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为经典怎样建构——以沈从文“伟大中国文学作品”观为中心的讨论
1
作者 蒋士美 钟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位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沈从文终其一生都对“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念兹在兹,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独到理解。在沈从文看来,真正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现实性”“独创性”“历史性”与“世...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位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沈从文终其一生都对“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念兹在兹,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独到理解。在沈从文看来,真正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现实性”“独创性”“历史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体;而要创作出“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则应重点从创作体裁、创作态度、语言文字、文学批评生态四方面建构标准,沈从文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伟大中国文学作品 经典 评价标准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茶德品鉴
2
作者 徐晓双 马红娟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193-195,共3页
茶德在茶文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茶德的提出和演变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了人们对茶的认知和理解。当代中国的茶德是对传统茶德的继承和发展。敬、和、廉、仁是茶德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集中表达。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可... 茶德在茶文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茶德的提出和演变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了人们对茶的认知和理解。当代中国的茶德是对传统茶德的继承和发展。敬、和、廉、仁是茶德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集中表达。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将茶德作为仁民爱物的思想路径,从中感受韵味十足的生活情趣,在礼乐敬人中展现高尚情操,以茶德倡导廉洁风尚。茶德对当代社会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价值,人们既能在赏茶中感受美好生活,以茶德推动洁净社会的建设,以和为贵促进团结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茶德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消费文化意义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麓怡 邹时荣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消费文化 中国文学作品 意义诠释 《史记·货殖列传》 传统文化 消费思想 消费活动 中国古代 价值观念 等级消费
下载PDF
梦断:沈从文“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理想的寂灭及其内因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义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1,共12页
就题材而言,沈从文最后的小说集《雪晴》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湘西边地,但这绝非一种简单的重复。身份、语境、言说方式的转变,使得这部作品构成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小说中出现了画家梦断的情节,推究起来,沈从文的夙愿是创造"伟大中国... 就题材而言,沈从文最后的小说集《雪晴》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湘西边地,但这绝非一种简单的重复。身份、语境、言说方式的转变,使得这部作品构成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小说中出现了画家梦断的情节,推究起来,沈从文的夙愿是创造"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并藉此"重造中国"。"梦断"是对于自身创作乃至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结论,表征了他所遭遇的内外交困情形。《长河》、《芸庐纪事》、《小砦》等作品的未完成,凸显了沈从文小说的能力限度:他的想象力往往囿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题材的拓展上缺少一种"历史建构"能力,他所醉心的文体美学也使得他难以从风景画的捕捉中超拔出来并构建真正宏阔的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雪晴》 伟大中国文学作品 重造中国
下载PDF
莫言“背后的外国女人”陈安娜——兼论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水来 张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6-49,54,共5页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主要译者,被称为莫言获奖"背后的外国女人"。陈安娜的译文有如下特点:1题材选择上既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同时又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或偏见;2翻译策略和方法上照顾译文...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主要译者,被称为莫言获奖"背后的外国女人"。陈安娜的译文有如下特点:1题材选择上既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同时又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或偏见;2翻译策略和方法上照顾译文读者的需求,对原文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动;3译者对身份的认同影响,甚至决定了翻译质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除了由高水平的外国译者担纲之外,中西合译、中译西审、灵活翻译等都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安娜 莫言 中国文学作品 译介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饶岩岩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50-152,共3页
推进中国文学作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主体模式和译介途径,并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提出莫言作品的主要译介途径,即海外出版社、电... 推进中国文学作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主体模式和译介途径,并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提出莫言作品的主要译介途径,即海外出版社、电影、网上书店、文学代理人,以及大众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译介模式 莫言 译介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敏玲 王迪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403-404,共2页
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对中国文学、艺术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与特征,并以杨宪益夫妇与David Hawkes针对《红楼梦》中茶文化所做出的翻译为例,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对中国文学、艺术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与特征,并以杨宪益夫妇与David Hawkes针对《红楼梦》中茶文化所做出的翻译为例,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中国茶文化 文化负载词 翻译技巧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之译者模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颜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0-93,共4页
对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译者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从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指出中西译者合译模式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模式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合理的译者模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中西合译译者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将中国文学的精髓... 对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译者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从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指出中西译者合译模式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模式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合理的译者模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中西合译译者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将中国文学的精髓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及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对外传播 译者模式
下载PDF
《少图法》“I12中国文学作品综合集”——有关类目分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少武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2年第9期10-13,共4页
1 引言 在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分类标引“112中国文学作品综合集”有关类目的文献时(下称《少图法》,因为《少图法》第1版和第2版在该类目的设置及使用方法上完全一致,故这里不再区分具体版次... 1 引言 在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分类标引“112中国文学作品综合集”有关类目的文献时(下称《少图法》,因为《少图法》第1版和第2版在该类目的设置及使用方法上完全一致,故这里不再区分具体版次,而用《少图法》笼统代表之),由于对某些类目涵义理解上的差异而导致同类文献归类分歧的现象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图法》 “I12中国文学作品综合集”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类目设置 文献分类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视翻译研究
10
作者 姜丽 《科教文汇》 2015年第36期178-179,共2页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国文学作品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其中,影视传播作为最直观简洁的方式被不断应用,随之而来的影视翻译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国文学作品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其中,影视传播作为最直观简洁的方式被不断应用,随之而来的影视翻译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托,对影视翻译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接受能力的探讨是解决中国文学作品有效传播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跨文化 影视翻译 传播接受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性缺失
11
作者 申素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4期54-55,共2页
中国式悲剧的主人公并不是所谓的英雄人物,而且往往带有喜剧性的结局。严格地说,悲剧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导致中国文学作品悲剧性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传统文化对大团圆的青睐,社会转型... 中国式悲剧的主人公并不是所谓的英雄人物,而且往往带有喜剧性的结局。严格地说,悲剧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导致中国文学作品悲剧性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传统文化对大团圆的青睐,社会转型带来浮躁思想,以及文学的商品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悲剧性 缺失
下载PDF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与中国文学作品解读
12
作者 周霜红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2年第1期79-80,共2页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女权运动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从女性角度出发,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独特的方法去阅读、诠释、创作文学作品,批判男性中心的传统文化,探讨研究女性传统,进行性别意识与文化建构,...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女权运动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从女性角度出发,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独特的方法去阅读、诠释、创作文学作品,批判男性中心的传统文化,探讨研究女性传统,进行性别意识与文化建构,其影响已逐渐向全球化延伸,并不断出现新的态势。本文用这一批评方法来分析、解读我国的几部文学作品,希望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与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文学作品解读 中国文学作品
下载PDF
恶毒“女妖”原型的再现——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恶毒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韬 王健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年第8期9-10,共2页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颇有影响,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即为神话,因而将原型移位到文学中,理论核心便是"文学原型",他从神话着手,以宏观的角度综合评析文...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颇有影响,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即为神话,因而将原型移位到文学中,理论核心便是"文学原型",他从神话着手,以宏观的角度综合评析文学作品。神话原型在经过时空的变化,转化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意象,而种种意象最原始的根便是神话原型。从宏观的文学角度看,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能够运用到东西方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本文从弗莱"神话—原型"理论视角出发,分析部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恶毒女性,探寻这些恶毒女性最原始的神话原型,即恶毒的"女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 中国文学作品 恶毒女性 恶毒女妖
下载PDF
本土译者与汉学家英译中国文学作品比较研究——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中模糊美感磨蚀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跃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8-129,共2页
英汉语在美学生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表现出一种模糊美;英语表达注重分析,强调逻辑,表现出一种精确美。汉英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化隐为显,变含蓄为明示,导致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通过对英译中国... 英汉语在美学生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表现出一种模糊美;英语表达注重分析,强调逻辑,表现出一种精确美。汉英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化隐为显,变含蓄为明示,导致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通过对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中汉语模糊美感磨蚀现象的剖析,探讨英译中国文学作品模糊美感挽留的翻译策略,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将会有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中国文学作品 模糊美 精确美 磨蚀 美感挽留
下载PDF
爱的黄金分割——对三部中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维保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4-49,共6页
荣格心理学认为,在人类的行为方式中生来即具有某种“表现为原始模型意象形式或是原始模型形式的行为类型”。而且就原始模型本身来讲不存在时间概念的原因,它是一种无时间性的状态,其中无论开始、中间和结束都是同样;它们都体现于同一... 荣格心理学认为,在人类的行为方式中生来即具有某种“表现为原始模型意象形式或是原始模型形式的行为类型”。而且就原始模型本身来讲不存在时间概念的原因,它是一种无时间性的状态,其中无论开始、中间和结束都是同样;它们都体现于同一模型中。但,这种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因为文明的积累虽不可能使之消逝,却迫使其逐步减弱,向更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①文学是人学,是一种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中国文学作品 性幻想 曾树生 焦仲卿 文学是人学 刘兰芝 汪文 《寒夜》 焦母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浅析英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16
作者 刘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75,共3页
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历史和生活的记录和呈现,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成果的重要结晶。文学作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形态,对于思想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地来对现实世界进行关照... 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历史和生活的记录和呈现,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成果的重要结晶。文学作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形态,对于思想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地来对现实世界进行关照,这对于不断提升文学的现实价值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文学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它是不分国界、种族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外来新进的西方文学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进步和创作,从而不断地促进文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中国文学作品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选材的重要性——以高罗佩英译《武则天四大奇案》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学作品外译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文学作品外译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与作品的选材不无关系。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英译的《武则天四大奇案》是一部传播效果较好的译介作品,而... 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学作品外译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文学作品外译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与作品的选材不无关系。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英译的《武则天四大奇案》是一部传播效果较好的译介作品,而高罗佩对原作的精心挑选是这部译作成功传播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罗佩对于作品的选材,总结其成功的选材经验,以期对我国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 选材 《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 启示
下载PDF
马来亚时期中国文学作品在新马地区译介特点
18
作者 王昌农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同属马来亚区域的历史时期,马来亚的土生华人们用峇峇马来语译介了7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这些译作大部分属历史、爱情和侠义题材;它们与说唱文学在题材上有较多重叠,大部分译作保留有说唱文学的惯用句式,且这些作品多...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同属马来亚区域的历史时期,马来亚的土生华人们用峇峇马来语译介了7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这些译作大部分属历史、爱情和侠义题材;它们与说唱文学在题材上有较多重叠,大部分译作保留有说唱文学的惯用句式,且这些作品多是说唱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经历过几代说书人的传播和改编;中国文学译介作品只在峇峇创办的刊物上刊载,并与峇峇创办的出版业有紧密联系;被译介的中国文学作品全是使用拉丁化马来文书写。峇峇译介的中国文学作品为中马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峇峇出版业领先使用和推广拉丁化马来文字,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和现代马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时期 中国文学作品 新马地区 峇峇人
下载PDF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
19
作者 李远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96-198,共3页
中国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及习俗的巨大差异,汉语词汇中的隐喻给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带来极大的翻译困难。笔者立足概念隐喻理论,把中国文学作品中... 中国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及习俗的巨大差异,汉语词汇中的隐喻给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带来极大的翻译困难。笔者立足概念隐喻理论,把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分为四种情况:源域相同靶域相同,源域不同靶域相同,源域空缺,靶域空缺,并相应采取了直译法、套译法、加注法、音译加直译加注释法对其进行了翻译探究,以期为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中国文学作品 词汇隐喻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消费文化意义
20
作者 王麓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3-46,共4页
作者分析了我国几个典型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认为“文”与“礼”曾为同一,消费文化古已有之。文化也是影响社会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其他传媒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以文教化”,合理消费,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推动... 作者分析了我国几个典型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认为“文”与“礼”曾为同一,消费文化古已有之。文化也是影响社会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其他传媒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以文教化”,合理消费,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推动社会再生产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消费文化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