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1
作者 钟永宁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下载PDF
中国传统医德与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凯 宋宏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溯流及源,辩证地分析“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中国传统医德”“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三者在当代医疗领域中的意义,指出了“医乃仁术”经典格言中所蕴含的“医道”“医者”“医术”“医业”的四位一体,肯定了宋明... 本文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溯流及源,辩证地分析“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中国传统医德”“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三者在当代医疗领域中的意义,指出了“医乃仁术”经典格言中所蕴含的“医道”“医者”“医术”“医业”的四位一体,肯定了宋明理学把“道德伦理规范”视为宇宙“第一法则”的重大意义,进一步阐明了中华民族的“德性之源”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而来的,并在新时期一如既往地展现其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 中国传统医德 医学伦理学 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叙述学视野下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形态及语言研究
4
作者 蔡逸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2-85,90,共5页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色、叙事语体则表现了叙述语言的运用特点。阐述中国现代散文的概念内涵,分析多元化的叙述形态及丰富的叙述语言,从而为中国现代散文叙述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叙述形态 叙述语言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以何其芳奔赴延安的动因为考察对象
5
作者 周思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追求报告文学写作,想通过奔赴抗战前线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文学,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战;另一种是追求进步的心态与精神。这种体现是他抗战前作品中蕴含着“激进力量”和追求进步的热情。再加上吴伯箫、杨吉甫等革命友人的影响,加速了何其芳奔赴延安的过程。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中。这也说明,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延安道路 文人心态 何其芳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探索及其启示
6
作者 陈殿林 王传浩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自主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1933年,《申报月刊》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发起了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首次讨论。时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自主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1933年,《申报月刊》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发起了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首次讨论。时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围绕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在“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中,无论是知识界分析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逻辑范式,抑或是其关于中国出路的观点和方案,皆受到中国共产党深湛思想的指引。从大历史观的高度,深层透视民主革命时期的这场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探索,不仅能助益破解西方中心论对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否认与遮蔽,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解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历史起源、历史进程、历史特征和历史规律,为在新征程上科学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问题提供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月刊》 自主性问题 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 中国现代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的国民身份基础
7
作者 周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中国经由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有赖于全体人民的投入和参与。然而,臣民身份塑造的被动的社会行动者却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唯有国民身份塑造的自主的社会行动者才能为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辛亥革命推翻最后... 中国经由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有赖于全体人民的投入和参与。然而,臣民身份塑造的被动的社会行动者却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唯有国民身份塑造的自主的社会行动者才能为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辛亥革命推翻最后一个王朝而建立民族国家后,一个将社会人口的臣民身份转变为国民身份的人口国民化过程随之形成,逐渐地将被动的行动者转变成自主的行动者,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后,国民身份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异质性次级身份的挤压而不能有效发挥功能的状况逐步改变,国民身份得以恢复并塑造了积极国民,为现代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成为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基础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仍需要国民身份的支持,以进一步的人口国民化来塑造积极有为国民,是基于中国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而必须作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社会行动者 臣民身份 国民身份 人口国民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导语三十则
8
作者 孙绍振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一、鲍尔吉·原野《剿蚊记》幽默散文和抒情散文不太相同,抒情散文不外是美化和诗化——美化环境、美化自我的情感;而幽默散文则相反,不但不常美化自我,也不美化环境,却每每“丑化”自我和环境。把自己写得很狼狈、把所写对象写得... 一、鲍尔吉·原野《剿蚊记》幽默散文和抒情散文不太相同,抒情散文不外是美化和诗化——美化环境、美化自我的情感;而幽默散文则相反,不但不常美化自我,也不美化环境,却每每“丑化”自我和环境。把自己写得很狼狈、把所写对象写得很可恶,是幽默散文——尤其是自我调侃式的散文的常用手法。这篇散文具有典型的自我调侃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 幽默散文 美化环境 常用手法 鲍尔吉·原野 诗化 自我调侃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现代知识型的生成及转换
9
作者 姜文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知识型的现代转换、现代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及范式转移的枢机与关键。由鸦片战争前后“采西学”“中体西用”的知识范式及知识生产所导引的现代知识型转换及范式转移,与知...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知识型的现代转换、现代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及范式转移的枢机与关键。由鸦片战争前后“采西学”“中体西用”的知识范式及知识生产所导引的现代知识型转换及范式转移,与知识界对于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的体验、认知与建构模式构想的转换保持着历史视野中的同步性,并以后者作为知识范式构建和知识生产的现实与学理的前提和依据。新世纪以来的知识生产从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换的可能趋势,也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呈现的。这种社会文化现实与知识生产的互动状态,凸显了思想文化知识型、知识范式及知识系统的建构特质,为我们审视、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与知识生产历史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现代 知识型 知识生产 建构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关于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反思
10
作者 李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83,共6页
文化、文明形态和现代化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紧密联系,文化既是文明形态的有机部分,又是文明观念的形态凝结和人的内在的尺度。“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亦是促进传统社会转型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演进的手段、目... 文化、文明形态和现代化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紧密联系,文化既是文明形态的有机部分,又是文明观念的形态凝结和人的内在的尺度。“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亦是促进传统社会转型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演进的手段、目标和过程。理解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即是对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反思的历史过程、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国现代 文明
下载PDF
文体视阈与构建范式——评《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11
作者 施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灿若星花,一方面因于作家才情、时代环境和读者接受的合力,另一方面源于审美形式的激变与聚合,即文备众体或文体互渗现象。诸如散文诗、诗化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化戏剧、戏剧体诗歌、速写体小说、报告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灿若星花,一方面因于作家才情、时代环境和读者接受的合力,另一方面源于审美形式的激变与聚合,即文备众体或文体互渗现象。诸如散文诗、诗化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化戏剧、戏剧体诗歌、速写体小说、报告文学体小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日记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 文体互渗 诗化小说 文备众体 报告文学 读者接受
下载PDF
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
12
作者 王振民 李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抱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怎样实现国富民强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尝试。从最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失望,到对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体味,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现代化道路...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抱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怎样实现国富民强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尝试。从最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失望,到对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体味,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接着选择苏联式现代化的道路,最终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是毛泽东探索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跨越时空、弥足珍贵的,他不仅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社会条件、理论准备和实践智慧,而且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 四个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
下载PDF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13
作者 张福贵 朱国华 +7 位作者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3,共14页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论让原本文质彬彬的会场充满张力与强度。现将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思想火花 文质彬彬 译介与传播 圆桌论坛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 地方性
下载PDF
论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基于中国现代化史的哲学思考
14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我们今天重提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旨在探究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这是有关现代化的本质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来解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代化史具有典型性。中国现代化史包括了中国现代化... 我们今天重提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旨在探究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这是有关现代化的本质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具体性来解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代化史具有典型性。中国现代化史包括了中国现代化的三种模式:一种是以鸦片战争为历史起点的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种是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历史起点的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种是以20世纪80年代为历史起点的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三种模式的产生与世界历史的变化相联系,体现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动态联系。这三种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内容和形式清晰地呈现了现代化的普遍性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现代化的普遍性离不开现代化的特殊性,而现代化的特殊性的意义就在于消解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单一性和抽象性,使现代化的普遍性在扬弃自身的单一性和抽象性中获得自身的具体性。在当代,这种普遍性的具体性是以世界历史的偶然性机制构成的,从而证明:一方面,世界历史的偶然性机制是21世纪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史的典型性也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内容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现代化史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世界历史 世界社会主义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话语的建构
15
作者 薛光远 郑为均 《大连干部学刊》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在建构中国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与西方现代化的对比反思,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话语,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建构中国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与西方现代化的对比反思,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话语,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也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并向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传递出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探索与贡献——以“第二个结合”为视角
16
作者 黄显中 唐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现代文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在探索中国现代文明过程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领航把准中国在时代精神中的现代化方向和方位,开觉中国现代文明理想;以思想解放把住革命主体性力量充分发挥的基点... 现代文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在探索中国现代文明过程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领航把准中国在时代精神中的现代化方向和方位,开觉中国现代文明理想;以思想解放把住革命主体性力量充分发挥的基点和基地,开源中国现代文明力量;以历史主动把稳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可能性的步骤和步伐,开辟中国现代文明道路;以实践探索把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念和理路,开建中国现代文明形态。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从“第二个结合”深层次汲取毛泽东思想智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文明的未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贡献
下载PDF
中国现代科教电影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创造
17
作者 李兴阳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教育影片,自此努力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召唤,自觉助力现代教育、培育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与抗战救国。在三十余年的不凡发展中,廖恩寿、孙明经等创作了数量可...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教育影片,自此努力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召唤,自觉助力现代教育、培育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与抗战救国。在三十余年的不凡发展中,廖恩寿、孙明经等创作了数量可观、题材广泛的科教电影,形成了现代科学普及教育片、科研片、技术推广片、教学片、训育片、军事教育片、社会科考片与社会科学教育片等诸多类型,创造了适应不同类型的科学说明体式、纪录体式与“戏剧式”的文体形式,找到了既符合说明对象自身特点又符合认识规律的说明顺序及相应的结构方式,发展并丰富了不同文体形式的表现方法,其使用的电影语言都是阐释性与说明性的。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在关怀现实中的文体创造,为当代科教电影的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电影艺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 现实关怀 文体创造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概念的发现与文学研究的本土现代性——读《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18
作者 王小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动态视野;再从封闭到开放,打通了文学研究的内外关联;同时还提出了诸多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新概念。此书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本土化、综合性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朝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本土现代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设计研究(1949—1988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果 龚建培 张志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1949—1988年的中国现代丝绸文化是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化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缩影。这一时期的丝绸文化虽由文献、档案、实物等媒介保存着历史情境和社会框架下重建文化记忆的... 1949—1988年的中国现代丝绸文化是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化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缩影。这一时期的丝绸文化虽由文献、档案、实物等媒介保存着历史情境和社会框架下重建文化记忆的种种特质,却也面临着记忆个体淡出、记忆媒介分散、记忆传播低效等问题。为了活化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指导,论述了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现状,从记忆内涵、记忆媒介的维度重新梳理其内在结构,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设计、APP交互设计、3D虚拟场景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现代丝绸文化复述、复现与复活的新思路及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丝绸文化 数字化设计 中国现代 知识图谱 交互设计 虚拟场景设计
下载PDF
朱湘:中国现代新诗巨擘的陨落
20
作者 李运明 《江淮文史》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颗永不陨落的新诗派巨星,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新诗派诗人朱湘.29岁即离世的他,短暂一生的成就、影响,至今仍为学界津津乐道.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诗派 朱湘 陨落 离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