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诗歌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探析——以“流水”中心意象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殷虹刚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9-22,30,共5页
唐代诗人中,李白格外钟情"流水"意象,在诗中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地频繁使用。"流水"作为李白诗歌的中心意象,透露出其强烈的生命意识。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与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纠结在一起,在李白内心产生一种... 唐代诗人中,李白格外钟情"流水"意象,在诗中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地频繁使用。"流水"作为李白诗歌的中心意象,透露出其强烈的生命意识。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与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纠结在一起,在李白内心产生一种焦虑感和紧迫感。生命意识投射到具体的"流水"等诗歌意象上,表现出"形象的飞跃感、流动感"特征,反映出李白喜好动感的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流水 中心意象 生命意识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试析晏殊、欧阳修抒怀词的中心意象
2
作者 周建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晏殊和欧阳修抒怀词中多次出现"花"、"酒"、"歌"、"乐"的意象,以这些中心意象为切口,可以解读出其抒怀词中的"丧失"情结以及词人排遣丧失之痛的方法:在"酒乡"中忘却,在&qu... 晏殊和欧阳修抒怀词中多次出现"花"、"酒"、"歌"、"乐"的意象,以这些中心意象为切口,可以解读出其抒怀词中的"丧失"情结以及词人排遣丧失之痛的方法:在"酒乡"中忘却,在"歌乐"中重扬生命情致。另外,晏殊还持有圆融的哲学观照眼光,可以不假它求地直接化解"丧失"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抒怀词 中心意象 丧失
下载PDF
海洋——易卜生后期戏剧的中心意象 被引量:1
3
作者 谭芳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中心意象 易卜生 作家作品 戏剧 海洋 创作个性 个性风格 个性表现
下载PDF
浅谈李健吾喜剧的中心意象
4
作者 樊慧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李健吾是现代少数几位才华出众的戏剧家之一,他的喜剧作品更是风格独具。这是由于作家对主体内在因素的张扬,对人性的肯定和关照,以及作家早期特殊的人生经历、受到相对主义的影响、对现实的拒绝,使他在创作包括喜剧在内的许多作品中都... 李健吾是现代少数几位才华出众的戏剧家之一,他的喜剧作品更是风格独具。这是由于作家对主体内在因素的张扬,对人性的肯定和关照,以及作家早期特殊的人生经历、受到相对主义的影响、对现实的拒绝,使他在创作包括喜剧在内的许多作品中都潜藏着一个游子思乡的意象,回荡着"回家"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象 人性回归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戏剧中心意象的叙事功能与审美意义——以杨蓉现代京剧《青衣》《大树成荫》为例
5
作者 李晓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杨蓉创作的现代京剧《青衣》《大树成荫》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入选了江苏省艺术资金资助项目。这两部剧作都有一个集中而独特的中心意象,即前者中的"青衣"与后者中的"大树"。这两个意象不仅拥有悠久的艺... 杨蓉创作的现代京剧《青衣》《大树成荫》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入选了江苏省艺术资金资助项目。这两部剧作都有一个集中而独特的中心意象,即前者中的"青衣"与后者中的"大树"。这两个意象不仅拥有悠久的艺术渊源,而且在叙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使剧作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蓉 剧作 中心意象 叙事功能 审美意义
下载PDF
中学诗词中的月亮中心意象与人生情怀
6
作者 潘建军 《西藏教育》 2020年第3期20-22,共3页
中国诗词以其具体性和形象性,用质朴而凝练的语言,创造出了富有哲理性、审美性,甚至有探究性的表情达意的物象,来引起读者的认知体验。从那些长长短短的诗句中,平平仄仄的韵律里,走进文人诗意的生活,透视出一幅幅心灵的图画,诉说着风花... 中国诗词以其具体性和形象性,用质朴而凝练的语言,创造出了富有哲理性、审美性,甚至有探究性的表情达意的物象,来引起读者的认知体验。从那些长长短短的诗句中,平平仄仄的韵律里,走进文人诗意的生活,透视出一幅幅心灵的图画,诉说着风花雪月的人生历程。随着时间推移,尽管月亮在诸多物象的背后,也只剩下碎光乱影,但是在诗人的眼里,月圆月缺总关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体验 中国诗词 长长短短 中心意象 风花雪月 探究性 人生历程 哲理性
下载PDF
把握中心意象,体会诗人情感——《雨巷》教学反思
7
作者 严奉戌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12期24-25,29,共3页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简言之,意象即艺术形象,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简言之,意象即艺术形象,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象 作者情感 教学反思 《雨巷》 诗人 艺术形象 主体与客体 诗歌理论
下载PDF
试论孔尚任“曲珠”说与《桃花扇》之中心意象结构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敏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孔尚任在《桃花扇传奇凡例》中提出“曲珠”说,揭示了他设置桃花扇这一中心意象,作为贯穿侯李悲欢离合和照映南明存亡兴衰之“珠”的创作心得。中心意象结构法,是他继承古代诗歌意象意境创造的艺术传统和“诗眼”之说提出来的叙事手段... 孔尚任在《桃花扇传奇凡例》中提出“曲珠”说,揭示了他设置桃花扇这一中心意象,作为贯穿侯李悲欢离合和照映南明存亡兴衰之“珠”的创作心得。中心意象结构法,是他继承古代诗歌意象意境创造的艺术传统和“诗眼”之说提出来的叙事手段和结构方法。作为中心意象,桃花扇具有特殊的艺术效应与结构功能,它使整个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形象体系别开生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曲珠”说的成功范例和最好注脚。这是孔氏对中国叙事文学文论的创造性贡献,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中心意象 结构
原文传递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 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9
作者 段从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96-97,共2页
突如其来的战争和灾难,国破家亡的惨痛经验,的确让抗战时期的文学里一度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旷野”,充满了在旷野上苦苦跋涉着,寻找着归宿的“流亡者”。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这似乎无穷无尽、毫无希望的苦役之路、逃亡之路,却... 突如其来的战争和灾难,国破家亡的惨痛经验,的确让抗战时期的文学里一度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旷野”,充满了在旷野上苦苦跋涉着,寻找着归宿的“流亡者”。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这似乎无穷无尽、毫无希望的苦役之路、逃亡之路,却在流亡者踏遍祖国大地的生死挣扎里,升华出一种特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象 流亡者 大后方文学 国破家亡 苍凉 逃亡 抗战时期 旷野
原文传递
《红楼梦》落花意象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涵 虞卓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9-53,共5页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意象 中心意象 悲剧意识 小说美学
下载PDF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泉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5-111,共7页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龙泉明我国对于意象艺术的重新重视,是借助于英美意象派的介绍。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形成,既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但它又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它是一种...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龙泉明我国对于意象艺术的重新重视,是借助于英美意象派的介绍。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形成,既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但它又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它是一种自足的诗歌艺术。在中国古代,最早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象 意象 诗歌意象 传统诗歌 40年代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二三十年代 描述性意象 思想情感
下载PDF
塔楼与故乡的村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意象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籍晓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第3期78-82,共5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贝娄在小说中创造的生动的意象。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意象——电子塔楼等高层建筑象征了工业文明对人类所具有的毁灭性的力量,而小说主人公贝... 索尔·贝娄的小说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贝娄在小说中创造的生动的意象。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意象——电子塔楼等高层建筑象征了工业文明对人类所具有的毁灭性的力量,而小说主人公贝恩故乡的村庄和村庄里"母亲的厨房"、桑树等意象则代表了传统文明和人文精神对人类的滋养和健康的力量。这两组意象之间的鲜明对照表现了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故乡的村庄"是都市人灵魂的故乡的隐喻。主人公贝恩则是小说作者的代言人,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精神废墟里,他扮演了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角色。对这部小说中意象的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深刻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中心意象 精神废墟 工业文明
下载PDF
时空叠合与印象聚焦——散文审美意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春旻 《写作(中)》 1997年第5期15-17,共3页
散文是取材最为广泛的文体,大凡人、事、景、物.皆可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要使它们富于艺术质感、饱含审美机趣,却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散文创作中,审美意象的建构是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它... 散文是取材最为广泛的文体,大凡人、事、景、物.皆可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要使它们富于艺术质感、饱含审美机趣,却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散文创作中,审美意象的建构是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它新鲜、生动而又内蕴丰富。散文建构意象的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两种:时空叠合和印象聚焦。时空叠合,指作者运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感觉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散文创作 建构 叠合 中心意象 时空 聚焦 重要环节 印象 具象化
下载PDF
六朝咏物诗意象思维的空间性
14
作者 钟志强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8-102,共5页
"意象"是诗学研究的基石。而六朝咏物诗对其中心物象的全方位描摹(即中心意象)蕴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文学思想,学界对此却鲜有涉及。通过对魏晋及南朝前、后期咏物诗创作的比较后认为,六朝咏物诗意象空间观念经历了一个"创... "意象"是诗学研究的基石。而六朝咏物诗对其中心物象的全方位描摹(即中心意象)蕴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文学思想,学界对此却鲜有涉及。通过对魏晋及南朝前、后期咏物诗创作的比较后认为,六朝咏物诗意象空间观念经历了一个"创作视角由宏观到微观而诗人之意与艺术形象从疏离到融合"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南朝后期的咏物诗人通过增加拟物之情和艳情、想象等虚写来增加意象的空间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咏物诗 中心意象 空间性
下载PDF
杜诗中的鹰·马意象
15
作者 刘进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3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中心意象 杜诗 意象世界 杜甫 象征意义 象征意味 主导风格 苍鹰 《礼记·月令》 重分析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和时空感悟
16
作者 刘绍卫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2-37,共6页
处于社会转型时的汉末文人 ,在生命感发下融情于路 ,路的时空中渗透着士人的政治伦理亲情关怀和主体生存意义关怀 ,积淀着士人强烈的生命情怀。《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所蕴含的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路的意象中的时空压抑之间矛盾 ,铸就... 处于社会转型时的汉末文人 ,在生命感发下融情于路 ,路的时空中渗透着士人的政治伦理亲情关怀和主体生存意义关怀 ,积淀着士人强烈的生命情怀。《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所蕴含的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路的意象中的时空压抑之间矛盾 ,铸就了《古诗十九首》哀婉凄美的抒情风韵的内质 ,路的意象从某种程度上讲 ,是《古诗十九首》的中心意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中心意象 "路"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从视角中把握意象——简评两首抗战题材的小诗
17
作者 何宇宏 《写作(中)》 1996年第2期46-47,共2页
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阿米尔也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对诗人而言,一个视角就生一种感悟,就有一种意象。反过来,意象设置也会因视角的统一与否、恰当与否而成败.《反刍》虽有不少缺陷,却因意象的合理定位而富有魅力... 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阿米尔也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对诗人而言,一个视角就生一种感悟,就有一种意象。反过来,意象设置也会因视角的统一与否、恰当与否而成败.《反刍》虽有不少缺陷,却因意象的合理定位而富有魅力,这与视角有关.诗的题目就已昭示出其反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象 视角 合理定位 满天星 自然风景 抗战题材 苏轼 时间性 境界 土壤
下载PDF
《贵妇画像》与《金锁记》中意象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陆汉英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2-13,共2页
《贵妇画像》与《金锁记》中"光"和"飞"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幸福和自由。不同的是,前者运用意象对比来描述伊莎贝尔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巨大反差,而后者则凭借意象的反复来展示七巧日趋疯狂的心态。本文主要比较两篇小说... 《贵妇画像》与《金锁记》中"光"和"飞"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幸福和自由。不同的是,前者运用意象对比来描述伊莎贝尔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巨大反差,而后者则凭借意象的反复来展示七巧日趋疯狂的心态。本文主要比较两篇小说中意象的选择、表达方式与功能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中心意象 意象对比 意象反复
下载PDF
中国新诗“火”意象流变考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仲立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女神》 意象世界 郭沫若 中国新诗 中心意象 中国诗歌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太阳意象 流变
下载PDF
镂金刻玉 幽趣纤妙──论杜国清诗的意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景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60-67,共8页
本文引据刘若愚等诗学理论,从意象类型;视觉意象的突出地位;常用意象;意象征等四个方面,全面论析了杜国清诗作中的意象运用问题,论者认为杜国清诗作之所以有“镂金刻玉、幽趣纤妙”的艺术魅力,正是诗人善用意象所致。
关键词 意象 意象运用 视觉意象 清诗 仙人掌 中国诗学 中心意象 齿爪 图象诗 意境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