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文斌 薛利建 +2 位作者 卢占晖 徐汉祥 徐开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6-442,共7页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调查期间所采集的头足类资料,分析了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了头足类群落变...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调查期间所采集的头足类资料,分析了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了头足类群落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南部海域共捕获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优势种主要有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短蛸(Octopus ocellutus)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等;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30,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9,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2—1.00,t检验表明,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四季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典范对应分析认为,底层水温为影响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头足类 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东海南部海域虾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孙忠 张壮丽 +3 位作者 洪明进 刘勇 叶泉土 戴天元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类虾有44种,隶属14科、25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一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虾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以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数量较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以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同时虾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80~100m海域数量最多,这与主要种类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的分布海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10来种,在渔业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为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征 东海南部海域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分布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建明 李刚 +5 位作者 杨长清 杨传胜 王文娟 蒋玉波 徐立明 邓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讨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的可能分布,在充分利用东海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东海邻近陆域和琉球岛弧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特征,结合海域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果,综合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可能存在三叠纪地层,且可能... 为了探讨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的可能分布,在充分利用东海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东海邻近陆域和琉球岛弧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特征,结合海域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果,综合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可能存在三叠纪地层,且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具有"南整合北分离"的特征。由于陆域南部晚三叠世为海湾相深水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因此,推测海域南部三叠纪地层很可能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地层 油气潜力 中生代 东海南部
下载PDF
东海南部海洋净初级生产力与鲐鱼资源量变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官文江 陈新军 +1 位作者 高峰 李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抛物线,即鲐鱼资源量随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净初级生产力进一步增加,鲐鱼资源量则呈下降趋势。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呈显著的倒抛物线关系表明生态系统存在上行控制机制,但并非受该机制完全控制。种间竞争或浮游动物资源量的变动均可能引起鲐鱼资源的相对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倒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净初级生产力 鲐鱼 资源量
下载PDF
从海陆对比探讨东海南部中生代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5
作者 龚建明 徐立明 +3 位作者 杨艳秋 李刚 邓克 蒋玉波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1-177,189,共8页
为探讨东海南部中生代油气勘探前景,开展了东海及邻近陆域中生代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和烃源岩条件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陆中生代深部地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中生代地层分布的面积与厚度、岩浆岩的分布与强度以及烃源岩条件... 为探讨东海南部中生代油气勘探前景,开展了东海及邻近陆域中生代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和烃源岩条件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陆中生代深部地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中生代地层分布的面积与厚度、岩浆岩的分布与强度以及烃源岩条件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构造更稳定、地层分布更广、厚度更大、烃源岩条件更好,因而推测其具有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中生代 构造 烃源岩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春季东海南部海域幼鱼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俞连福 李建生 +2 位作者 凌兰英 陈渊泉 徐兆礼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6,共6页
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椎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 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椎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鱼分布区与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区基本相吻合。稚幼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有3个区域:Ⅰ区在浙江沿岸水和台湾暖流水的交汇处,表层水温在16~18℃;Ⅱ区在浙闽沿岸水与台湾暖流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Ⅲ区在东海暖水与黑潮表层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从调查分析资料来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是一个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东海南部海域 幼鱼 分布特征 鉴定 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东海南部海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云凯 禹娜 +2 位作者 陈立侨 CHEN Yong 冯德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9,共10页
根据1999~2002年间对东海南部海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后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5.1软件构建了该海区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生态通道模型由20个功能组构... 根据1999~2002年间对东海南部海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后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5.1软件构建了该海区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生态通道模型由20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东海南部海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南部海区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为1.00~4.23,能量流动主要由6个整合营养级构成,营养级I的利用效率颇为低下,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进入更高层次的营养流动,造成生态系统下层营养流动的"阻塞"。鲹科鱼类、沙丁鱼、鳀科鱼类和其他小型鱼类的生产量较高,占鱼类总生产量的85.6%,而其他大中型肉食性鱼类的生产量都较低。混合营养分析表明,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化的食物网中,底层功能组起关键作用。反映系统成熟度的指标,包括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初级生产力/呼吸(NPP/R),以及较低的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和Finn’s循环指数(FCI)等,均表明该海区处在一个"幼态化"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通道模型 东海南部海区 生态网络分析 生态系统成熟度
下载PDF
东海南部陆缘(莆、泉段)全新世沉积硅藻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开发 郑玉龙 +1 位作者 支崇远 陶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279,共7页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 ,共发现 33属 117种 (或变种 )硅藻化石 ,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 ,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 ,建立该区全新世的 7个硅藻组合序列 ,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 ,共发现 33属 117种 (或变种 )硅藻化石 ,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 ,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 ,建立该区全新世的 7个硅藻组合序列 ,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的 7个阶段 ,填补该区沉积硅藻系统研究的空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硅藻 全新世 东海南部陆缘 莆田泉州区
下载PDF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孙忠 张壮丽 叶泉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1-387,共7页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s/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十几种,其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蟳、锈斑蟳和武士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蟹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征 东海南部海域
下载PDF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壮丽 叶孙忠 +2 位作者 吴永辉 戴天元 刘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9-375,共7页
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各季度月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福建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 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各季度月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福建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主要渔获种类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区蟹类有66种,隶属于15科,39属;2008-2009年东海南部海域蟹类数量明显比1998-1999年减少,蟹类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下降9.8个百分点,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减少36.2%;两次调查蟹类数量均以春季和夏季为高,但主要渔获种类不同,1998-1999年细点圆趾蟹渔获量占绝对优势,而2008-2009年细点圆趾蟹数量降幅最大,资源密度很低,光掌蟳、双斑蟳数量明显增多,取代了细点圆趾蟹成为最主要的渔获种类,其余种类如卷折馒头蟹、银光梭子蟹、武士蟳等所占比例变化不大;2008-2009年蟹类主要分布区域与1998-1999年不同,在海区内侧水深60 m以内海域数量分布较多,这与主要渔获种类双斑蟳分布海域范围关系密切;细点圆趾蟹资源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有待以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东海南部海域
下载PDF
东海南部水系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苗育田 于洪华 +1 位作者 何德华 王春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共9页
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实践”号船1987年夏、冬季,1988年春、秋季的实测资料对研究海域的水系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大陆沿岸水性质相近的Ⅳ类混合水秋、冬季分布在大陆沿岸,春、夏季的范围向外... 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实践”号船1987年夏、冬季,1988年春、秋季的实测资料对研究海域的水系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大陆沿岸水性质相近的Ⅳ类混合水秋、冬季分布在大陆沿岸,春、夏季的范围向外海扩展。(2)黑潮水与陆架混合水的边界位置(称为黑潮水左边界)大致位于100~200m等深线之间,并随季节摆动,台湾东北海域,春季黑潮水边界靠近100m等深线,夏季靠近200m等深线,冬、秋季黑潮边界介于春、夏季之间。夏季底层,春季由表至底,黑潮水除了来自台湾以东海域外,还有部分来自台湾海峡。测区东北部R1断面附近,冬季黑潮水入侵陆架势力最强,边界偏西;夏季多数情况最弱,边界偏东;春、秋季位于二者之间。(3)黑潮水与陆架混合水之间有交错入侵现象.(4)陆坡附近多见黑潮水沿坡爬升现象,但有时相反,陆架混合水亦有沿坡下滑的情况。(5)从东南向西北水系的分布,并非完全按照K、Ⅰ、Ⅱ、Ⅲ、Ⅳ类水的顺序,有时出现水系跃变带,其位置也因时因地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水系分布 季节变化 海水 黑潮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中生界烃类生成、运聚与成藏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国林 王明健 +1 位作者 杨长清 庞玉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色泥岩是潜在烃源岩。T3-J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达到高峰;K12-K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末达到高峰;雁荡运动和瓯江运动及其之前形成的各类圈闭,更有利于捕获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生成和排出的烃类。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烃类运移提供了重要优势通道,烃类多沿断裂带及附近的构造圈闭聚集。白垩系内的烃类聚集量是侏罗系的3倍,白垩系内的"构造型"和J2/K1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构造-地层不整合复合型"是本区中生界两类重要的油气聚集,聚集模式可能包括"近源聚集"和"远源聚集"2种,成藏组合包括"自生自储自盖"、"下生上储上盖"和"新生古储新盖"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生烃 排烃 聚集成藏 数值模拟 东海南部
下载PDF
对南海北部陆坡至东海南部“残留特提斯”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国林 郑浚茂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特提斯构造域是指发育于欧亚大陆南缘的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域,在该构造域内发育有许多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含油气区。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典型的"特提斯域"所拥有的特有沉积及构造环境及其对油... 特提斯构造域是指发育于欧亚大陆南缘的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域,在该构造域内发育有许多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含油气区。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典型的"特提斯域"所拥有的特有沉积及构造环境及其对油气生成、聚集成藏与保存带来的深刻影响,如赤道封闭型浅海碳酸岩盐礁为主夹页岩的沉积主体及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及蒸发岩盖层等特征,并通过对实际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代缺乏典型"特提斯域"沉积及典型特提斯型大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特提斯 南海北部陆坡 东海南部
下载PDF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正之 郑元甲 朱善央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51-55,共5页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关键词 东海南部地区 头足类稚仔 种类 分布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东海南部渔场海表温度与中上层鱼类渔获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月霞 苗振清 卢占晖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根据1998~2005年东海区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了我国东海南部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该区域的渔汛在7~9月,捕捞量约占全年的87.9%。渔区温度集中分布在27.5~30.0℃,温度梯度主要分布... 根据1998~2005年东海区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了我国东海南部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该区域的渔汛在7~9月,捕捞量约占全年的87.9%。渔区温度集中分布在27.5~30.0℃,温度梯度主要分布在0.5~3.0,1.5~2.0为鱼类最适范围。在该研究海域,反映出渔获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渔获量高值所对应的平均温度较高而温度梯度则相对较低。该区域温度与渔获量比温度梯度与渔获量的相关性略低,可见,温度梯度对东海南部的渔业资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但是,两者的相关性都不明显,这是因为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除了表温外,还有底层的温度、盐度及饵料生物量等多种环境因子。文中的计算都是在自主开发设计的"海洋渔场渔情分析预报软件系统"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鱼类资源 海表温度
下载PDF
东海南部鲐鲹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晓荣 许柳雄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卵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鲐Shen鱼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2004年夏季东海南部海域围网渔业生产动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现代渔业信息》 2005年第7期19-21,共3页
本文利用2004年7~8月份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在东海南部海域的围网生产渔获统计结合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4年夏季东海南部海域的围网生产进行了分析,并与2002和2003年同期的生产和鲐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南部海... 本文利用2004年7~8月份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在东海南部海域的围网生产渔获统计结合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4年夏季东海南部海域的围网生产进行了分析,并与2002和2003年同期的生产和鲐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南部海域的围网生产虽然差于2003年,但却明显好于2002年同期,在资源状况相对稳定时,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有效作业天数密切相关,造成2004年夏季产量低于2003年的原因是2004年偏多的台风使有效作业天数的减少;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2004年鲐鱼群体的平均叉长和体重都明显大于2003年,2004年夏季较往年偏高的水温有利于鲐鱼个体生长,同时,台风造成的海况扰动使饵料基础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夏季 东海南部海域 围网渔业生产 鲐鱼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明健 潘军 +2 位作者 高红芳 黄龙 李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4-302,共9页
目前的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到东海南部的广阔海域普遍发育中生代地层,但是除了在台西南盆地发现工业油气藏之外,其他地区的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本次研究将中生代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厘清各... 目前的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到东海南部的广阔海域普遍发育中生代地层,但是除了在台西南盆地发现工业油气藏之外,其他地区的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本次研究将中生代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厘清各构造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机制,探讨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从晚三叠世到白垩纪整体为一个大型盆地,盆地的演化受其周围板块相互运动所控制;晚三叠世(T_(3))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控制,发育被动陆缘边缘海沉积盆地;从早侏罗世(J_(1))到早白垩世均受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机制的控制,其中早—中侏罗世(J_(1-2))发育弧前坳陷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J_(3)—K_(1))盆地性质为弧后断陷盆地;晚白垩世(K_(2))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控制,性质依然为弧后断陷盆地,与前期相比,裂陷强度加大;海水由东南方向侵入,地层垂向上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过渡,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水体逐渐变浅,亦由海相向陆相逐渐演变;中生界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等地区发育深海相和海湾相泥岩,在东海南部基隆坳陷也发育良好的海湾相泥岩,生烃潜力大,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界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东海南部 中生界 盆地演化 构造环境 油气资源
下载PDF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友喜 《海洋渔业》 CSCD 2002年第4期169-172,共4页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胴长范围为39~357mm,优势组为81~120mm;体重分布范围7~572g,优势组为31~70g;胴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8592×10^(-3)×L^(2.2020)(相关系数r=0.9979),雌雄性比为1:1.26,一年性成熟,产卵后亲体相继死去。
关键词 东海南部 剑尖枪乌贼 生物学特性 胴长 优势组 体重 雌雄性比 渔业资源
下载PDF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柳雄 张敏 孙满昌 《渔业现代化》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东海南部渔场 机轮围网开发 鲐鱼资源 生物学特性 洄游分布 开发利用 试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