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理论自觉
下载PDF
论“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玉珍 刘小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6,共6页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差序格局 中国社会学
下载PDF
近代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社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新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1-193,共3页
作为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最主要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及其前身东南社会学社一直由留美生主持大局,其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典型的美国社会学风格。其特点在于,成立以来即不断强调作为“纯粹学术团体”的社团性质以及实证主义... 作为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最主要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及其前身东南社会学社一直由留美生主持大局,其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典型的美国社会学风格。其特点在于,成立以来即不断强调作为“纯粹学术团体”的社团性质以及实证主义的研究风格,从而体现了美国经验社会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而尤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社会调查的特色。这一特征,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学的走向。另一方面,留美生通过中国社会学社定期召开年会进行学术讨论、编辑学术刊物等活动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规范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作为专业学科的面貌也由此更加清晰和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留美生 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学学科自信的使命担当 被引量:2
4
作者 苑仲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2,共5页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自信问题,是影响该学科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系统考察及其学科史的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树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加快构...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自信问题,是影响该学科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系统考察及其学科史的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树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前提基础。新时代中国社会学学科自信应以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愿景使命。中国社会学应该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凸显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加快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和国际化三个进程,以及在促进中国社会学史、发展社会学和时空社会学三个分支学科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学科自信 中国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时空社会学
下载PDF
“中国故事”期待学术话语支撑--以中国社会学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1,共3页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而又理直气壮地呼唤中国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和学术话语权。要走出"双重失语危机",就必须牢牢树立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家、跳出国外,正确总...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而又理直气壮地呼唤中国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和学术话语权。要走出"双重失语危机",就必须牢牢树立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家、跳出国外,正确总结"中国理念"、科学概括"中国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学术话语 中国故事 期待 自强意识 中国经验 科学概括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国勋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19,共15页
1979—1980年之交,费孝通先生受命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停滞近30年后破土重生。苏国勋于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为社科院的第一期硕士生,攻读期间选取社会学理论为学术方向,因此见证... 1979—1980年之交,费孝通先生受命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停滞近30年后破土重生。苏国勋于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为社科院的第一期硕士生,攻读期间选取社会学理论为学术方向,因此见证、参与了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全过程。苏先生在这30年间,从硕博期间开始梳理苏俄社会学发展、开创大陆韦伯研究,完成哲学到社会学理论的学术转型;继而参加社会学第一、二期讲习班,正式调入社会学所工作;长期担任社会学所理论室主任,主持《国外社会学》20余载;承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社会学理论方向博士生;任《文化:中国与世界》副主编,《社会理论》主编,《社会理论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主编,《社会学名著译丛》(商务印书馆)主编,《三联.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成员,等等;近年来主张从文化进路(尤其是儒释道合流的角度)重新检视韦伯研究在中国语境的相关问题,以此推进中国社会理论的发展。苏国勋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社会学者,他受过西学教育,但始终密切关注中国问题,心仪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经验,学问出入于中西学之间。苏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作为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发展及其独特品格的最好见证。值此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之际,我们发文《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以飨社会学同仁及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学成长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访谈录 研究员 社会学理论 中国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理论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 被引量:32
7
作者 郑杭生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5期87-96,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社会学本土化 中国社会转型 小城镇研究 社会运行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恢复与重建 中性运行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理论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17
8
作者 景天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从实现中国社会学的崛起出发,探讨实现崛起所依赖的历史基础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认识、对待和探索这一历史基础。通过对学科标准及其前提性假设的辨析,论证了群学之为中国社会学的事实根据;通过梳理群学概念体系,证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存... 从实现中国社会学的崛起出发,探讨实现崛起所依赖的历史基础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认识、对待和探索这一历史基础。通过对学科标准及其前提性假设的辨析,论证了群学之为中国社会学的事实根据;通过梳理群学概念体系,证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存在性和绵延性,从而回答了为什么实现中国社会学崛起,必须探寻其历史基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群学 历史基础 概念体系 学科标准 学术传统 荀子
下载PDF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当前,"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成了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这中间究竟能不能提"中国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其一"中国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其二"中... 当前,"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成了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这中间究竟能不能提"中国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其一"中国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其二"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学立足现实的有效切入点,其三实地调查地方层次和社区层次是将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结合的关键。那末,研究"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究竟对中国社会学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在文中着重加以说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经验 中国社会学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三篇)——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益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无论在诸如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及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方面,还是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及实...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无论在诸如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及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方面,还是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方面,无论在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反思批判和社会学理论自觉方面,还是在对促进中国社会学学科融合与学科繁荣等方面,郑杭生的学术贡献都是巨大的。特别是理论自觉思想,尤为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理论自觉 郑杭生 中国社会学 理论 贡献
下载PDF
何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为何——兼论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文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4,共7页
“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是社会学学科独立的基本标志。作为社会学学科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学理论”,其不仅区别于日常的经验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而且在学科地位、形式、内容、功能、来源、性质上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无论是何... “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是社会学学科独立的基本标志。作为社会学学科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学理论”,其不仅区别于日常的经验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而且在学科地位、形式、内容、功能、来源、性质上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无论是何种取向的社会学理论建构,社会学研究都需要一种理论自觉和自我反思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学实践的基础上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在现阶段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这些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要求我们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性和反思性,以弥补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严重失衡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中国社会学 理论自觉
下载PDF
时空转换与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以城镇化问题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景天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109,共8页
本文把吉登斯等人关于时空的理论论述与费孝通关于小城镇的经验研究相对照,论证时空是社会学问题意识的构成性要素,时空转换对社会学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随时空转换发生了三个时期的变化,当前已... 本文把吉登斯等人关于时空的理论论述与费孝通关于小城镇的经验研究相对照,论证时空是社会学问题意识的构成性要素,时空转换对社会学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随时空转换发生了三个时期的变化,当前已经进入中国社会学崛起时期,这一时期的问题意识已经与清末和民国时期大有不同。只有确立起与中国崛起相适应的新的问题意识,敢于回答西方社会学没有很好回答或没有回答过的新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社会学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转换 小城镇研究 问题意识 中国社会学崛起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路径 被引量:9
13
作者 景天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阐述了关于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规律性的三个论点: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历史积累的时间越长,话语体系越丰富、越成熟;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磨砺和选择的概念和命题,其生命力一定是更强的。由此提出两个推论:在不同的独立的文... 阐述了关于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规律性的三个论点:一个学科的话语体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历史积累的时间越长,话语体系越丰富、越成熟;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磨砺和选择的概念和命题,其生命力一定是更强的。由此提出两个推论:在不同的独立的文明史和学科史中,应该并且可能建设不同的独立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在悠久而连续的文明史、学术史中,应该沿着历史积累(概念和命题)的路径建设自成一体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并且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应该建立与5 000年的中华文明体系相称的,与庞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以及与丰富且连续的社会思想史相称的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学科话语体系 群学 社会思想史 历史积累 历史路径
下载PDF
社区调查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纪念费孝通教授逝世7周年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马林诺夫斯基阅读了费孝通的《汇材经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费先生的《汇材经济》代表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形成。费先生逝世已经7周年,但是一生践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依然为社会学的"本土化"...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马林诺夫斯基阅读了费孝通的《汇材经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费先生的《汇材经济》代表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形成。费先生逝世已经7周年,但是一生践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依然为社会学的"本土化"有着重要的启发。实现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的关键是社会学古人类学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立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调查 中国社会学 木土化 费孝通
下载PDF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以郑杭生及其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奂平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8,共7页
郑杭生所领导的社会运行学派的发展历程表明,"理论自觉"是中国社会学提升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理论内涵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学派的巨大动力。当前,中国社会学要以更加明确的"理论自觉",把握中国社会转型和社... 郑杭生所领导的社会运行学派的发展历程表明,"理论自觉"是中国社会学提升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理论内涵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学派的巨大动力。当前,中国社会学要以更加明确的"理论自觉",把握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当前资本主义新危机的有利机遇,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反思性梳理中国社会学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提升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学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理论自觉 社会运行学派 中国社会学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双重发端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少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社会学在其形成之初,不仅有丰富的西方学术传统的理论来源,而且也有深厚的中国学术传统的思想渊源。以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学术传统,孕育了中国社会学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和重视... 中国社会学在其形成之初,不仅有丰富的西方学术传统的理论来源,而且也有深厚的中国学术传统的思想渊源。以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学术传统,孕育了中国社会学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和重视道德教化的学术风格;人本主义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实证主义社会理论,都是中国社会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学传统,早期社会学家在这三大西方社会理论中分别吸收了不同的思想原则,为中国社会学展开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康有为承继中国学术传统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内源性发端,严复通过引入西方社会学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外引性发端,而梁启超则在中西学术传统的融合中为中国社会学的建立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 双重发端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研究概况(2005-2006)——基于CSSCI数据的一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晓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3-188,共6页
本文运用CSSCI的统计数据,对2005-2006年间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其中涉及中国社会学的期刊论文数量、引文数量、引用文献的语种和文献类型,社会学研究获得的基金资助状况以及基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了... 本文运用CSSCI的统计数据,对2005-2006年间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其中涉及中国社会学的期刊论文数量、引文数量、引用文献的语种和文献类型,社会学研究获得的基金资助状况以及基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了中国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与著作。作者提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是主流社会科学范式、获取经验资料的手段和社会氛围三者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CSSCI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少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社会学应当认真总结因人文精神而兴、借科学精神而实的历史经验,突破单纯经验化和技术化的狭隘倾向,摆脱由此而产生的表层化和边缘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共识、分歧与趋势: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劲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随着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也陆续开展起来。经过差不多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既取得了很多共识,也存在一些重要分歧。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共识 分歧 趋势
下载PDF
留美生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学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新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留美生入主中国社会学界 ,成为传播并发展社会学的主力。他们出版了大量的译著或专著 ,系统地引进西方社会学知识 ;创设了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 ,并开设扩充社会学课程 ;创立并创办了专业性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 ,使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留美生入主中国社会学界 ,成为传播并发展社会学的主力。他们出版了大量的译著或专著 ,系统地引进西方社会学知识 ;创设了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 ,并开设扩充社会学课程 ;创立并创办了专业性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 ,使社会学趋于规范化、独立化、纵深化的发展。在传播过程中 ,他们还就社会学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从而为此后的社会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美生 中国社会学 西学东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