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绍汤 《岱宗学刊》 1999年第2期37-46,共10页
本文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的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速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qu... 本文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的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速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反省与原罪中国观"、"文革与非文革中国观"以及当前以"新民族主义"和"和平主义"为主体的"多元中国观"(因限于篇幅,作者对"亚细亚中国观"和"大东亚中国观"作了省略),并分别以充分的史料与作者的经验实证对此作了分析与辨证,从而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作出了比较系统的具有科学意义和认识价值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中国观 脱亚论中国观 原罪的中国观 文革中国观 非文革中国观 多元中国观 20世纪 辩证
下载PDF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
2
作者 武洹宇 朱健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0,共25页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代如何发挥双重意义图式的作用:它既沉淀为以儒家文明为符号的华夏中心情结作用于中国,也转化为以“儒教中国”为象征的积极东方主义作用于西方。两者以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在“丁龙传奇”的建构空间对话和交互阐释,鲜明地呈现了近代中美交往的过程中对“何谓中国”的符号化想象。由此可见,知识分子所阐发的中国文明本身,也被跨文化交往中的既有历史结构所笼罩。这意味着“文化自觉”的纵向内省与横向交流,实为相辅相成、互相建构的一个多时空不断对话的动态系统。择取其中积极的中国符号进行表达,或能引发异文化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善意和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想象中国的空间,限制了认知真实中国的丰富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中外学者理解并掌握文明交流互鉴的密匙,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智慧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龙 捐赠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自觉 海外中国观
下载PDF
法国智库的中国观:基于法国11家智库的涉华议题、框架与话语研究
3
作者 赵如涵 陈俊旭 邹采玲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塑造民意走向、政府决策和制定外交策略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本研究以国际传播为核心视角,综合运用情报学和传播学研究方法,对法国10家综合智库与1家专项智库发布的涉华文献进行了议...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法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塑造民意走向、政府决策和制定外交策略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力。本研究以国际传播为核心视角,综合运用情报学和传播学研究方法,对法国10家综合智库与1家专项智库发布的涉华文献进行了议题、框架及话语分析。研究发现,2018年至2023年间,法国智库集中关注法中美关系互动、能源环保与气候治理等6个议题;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中国弹道导弹发展、中国乡村变迁、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态度等问题中构建了新的话语空间与叙事框架。中法关系的历史动态、中国世界角色的转变与全球议题的中法共享等三个维度共同构建了法国智库的中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智库 中国观 话语分析 涉华研究
下载PDF
池田大作中国观浅析
4
作者 孙妍 杨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1968 年,在东西方冷战的大环境下,池田大作先生提出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他以此为开端,十余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及教育、文学、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人士进行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鉴于此,本文... 1968 年,在东西方冷战的大环境下,池田大作先生提出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他以此为开端,十余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及教育、文学、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人士进行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鉴于此,本文盘点和归纳池田大作与中国的交往“大事”,考察池田大作中国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结合他的个人经历,从历史与现实、政治、经济、宗教与文化等多角度探析池田大作的中国观,认为池田大作的中国观形成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是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更受到了其恩师户田城圣及先师牧口常三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中国观 和平友好 多角度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与马克思的中国观
5
作者 陈元 唐梓晴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37,共7页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境域展开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但也深刻指出这一阶级在其扩张史上的破坏性影响。他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这一即将融入世界历史境域国度的印象。马克思的中国观包括描绘资本主义...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境域展开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但也深刻指出这一阶级在其扩张史上的破坏性影响。他在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这一即将融入世界历史境域国度的印象。马克思的中国观包括描绘资本主义扩张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对融入世界历史的反应,剖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并预言未来中国革命的发展态势。这些科学论断准确论述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脉络,为当代中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世界历史 马克思 中国观
下载PDF
两种中国观及其对法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6,共7页
中国现代的学科建制是在极为紧迫的时空中推进的,由此导致了学术界囫囵吞枣地接受西方的理论、范式及思维方式等,这极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关于中国"观与"根据中国"观是有关思考中国问题的两种思维类型,前... 中国现代的学科建制是在极为紧迫的时空中推进的,由此导致了学术界囫囵吞枣地接受西方的理论、范式及思维方式等,这极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关于中国"观与"根据中国"观是有关思考中国问题的两种思维类型,前者从外部出发将中国视为诊断对象,后者要求以中国为根据来思考中国。批判法学观与理解法学观是上述两种思维方式在法学研究中的表现形式。有必要分析与反思"关于中国"观、批判法学观,倡导并构造"根据中国"观及理解法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中国观 根据中国观 批判法学 理解法学 思维类型
下载PDF
从历史教科书看韩国人的中国观——以中韩认知冲突为中心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向荣 李永春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0,78-79,共6页
历史教科书是透视韩国人中国观的窗口,有助于了解韩方在某些中韩认知冲突中的基本立场。研究认为,"文明古国"是韩国人中国观的重要标签,但是,韩国教科书虽承认中国文明对韩国的巨大影响,亦强调韩国并不是全盘照搬中国的传统文... 历史教科书是透视韩国人中国观的窗口,有助于了解韩方在某些中韩认知冲突中的基本立场。研究认为,"文明古国"是韩国人中国观的重要标签,但是,韩国教科书虽承认中国文明对韩国的巨大影响,亦强调韩国并不是全盘照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劳动,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教科书详细描述"中国多次侵略韩国"的"劣行",形成了"霸权国"刻板印象,并作为国家的历史记忆不断传承。在意识形态方面,韩国教科书没有摆脱冷战思维,依然将中国视为"共产化"异己。教科书在间岛问题、长白山问题上的渲染,埋下了中韩领土争端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关系 历史教科书 认知冲突 中国观
下载PDF
“文化幻象”与“文化实体”之间——金斯伯格诗中的中国观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晖 陈兰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6,共7页
美国"垮掉派"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在其一系列诗歌中对中国进行了描绘,早期创作倾向于把文化想象投射到中国,借推崇中国古代文明反思美国文化以及人类命运;1984年10月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后,写下了"一天早晨,我... 美国"垮掉派"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在其一系列诗歌中对中国进行了描绘,早期创作倾向于把文化想象投射到中国,借推崇中国古代文明反思美国文化以及人类命运;1984年10月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后,写下了"一天早晨,我在中国漫步"、"读白居易抒怀"等诗篇,对于中国的描绘从"文化幻象"转向"文化实体",表现出对中国工人、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期待与展望,蕴涵着诗人对中国真挚的情感和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认识与反思。当然,他对于"异"文化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无法进入到很深的层面,显示出在"文化幻象"与"文化实体"之间的徘徊。金斯伯格中国观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心理原因,对于西方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反省和完善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 金斯伯格 中国观
下载PDF
“湖南的扇子”:芥川龙之介文学意识及其中国观之变迁 被引量:8
9
作者 邱雅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5-141,共7页
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终于实现多年来的愿望来到中国,此次中国之行使晚期芥川文学一改诗性的浪漫而开始关注社会与现实。由于战后日本的美国化进程,中国旅行之于芥川文学的重要意义并未引起日本学界的广泛关注,代表晚期芥川文学最... 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终于实现多年来的愿望来到中国,此次中国之行使晚期芥川文学一改诗性的浪漫而开始关注社会与现实。由于战后日本的美国化进程,中国旅行之于芥川文学的重要意义并未引起日本学界的广泛关注,代表晚期芥川文学最高成就的“湖南的扇子”亦未得到应有的评价。“湖南的扇子”是芥川唯一取材于中国之旅的一篇纪行体小说,但芥川生前最后一部短篇集,即第八部短篇集却被冠名为《湖南的扇子》,可见该作品对考察晚期芥川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重新解读“湖南的扇子”,以阐明晚期芥川文学的问题意识及其中国观之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之行 “湖南的扇子” 中国观
下载PDF
19世纪中西关系逆转与黑格尔的中国观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西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59,共9页
在中国和西方文化关系中,18世纪和19世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18世纪是西方崇拜中国的世纪,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19世纪是西方批判中国的世纪,代表人物是哲学家黑格尔。从黑格尔的中国观可以看到,在19世纪欧洲的思想家是如何... 在中国和西方文化关系中,18世纪和19世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18世纪是西方崇拜中国的世纪,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19世纪是西方批判中国的世纪,代表人物是哲学家黑格尔。从黑格尔的中国观可以看到,在19世纪欧洲的思想家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从而为我们展现出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在欧洲被接受与理解的维度和真实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中国观 汉学
下载PDF
当代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演变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利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16,31,共9页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尼的中国观将受到投资因素、跨国人口流动因素和美国因素等影响。而密切政治对话、强化社会人文交流和有序引导中国企业的投资将是保证未来印尼的中国观正向走向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民主改革 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因素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澳大利亚的“中国观”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善品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51,共9页
冷战的结束是澳大利亚"中国观"转变的分水岭。冷战结束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澳大利亚将共产主义中国视为防范对象;冷战结束后,受经贸实惠的驱动,澳大利亚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战略伙伴。随着澳中关系的深化,"中国威胁论&qu... 冷战的结束是澳大利亚"中国观"转变的分水岭。冷战结束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澳大利亚将共产主义中国视为防范对象;冷战结束后,受经贸实惠的驱动,澳大利亚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战略伙伴。随着澳中关系的深化,"中国威胁论"在澳大利亚国内饱受质疑,"中国机遇论"则被广泛接受。在后冷战时代,澳大利亚的"中国观"具有显著的功利性、摇摆性和独立性特征。鉴于澳中之间已经形成复合相互依赖,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崛起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信任在增加,防范在降低,并且信任大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中国观 对手 伙伴
下载PDF
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百余年来,学界就西方中国观的产生、表现、演变及影响做了大量探讨和深入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研究的时段和区域选择上存在畸轻畸重现象,实证研究较少,运用理论僵化等,未来的研究当注意解决这些... 百余年来,学界就西方中国观的产生、表现、演变及影响做了大量探讨和深入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研究的时段和区域选择上存在畸轻畸重现象,实证研究较少,运用理论僵化等,未来的研究当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国观 演变 研究
下载PDF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认为古代越南把中国视为"天朝北国",对华的尊崇与对抗矛盾心理始终纠结着其中国观的建构。在法属印度支那时期,中国彻底丧失"上国"形象,越南对华观从"类我认同"逐渐转向"他者批判"。1954~1... 本文认为古代越南把中国视为"天朝北国",对华的尊崇与对抗矛盾心理始终纠结着其中国观的建构。在法属印度支那时期,中国彻底丧失"上国"形象,越南对华观从"类我认同"逐渐转向"他者批判"。1954~1975年,"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让越南充斥着极端"美化型"的中国观,但也成为"妖魔化"中国观的滥觞。1975~1990年,因越南南北统一问题的分歧,越南逐渐把中国视为"马列主义的背叛者"和"最直接的敌人"。1992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越南重新审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21世纪以来,越南中国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负面化的特点,"疑惧"心理贯穿始终,中国霸权论占据一定市场。越南中国观的演变轨迹是由中国自身的兴衰荣辱、地缘政治和不对称视角、中越贸易失衡及不法商业行为、越南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构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西方中国观也在其建构过程中推波助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中国观 演变 轨迹 动因
下载PDF
欧洲智库的“中国观”研究——基于三大欧洲智库研究报告的综合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恒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9,131,共10页
[目的/意义]欧洲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数量、专业门类、指数评价等方面的世界排位仅次于美国,这些智库对促成政府决策、塑造欧洲乃至全球舆论、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作用。[方法/过程]该文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 [目的/意义]欧洲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数量、专业门类、指数评价等方面的世界排位仅次于美国,这些智库对促成政府决策、塑造欧洲乃至全球舆论、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作用。[方法/过程]该文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布鲁盖尔研究所3个欧洲代表性智库的涉华研究报告为样本,以文献计量和质性文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智库中国观分析路径,提炼并对比了其中国观的主要视角、对华态度及核心观点之间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欧洲智库对华研究力量正逐步加强,理解日渐加深,其研究务实地着眼于与中国利益交往最频繁的领域,呈现中立偏正向的对华态度,研究者对中国问题的阐释和观察中国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智库 中国观 涉华研究 对华关系 综合比较分析
下载PDF
康有为的“大中国观”与革命派放弃“驱除鞑虏”口号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志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9,共6页
190 2年 ,康有为深情表白 :“以我之愚 ,窃爱大中国 ,爱一统 ,若其为印度焉 ,分为众小以待灭 ,此则我之愚 ,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 ,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 ,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 190 2年 ,康有为深情表白 :“以我之愚 ,窃爱大中国 ,爱一统 ,若其为印度焉 ,分为众小以待灭 ,此则我之愚 ,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 ,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 ,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 ,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 ,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国观 “驱除鞑虏” 五族共和
下载PDF
英国人著述中的中国及其对美国早期中国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本文主要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人所撰的游记和其他作品中,陈述和分析当时英国人所形成的中国观。笔者认为,英国人在十八世纪所形成的主要是一种否定的中国观,认为中国处在“半蛮夷”状态。其著述在美国的接受对美国人早期认识... 本文主要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人所撰的游记和其他作品中,陈述和分析当时英国人所形成的中国观。笔者认为,英国人在十八世纪所形成的主要是一种否定的中国观,认为中国处在“半蛮夷”状态。其著述在美国的接受对美国人早期认识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游记 文学作品 中国观 美国 18世纪 19世纪初
下载PDF
思想方式与中国观——几位德国思想家的中国观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祥龙 《河北学刊》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汉学 中国观 理性 中国文化 原发体验 知识
下载PDF
简论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桂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基本认识,其形成和演变是中日两国国力以及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转换的真实反映。以"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为代表的两种中国观是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演变的重要...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基本认识,其形成和演变是中日两国国力以及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转换的真实反映。以"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为代表的两种中国观是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们对近代以后日本的政治目标、国际战略、对外政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可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窥见其踪影。探讨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进,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中日关系 “脱亚论” “亚洲一体论” 东亚新秩序
下载PDF
当前泰国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锡镇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2,共5页
本文是对泰国450位各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但也反映出值得中国认真注意的一些负面看法。例如泰国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不信任;对... 本文是对泰国450位各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但也反映出值得中国认真注意的一些负面看法。例如泰国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不信任;对中国国内某些社会问题表示担忧;对中国人的文明行为评价较低;对中国的对泰政策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不够重视泰国,中国在中泰自由贸易中占了便宜。调查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泰国 中国观 中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