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书写与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形成
1
作者 徐国荣 杨晓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9,共16页
白居易从小就体现出早衰多病的短寿迹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诗歌,他的身体书写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体弱而关注己身,产生短寿的忧虑,顺而采取慵懒的人生态度,这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形成的基本理路。白居易对于“慵”的书写是其身体书... 白居易从小就体现出早衰多病的短寿迹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诗歌,他的身体书写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体弱而关注己身,产生短寿的忧虑,顺而采取慵懒的人生态度,这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形成的基本理路。白居易对于“慵”的书写是其身体书写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咏“慵”、咏“懒”在内的诗歌约有120多首,心安体适、身心慵懒既是“中隐”生活对他身心的滋养与改善,也是“中隐”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在“中隐”思想的影响下,白居易不仅积极接受了年老的事实,而且还超越了对于生老病死的忧虑,完成了身体观念的转变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身体书写 中隐”思想 “嵇康懒”典故
下载PDF
有限中隐无限:小小说断裂式结构的审美取向——小小说艺术研究系列
2
作者 韦妙才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小小说如何以“小”的容积装载“大”的艺术容量,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无限的阅读信息,这是艺术家们在创作小小说时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似断若连的断裂式结构。它既能大量省略叙述篇幅,又能构架广阔的想象时空,延展阅... 小小说如何以“小”的容积装载“大”的艺术容量,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无限的阅读信息,这是艺术家们在创作小小说时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似断若连的断裂式结构。它既能大量省略叙述篇幅,又能构架广阔的想象时空,延展阅读主体的想象,参与作者的二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说 断裂式结构 断裂中隐连续 有限中隐无限 审美取向
下载PDF
白居易的中隐观与中隐园林
3
作者 晏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仕与隐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难选择。作为中唐文化的代表,白居易调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出仕与退隐中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并提出了中隐的概念。白居易亲手建构的私家园林就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白居易 中隐 中隐园林
下载PDF
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兮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8,共8页
索尔·贝娄所创作的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中都隐含着一个“父与子”的主题。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之下 ,有一个与之平行发展并不断强化的“父与子”主题的情节结构。根据情节线索的不同 ,可以分为“血缘父子”、“精神父子”和“异化父子... 索尔·贝娄所创作的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中都隐含着一个“父与子”的主题。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之下 ,有一个与之平行发展并不断强化的“父与子”主题的情节结构。根据情节线索的不同 ,可以分为“血缘父子”、“精神父子”和“异化父子”。作者将隐喻的“父与子”主题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从中生发出关于整个人类的文化哲学思考 ,既表现出了深厚的犹太文化内涵 ,又超越了犹太民族属性 ,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长篇小说 中隐 主题 犹太文化 情节结构 神父 普遍 文化哲学
下载PDF
从小隐、大隐到中隐——论隐逸观念的递嬗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红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世俗化的走向,反映了在世俗王权为代表的势统的挤压下士人持守的道统的不断整合和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隐 递嬗 意蕴
下载PDF
论白居易中隐的特质、渊源及其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红霞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中隐是中国传统隐逸观念的重大转折,是大、小隐之间的折衷与调和,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道统与政统的矛盾纠葛在中唐社会政治文化作用下的独特产物。中隐随着白居易仕宦生涯的黜陟而日渐显豁,它以闲散官、地方官为隐,就其本质来... 中隐是中国传统隐逸观念的重大转折,是大、小隐之间的折衷与调和,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道统与政统的矛盾纠葛在中唐社会政治文化作用下的独特产物。中隐随着白居易仕宦生涯的黜陟而日渐显豁,它以闲散官、地方官为隐,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吏隐。白居易中隐的处世法则与生活哲学对后世文人特别是宋人的出处进退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唐 白居易 中隐
下载PDF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中隐 儒佛道 心态
下载PDF
朝隐、吏隐、中隐——白居易归隐心路历程 被引量:8
8
作者 杜学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3,共4页
从隐逸的角度分析白居易后期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白居易后期的思想大致经历了朝隐、吏隐、中隐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白居易在中唐特有的政治文化环境下政治理想的幻灭,也反映了中唐士人世俗化的一面。
关键词 中隐 世俗性
下载PDF
从白居易有关履道池台的诗看其中隐思想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建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履道池台既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亦是其精神的安稳栖息地。其有关履道池台的园林诗,细微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中隐”心态。借助园林物象设置,诗人营造出一方丰富的精神天地,透过园林物象,感受着无限灵动的宇宙世界,获得精神上的... 履道池台既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亦是其精神的安稳栖息地。其有关履道池台的园林诗,细微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中隐”心态。借助园林物象设置,诗人营造出一方丰富的精神天地,透过园林物象,感受着无限灵动的宇宙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拓展和愉悦。诗人以幽深绝俗的心境观照园林自然,注重园林隐逸氛围的营造,创造幽深诗境,体味闲适意趣。晚年白居易的心态,反映出中唐以后文士们精神需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履道池台 园林诗 中隐
下载PDF
白居易中隐的社会文化阐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红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中隐,是白居易晚年人生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基于小隐、大隐观念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汉魏以来文人对前此隐逸行为重新审视后自我调适的结果。本文试将中隐置于中唐的时代背景下,从社会政治、佛道思想、经济基础去观照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指... 中隐,是白居易晚年人生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基于小隐、大隐观念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汉魏以来文人对前此隐逸行为重新审视后自我调适的结果。本文试将中隐置于中唐的时代背景下,从社会政治、佛道思想、经济基础去观照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指出中唐日益腐朽的社会政治是中隐产生的直接因素,佛道思想奠定了中隐的理论根基,奉亲养家的现实需要和外官丰厚的俸禄是中隐产生的经济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人生哲学 中隐思想 佛道思想 社会环境
下载PDF
白居易“中隐”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学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7-81,共5页
东宫属官在唐代后期多为闲官,唐代后期东都洛阳政治地位下降,其行政机构谓之分司,分司中太子宾客等职位多用于安置罢黜、远黜、量移及疏退的官员。白居易有十多年任职东宫属官的经历,他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创作的一批著名诗作体现了他... 东宫属官在唐代后期多为闲官,唐代后期东都洛阳政治地位下降,其行政机构谓之分司,分司中太子宾客等职位多用于安置罢黜、远黜、量移及疏退的官员。白居易有十多年任职东宫属官的经历,他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创作的一批著名诗作体现了他出处思想的变化,促使了他"中隐"思想的形成。由于唐代太子宾客一职的设置与"商山四皓"有关,所以他经常用四皓的典故来形容自己在东都时期的"中隐"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宾客 分司 中隐 商山四皓
下载PDF
中隐:中唐时期的一个美学范畴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一、中隐之“中”的内涵中隐由中唐开其端,是中唐社会后期士人阶层所普遍信奉的文化心态,并成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唐代诗人、造园理论家白居易作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的《中隐》诗中,诗... 一、中隐之“中”的内涵中隐由中唐开其端,是中唐社会后期士人阶层所普遍信奉的文化心态,并成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唐代诗人、造园理论家白居易作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的《中隐》诗中,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时期 中隐 美学范畴 唐代诗人 文化心态 士人阶层 国古典
下载PDF
非现代化城市景观中隐秘的现代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淑晶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5年第4期99-101,共3页
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和革新的过程,现代性以“变”为荣,它不断反思批判过去、解构过去。然而,现代城市在城市景观上却没有表现出与过去的决裂,一些并不属于现代的城市景观安然矗立在城市当中。直观来看,这些城市景观表现出... 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和革新的过程,现代性以“变”为荣,它不断反思批判过去、解构过去。然而,现代城市在城市景观上却没有表现出与过去的决裂,一些并不属于现代的城市景观安然矗立在城市当中。直观来看,这些城市景观表现出鲜明的“反现代”的特征,似乎是城市现代化的一种对抗;实质上,它们并没有置身于“现代性”之外,只是它们的现代性较为隐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城市现代化 城市景观 中隐 现代城市 “变” 解构
下载PDF
浓郁伤情与委顺从容——论白居易感伤情怀与其“中隐”思想形成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志南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中隐”思想。但这也使他沉醉在生活的“乐趣”中,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生活在伤感中,未能实现对伤感的彻底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感伤 中隐
下载PDF
白居易“中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隐 适性逍遥 苏轼 三袁
下载PDF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方法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建祥 王洪巨 +2 位作者 陈娟娟 周焕 韩津淮 《决策探索》 2015年第18期78-79,共2页
在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它通过情感沟通、利益关怀、人格力量示范,创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激发员工主体作用发挥,进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毛泽... 在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它通过情感沟通、利益关怀、人格力量示范,创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激发员工主体作用发挥,进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强调,全党都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在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方法要做到与医改新形势相适应。强化落实隐性教育方法能有效提升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方法 医院 实践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隐 主体作用发挥 政治思想工作
下载PDF
虚中隐实、实中含虚——弦中点问题探幽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碎海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7年第2期33-34,共2页
文[1]通过对两道例题解法的分析说明“点差法”使用中的误区.使用点差法所得结论是原题已知的必要条件,未必充分,必须进行验证.对于原文问题2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思:(1)文中所说结论“当曲线是双曲线时,若中点在其内部,则... 文[1]通过对两道例题解法的分析说明“点差法”使用中的误区.使用点差法所得结论是原题已知的必要条件,未必充分,必须进行验证.对于原文问题2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思:(1)文中所说结论“当曲线是双曲线时,若中点在其内部,则所求的直线一定存在;若在其外部,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问题 中隐 点差法 双曲线 题解法 直线 原题
下载PDF
有效利用数学教学中隐性的学生资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德忠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第9期50-52,共3页
课程资源的外延十分广泛,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一些资源最具有现实意义,但学生有些自身资源往往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存在而被忽视,如学生的认知差... 课程资源的外延十分广泛,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一些资源最具有现实意义,但学生有些自身资源往往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存在而被忽视,如学生的认知差异、思维火花、情感变化等。课堂教学效率与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这些隐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教师若能适时将这些隐性的学生资源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资源,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利用 课堂教学效率 中隐 课程资源 显性资源 性资源
下载PDF
唐宋士人的“中隐”文化心态及其对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再林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6期38-41,共4页
中唐白居易所首倡的"中隐"说除了隐于闲官一义之外,实际上还更指一种于物无著、闲适旷达的文化心态,它在文人词的兴起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的影响。而至宋代,士人的"中隐"文化心态则又直接影响到了词中闲适、旷达之... 中唐白居易所首倡的"中隐"说除了隐于闲官一义之外,实际上还更指一种于物无著、闲适旷达的文化心态,它在文人词的兴起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的影响。而至宋代,士人的"中隐"文化心态则又直接影响到了词中闲适、旷达之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士人 中隐 文化心态
下载PDF
《文集百首》与白居易的中隐思想
20
作者 隽雪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9世纪中叶,白居易还在世的时候他的诗文集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此后至少400年间在日本一直十分流行,受到古代日本文人的极大尊崇。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对白居易文学的受容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以日本镰仓时代初期问世的《文集百首... 9世纪中叶,白居易还在世的时候他的诗文集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此后至少400年间在日本一直十分流行,受到古代日本文人的极大尊崇。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对白居易文学的受容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以日本镰仓时代初期问世的《文集百首》为中心,仅就白居易在日本历史上的隐者形象略作钩沉和叙述,同时,也通过本文的分析揭示了日本人吸收中国文化时的取舍选择和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中隐思想 句题和歌 文集百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