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7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歌剧排演”中钢琴艺术指导的创新性研究——以歌剧《沂蒙山》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明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在中国歌剧创演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对歌剧表演者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为培养歌剧表演人才,将歌剧排演引入课堂,并围绕其展开全面教学。该文通过中国歌剧排演课程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实例,探讨了以歌剧《沂蒙山》为教学内容的钢琴艺术指... 在中国歌剧创演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对歌剧表演者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为培养歌剧表演人才,将歌剧排演引入课堂,并围绕其展开全面教学。该文通过中国歌剧排演课程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实例,探讨了以歌剧《沂蒙山》为教学内容的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优化了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创新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歌剧排演教学 钢琴艺术指导 创新性
下载PDF
中国歌剧的“中国性”审美意蕴呈现——以歌剧《骆驼祥子》为例
2
作者 吴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0,共13页
中国文化中的“中国性”特征是把握中国歌剧审美的核心要义。“中国性”既是文化特征,也是具有高度辨识度和传播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其在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领域的反映,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当代中国歌剧创作领域... 中国文化中的“中国性”特征是把握中国歌剧审美的核心要义。“中国性”既是文化特征,也是具有高度辨识度和传播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其在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领域的反映,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当代中国歌剧创作领域,“中国性”特征的体现尤其典型和明确,从题材内容、音乐形式、演剧传统等方面全方位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在中国歌剧的审美意蕴呈现上,“中国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民性、传神度、意境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中国性” 戏剧结构 人民性 传神度 意境美
下载PDF
感性学与辩证思维视域下中国歌剧形象塑造思维新探
3
作者 邱桂香 《北方音乐》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感性学包含着审美与审丑两个带有辩证意味的层面。文章从感性学与艺术辩证法视角出发,重思歌剧形象美学范式/类别,揭示部分中国歌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单向度思维倾向,结合西方经典歌剧形象塑造经验,提出歌剧形象塑造辩证法理念,凝练歌剧... 感性学包含着审美与审丑两个带有辩证意味的层面。文章从感性学与艺术辩证法视角出发,重思歌剧形象美学范式/类别,揭示部分中国歌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单向度思维倾向,结合西方经典歌剧形象塑造经验,提出歌剧形象塑造辩证法理念,凝练歌剧形象塑造的一体多元原则,讨论歌剧形象塑造得当与否的评价尺度,探索通过具有辩证思维特征的博弈思维和阴阳思维塑造一体多元歌剧形象的戏剧-音乐达成路径,对歌剧形象塑造中的审美与审丑问题进行辨析,并讨论与此相关的音乐风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歌剧形象 思维 感性学 一体多元 辩证思维
下载PDF
传统审美视域下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美学分析
4
作者 王建树 《当代音乐》 2024年第7期8-10,F0002,共4页
中国歌剧历史源远流长,女性艺术家的参与和歌剧自身的发展让世人对女性角色产生了较为密切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歌剧产生了许多丰富形象的女性角色,同时涌现了大批为歌剧艺术发展默默付出的女性艺术家。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美学特... 中国歌剧历史源远流长,女性艺术家的参与和歌剧自身的发展让世人对女性角色产生了较为密切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歌剧产生了许多丰富形象的女性角色,同时涌现了大批为歌剧艺术发展默默付出的女性艺术家。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美学特征越来越突出,让世人对其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传统审美视域下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美学特征,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审美 中国歌剧 女性角色 美学分析
下载PDF
探析中国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作用
5
作者 张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歌剧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国歌剧中融合了西方歌剧的精华,受众群体逐渐扩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基于中国歌剧的特点,分析歌剧与美声的内在联系,识别两种艺术形式在唱法上的不同,研究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 歌剧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国歌剧中融合了西方歌剧的精华,受众群体逐渐扩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基于中国歌剧的特点,分析歌剧与美声的内在联系,识别两种艺术形式在唱法上的不同,研究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美声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美声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美声教学 作用分析
下载PDF
试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
6
作者 宁亚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4期88-90,共3页
东方艺术源于诗歌,西方艺术源于歌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歌剧不仅在西方成为一种主流艺术,也影响了东方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声乐技巧,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声唱法和中国歌剧... 东方艺术源于诗歌,西方艺术源于歌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歌剧不仅在西方成为一种主流艺术,也影响了东方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声乐技巧,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声唱法和中国歌剧艺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详细论述了美声唱法在审美文化、演唱风格、发展态势等方面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中国歌剧 演唱艺术
下载PDF
中国歌剧的演进历程回顾及对新世纪歌剧发展的思考
7
作者 刘明坤 《民族音乐》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我国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到21世纪以来,经历了曲折的摸索期,虽有坎坷但也掀起了三次高潮,期间有无数作品问世,产生了诸如《白毛女》《江姐》《原野》等里程碑式的歌剧,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代鲜明的特征,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 我国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到21世纪以来,经历了曲折的摸索期,虽有坎坷但也掀起了三次高潮,期间有无数作品问世,产生了诸如《白毛女》《江姐》《原野》等里程碑式的歌剧,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代鲜明的特征,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歌剧经历的三次演进高潮历程为线索,梳理了百年来的中国歌剧对当代歌剧艺术产生的影响,并对歌剧艺术特征加以探研,以期对新世纪中国歌剧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白毛女》 《江姐》 《原野》
下载PDF
歌剧“轻骑” 的独特魅力——观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湾顶月明》
8
作者 景作人 《歌剧》 2024年第9期32-39,共8页
近期看了一部当代题材歌剧,名日《湾顶月明》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演的,该剧7月12日、13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部歌剧风格清新、特色鲜明,很接地气。歌剧讲述的是海外华侨、黄埔后人、硅谷高级科技公司CEO陈粤回乡完成太爷爷的遗愿,寻... 近期看了一部当代题材歌剧,名日《湾顶月明》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演的,该剧7月12日、13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部歌剧风格清新、特色鲜明,很接地气。歌剧讲述的是海外华侨、黄埔后人、硅谷高级科技公司CEO陈粤回乡完成太爷爷的遗愿,寻找“珍宝”,其间与基层干部华美珠相遇相识。其后,二人在不同的思想认知下产生了误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舞剧院 国家大剧院 海外华侨 歌剧风格 原创歌剧 独特魅力 接地气 思想认知
下载PDF
乘“时光列车”体验焦裕禄人生——访焦裕禄外孙、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余音
9
作者 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0期43-44,共2页
乘一辆绿皮火车,穿越“时空隧道”,追随河南省兰考县委原书记焦裕禄的足迹,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在北京市朝阳区铜牛电影产业园,焦裕禄外孙、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余音引导本刊记者登上一趟“时光列车”... 乘一辆绿皮火车,穿越“时空隧道”,追随河南省兰考县委原书记焦裕禄的足迹,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在北京市朝阳区铜牛电影产业园,焦裕禄外孙、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余音引导本刊记者登上一趟“时光列车”,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焦裕禄人生寻访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舞剧院 北京市朝阳区 培训中心主任 时空隧道 河南省兰考县 产业园 焦裕禄 列车
下载PDF
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评《中国歌剧的源流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兰魁 《戏剧之家》 2017年第5期67-67,共1页
《中国歌剧的源流与发展》一书中的下篇"中国歌剧的发展时期",让笔者对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与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见解。从这一章节详细的论述、形象的比喻,以及丰富而详实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作者为撰写该著作研... 《中国歌剧的源流与发展》一书中的下篇"中国歌剧的发展时期",让笔者对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与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见解。从这一章节详细的论述、形象的比喻,以及丰富而详实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作者为撰写该著作研读了大量中外相关典籍、查阅了中外不同时期的资料,将纷杂的史料归纳整理,倾注了多年的研究心血。该著作历史脉络清晰、艺术分析中肯、理论阐述深入,所提出的观念、建议与对策都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的源流与发展》 中国歌剧的发展时期
下载PDF
作为文化的“中国歌剧”概念辨证--“中国歌剧学派”学理建构刍议
11
作者 张灿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是一对关联度极高又各具价值与意义的关键词,两者的文化属性构成、意涵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对“中国歌剧学派”的学理思考、建构,首先应考虑的是“中国歌剧”作为独立文化的合法性问题,这是建构“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是一对关联度极高又各具价值与意义的关键词,两者的文化属性构成、意涵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对“中国歌剧学派”的学理思考、建构,首先应考虑的是“中国歌剧”作为独立文化的合法性问题,这是建构“中国歌剧学派”作为主客统一体的重要依据。然而既有歌剧历史及其现实影响在学者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极其牢固的禁锢链条,不利于论证“中国歌剧”是独立文化、为何是独立文化。在此引入新的思考范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意在对“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的认知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学派 歌剧中国文化中 中国歌剧”作为文化
下载PDF
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盛雯 高晓东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与西洋歌剧拥有相同审美标准的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表演形式,一种是西洋歌剧模式的表演形式,另一种则是民族歌剧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这两种表演形式逐步走向融合,共同构建着具... 与西洋歌剧拥有相同审美标准的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表演形式,一种是西洋歌剧模式的表演形式,另一种则是民族歌剧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这两种表演形式逐步走向融合,共同构建着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世界性 民族特征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中国歌剧女角儿“悲剧情结”之——审美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世兰 史梦倩 郭建民 《当代音乐》 2017年第4期9-18,共10页
本文将以中国歌剧经典作品为主线,并以其中四部作品《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的多首悲情唱段,《恨似高山愁似海》《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五洲人民齐欢笑》以及《万里春色满家园》为范例,从戏剧性、音乐性、悲... 本文将以中国歌剧经典作品为主线,并以其中四部作品《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的多首悲情唱段,《恨似高山愁似海》《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五洲人民齐欢笑》以及《万里春色满家园》为范例,从戏剧性、音乐性、悲剧美三个方面出发,以剧本、作品分析、音乐特征及音乐美学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女主人公的悲情唱段,深刻体验和感悟悲剧美学在中国民族歌剧中所产生的催化作用和重要意义。连载文章之一,已经从中国歌剧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概述,简单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艺术重要的历史瞬间。文章以历史为主线,以艺术创作、唱段分析为支撑,以悲剧美学为视角,分别对唱段和人物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将对不同时期中国歌剧创作出来的悲情唱段进行戏剧性与音乐性方面的研究,其中,歌剧剧本的悲剧性、唱段中音乐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的悲剧美等方面均为着重剖析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哀兵必胜” 音乐悲剧美 戏曲悲剧美 形象悲剧美 文化惯性
下载PDF
论中国歌剧一度创作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3期3-9,共7页
中国歌剧艺术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其一度创作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即广纳博收的艺术胸怀,以我为主的创造意识,贴近时代的题材选择,剧、诗并茂的剧本文学,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声乐为主的歌剧范式,如歌旋律... 中国歌剧艺术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其一度创作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即广纳博收的艺术胸怀,以我为主的创造意识,贴近时代的题材选择,剧、诗并茂的剧本文学,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声乐为主的歌剧范式,如歌旋律至上的音乐思维,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和形神兼备、歌演俱全的表演艺术。这些经验,不仅是书写中国歌剧创作母语文化特质之新型载体,更是支撑中国歌剧艺术继往开来的精神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一度创作 基本经验
下载PDF
关于中国歌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郭建民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和思考了目前中国歌剧创作演出与上演率上座率、制作成本、内外部生存环境等方面应解决的问题 ,同时对中国歌剧当前仍具备哪些优势作较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发展 中国歌剧 困境 优势 音乐评论
下载PDF
中国歌剧创作的当下现实和未来繁荣 被引量:7
16
作者 居其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4,23,共7页
我国歌剧创作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征程,艺术成就巨大,正反面经验丰富。当代歌剧家在举步迈向21世纪之际,必须在一度创作中提高剧作家和作曲家的音乐戏剧意识,增强自律意识,拒绝"三浮",回归严肃创造,达成用经典作品向世界展现中... 我国歌剧创作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征程,艺术成就巨大,正反面经验丰富。当代歌剧家在举步迈向21世纪之际,必须在一度创作中提高剧作家和作曲家的音乐戏剧意识,增强自律意识,拒绝"三浮",回归严肃创造,达成用经典作品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崇高使命;而各级政府,则应为创建我国歌剧艺术多元生态提供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音乐艺术 一度创作 音乐戏剧意识 中国形象 国家行为 艺术作品 现状 繁荣
下载PDF
女性·审美·文化——20世纪中国歌剧女性主题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芳屹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中国百年歌剧始终围绕着女性主题,“女性角色”成为了中国歌剧的一个醒目文化符号和审美标志。这与西方歌剧(以男性角色塑造为主)形成了鲜明迥异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梳理、分析中国歌剧女性主题,从中... 中国百年歌剧始终围绕着女性主题,“女性角色”成为了中国歌剧的一个醒目文化符号和审美标志。这与西方歌剧(以男性角色塑造为主)形成了鲜明迥异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梳理、分析中国歌剧女性主题,从中国传统艺术观的影响、现代意识的觉醒、政治因素和男性社会意识的潜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女性主题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对中国歌剧音乐剧艺术的全方位思考与系统解读——评《中国歌剧文学特性历史审视与美学视野》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悦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J0003-J0003,共1页
歌剧是一种高度融合了美术、音乐、服装、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综合性、戏剧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艺术形态。它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随后遍及全世界。在传播和发展进程中... 歌剧是一种高度融合了美术、音乐、服装、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综合性、戏剧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艺术形态。它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随后遍及全世界。在传播和发展进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歌剧大师和经典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世界,在人类的精神追求层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文学特性 艺术元素 音乐剧 美学视野 历史审视 解读 系统
下载PDF
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月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71-173,共3页
中国歌剧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到今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当时的一些音乐家和剧作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在新秧歌剧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的创作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歌剧的创作和发展道路做出了最初... 中国歌剧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到今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当时的一些音乐家和剧作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在新秧歌剧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的创作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歌剧的创作和发展道路做出了最初的探索。20世纪初期,西方歌剧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而中国歌剧在受到西方歌剧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借鉴与学习,在继承了民族戏曲特点的同时经过变革也呈现出了新的景象,最终形成了属于中国独特的歌剧形式。中国歌剧是以民族的现实为出发点,融汇了民族的传统戏曲、音乐和西洋歌剧艺术的精华,进行了新的创造。显然,中国歌剧作品中经典唱段的演唱应该是中国美声教学中的重点演唱作品,但在现阶段的美声教学中,常常忽视了中国歌剧的演唱,本文通过对中国歌剧的论述来体现出其在美声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美声教学 重要性
下载PDF
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灵魂——运用板式变化体创作的中国歌剧中女声唱段的演唱风格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宏娟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运用板式变化体创作的中国歌剧属于中国民族歌剧的范畴,它以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出了中国歌剧的独有风貌。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这一创作手法得以很好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成功... 运用板式变化体创作的中国歌剧属于中国民族歌剧的范畴,它以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出了中国歌剧的独有风貌。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这一创作手法得以很好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成功的作品。从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开始,到《江姐》和《党的女儿》,中国民族歌剧的主要唱段几乎都来自女主角。从创作的角度来说:音乐创作以地方民歌、戏曲为基础,以西洋歌剧的形式为框架。所以对于演唱者就要求在向民间唱法不断学习的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美声唱法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本文运用比较、归纳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三部歌剧的音乐创作、演唱、表演等方面来分析其民族风格;通过对核心唱段的演唱分析来说明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笔者对这三首咏叹调的演唱体验,论证我们的演唱要围绕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并在百花齐放的民族声乐事业中找出正确的方向,起到人民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传唱的功能,来为主流音乐的创作增添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民族风格 板腔体 民族声乐 咏叹调 演唱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