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8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贯丛 李素文 +4 位作者 曲强 张树文 王让虎 于灵雪 杨久春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百年尺度的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研究对于该地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选用1950年前后均有观测记录的33个站点,建立东北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东... 百年尺度的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研究对于该地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选用1950年前后均有观测记录的33个站点,建立东北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东北百年气温变化趋势,并进行气温突变检测;使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法对东北百年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6℃/10 a,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2)东北地区,年均温的年代际变化在1950年前出现波动,而在1950年以后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20世纪后20年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前者增温表现在冬季,后者增温则表现在夏季;3)经MK检验分析,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2年出现突变点,20世纪后期夏、秋季的增温趋势并不显著;4)百余年来,东北地区年均气温增温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松嫩平原北部及长白山北部等地区,增温幅度较小的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南部、辽西丘陵、辽东平原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百年 气温变化
下载PDF
试论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特点
2
作者 李洪锡 吴家泰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0-22,141,共14页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大力推行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以《教育敕语》为准则,全面实行对中国人的中等教育方针与法令;注重日语教育、实业教育以及“日本精神”的灌输;大力实行愚民教育和民族差别教育;控制中等教育教师等等...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大力推行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以《教育敕语》为准则,全面实行对中国人的中等教育方针与法令;注重日语教育、实业教育以及“日本精神”的灌输;大力实行愚民教育和民族差别教育;控制中等教育教师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青年学生灌输其奴化思想,以快速培养大批可供日伪驱使的奴仆,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中等学校殖民教育政策涉及了中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特点。此等殖民教育政策不仅破坏了中国东北原有的学制以及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北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伪满洲国 中等教育 殖民主义教育 日本帝国主义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渔业移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淑娟 高兴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7-85,142,共10页
中国东北河流湖泊众多,富足的渔业资源一直被日本所觊觎.伪满洲国成立后,日伪当局以“国家政权”为后盾,将“移民满洲”确立为伪满“三大国策”和日本“七大国策”之一.在大批移民中有一种特殊移民,即渔业移民.日本以缓和国内沿岸渔民... 中国东北河流湖泊众多,富足的渔业资源一直被日本所觊觎.伪满洲国成立后,日伪当局以“国家政权”为后盾,将“移民满洲”确立为伪满“三大国策”和日本“七大国策”之一.在大批移民中有一种特殊移民,即渔业移民.日本以缓和国内沿岸渔民生存压力,“开发”东北丰富渔业资源为借口,向中国东北进行渔业移民.日本向中国东北的渔业移民分为两阶段,即以大谷光瑞为代表的“自由渔业移民”和日伪政府主导的“渔农开拓团”.受制于渔业与农业间的冲突、医疗问题以及“退团”因素的影响,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渔业移民活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日本 中国东北 渔业移民
下载PDF
中国东北极端持续大—暴雪事件的个例成因及可预测性
4
作者 范可 杨洪卿 +1 位作者 田宝强 王路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2013年11月东北大—暴雪持续日数为1982—2020年同期最多的一年。其中,2013年11月17—20日和25日先后发生两次强降雪过程,其中第一次过程降雪持续时间较长,而第二次过程日降雪强度强。基于此,从2013年11月月际异常气候背景和两次强降雪... 2013年11月东北大—暴雪持续日数为1982—2020年同期最多的一年。其中,2013年11月17—20日和25日先后发生两次强降雪过程,其中第一次过程降雪持续时间较长,而第二次过程日降雪强度强。基于此,从2013年11月月际异常气候背景和两次强降雪过程的角度,开展其成因和可预测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11月北极涛动(AO)正位相异常偏强、类北太平洋涛动(NPO)负位相、巴伦支海以北的海冰月增长量(11月减9月)异常偏多和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的气候背景有利于这次东北持续性大—暴雪事件的发生。其中,2013年11月巴伦支海以北的海冰月增长量偏多,意味着季节性海冰生长量增加使得向大气中释放的潜热通量增加,气温偏高,有利于AO正位相加强并激发罗斯贝(Rossby)波列,使得阿留申低压减弱;同时11月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热带印度洋对流加强和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减弱,有利于西北太平洋-阿留申地区维持“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呈现类NPO负位相。这样的环流形势有利于从北太平洋向东北地区持续输送水汽。第一次强降雪过程(17—20日)发生前5 d(12—16日)到降雪过程结束(20日),北大西洋涛动(NAO)维持正位相并且强度达到冬半年最强,由此激发持续东传Rossby波,使得西北太平洋-阿留申地区为持续性的南北向“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北太平洋水汽持续输送至东北地区。在2013年11月25日第二次强降雪过程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显著加强,东北低涡加深,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更为暖湿的水汽输送至东北地区,与北太平洋输送的水汽共同导致第二次强降雪过程的日降雪强度大。最后,利用CFSv2评估2013年11月异常气候背景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CFSv2可提前1个月预测2013年11月热带-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但对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对流异常、NAO以及热带-中高纬大气遥相关预测能力较弱。在次季节尺度上,ECMWF(CMA)能提前29(12)d和13(16)d合理预测出两次过程降雪量的空间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模式能合理再现NAO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等关键环流系统的逐日变化。因此未来还有待提升热带-中高纬大气遥相关、水汽输送以及平流层极涡的次季节-季节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11月持续性大—暴雪 强降雪过程 季节性海冰生长量 中高纬环流 水汽输送 次季节-季节气候可预测性
下载PDF
基于STL-DSCNN神经网络的GRACE数据重构—以中国东北为例
5
作者 周洋 冯雪 +1 位作者 于淼 戴长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7,共4页
为解决GRACE重力卫星2017—2018年11个月数据空缺的问题,构建了一种STL-DSCNN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降水、径流、蒸散发、气温以及模型陆地水储量作为驱动数据,分割GRACE卫星运行期间2002—2015年的156个月数据作为训练,2016—2017和2018... 为解决GRACE重力卫星2017—2018年11个月数据空缺的问题,构建了一种STL-DSCNN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降水、径流、蒸散发、气温以及模型陆地水储量作为驱动数据,分割GRACE卫星运行期间2002—2015年的156个月数据作为训练,2016—2017和2018—2022年72个月的数据作为测试。并采用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皮尔逊相关系数R和纳什-萨特克利夫效率NSE对数据重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TL-DSCNN神经网络预测误差相较STL分解预测和DSCNN神经网络分别减少了20%和5%;重构结果超过90%地区NSE值在0.8以上,东北全区域相关性均在90%以上,相较单纯的STL分解和DSCNN神经网络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数据重构 神经网络 中国东北
下载PDF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东北非金属矿业的掠夺
6
作者 孙瑜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8-98,142,143,共13页
民国建立后,中国东北的非金属矿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日本资本开始染指相关产业.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更是利用傀儡政权,全面控制了已知的东北非金属矿并进行大肆掠夺,以满足对外侵略与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非金属矿石主要供应日本及日本在... 民国建立后,中国东北的非金属矿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日本资本开始染指相关产业.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更是利用傀儡政权,全面控制了已知的东北非金属矿并进行大肆掠夺,以满足对外侵略与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非金属矿石主要供应日本及日本在华会社,矿工则遭到日伪当局的残酷压榨.伪满时期是近代东北矿业发展史上的曲折时期,它破坏了东北的经济发展,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时期 日本 中国东北 非金属矿业 掠夺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410间断面结构及其动力学启示
7
作者 王小虎 薛静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86-394,共9页
地幔过渡带是地球内部重要的储水带,其内部间断面的厚度及两侧地震波的速度跃变可对过渡带附近的含水量和矿物组分提供重要约束。笔者利用中国东北地区4个流动台阵的公开地震数据,提取出多频段Pds转换波的振幅信息,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 地幔过渡带是地球内部重要的储水带,其内部间断面的厚度及两侧地震波的速度跃变可对过渡带附近的含水量和矿物组分提供重要约束。笔者利用中国东北地区4个流动台阵的公开地震数据,提取出多频段Pds转换波的振幅信息,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同时反演获得了该地区410 km间断面的厚度及两侧的横波速度跃变值。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410间断面厚度达到~25 km,横波速度在该深度范围内增加了约6.9%。笔者认为是滞留在过渡带底部的太平洋板块持续脱水,增加了过渡带顶部的含水量(>0.5 wt%),使该处矿物处于或高于流体饱和状态,导致该处矿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低速低阻异常体的同时使410间断面相较于无水情况(~7 km)发生了显著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接收函数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 410 km间断面 含水量
下载PDF
俄罗斯汉学远东学派对中国东北社会与文化的考察(1897-1926)
8
作者 刘丽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1899年俄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立了东方学院,该院不仅是一所教学机构,同时还肩负着为俄国政府搜集远东国家信息、开展研究的任务,它是俄国在远东设立的情报收集中心。东方学院注重调查中国现实问题,尤其重视东北地区,师生曾多... 1899年俄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立了东方学院,该院不仅是一所教学机构,同时还肩负着为俄国政府搜集远东国家信息、开展研究的任务,它是俄国在远东设立的情报收集中心。东方学院注重调查中国现实问题,尤其重视东北地区,师生曾多次亲赴中国东北考察,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远东学派。远东学派考察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经济贸易、小说文学等问题,开启了俄国近代中国学研究,并完成了为俄国政府收集中国东北信息、提出对华策略的政治使命,是俄国汉学研究史上一个不容忽视、具有学术转向标志的教学与科研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学派 汉学家 中国东北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日本对中国东北非金属矿业的殖民掠夺
9
作者 杨雅婷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日俄战争结束后,随着日本侵略扩张和殖民步伐的加剧,其冶炼和机械制造业等对燃油以及耐高温矿产的大量需求,促使了日本对我国东北非金属矿产进行调查、开采和掠夺。满铁成立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控制东北矿产资源,采用了中日合营的办法在满... 日俄战争结束后,随着日本侵略扩张和殖民步伐的加剧,其冶炼和机械制造业等对燃油以及耐高温矿产的大量需求,促使了日本对我国东北非金属矿产进行调查、开采和掠夺。满铁成立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控制东北矿产资源,采用了中日合营的办法在满洲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并把石油、菱镁矿、黏土矿、石灰石矿等非金属资源逐步列为重要调查目标,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加工会社来垄断东北矿产资源的生产和贸易运输,使东北非金属矿产资源长期处于日资的控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满铁 非金属矿
下载PDF
2000-2022年中国东北地区湖冰物候数据集
10
作者 王春绪 杨倩 +2 位作者 石晓光 郝晓华 宋开山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96-210,共15页
湖冰物候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因子,在湖泊环境管理、湖泊能量交换和人类冬季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东北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和响应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东北地区湖... 湖冰物候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因子,在湖泊环境管理、湖泊能量交换和人类冬季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东北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和响应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东北地区湖冰物候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中国东北地区31个湖泊面积>20 km^(2)的典型湖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MOD11A1和MYD11A1获取湖表温度(Lake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LWST)的时间序列,利用正交距离回归算法填补时间序列空白值,构建了中国东北地区2000-2022年期间31个湖泊表面温度数据集和湖冰物候数据集,包括结冰日(Freeze-up Date,FUD)、融冰日(Break-up Date,BUD)和冰期(Ice Cover Duration,ICD)。此外,选取28个气象站对湖表温度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湖表温度与气象站地温(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GST)、气温(Air Temperature,A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基于水文年鉴的冰情统计结果验证湖冰物候,结冰日、融冰日和冰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5、0.94,基于其他数据集的冰情统计结果验证结果相关系数均大于0.80,说明数据集提供的物候信息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为中国东北地区湖冰时空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湖表温度 湖冰物候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火柴工业的劫夺
11
作者 王润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2期65-67,共3页
伪满建立以后,中国东北火柴工业处于日本的绝对统制之下,一方面,导致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萎缩;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东北火柴工人进行疯狂压榨。伪满时期是近代东北火柴工业的黑暗时代,日本的劫夺和统治扼杀了我国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 伪满建立以后,中国东北火柴工业处于日本的绝对统制之下,一方面,导致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萎缩;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东北火柴工人进行疯狂压榨。伪满时期是近代东北火柴工业的黑暗时代,日本的劫夺和统治扼杀了我国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战后日本右翼分子频繁提出“建设东北论”歪曲历史,本文通过对伪满时期中国东北火柴工业的史实以及日本对中国东北火柴工业的劫夺,从侧面来驳斥战后日本右翼分子的“建设东北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时期 日本 中国东北 火柴工业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景贵 刘阳 +3 位作者 徐智恺 徐智涛 褚小磊 古阿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92,共42页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依据成矿地质特征将这些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LS)、中硫化型(IS)、高硫化型(HS)三类,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和边缘花岗杂岩隆起区,并依据成矿时代划分4个阶段,分别为(1)151~141 Ma、(2)140~131 Ma、(3)123~120 Ma和(4)110~100 Ma。其中:第1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东坡,以大规模浅成热液HS铜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第2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西坡,以浅成热液LS-IS银铅锌大规模成矿为特色;第3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北麓—小兴安岭之间和延边以及华北北缘中段辽西地区,以浅成热液IS铜金和LS碲金成矿为特色;第4阶段成矿作用广泛发育在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北麓—饶河—东宁—延边一带。随成矿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成矿从大兴安岭东坡迁移至大兴安岭西坡、华北陆台北缘(辽西+延边)—大兴安岭东坡北段(黑河)→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完达山—太平岭—延边,矿种上表现为由铜多金属→银铅锌→铜金+碲金→金(±锑)+金铜大规模成矿演化规律;形成环境分别适值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端俯冲、挤压、转换伸展地壳减薄过程的不同时段,除延边地区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成矿外,成矿发生在各阶段双峰式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从其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角度分析,早期浅成热液银铅锌铜成矿具有与斑岩成矿构成斑岩钼-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银-中硫化型铅锌-高硫化型铜多金属-斑岩型铜钼成矿构成斑岩钼铜-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中期和晚期浅成热液金成矿具有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构成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成矿系统和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高硫化型金(铜)成矿系统,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碲金、锑金和金矿床是否为独立成矿系统尚待研究取证。成矿整体受晚侏罗世开始向早白垩世过渡俯冲薄片后撤、地壳减薄而引发的幔源玄武岩浆底侵和相应的底侵下地壳岩浆控制,特别是底侵玄武岩浆受相应的下地壳物质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房分离结晶时间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结构 成矿系统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东北部陆缘
下载PDF
柔克义与“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东北的失败
13
作者 朱卫斌 王参民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70-77,143,共9页
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是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推动者与执行者。中国东北既关联着美国在华重要经贸利益,又涉及日俄争夺所危及的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为些,柔克义理应在中国东北维护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但由于柔克义... 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是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推动者与执行者。中国东北既关联着美国在华重要经贸利益,又涉及日俄争夺所危及的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为些,柔克义理应在中国东北维护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但由于柔克义的成见与误判,致使其就有关问题的政策分析以及给美国政府的政策建议出现了严重偏差。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东北的失败固然有着复杂因素,但柔克义的误判亦难辞其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克义 中国东北 门户开放 日本
下载PDF
战时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统制及掠夺
14
作者 徐祝申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日伪殖民统治东北时期,在经济上实施严酷的统制政策,目的就是要把东北经济纳入日本的战争体系中,扩大侵略权益,独霸中国。日伪经济统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挤压了东北民族经济的生存空间,使民族工商业迅速衰落,东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日伪殖民统治东北时期,在经济上实施严酷的统制政策,目的就是要把东北经济纳入日本的战争体系中,扩大侵略权益,独霸中国。日伪经济统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挤压了东北民族经济的生存空间,使民族工商业迅速衰落,东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加剧了东北殖民化进程,使东北完全沦为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战略物资供应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东北 经济统制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台站分布及观测数据应用
15
作者 宋晓燕 王鑫 安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作为地震学研究的基础,地震监测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及其相关数据的应用研究情况,明晰该区地震研究进展,认为综合利用不同来源数据是开展地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固定台站 流动台站
下载PDF
发挥辽宁沿海优势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大通道
16
作者 李靖宇 李海东 肖博华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3年第6期41-53,共13页
鉴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辽宁作为北方陆海大省,以开放的国际视野,积极跟进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领衔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 鉴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辽宁作为北方陆海大省,以开放的国际视野,积极跟进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领衔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大通道。为此,首先要做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大通道的进取路线图解、时代背景透析、综合优势支撑和战略价值定位,在此基础上采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科学地推进对策:秉持和而不同理念,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事业;奉行效益优先原则,对相关国家采取有区别开发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通达;大力挺进智慧交通,发挥俄罗斯造船和破冰技术优势;合作专职海洋银行,为沿途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力排外部势力干扰,面向未来分步骤促成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优势 中国东北方向 陆海大通道 国际视野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春麦播种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何锋 王翔 段醒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中国东北春麦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78—2020年生长季积温、降雨和小麦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应用一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了气候因素(尤其是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积温存在... 以中国东北春麦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78—2020年生长季积温、降雨和小麦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应用一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了气候因素(尤其是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积温存在显著的升高趋势,而降雨的时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在对小麦产量和积温变量进行平稳化处理后发现,二次多项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天气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且在近50年来积温对小麦产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降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气候变暖导致积温升高,从而对小麦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为规避积温升高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建议开发抗高温小麦品种,调整播期,以及开发金融衍生品或指数保险等方式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通过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气候变化 中国东北 春麦
下载PDF
中国东北部夹皮沟矿集区金矿成矿过程——来自冰湖沟金矿床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示踪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吉龙 孙景贵 +4 位作者 张勇 张笑天 刘阳 王抒 褚小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747,共20页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Eu^(*)值,指示岩浆是高氧逸度的,而热液流体是低氧逸度的,同时锆石的不相容元素(如P、Y、LREE、Nb、Th、Pb^(*)等)的质量分数随着w(Hf)(从第二组到第三组)增加逐步增加,指示在岩浆分异及向热液演化过程中,不相容元素逐步进入热液流体相,并逐步富集。结合区域成果,由于岩浆具有高温、高氧逸度、富挥发组分,抑制了硫化物在其演化早阶段结晶,使得Au、S、Fe,以及不相容元素在晚阶段岩浆/热液流体中富集,形成初始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强烈的水岩反应、温压和氧逸度的降低,致使含矿流体处于不稳定状态,Au和硫化物大量沉淀,最终形成金矿床。从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元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等角度综合分析,认为上述地质过程是夹皮沟矿集区大规模金成矿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锆石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冰湖沟金矿床 夹皮沟矿集区 中国东北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春丽 焦敏 +2 位作者 李菲 李辑 周晓宇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0-426,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东北地区1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最低温度资料,按照《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行业标准,建立东北地区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历史数据集,采用气象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冬季气温、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年... 利用1961—2017年东北地区1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最低温度资料,按照《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行业标准,建立东北地区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历史数据集,采用气象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冬季气温、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系数为0.45,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1960s最低,2010s达到最大值;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突变时间为1981年,突变前气温负距平为主,突变后气温波动变化明显;东北地区冬季冷空气过程以寒潮为主,冷空气出现日数、发生强度以12月最多、最强;冷空气趋势变化不显著,其中1961—1970强度最强,2001—2010年最弱;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突变后冷空气日数减少,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强降温事件 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北植被生长峰值时空变化及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瑞欣 李付全 +2 位作者 周玉科 王笑影 孙文彬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植被生长峰值不仅是典型的物候节点,也是植被最大生长能力的重要指示参数。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时序遥感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探索植被生长峰值的变化趋势,利用Hurst指数对植被生长峰值进行可持续性分析。... 植被生长峰值不仅是典型的物候节点,也是植被最大生长能力的重要指示参数。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时序遥感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探索植被生长峰值的变化趋势,利用Hurst指数对植被生长峰值进行可持续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东北地区植被生长峰值时间点(POP)和最大生长幅度(PEAK)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峰值时间点在东部以及北部阔叶林和草原区域表现为延迟趋势;植被最大生长幅度在中部、北部以及西南部表现为增强趋势,在森林区峰值时间点表现为延迟趋势,生长峰值表现为增强趋势;2)东北地区整体上植被返青开始期(SOS)和生长峰值时间主要以延迟为主,峰值幅度有所升高;3)Hurst指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植被PEAK呈持续增强趋势,仅6.38%的区域与过去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植被增强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植被生长峰值变化可持续性研究,可以为评价东北地区植被固碳能力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植被物候 生长峰值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