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国家与个人身体的文学抉择——以中国新文学启蒙为考察中心 |
田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清晰严密的理论分析和多音复调的研究视野——评吕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 |
谭桂林
管亚星
|
《学术评论》
|
2024 |
0 |
|
3
|
“万古长新”的“欧阳山现象”——在中国新文学史延长线上重读欧阳山 |
张丽军
|
《粤海风》
|
2024 |
0 |
|
4
|
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新境遇·新问题·新方法”——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6届年会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创新论坛会议综述 |
沈瑞芳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的思想来源及其新文学教育实践 |
李占京
|
《关东学刊》
|
2024 |
0 |
|
6
|
苏雪林与中国新文学学科的创建 |
丁增武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7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
潘正文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8
|
试析《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以冰心早期创作为中心 |
乔以钢
刘堃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9
|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
张光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10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 |
赵学勇
朱智秀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文学、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良知及使命 |
张宝明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7
|
|
12
|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
刘中树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3
|
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
朱寿桐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4
|
窗子里的风景:中国新文学村庄叙事视角研究 |
韩春燕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7
|
|
15
|
年轻编辑赵家璧成就《中国新文学大系》大业的缘由剖析 |
邵凯云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6
|
无“根”之累——中国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精神关系试论 |
贺仲明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7
|
现代书局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 |
史静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8
|
《苦闷的象征》与中国新文学关系考辨 |
陈方竞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9
|
中国新文学思潮脉络在当代台湾的延续 |
朱双一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07 |
5
|
|
20
|
《〈中国新文学大系〉研究》序 |
徐鹏绪
李广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