能正常灌浆充实、穗实粒数减少、穗粒重降低等现象。腾龙1823、金单485、康农玉868和腾龙1822植株高度适中,较适宜机械收获,禾康9号、康农玉188、宜单1638、腾龙805、中农大7737、腾龙1821和福玉178品种的植株高度较高,生产中要适度进行化学控高。康农玉868、正大672植株株型平展,要适度控制播种密度。扶单2号、中农大7737、正大672、福玉178和宜单1638要注意防治大斑病。腾龙1823、金单485、禾康9号和康农玉868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湖北丘陵平原玉米产区推广,在实际生产中,腾龙1823、金单485和禾康9号要适时播种、保证中高密度种植,康农玉868要保证中密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性状 产量 适应性 丘陵平原
下载PDF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费华萍 刘宇鹏 +3 位作者 王记安 邹明召 高长清 刘长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215-216,223,共3页
安陆市位于桐柏山、大洪山两余脉蔓延的丘陵与江汉平原交会地带,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OM)、氮、磷、钾等养分各含量级别的空间分布及变异。同时,将通过Kriging插值而得到的各养分含量面积分布与第二次土... 安陆市位于桐柏山、大洪山两余脉蔓延的丘陵与江汉平原交会地带,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OM)、氮、磷、钾等养分各含量级别的空间分布及变异。同时,将通过Kriging插值而得到的各养分含量面积分布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特征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
下载PDF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及改良措施
11
作者 费华萍 刘长安 +3 位作者 邹明召 张玲 吴富梅 刘宇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215-217,共3页
安陆市位于桐柏山、大洪山两余脉蔓延的丘陵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发现,主要是旱地有机质平均含量较1981年有所提高,并提出了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等改良措施。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变化特征 改良措施 丘陵平原交汇地带
下载PDF
丘陵平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12
作者 王瑞 张军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年第4期60-61,共2页
2018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丘陵平原春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14个,分别为荆单1501、宜单1638、登海679、JHY868、福玉178、福玉781、襄玉655、勤丰28、裕丰309、鲲玉8号、JL318、秀青862、HZ1101,对照品种为宜单629。结果表明,比... 2018年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丘陵平原春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14个,分别为荆单1501、宜单1638、登海679、JHY868、福玉178、福玉781、襄玉655、勤丰28、裕丰309、鲲玉8号、JL318、秀青862、HZ1101,对照品种为宜单629。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宜单1638、勤丰28、鲲玉8号、登海679、JL318、荆单1501、HZ1101,单产分别为9238.5、8671.5、7903.5、7837.5、7636.5、7570.5、7470kg/hm^2,分别增产25.05%、17.38%、6.9%、6.1%、3.3%、2.4%、1.1%,其他品种单产均低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 春玉米 区域试验
下载PDF
平原丘陵地区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3
作者 李霖 李磊 +1 位作者 翟泽冰 夏清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平原丘陵城市内涝问题,在梳理近年来平原丘陵地区内涝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气候、地形、城市化、排水管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从产汇流管控、排水管理、应急预警和规划管理方面提...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平原丘陵城市内涝问题,在梳理近年来平原丘陵地区内涝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气候、地形、城市化、排水管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从产汇流管控、排水管理、应急预警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城市治理对策。最终认识到治理平原丘陵城市内涝是持久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可为平原丘陵地区城市的内涝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平原丘陵地区 内涝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宫兴龙 付强 +2 位作者 王斌 邢贞相 王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针对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地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较少、而已构建的模型对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和湿地区水流运动又反映不足,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复合区分为地势起伏较... 针对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地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较少、而已构建的模型对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和湿地区水流运动又反映不足,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复合区分为地势起伏较大的上游丘陵区和下游地势变化较小的平原湿地区。上游丘陵区降雨采用距离平方倒数法计算降雨空间分布、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建立非饱和区土壤水运动模型、利用达西公式建立饱和区水流运动模型、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法构建汇流数值模型,进而构建了上游区的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采用基于有限元四边形单元构建了水流运动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入口边界采用上游区降雨径流数值输出的流量过程,平原湿地区出口边界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汇流模型计算的水位过程。四边形单元有限元求解水流运动方程实现了上、下游区的无缝连接,模型使用比较方便。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降雨径流和平坦区水流运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良好,说明模型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 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格子玻尔兹曼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平原丘陵地区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亚平 董增川 马婉丽 《排灌机械》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进行研究,利用大系统递阶优化思想,以供水对象相对缺水率最小和农业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句容市为例,对平原丘陵地区的水资源在时间和区域上进行了合理安排、设...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进行研究,利用大系统递阶优化思想,以供水对象相对缺水率最小和农业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句容市为例,对平原丘陵地区的水资源在时间和区域上进行了合理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水资源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影响着水资源的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则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丘陵地区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种植结构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桂芳 田广增 +1 位作者 卢鹤立 王娜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利用条件独特.以该区的孟州市为研究样区,从微观尺度出发,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多源数据,考虑空间异质性因素,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和"生产性-安全性-... 黄河中下游丘陵—平原过渡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利用条件独特.以该区的孟州市为研究样区,从微观尺度出发,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多源数据,考虑空间异质性因素,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和"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指标方案,针对孟州市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乡镇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以某指标全市平均水平作为该指标评价的"阈值",给出了各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评价,指出了各乡镇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对障碍因素.获得如下主要结论:孟州市资源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北部较好,西部和南部的丘陵区、黄河滩区较差;生产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区生产性强,西部丘陵区生产性弱;稳定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区较稳定,西部丘陵区稳定性相对较差,南部黄河滩区最不稳定;保护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较强,北部,尤其是东部平原人口稠密区较弱;各乡镇土地利用相对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部、南部相对可持续性强,西北部相对可持续性弱;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相对可持续评价值1986年相差0.624,到2004年加大为0.889,两极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丘陵平原过渡区 孟州市 乡镇土地利用 相对可持续性评价
下载PDF
平原丘陵过渡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杜佩颖 张海涛 +3 位作者 郭龙 杨顺华 章清 田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6-1295,共10页
研究土壤有机质(SOM)在平原丘陵过渡区域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平原丘陵过渡区域(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作为研究区,采集500个土壤表层(0~20 cm)样本,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从14个影响因... 研究土壤有机质(SOM)在平原丘陵过渡区域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平原丘陵过渡区域(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作为研究区,采集500个土壤表层(0~20 cm)样本,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从14个影响因素中选取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的7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高程、坡度、坡向、有效铁、容重、砾石度、黏粒含量。利用普通克里格(OK),回归克里格(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预测,并用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和不精确度(IP)作为验证指标来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GWRK插值结果最优,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可以更好地表明过渡区域SOM的空间变异规律。且GWR模型的系数空间分布图可以反映环境变量在不同地理位置对SOM的空间非平稳性的影响程度,为探讨SOM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主导影响因子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精确模拟过渡地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平原丘陵过渡区 空间变异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空间非平稳性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技术的丘陵—平原混合地区流域水文模型在秦淮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红卫 周旭东 +1 位作者 杨涛 王建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38,共5页
平原感潮河网区水流计算复杂,边界条件需考虑入江口潮位的影响,同时流域内闸坝调度工况对水流运动状态影响显著,是区域防洪调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Landsat遥感技术提取了流域下垫面因素,建立了丘陵—平原产汇... 平原感潮河网区水流计算复杂,边界条件需考虑入江口潮位的影响,同时流域内闸坝调度工况对水流运动状态影响显著,是区域防洪调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Landsat遥感技术提取了流域下垫面因素,建立了丘陵—平原产汇流模型,考虑了秦淮河入江口的潮位关系和流域内水库、闸门的调度情况,利用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流域内各重要节点的水位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较大暴雨洪水年份1991、2003、2007年洪水的模拟能力较好,主要断面最高水位模拟误差均控制在0.15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遥感技术 丘陵平原 产汇流模型 潮位过程 河网计算
下载PDF
沿海平原丘陵区绿色通道建设的主要模式和树种选择
19
作者 王冬米 《当代生态农业》 2001年第3期57-59,共3页
绿色通道建设已成为生态林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探讨了通道绿化的三种功能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结构模式及其应用通则,并指出了通道绿化的主要树种和灌、藤类植物,为全面科学地推进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建设已成为生态林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探讨了通道绿化的三种功能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结构模式及其应用通则,并指出了通道绿化的主要树种和灌、藤类植物,为全面科学地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平原丘陵 绿色通道建设 结构模式 树种选择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丘陵区第2代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生长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晓东 李开隆 +3 位作者 孙志虎 张连飞 候俊义 郭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3,共4页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第2代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的第1代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照,通过解析木数据的分析,评价1代林和2代林长白落叶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方面的差异。...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第2代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的第1代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照,通过解析木数据的分析,评价1代林和2代林长白落叶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在3~18 a的时间范围内,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3~14 a之前,2代林显著高于1代林;自14 a之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②虽然2代林长白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8、6和10 a之前显著高于1代林;但是分别自9、7和11 a开始,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表现出不显著的差异;并且11、10和16 a时,2代林开始低于1代林。③2代林长白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比1代林早9、7和20 a;前者分别在7、4和14 a时达最大值,后者分别在16、11和34 a时达最大值。④2代林长白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短于1代林7、8和9 a;前者速生期在5~11、4~7和10~17 a,后者速生期在9~22、8~19和26~44 a。⑤2代林长白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成熟龄,分别早于1代林10~12、8~10和27~28 a;2代林分别在11~12、7~10和17~18 a时成熟,1代林分别在22~23、15~20和44~45 a时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2代林 幼龄林 生长过程 三江平原丘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