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荣誉之治:两汉时期非军功赐爵与民生建设
1
作者 张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从“草创”走向“守成”,统治重点的转变为汉代非军功赐爵对社会民生建设作用的发挥创设了空间。以爵恤民,经济扶助,奠定民生建设的基础;以爵安民,安定秩序,维护民生建设的稳定;以爵励民,挖掘资源,增添民生建设的动力;以爵导民,树立标杆... 从“草创”走向“守成”,统治重点的转变为汉代非军功赐爵对社会民生建设作用的发挥创设了空间。以爵恤民,经济扶助,奠定民生建设的基础;以爵安民,安定秩序,维护民生建设的稳定;以爵励民,挖掘资源,增添民生建设的动力;以爵导民,树立标杆,激发民生建设的活力。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两汉时期执政者实施的非军功赐爵在一定程度上从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推动了当时维持百姓基本生存的民生建设的发展。但从中也可看出,非制度性、差异性、交换性、有限福利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其与民生建设存在较大背离,决定了其作用极为有限。探究两汉时期非军功赐爵与民生建设,有利于深化对我国传统社会治理实践的认知,也为新时代荣誉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非军功赐爵 民生建设 荣誉之治
下载PDF
“兵技巧”与两汉时期的军事体育 被引量:8
2
作者 郝勤 宋秀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5,共11页
综合运用文献、文物双重互证法等考察两汉时期军队的体能、技能训练体系。从《汉书·艺文志》所载“兵技巧”类书目入手,探讨两汉时期军事体育与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及军队训练的关系,其中“兵技巧”主要包含“习手足——军队的体能... 综合运用文献、文物双重互证法等考察两汉时期军队的体能、技能训练体系。从《汉书·艺文志》所载“兵技巧”类书目入手,探讨两汉时期军事体育与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及军队训练的关系,其中“兵技巧”主要包含“习手足——军队的体能训练”“便器械——使用兵器的技能训练”“积机关——军事工程学领域的方法”三方面内容。两汉时期的“兵技巧”在军队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方面的特点和价值体现为:①引入手搏、剑道、蹴鞠等一系列身体活动作为“习手足”的训练手段与方法;②形成从民间到军队以弓射、骑射、弩射以及刀、剑、戟、矛为核心的“便器械”技能训练体系。两汉是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训练的重大变革时期,以车战和步战为主的中原军队必须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以骑射为主的新型战争,其军事体育和军事训练体系为在汉匈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体育 两汉时期 身体训练 体能训练 兵技巧
下载PDF
论两汉时期中国北方小麦种植的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成 朱歌敏 凌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0,共7页
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两汉小麦遗存按种类可分为炭化籽粒和文字类遗物,这些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从空间上看,该时期小麦种植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河西走廊地区;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历程以汉武帝时期为界可分... 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两汉小麦遗存按种类可分为炭化籽粒和文字类遗物,这些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从空间上看,该时期小麦种植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河西走廊地区;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历程以汉武帝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自西汉晚期始,小麦在农业种植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与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但从总体上讲,两汉时期的小麦种植在农业中仍处于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国北方 小麦种植
下载PDF
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淑燕 黄春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对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发现从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的400多年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地区,作为都城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远远高于其... 通过对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发现从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的400多年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地区,作为都城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远远高于其非都城时期;(2)对于长安或洛阳同一地区来说,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同步性,即同一个地区,水灾多的时期旱灾也多。根据分析,导致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都城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向着靠近河流低地及易涝、易淹没地区扩展,遇到河流涨水就会成灾。另外,由于都城建设及人口增加,在都城及其周围,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大幅度的增长,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也大大加重,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也是导致长安与洛阳地区在作为都城的时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长安 洛阳 水旱灾害 都城建设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看两汉牛耕技术的进步——兼论两汉时期南方地区的牛耕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姚义斌 徐华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73,共7页
两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牛耕的推广及牛耕技术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牛耕技术进步的具体形态学术界尚有不少分歧。我们可以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画像石牛耕图为基本依据,系统考察汉代牛耕技术所涉及的犁铧、耕... 两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牛耕的推广及牛耕技术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牛耕技术进步的具体形态学术界尚有不少分歧。我们可以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画像石牛耕图为基本依据,系统考察汉代牛耕技术所涉及的犁铧、耕牛、耕作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形态因素,探讨两汉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因。西汉时期南方地区尚未出现牛耕,直至东汉中期以后南方地区的牛耕才得到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画像石 牛耕图 牛耕技术
下载PDF
两汉时期舞蹈形态与舞蹈服饰分析——兼论我国传统服饰表现在舞剧《水月洛神》中的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丹 崔荣荣 牛犁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吸收了商、周时期由"祭祀和礼化"构成舞蹈表演性质的成分,主要是在歌舞百戏中出现;也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的袖舞和盘(鼓)舞的舞蹈风格。两汉时期的袖舞是借助舞蹈服饰中的... 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吸收了商、周时期由"祭祀和礼化"构成舞蹈表演性质的成分,主要是在歌舞百戏中出现;也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的袖舞和盘(鼓)舞的舞蹈风格。两汉时期的袖舞是借助舞蹈服饰中的不同袖型如宽袖、宽大袖、窄袖、窄长袖以及宽袖套窄袖等作为表现载体的舞蹈形式,盘(建鼓)舞则是通过道具盘或建鼓进行舞蹈表现,其服饰本身也在为便于舞者的舞蹈动作而做出的特定处理。由此可知,决定汉代舞蹈风格的要素除特定的舞蹈动作风格之外,也包含舞蹈服饰或道具对其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以目前现存的两汉时期汉画像砖石上的舞蹈形态为对象,考察我国汉代舞蹈中的舞蹈形态和舞蹈服饰,以及二者是如何有机的形成一体进行舞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袖舞 盘(鼓)舞 舞蹈动态 舞蹈服饰 有机结合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人地关系的考古学观察——以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资料出发 被引量:6
7
作者 党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3,共10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中段,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反映明显。我们从内蒙古中南部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资料出发,对仰韶文化早期至两汉时期的遗址数量、规模、海拔高度和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 内蒙古中南部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中段,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反映明显。我们从内蒙古中南部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资料出发,对仰韶文化早期至两汉时期的遗址数量、规模、海拔高度和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和研究,借以探讨这一地区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先秦两汉时期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寒热的含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倩 李成卫 王庆国 《河南中医》 2016年第3期392-394,共3页
寒热在进入中医学领域之前,仅用来表示自然温度的高低,是相反、对立的概念;在被引进中医学之后,含义逐渐多元化,出现不再相反与对立的内容;在秦汉时期中医学中的寒热有多个含义,寒热概念在该时期含义有四,分别是表示人体自身阴气、阳气... 寒热在进入中医学领域之前,仅用来表示自然温度的高低,是相反、对立的概念;在被引进中医学之后,含义逐渐多元化,出现不再相反与对立的内容;在秦汉时期中医学中的寒热有多个含义,寒热概念在该时期含义有四,分别是表示人体自身阴气、阳气盛衰导致的人体自身冷热;表示他人对疾病者体表触及的冷热;表示人体对正常四时之气的冷热感知;表示外界寒气、热气对人体的致病影响,其中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病邪病源说等学说,总之该时期寒热的含义始终是表示气的概念,始终是围绕人体的冷热感知延伸的,意即先秦两汉时期寒热的原型即人的冷热,尚接近于寒热最初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时期
下载PDF
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永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
两汉时期的疾疫明显比先秦时期增多,在对史料检索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进行论述。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疾疫发生的频度较前增强;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疾疫的频率东... 两汉时期的疾疫明显比先秦时期增多,在对史料检索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进行论述。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疾疫发生的频度较前增强;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疾疫的频率东汉高于西汉、东汉后期高于东汉前期。疾疫的多发区主要在西南地区,江南地区和京师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疾疫 时空分布 特征
下载PDF
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玉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40,共6页
贞节观念自先秦萌发,伴随着西汉中期“独尊儒术”的推行,经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人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朝廷和官府对贞节的褒奖以及世家大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由社会上层逐渐向社会中下阶层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女性寡居守... 贞节观念自先秦萌发,伴随着西汉中期“独尊儒术”的推行,经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人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朝廷和官府对贞节的褒奖以及世家大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由社会上层逐渐向社会中下阶层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女性寡居守节、遇暴殉节已成为社会所推崇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贞节观念 世俗化
下载PDF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正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羌族 民族政策 两汉时期 治羌政策
下载PDF
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兼及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文明是一种表现历史发展 (进步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也代表着产生自己主体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本质。两汉时期的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殊性、创新性和传统性。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缩影 ,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 文明是一种表现历史发展 (进步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也代表着产生自己主体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本质。两汉时期的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殊性、创新性和传统性。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缩影 ,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尤其是以中原为领先地位的冶铁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给整个两汉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太学 (国立大学 )、四姓小侯学、宫邸学(贵族学校 )、鸿都门学 (文艺专科学校 )、私立学校以及郡、县、乡、聚教育文化的兴盛 ,不但提高了人口的素质 ,也对东汉政治文化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中原文明 特殊性 创新性 传统性
下载PDF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和平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匈奴虽然是一个游牧民族 ,但是 ,到两汉时期 ,由于游牧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农耕民族经济的影响 ,匈奴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不仅使其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匈汉 农耕经济 粮食生产 游牧生产
下载PDF
两汉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 被引量:3
14
作者 钮仲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屯田 西域传 水利开发 两汉时期 西域都护 取水工程 新疆 车师后部 后汉书 戊己校尉
下载PDF
两汉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振红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耕 两汉时期 社会生产力 社会经济 推广 大发展 战国时期 技术结合 内蒙古 铁农具
下载PDF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致灾原因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卜凤贤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290-294,共5页
关键词 周代 秦代 周秦两汉时期 农业灾害 致灾原因
下载PDF
两汉时期的社会公正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振宏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4-141,共8页
两汉时期的公私对立观念更加普遍和鲜明,并由此奠定了社会公正思想的重要基础。汉代人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强调社会公正应考虑社会对象的普遍性,不分亲疏、贵贱、好恶、恩怨,特别是对待普通百姓,要做到平等对待... 两汉时期的公私对立观念更加普遍和鲜明,并由此奠定了社会公正思想的重要基础。汉代人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强调社会公正应考虑社会对象的普遍性,不分亲疏、贵贱、好恶、恩怨,特别是对待普通百姓,要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强调君主官吏在上位者对于实现社会公正的特殊作用;强调社会公正对法的依赖性,要靠公法来维持社会公正;特别强调在官吏选举上实现公正的重要性,通过官吏选举的公正来保障社会公正。汉代的社会公正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社会公正 公私观念
下载PDF
简论两汉时期中国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8-100,105,共4页
以大量的史实 ,证明了两汉是我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从两汉历代重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到取得文献学的累累成果 :司马迁系统整理西汉文献成中华千古第一部通史———《史记》 ;刘氏父子编《七略》开我国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东汉班固著《... 以大量的史实 ,证明了两汉是我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从两汉历代重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到取得文献学的累累成果 :司马迁系统整理西汉文献成中华千古第一部通史———《史记》 ;刘氏父子编《七略》开我国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东汉班固著《汉志》成我国史志目录之鼻祖 ;郑玄遍注群经等 ,都体现了两汉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文献学 成就 史记 七略 汉志 郑学 文献收集 文献整理 古典目录学
下载PDF
论两汉时期武陵地区民族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文元 罗华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两汉时期,是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先民之间发生了交往与联系。西汉时期对武陵地区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开启了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序幕,对后续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东汉时期... 两汉时期,是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先民之间发生了交往与联系。西汉时期对武陵地区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开启了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序幕,对后续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东汉时期,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主要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表现出来。总体上来讲,两汉时期武陵地区呈现出以汉族为主导、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有序——冲突"互动的基本民族关系。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武陵地区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发展的初始区域空间,新的民族关系得以构建,为"武陵民族走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武陵地区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探析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中医学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秀荣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0-91,97,共3页
导引术不仅属于运动学范畴,也属于中医学范畴。研究导引的发展不能脱离与中医学的关系。两汉时期导引术和中医学都走向了实用理性的轨道,研究此时期导引术的中医学应用可以更好地验证及考探导引术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导引术 中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