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1
作者 解乒乒 何飞虎 苑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凝聚文化思想;提升武德规范教育,践行中华美德;深化爱国尚武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追寻与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玉堂 李艳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格局进行探索和重构,体现了民族发展与时代内涵的合理接榫,对培育民族认同、延续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和形象,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和推行风俗与思想体系,既是模塑和调协人们的品性与行为、维系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实践,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力蓄积和有效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 闫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拟态家园”:数字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空间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颖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3期96-106,177,共12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以“中华民族”为空间界域、以“共有文化”为空间实质、以“精神家园”为空间表征,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边界赋值、内核赋义、质态赋形,日益将精神家园空间化为存在清晰界限、丰富内容、形象表征的“拟态家...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以“中华民族”为空间界域、以“共有文化”为空间实质、以“精神家园”为空间表征,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边界赋值、内核赋义、质态赋形,日益将精神家园空间化为存在清晰界限、丰富内容、形象表征的“拟态家园”。然而,由西方数字文化入侵导致的空间异化风险,推荐算法越轨圈群引发的空间分化风险,平台资本追流逐利造成的空间物化风险,可能给“拟态家园”带来边界侵蚀、内核区隔、质态走样等挑战与隐忧,使“拟态家园”的空间外形与精神家园的实质意义相剥离。面对数字赋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空间风险,需要对“拟态家园”进行边界重置、内核再嵌、质态复原,在防范空间渗透、跨越空间隔阂、消除空间物化中,构筑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以多元一体为核心、以精神需要为导向的数字化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 数字技术 数字空间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6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下载PDF
影视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生机制与实践探索——以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为例
7
作者 冉芳 张海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1-106,共6页
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为观察视角,观照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知识生产;以“艺术的体制性”为... 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为观察视角,观照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知识生产;以“艺术的体制性”为分析框架,探究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生机制;以“艺术人类学”为理论逻辑,分析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创作模式和本体性特征,发掘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自律”与“他律”的一体两面,领略各民族生活的深度、广度和丰度,感受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文化担当和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志书写
下载PDF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西宁举办
8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7月24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卫委、青海省政协民宗委、民革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西宁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7月24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卫委、青海省政协民宗委、民革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西宁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社科联、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开放大学、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考古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昆仑文化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科研机构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昆仑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苏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作为多元文化交融源头的昆仑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深化并扩展了昆仑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为青海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挖掘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对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总结了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的昆仑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西藏的实践路径
10
作者 贾丽 宋维亮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2-28,38,154,共9页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抵御民族分裂思想渗透的关键之举。推进西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抵御民族分裂思想渗透的关键之举。推进西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处理好文化差异性与共同性的挑战、应对复杂外部干扰的挑战以及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矛盾的挑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西藏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藏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11
作者 桂榕 刘金泉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景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认同 遗产实践
下载PDF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2
作者 欧运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缅边境地区民族众多,且具有交错分布、跨境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定团结,也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二是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 大杂居 中缅边境地区 育人功能 系统工程 交错分布 人文内涵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路径研究
13
作者 曹舒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根本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特征及其价值意义;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现阶段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不足,指出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坚持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引领,汇总相关理论和资源,系统化地探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路径
下载PDF
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14
作者 于梦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略,还积极响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 黄河文化 文化使命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施路径
15
作者 欧运波 郭绍智 李永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中小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遵循文道合一、与语文实践融为一体、潜移默化的原则。应依托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 中小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遵循文道合一、与语文实践融为一体、潜移默化的原则。应依托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主题课程资源以及语文实践活动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这些途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课程 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路径
下载PDF
关于兰州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思考
16
作者 邱玮栋 《世纪桥》 2024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市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线的民族工...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市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线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但也存在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系统性不完善、代表性标识不足、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因此,兰州市应通过强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性建设,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作不断向前,促进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用民族语言文化魅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简评《壮语金龙岱话参考语法》
17
作者 韦吉锋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壮语金龙岱话参考语法》以广西壮语南部方言金龙岱话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描写与分析了其语音、词法、句法,同时对金龙镇的历史状况、人口分布、民俗文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为八章,既注重语言事实的收集与分析... 《壮语金龙岱话参考语法》以广西壮语南部方言金龙岱话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描写与分析了其语音、词法、句法,同时对金龙镇的历史状况、人口分布、民俗文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为八章,既注重语言事实的收集与分析,又结合金龙岱话语音、语义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考察,为更好地认识金龙岱话的语法特点及规律,更全面地梳理该地区壮族的传统语言文化特征,助力“留壮音、感壮举、歌壮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金龙岱话参考语法》 语言保护与传承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云南实践
18
作者 冯琴 《今日民族》 2024年第10期36-39,共4页
近年来,云南省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以有形之魂增进思想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有感之举推动文化繁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有效之方助力文化共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关键词 文化共享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思想认同 人心凝聚 精神纽带 云南实践 创新实施 有形
下载PDF
西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9
作者 王莉 胡文 王敏 《中国西藏》 2024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完全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曲雍卓玛轻声朗读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外读物《昆虫记》。“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我爱上了阅读。”曲雍卓玛说。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广普及 课外读物 西藏日喀则 卓玛 拉孜县 贝壳动物
下载PDF
枝繁干壮同筑梦 美美与共聚人心——大理州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
作者 杜雅婷 《今日民族》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共融,是云南最早的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级市(...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共融,是云南最早的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级市(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发祥地 美美与共 文献名邦 大理州 十字路口 地级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