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和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石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从风格分析、图像阐释、原境分析到艺术社会史,生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21世纪以来,跨文化、空间转向、全球艺术史与多元文化的新趋势出现。本文回溯了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发展分期和方法论的演变,旨在从学理层面宏观把握其脉络走向,为当下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本土艺术史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海外中国艺术史 知识谱系 方法论
下载PDF
风格、画意与画史重构——高居翰与中国艺术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石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高居翰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以“风格即观念”的假设为基础,将艺术史、社会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融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他强调“视觉命题”,主张以图像材料分析为中心,并通过对晚明绘画的深入研究,重构了17世纪中国绘... 高居翰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以“风格即观念”的假设为基础,将艺术史、社会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融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他强调“视觉命题”,主张以图像材料分析为中心,并通过对晚明绘画的深入研究,重构了17世纪中国绘画史,挑战了传统绘画史的局限。高居翰还将艺术置于社会史的框架之中,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来审视艺术风格的生成机制,拓展了艺术社会史研究的新方法论。他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围,也为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与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史学迥异的理论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高居翰 风格分析 重写艺术史 方法论
下载PDF
M.E.罗樾(1903-1988):慕尼黑与中国艺术史原理
3
作者 克里斯汀・希尔 杨振宇(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马克斯・罗樾(Max Loehr)是海外第一代中国艺术史学家,他兼容中西,影响深远,不仅熟悉中国文化艺术,而且直接承接沃尔夫林(Wollfflin)和巴赫霍夫(Ludwig Bachhofer)以来的德语艺术史学传统。译者在哈佛访学期间,同时也为自己主持的国家社... 马克斯・罗樾(Max Loehr)是海外第一代中国艺术史学家,他兼容中西,影响深远,不仅熟悉中国文化艺术,而且直接承接沃尔夫林(Wollfflin)和巴赫霍夫(Ludwig Bachhofer)以来的德语艺术史学传统。译者在哈佛访学期间,同时也为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国美术史学的自主体系研究”搜集相关材料。期间读到的这篇评述,脉络清晰,辞简意远,可视为罗樾中国艺术史学思想的一个“导论”。本文最初由克里斯汀・希尔(Christiane Hille)德语写作刊于《艺术编年史》(ZI-Kunstchronik)2018年4月号,后由理查德・乔治・艾略特(Richard George Elliott)英译刊于《翻译艺术》(Art in Translation)2022年第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樾 中国艺术史 原理 风格 跨文化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图像环路”与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书写
4
作者 佘国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观看之道的“图像环路”的转变。这一艺术史观察视野使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书写超越了材料主义分类宰制的局面,有利于在全球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视野中为中国艺术史书写开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图像环路 图像证史 媒介 中国艺术史书写
下载PDF
从“无名”到“有名”: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5
作者 刘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07,共9页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史”在20世纪上半叶有了过往所不具有的人文内涵,其关注点不在创作主体的个性流露,学术取向也不在于对象“有名”或“无名”,而是从创作共性角度去看待整体的艺术流变趋势。正是基于此,“无名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范式部分取代传统范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的中西方学术对话桥梁,凸显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名艺术史 研究范式转移 从“无名”到“有名”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概论》著史方法分析
6
作者 尹子琪 《美术大观》 2024年第6期86-91,共6页
20世纪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民国政府对美育逐渐重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可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型,欧洲模式,日本模式,苏联模式。学术界对前三种类型的论述较多,而《中国艺术史概论》采用从苏联继... 20世纪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民国政府对美育逐渐重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可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型,欧洲模式,日本模式,苏联模式。学术界对前三种类型的论述较多,而《中国艺术史概论》采用从苏联继承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美术通史,是民国美术史写作新的尝试。与同时代美术史相比,《中国艺术史概论》在著史方法和结构体例上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与学术意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钧初(胡蛮)、王朝闻、李浴的美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概论 民国美术史 写作方法
下载PDF
从文化套式到价值投射——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误读
7
作者 佘国秀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误读。他们在文化套式的作用下,把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重构为“颠倒的自我”,由此保持了自身与他者的距离,曲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面貌和中国艺术家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浅层搁置与非本质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艺术史 文化套式 误读 价值投射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学的体例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赫云 李倍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艺术作品、艺术家、文献、史境与文化逻辑,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系的五大要素。首先,艺术作品无疑是构成艺术史学的核心要素,没有艺术作品就没有艺术史学的主体;其次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者,也就没有产生艺术活动历... 艺术作品、艺术家、文献、史境与文化逻辑,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系的五大要素。首先,艺术作品无疑是构成艺术史学的核心要素,没有艺术作品就没有艺术史学的主体;其次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者,也就没有产生艺术活动历史的主体;再次是文献,文献是印证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历史活动关系的重要依据,缺乏中国艺术文献的艺术史是不完整的,也是难以可信的;前三种要素需置入史境中才能准确呈现其面貌,并得到正确的诠释。这四大要素贯穿于中国文化逻辑结构与历史路径并不断地演变,生成了艺术历史变迁路径的体例与结构轴线,显示出中国艺术史学的文化整体感,形成整合复数的中国艺术史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文化整体感 整合复数 体例与结构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倍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122,共7页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艺术史,都是以自己的文化脉络和文化路径构建的艺术史。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与路径是建立中国艺术史学的基础与文化根本保证,中国艺术史学只有在自己的文化逻辑的路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自己的艺术史,其史学体系和史学...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艺术史,都是以自己的文化脉络和文化路径构建的艺术史。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与路径是建立中国艺术史学的基础与文化根本保证,中国艺术史学只有在自己的文化逻辑的路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自己的艺术史,其史学体系和史学体例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史学的体系、结构、体例,包括对艺术的理解与阐释,必须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与发展逻辑,而西方的思想、文化框架与路径,代替不了也不符合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与演变规律。这就是中国艺术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艺术史 文化脉络 中华传统文化 本体 主体 艺术思想
下载PDF
真伪·风格·画史——方闻与中国艺术史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莫家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 ,中国艺术史是一门新的专业学科。它在过去的数十年间 ,得以由传统的传记形式 ,发展成为具有高度学术性与科学性的一门学问 ,实与美国华裔艺术史学者方闻的努力有关。方闻以西方方法学为参考 ,针对中国画史的性质 ,提...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 ,中国艺术史是一门新的专业学科。它在过去的数十年间 ,得以由传统的传记形式 ,发展成为具有高度学术性与科学性的一门学问 ,实与美国华裔艺术史学者方闻的努力有关。方闻以西方方法学为参考 ,针对中国画史的性质 ,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 ,希望重构可靠的中国绘画史。本文重点阐释方闻所提出的有关实物鉴定与风格分析的主张及内容 ,并论述他如何从文化角度看中国艺术史的过去与未来 ,从而为方闻于推动中国画史研究的贡献 ,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闻 中国艺术史 研究方法 山水画 中国 绘画风格 绘画结构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体例与史料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史学体例与史料紧密关联,有什么史料就有什么史学体例;反过来,史学体例也决定了选取什么史料。当今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需要有符合自己文化史学系统与学科范畴的史学体例,依据自己的艺术史料建构史学体例,避免用西方现代思想体系和西方... 史学体例与史料紧密关联,有什么史料就有什么史学体例;反过来,史学体例也决定了选取什么史料。当今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需要有符合自己文化史学系统与学科范畴的史学体例,依据自己的艺术史料建构史学体例,避免用西方现代思想体系和西方的史学体例代替中国文化史学系统和史学体例,也不依照"他者"体例来框选史料,这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例的根本。中国艺术史学的体例是在中国文化系统与艺术学理论学科范畴中建立起来的史学的体例,一旦体例确立就需要寻求新的"整合复数"史料形态的脉络与秩序,使整合复数形态的史料与史学体例之间构成互为相塑的关系,在这种互为相塑关系的结构中形成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体例 史料 整合复数 互为相塑
下载PDF
问题与方法:中国艺术史研究答问(上) 被引量:17
12
作者 方闻 谢伯柯(Jerome Silbergeld) +1 位作者 何金俐(译) 黄厚明(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4,共18页
翻译这篇访谈,同时也怀着感动的心情读览和体味了一位海外中国艺术史学家一生概略的学术经历和他坦荡的学者情怀。方闻先生受学且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半个多世纪浸濡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经历,使他当之无愧成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泰斗... 翻译这篇访谈,同时也怀着感动的心情读览和体味了一位海外中国艺术史学家一生概略的学术经历和他坦荡的学者情怀。方闻先生受学且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半个多世纪浸濡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经历,使他当之无愧成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泰斗。访问者谢柏柯先生现任普大艺术考古系讲座教授,唐氏东亚艺术中心主任,曾是方闻先生的弟子。而今亦是普大乃至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极富开创精神的学者。国内很少见到这种同行间亦师亦友的"厚重"访谈,这也是译者为什么在此将其作为一篇学术性极高的文章推荐给读者。这篇体现方闻先生一生治学经历和学术精神的长篇访谈,是为2006年4月在普林斯顿大学麦考司大楼(McCosh 50)海默会议室(Helm Auditorium)召开的庆祝方闻先生荣休的"天桥"国际研讨会而作。"天桥"国际研讨会是对方闻先生执教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45周年,并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出任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特别顾问及亚洲部主任(1971-2000)的贡献致敬,由唐氏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办,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和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协办。该篇作为研讨会会刊的首篇报告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艺术史研究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普林斯顿大学 国际研讨会 答问 艺术考古 学术经历
下载PDF
史境求证:中国艺术史建构的基础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7,136,共11页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甄别和鉴定。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同样如此。"史境求证"是研究与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史境"这一概念,包含了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与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交流环境等,即强调历史中各种环境之综合。史境与史料(作品、文献)直接发生联系,没有脱离"史境"的"史料",也没有无"史料"的"史境"。故此在"史境"中考证史料的真实性和解读其各种含义,史料才是有效与有价值的。"史境求证"是建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效的基本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史境 考证 史学
下载PDF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52,共7页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展中以书入画以及评品标准与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地方。书画同体或书画同源都是我国书画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书画这二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虽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在古代绘画被看成是"图形"、文字书法被看成是"图识",是"图载"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是"应物象形"。后者是"依类象形",都是观天察地、观象取形的结果。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视觉图形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就有了审美艺术形象。它具有空间上的构架形式,其点画结构组成了类似于绘画平面空间中的对比、疏密、长短、曲直、倚正、虚实等形式关系和审美关系,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由于历史上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不少带有共性的审美理想,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中有关艺术审美范畴的两个关键因素,成为中华民族两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或造型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方法研究 书画同源 书画同体 观象取形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路径及艺术史学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9,共8页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学科 跨门类艺术史 跨学科艺术史 艺术史
下载PDF
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习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136,共5页
中国传统一直存在他律性外向艺术观和自主性内向艺术观。自清末民初西方的艺术观传入中国后,前者仍然延续,后者则被断裂。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得益于艺术史学科的转向以及其他学科的启发,包括中国博物馆和考古文物等出土... 中国传统一直存在他律性外向艺术观和自主性内向艺术观。自清末民初西方的艺术观传入中国后,前者仍然延续,后者则被断裂。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得益于艺术史学科的转向以及其他学科的启发,包括中国博物馆和考古文物等出土资料的开放等因素。但是,引入西方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守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本土"家法"和学规,以艺术和审美为中心,借助风格、空间、色彩等艺术分析手段,考察艺术风格形成背后的宗教、社会、礼仪、政治等因素,小心谨慎地进行跨学科研究。由此,既保持中国艺术史学成为一门开放的学科,又使其在与其他人文学科交叉研究中保持自身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西方 中外学术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学研究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127,146,共6页
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要求的中国艺术通史,改善目前中国艺术史所处的门类史、专史研究状态,是近年来国内艺术史学界始终在探讨的重要问题。依不同的学术观念,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道路可有多种选择。文章借鉴文... 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要求的中国艺术通史,改善目前中国艺术史所处的门类史、专史研究状态,是近年来国内艺术史学界始终在探讨的重要问题。依不同的学术观念,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道路可有多种选择。文章借鉴文化学的研究观念与方法,提出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学研究思路与研究课题,以推进中国艺术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艺术史 文化学 艺术体裁 艺术现象
下载PDF
艺术学学科性质与中国艺术史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倍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8,136,共7页
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本质上是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与描述的中国艺术史,即是"复数"的艺术史形态,不是分门别类的门类史的形态,也不是"拼盘"的艺术史形态。将各种艺术门类同时纳入"史境"中... 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本质上是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与描述的中国艺术史,即是"复数"的艺术史形态,不是分门别类的门类史的形态,也不是"拼盘"的艺术史形态。将各种艺术门类同时纳入"史境"中,整体地研究中国艺术各种现象的形成与流变,整合艺术门类的材料与作品,对"史境"中的共同艺术规律和艺术现象进行综合的描述,避免像过去的艺术史成为门类艺术史的"拼盘"方式。这是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架构与整体地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起点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艺术学理论 复数 整合 史境
下载PDF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基因·笔谈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福星 练春海 +2 位作者 王清雷 李修建 任大援 《艺术学研究》 2020年第6期4-14,共11页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基因中不仅储存着单个生命体的生长、衰病、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也存储着物种的种属特性和代际传承密码。从"基因"这...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基因中不仅储存着单个生命体的生长、衰病、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也存储着物种的种属特性和代际传承密码。从"基因"这一视角观照文化,特别是像中华文化这样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且依然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我们会发现从远古至今,上万年的发展和沉积塑造出中华文化的基因,生长出中华文化的根脉与魂魄,它们体现于社会生活,融化进万千大众,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独特的基因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面目和魅力,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文化的根 代际传承 世界多元文化 中华文化 内在因素 生命体 基本构造
下载PDF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我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6,共4页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究方法而言它折射出哪些研究艺术史现状与问题,本文简单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艺术史研究方法,着重区分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的关系和异同,谈到风格分析法、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两个典型的内外史研究法)在具体研究问题上所体现的思路,及方法所带来的学科思考。为建构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学观提出方法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角度 风格分析 艺术社会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