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征类型初探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振标 王令红 欧阳莲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2年第1期72-80,共9页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征类型。作者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大人种——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依照他们体征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地区类型:1)中原地区类型;2)华南地区类型;3)关中地区类型。这些地区类型形成的时间可能...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征类型。作者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大人种——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依照他们体征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地区类型:1)中原地区类型;2)华南地区类型;3)关中地区类型。这些地区类型形成的时间可能是在较新石器时代为早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组 岩组 新石器 宝鸡 陕西 颅型 石山组 齿槽面角 黄色人种 蒙古人种 阔上面型 中国新石器时代 体征 初探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 被引量:14
2
作者 靳桂云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2期50-61,共12页
一、引言 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是指那些当时人们祭神祀祖、祈求生存发展等活动留下的考古学遗迹。和其它考古学遗迹相比;祭祀遗迹有其独有的特征。 祭祀本身是沟通人神的活动,它的意图在于让神灵享用人们的供品而赐人以福佑。祭祀活动... 一、引言 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是指那些当时人们祭神祀祖、祈求生存发展等活动留下的考古学遗迹。和其它考古学遗迹相比;祭祀遗迹有其独有的特征。 祭祀本身是沟通人神的活动,它的意图在于让神灵享用人们的供品而赐人以福佑。祭祀活动是原始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始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帮助我们研究当时人类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正是基于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此文,试图对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意识及社会背景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各位专家不各赐教。 二、现有的考古资料 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遗迹 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 祭坛 墓地 地母神 文物 发掘简报 灰坑 牛河梁
下载PDF
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振标 《江汉考古》 1981年第S1期106-109,119,共5页
在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外切经》(毕沅新校正本,光绪丁酉年)中曾记述了“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麓东持弓矢,凿齿持盾……”。另外,在桂筱所著的《黔南苗蛮族图说》(光绪七年)一书中也记述了“挞牙(?)狫男子蓄发挽髻... 在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外切经》(毕沅新校正本,光绪丁酉年)中曾记述了“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麓东持弓矢,凿齿持盾……”。另外,在桂筱所著的《黔南苗蛮族图说》(光绪七年)一书中也记述了“挞牙(?)狫男子蓄发挽髻以青布缠头,妇女挽髻赤足织青羊毛布,男女以一幅横围腰间谓之楠裙。女子将嫁必折去门牙二齿以遗夫家,谓恐害夫家,即古所谓凿齿之民……”这样的历史记述,表明我国古代曾居住过凿齿民。随着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发展,人们对凿齿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有关凿齿民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凿齿民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家 我国古代 民族学 西南地区 人骨 山海经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及其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曦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地理环境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对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对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对文化格局的影响、对中华文明早期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5个方面 ,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体现在农业... 地理环境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对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对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对文化格局的影响、对中华文明早期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5个方面 ,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体现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采集渔猎经济的存在、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对居住地的选择、因地制宜的居宅建筑、生产生活用具的制造、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预等 7个方面。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具有人对地依赖性强、地对人制约严格、相互作用极为直接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粟稻混作区简论(摘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星光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0-400,共1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粟稻混作区简论(摘要)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星光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活动范围和交往的扩大,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黄河和淮河之间,逐渐形成了粟稻混作区。从考古学提供的材料...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粟稻混作区简论(摘要)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星光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活动范围和交往的扩大,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黄河和淮河之间,逐渐形成了粟稻混作区。从考古学提供的材料看,在北起河南省的渑池仰韶村,南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稻混作区 中国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以来 中国早期文明 社会文明的进步 文化交流 河南省 郑州大学 自然环境因素 区域生产力
下载PDF
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培 《文物世界》 1999年第3期8-17,共10页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考古学 20世纪 石器 半坡文化 类型学 时代文化 文化序列
下载PDF
东南地区:夏文化的萌生与崛起——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圈的比较研究探寻夏文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剩勇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1期1-22,共22页
中国历史上有夏商周三代,夏是中国第一个文明古国.但是,迄今历史界、考古界能够明确告诉人们的只有商代的历史,而夏代和夏文化的历史却仍然是一片模糊.夏文化的面目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夏商周三代,夏是中国第一个文明古国.但是,迄今历史界、考古界能够明确告诉人们的只有商代的历史,而夏代和夏文化的历史却仍然是一片模糊.夏文化的面目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特点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疑案.学术贵在探索,贵在创新.本文作者以大量事实为根据,提出“夏文化起源崛起于中国东南”的新观点,并进行了广泛而且充分的论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管文中部分地方在具体材料的研究上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作为一种学术探讨,我们更看重它的思路新颖,方法独到,给人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东南地区 祭坛 夏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 兽面纹 薛家岗文化 文化圈 黑陶 遗址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与交融 被引量:12
8
作者 谷建祥 贺云翱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5期96-107,共12页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后期为陶器萌芽时期.此时农业尚处于“火耕”阶段.其绝对年代距今大约11000至7500年.中期阶段分前后两期,前期陶器以手 制为主;后期陶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后期为陶器萌芽时期.此时农业尚处于“火耕”阶段.其绝对年代距今大约11000至7500年.中期阶段分前后两期,前期陶器以手 制为主;后期陶器已普遍出现慢轮修整.此时农业经济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阶段.其绝对年代距今7500至5000年左右.晚期阶段分前后两期.前期陶器已出现轮制.但不普遍;后初普遍使用轮制.此时农业已进入发达的锄耕农业阶段.其绝对年代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海洋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文物 山东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遗址 北辛文化 不同文化
下载PDF
略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磨臼 被引量:10
9
作者 藤本强 高蒙河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早期新石器文化 华北平原 淮河流域 周边地区 东北地区 谷物 遗址 磨棒 烟台市
下载PDF
从村落到国家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社会进化
10
作者 刘芮伽 《炎黄地理》 2020年第11期22-25,共4页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元谋县、河姆渡、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我们熟悉的名词,仅出现在大多的历史书籍和课本。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仅仅是地球历史的沧海一粟,而我们熟知的历史在时间...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元谋县、河姆渡、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我们熟悉的名词,仅出现在大多的历史书籍和课本。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仅仅是地球历史的沧海一粟,而我们熟知的历史在时间跨度上也只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很小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社会进化 河姆渡 时间跨度 元谋人 元谋县 原始社会 21世纪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吴小平 《文博》 1998年第3期42-45,共4页
八十年代初期,华南一些所谓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广东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广西柳州白莲洞,由于其年代早,属性又不明显,材料一公布便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总观当时和以后陆续讨论结果,有四种不同观点如下:有人认为是新... 八十年代初期,华南一些所谓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广东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广西柳州白莲洞,由于其年代早,属性又不明显,材料一公布便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总观当时和以后陆续讨论结果,有四种不同观点如下:有人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有人认为属中石器时代,有人认为其年代偏早失真,有人认为是前陶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原始农业 磨制石器 考古 全新世 陶器 粮食危机 盛冰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
12
作者 周俊玲 《华夏文化》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 华北地区 孢粉分析 贾湖遗址 周口店 文化系统 植物遗存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玉(石)出土地点示意图
13
《中华遗产》 2024年第2期34-35,共2页
璜是一种形如彩虹的玉石器。中国目前最早的璜,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及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石璜。自此之后,这类器物便从宁绍平原出发,沿着长江、淮河、黄河等水系,向东西南北扩散。习得制璜技艺的先民,将它作为佩饰或... 璜是一种形如彩虹的玉石器。中国目前最早的璜,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及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石璜。自此之后,这类器物便从宁绍平原出发,沿着长江、淮河、黄河等水系,向东西南北扩散。习得制璜技艺的先民,将它作为佩饰或礼器使用。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璜被国人长久地珍视着,其使用时间,几乎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相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历史 出土地点 跨湖桥遗址 河姆渡遗址 宁绍平原 石器 浙江萧山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任式楠 吴耀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1-22,97-98,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 新石器时代早期 遗址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石家河文化
原文传递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 被引量:107
15
作者 袁靖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2,共22页
Two kinds of animal remains have been found on Neolithic China sites: domesticated and wild. The former include those of pigs, dogs, chickens, cattle and sheep; the latter belong to the sika deer, Bavid’s deer, river... Two kinds of animal remains have been found on Neolithic China sites: domesticated and wild. The former include those of pigs, dogs, chickens, cattle and sheep; the latter belong to the sika deer, Bavid’s deer, river deer, muntjac, red deer, roe deer, tiger, wolf, racoon dog, bear, badger, monkey, rabbit, bamboo rat, various kinds of fish and so on.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bones from Neolithic sites the author learns that the remains of domesticated and wild animal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ites vary in proportion, which show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meat--acquiring patterns at that time. Northeast China, Inner Mongolia, the upper and middle Huanghe River valley, the Huanghe-Huaihe region, the Changjiang Three Gorges area, the Changjiang delta and South China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summed up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tterns: dependent, elementary animal domestication, and advanced animal domestication. When the three patterns are lined up in the above order, a model of meat-acquiring in Neolithic China is formed, which demonstrates the basic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meatacquiring in Neolithic Chin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equential changes of meat-acquiring patterns from completely depending on hunting via supply partly by elementary animal domestication to relying mainly on domesticated animals always happen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e restriction by surrounding natur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is process can be summed up in a theory of passiv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家养动物 中国新石器时代 动物骨骼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长江三角洲地区 动物总数 研究者 黄淮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祀天遗存和敬天观念——以高庙、牛河梁、凌家滩遗址为中心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建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8,共9页
中国从大约8000多年前开始,就在高庙、牛河梁和凌家滩等遗址,出现低地"天梯"类和山巅"圜丘"类祀天遗迹及其他祀天遗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就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宇宙观、明确的敬天观念和祀天行... 中国从大约8000多年前开始,就在高庙、牛河梁和凌家滩等遗址,出现低地"天梯"类和山巅"圜丘"类祀天遗迹及其他祀天遗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就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宇宙观、明确的敬天观念和祀天行为,并在此后传承、交融和发展,延续至夏商周三代,乃至于秦汉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敬天观念还和古天文学同步发展,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和祖先崇拜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祀天 敬天 高庙、牛河梁、凌家滩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庆福 王义民 朱泓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6-322,共7页
一、前言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常用于研究样本包含多个数量指标时的各种统计分析问题,因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探讨人类学和考古学问题时也倾向于... 一、前言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常用于研究样本包含多个数量指标时的各种统计分析问题,因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探讨人类学和考古学问题时也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多元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多元统计分析 体质特征 因子分析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三角多项式图 人类学 居民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大溪文化玉器渊源探索——兼论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影响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建芳 《南方民族考古》 1987年第1期15-20,共6页
广泛散布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自五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备受中外考古学家的注意。有关的研究论文时有所见,但都不是以玉器为主题。本文着重大溪文化玉器渊源的探讨,进而对目前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一... 广泛散布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自五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备受中外考古学家的注意。有关的研究论文时有所见,但都不是以玉器为主题。本文着重大溪文化玉器渊源的探讨,进而对目前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迄今所发现的大溪文化玉器,主要出土于四川巫山大溪和湖北松滋桂花树二地的大溪文化墓葬,尤其是前者出土玉器的数量尚属可观。以大溪第三次发掘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文化传播 玉块 半璧 河姆渡文化 薛家岗文化 五十年代 长江中游地区 史前文化 良诸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居民人种类型的分布与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泓 赵东月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331-349,共19页
人种也称"种族",是指那些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某些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1]。古人种学则以发掘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索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类群体之间的体质联系,追寻古代各民族与现代各民族之间的种系渊源关... 人种也称"种族",是指那些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某些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1]。古人种学则以发掘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索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类群体之间的体质联系,追寻古代各民族与现代各民族之间的种系渊源关系。我国的古人种学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基本建立了古人种学的框架体系。本文拟在目前已发表的古代人骨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地区居民人种类型的地理分布及体质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 颅型 人骨 古人类化石 大汶口文化 人种特征 鼻型 地理分布 柳江人 柳湾墓地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 被引量:31
20
作者 傅宪国 《考古》 1985年第9期820-833,共14页
石钺,是一种扁平、穿孔的双面刃石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类石器数量很多,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更多,其分布范围也很广。最初它曾被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但很快就演变为武器和礼器,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物之一。不啻如此,就是商... 石钺,是一种扁平、穿孔的双面刃石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类石器数量很多,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更多,其分布范围也很广。最初它曾被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但很快就演变为武器和礼器,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物之一。不啻如此,就是商周以后的青铜钺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资料的限制,对这种扁薄的穿孔石器的装柄方法及用途不甚明了,人们往往依其外部特征,望物定名,出现了一器多名的现象。近年来,由于资料的日渐积累和一些典型器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薛家岗 龙山文化 考古 青铜 穿孔 长江下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