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7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尺度思想的探索
1
作者 张广花 秦耀辰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6-59,共4页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和培养中学地理师资的任务。为加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采取乡土地理展示、区域地理研究、室外地理调查或考察以及世界地理分析等专题探究的方式,...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和培养中学地理师资的任务。为加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采取乡土地理展示、区域地理研究、室外地理调查或考察以及世界地理分析等专题探究的方式,尝试在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体现尺度思想的、不同等级的区域探究案例。经实践,该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与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教学探索,本文提出了选取典型区域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尺度转换与归纳总结、强化思政育人等有效融入尺度思想的教学建议,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 尺度思想 尺度转换 案例教学 认知迁移
下载PDF
高师“中国地理”三维七模块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
2
作者 袁天凤 刘燕 +3 位作者 赵菊 付洪利 李壮 周丽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课程思政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目标研究拟解决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不够全面、思政体系与知识体系尚未有机融合等问题。采用文献法开展课程思政目标重构研究。将研究结果落实到教学各环节。构建的思政目标之三维... 课程思政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目标研究拟解决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不够全面、思政体系与知识体系尚未有机融合等问题。采用文献法开展课程思政目标重构研究。将研究结果落实到教学各环节。构建的思政目标之三维为学科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育人情感;七模块为地球系统科学观、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国家安全观,地理育人情感。对该思政目标体系的使用和推广提出了建议,以“中国气候”部分为例对使用建议予以了说明。本研究提出了三维七模块课程思政目标体系,该体系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明确了七大课程思政核心涵义,为将思政体系有机融入知识体系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南。研究成果对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目标 高师 中国地理 三维七模块
下载PDF
中国地理格局历史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
3
作者 李方舟 陈常松 +3 位作者 方修琦 张月 桂德竹 王发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4-1394,共11页
以历史逻辑回溯千年以来的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能够更好地支撑以行政逻辑凝练提出中国广袤国土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各区带的独特自然环境基础和历史演化规律,从而基于历史、科学和行政逻辑提出国土... 以历史逻辑回溯千年以来的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能够更好地支撑以行政逻辑凝练提出中国广袤国土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各区带的独特自然环境基础和历史演化规律,从而基于历史、科学和行政逻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建议。中国现代地理格局是经过地质时期几十亿年的演化,以及历史时期上万年的人类活动刻画而最终形成的。在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季风运动、江河形塑等作用下,中国陆域分异出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以及农牧交错带、海岸带两大过渡缝合带,历史时期人类因地制宜所形成迥异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是不断改造着国土空间结构,使各区带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演化历史。通过对各区带的演变过程和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由此提出了遵从自然生态限制和历史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合理搭配及相互之间物质能量畅通交流,以及优化区域过渡带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格局 历史演变 国土空间 自然地理 规划启示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文献分析(1994—2021)
4
作者 杨萌萌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8,共15页
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 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核心力量、重点区域与重要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过程可分为快速兴起(1994—2001年)、稳定发展(2002—2011年)和整固深化(2012—2021年)三个阶段.2)中国开展“可持续”研究的地理学者多达624位,主要是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研究机构多达258个,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理单位,机构间合作具有空间邻近性,机构空间分布具有东、中、西梯度分异性;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对象区域以地方行政区域为主,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特色鲜明.3)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重点领域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伦理、消除贫困与可持续生计、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4)未来中国地理学者的“可持续”研究应在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拓展、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研究力量 重点区域 重要领域 中国地理学者
下载PDF
混合教学模式下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5
作者 尹娟 陈婧祎 +1 位作者 陈红 柳德江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817-821,共5页
混合式教学拓展了课程思政价值品德引领的途径和方式。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中国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下课程思政如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 混合式教学拓展了课程思政价值品德引领的途径和方式。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中国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下课程思政如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培养的有效结合,为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Blended teaching expands the ways and mean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value character leading.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geography course in Yu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bjectives and 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lements, it explores how the course Civic and political is carri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pre-course - during-course - post-course under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s the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alize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geography course of geographic science majors in higher teacher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中国地理 高等师范
下载PDF
“云课堂”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精准复习方法探析——以“中国地理概况”专题复习为例
6
作者 姜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85-88,共4页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云课堂”教育。本文以星洋学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苏州市地理会考“考情”与“学情”,基于云平台探究“中国地理概况”精准复习策略,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即课前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课中重点培养学生思...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云课堂”教育。本文以星洋学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苏州市地理会考“考情”与“学情”,基于云平台探究“中国地理概况”精准复习策略,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即课前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课中重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读图认知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课后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为差异化教学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课堂” 地理会考 精准复习 中国地理概况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成功举行
7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欧亚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1-1882,共2页
面向城市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经过30 a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发展不断壮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成为地理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在2024年中国地理学大会... 面向城市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经过30 a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发展不断壮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成为地理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在2024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5周年纪念会召开之际,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南京隆重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周年纪念 国家重大战略 人才培养 地理学界 学科建设 庆典活动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8
作者 李琼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8期82-85,共4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引,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中国地理课程对象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倡导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课程属性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方法论高度契合、课程目标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引,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中国地理课程对象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倡导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课程属性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方法论高度契合、课程目标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使命任务高度契合。该文通过梳理中国地理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契合点,从精选内容、找准时机、创新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期达到高质量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地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会期刊调研暨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
9
作者 宜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4月1日,中国地理学会期刊调研暨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刘长庚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出席,《地理学报》《地理学报(英文版)》《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 2024年4月1日,中国地理学会期刊调研暨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刘长庚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出席,《地理学报》《地理学报(英文版)》《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经济地理》等期刊主编、编辑发言,科研处、经济地理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教职工参加。经济地理学院院长彭文斌主持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科研处 地理学报》 学术期刊发展 地理科学》 期刊主编 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地理研究》
下载PDF
徐特立参加过的学术团体(五)——中国地理学会
10
《特立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地理学会由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等发起,1934年8月在南京成立。该会旨在“收集地理资料,传布地理知识,从考察、讲习,讨论,出版诸方法,以达到此目的。”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学术团体 地理知识 翁文灏 徐特立 张其昀 竺可桢
下载PDF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国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姣娥 张佩 +1 位作者 马丽 张晓平 《地理教学》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学科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导的《中国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思维,构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 学科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导的《中国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思维,构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的课程设计,突出了国情教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空间治理等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科教融合和小班授课模式,对《中国地理》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创新尝试,以期能够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树立德育、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构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地理思维的地理学科人才培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地理 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俐谋 谈潘攀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厘清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目标体系-课程大纲-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厘清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目标体系-课程大纲-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在中国地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加以具体应用,最后从学校统领、学院牵头、教师主导、目标导向4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保障,以期对同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中国地理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目标达成评价及优化分析
13
作者 韩冰雪 闫慧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788-794,共7页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为科学客观分析课程思政质量,建立完善、多角度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选取许昌学院2018级《中国地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为研究内容,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过程性评价、试卷及问卷进行分析,...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为科学客观分析课程思政质量,建立完善、多角度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选取许昌学院2018级《中国地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为研究内容,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过程性评价、试卷及问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课程思政中存在考核标准细化性、考核方式多元性,定性评价多层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以及专业核心素养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课程思政质量评价 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 中国地理
下载PDF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地理为例
14
作者 杨成雪 余波 +1 位作者 缪友红 徐春巧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2期9661-9668,共8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在“立德”中“树人”,在“树人”中“立德”,实现了两者一体化。当前中学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全面铺开,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对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现状...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在“立德”中“树人”,在“树人”中“立德”,实现了两者一体化。当前中学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全面铺开,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对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总结了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路径,为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国地理
下载PDF
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教育研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
15
作者 孙芮 仲俊涛 张梦娇 《甘肃教育》 2023年第12期28-33,共6页
地理学在高中教学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明显错位,高校实施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文理兼收体现了新的专业精神,对促进地理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 地理学在高中教学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明显错位,高校实施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文理兼收体现了新的专业精神,对促进地理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对文理兼收班级学生培养方法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文科背景学生地理基础扎实、地理思维相对活跃,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鲶鱼效应”。文章针对“中国地理”课程培养方法,提出以地理基础扎实学生为中心成立互补小组,采取分组、分层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不同背景学生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地理科学师范生成为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兼收 地理科学师范生 培养方法 中国地理
下载PDF
从竺可桢的嘱咐到钱学森的激励——对中国地理科学的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传钧 《科学中国人》 1995年第5期17-18,共2页
1961年,中国地理学会在上海开会,当时的理事长竺可侦老先生说:“一门科学是否成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第一,要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又红又专的专业队伍;第二,要有这门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第三,要运用具有一定特点的方法;第四。
关键词 中国地理科学 地理学研究 竺可桢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 研究方法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建设 专业队伍 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林超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17
作者 李根良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4期5-7,共3页
林超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LINCHAO'SCONTRIBUTIONTOGEOGRAPHYOFCHINA李根良(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林超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1909年4月13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林超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LINCHAO'SCONTRIBUTIONTOGEOGRAPHYOFCHINA李根良(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林超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1909年4月13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屿石中学毕业后,1926年入岭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 地理学研究 土地类型 自然区划 林超 地球表面 地理区划 中国地理研究所 现代地理 地理
下载PDF
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59
18
作者 蔡运龙 陆大道 +10 位作者 周一星 王缉慈 秦其明 李有利 柴彦威 张镱锂 刘卫东 王劲峰 宋长青 冷疏影 王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1-819,共9页
中国未来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国家安全都需要地理学做出贡献。为此,中国地理学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 中国未来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国家安全都需要地理学做出贡献。为此,中国地理学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地理学问题;要加强基础研究,在若干主攻方向上占领国际学术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地理优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科学;要整合和提升已有基础,造就优秀地理学家群体;要建立地理研究的高新技术体系,建成世界一流的地理研究和实验基地;产出具有世界影响的地理科学成果。未来中国地理学的战略重点是:以综合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方式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及其动态机制,创新理论体系;在方法上发扬地理学综合方法和区域研究方法,开拓格局与过程耦合的技术路线,发展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发展地理实验;组织科技攻关:加强第一手数据的获取;要在国土整治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地理信息应用研究等应用方向与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了发展中国地理科学,需要在政策与社会、投入、教育、组织等方面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需求 中国地理 国家 产业优化 高技术产业 国土整治 理科 科学 阵地
下载PDF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静爱 苏筠 余瀚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5,共6页
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对比了中外地理开放课程的异同,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对比了中外地理开放课程的异同,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升级实践,探讨了其中教学资源活化和本土教学资源国际化等问题,以期为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地理 网络平台 教学资源活化 国际化
下载PDF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与建设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静爱 苏筠 贾慧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6期17-22,24,共7页
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探讨在“流域系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研究表明:课程建设的上游主要体现教师的储备过程,即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能力;中游主要体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与... 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探讨在“流域系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研究表明:课程建设的上游主要体现教师的储备过程,即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能力;中游主要体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反馈,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分析能力;下游主要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使学生获得高于课本、高于教师传授的知识与能力。此外,提出了未来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中国地理 课程流域系统 培养创新性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