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A、D含量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探究
1
作者 封其华 李锦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641-1647,1710,共8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含量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92例健康儿童作...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含量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2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维生素A、D含量,分析维生素A、D在健康组与研究组血清中含量及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关系。根据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分为转归优良组(n=66)、转归不良组(n=26)两组,比较维生素A、D含量,明确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因素,分析维生素A、D含量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疾病程度、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维生素A、D含量降低,维生素A、D缺乏率升高(P<0.05)。与轻症患儿比较,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维生素A、D含量降低,维生素A、D缺乏率升高(P<0.05)。与转归优良组比较,转归不良组患儿年龄较低,热程≥7d、重症、心肌酶谱异常、有胸腔积液、有肺外并发症比例、实验室指标CRP、D-D、LDH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转归不良组、转归优良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A、D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维生素A、D缺乏率均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不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A、D含量均低于转归优良组,治疗前后维生素A、D缺乏率高于转归优良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转归不良受热程病情程度、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个因素的影响(P<0.05)。经绘制ROC曲线发现,治疗前维生素A、D两项联合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效能优于单项(P<0.05)。经绘制ROC曲线发现,单独预测时,治疗后维生素D预测效能优于治疗后维生素A、优于治疗前维生素D、优于治疗前维生素A;联合诊断时,治疗前维生素A、D、治疗后维生素A、D联合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转归的效能优于任意单项(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D缺乏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临床转归有关,早期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转归的效能较高,尤其是治疗后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D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情程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转归及预后
2
作者 温越 丁士刚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71-673,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底与胃体。该病被报道的发病率约为0.3%~2.7%。随着胃底及胃体泌酸腺进行性萎缩,一些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铁等的吸收受到影响,而胃酸分泌的减少可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出现,...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底与胃体。该病被报道的发病率约为0.3%~2.7%。随着胃底及胃体泌酸腺进行性萎缩,一些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铁等的吸收受到影响,而胃酸分泌的减少可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出现,并反馈性引起胃窦G细胞增生及胃泌素分泌增加,促使胃体肠嗜铬样细胞的增生或异型增生,可进一步导致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AIG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点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临床转归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曾德福 沈世龙 《蛇志》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收集患者28 d的临床转归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8)。比...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收集患者28 d的临床转归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脓毒症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对脓毒症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存活组的CRP、PCT、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及PL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单核细胞绝对值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6、NLR及PLR水平是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OR=2.340、1.024、1.155、1.016,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NLR及PLR单独预测和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AUC分别为0.685、0.765、0.737、0.674、0.85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转归 炎症因子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晶 胡莉钧 +4 位作者 黎玉莹 聂斌 倪昕晔 石海峰 朱莹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究CT影像组学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并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121例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按照2.5∶1比例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CT影像组学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并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121例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按照2.5∶1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6例、验证组35例。对所有病灶进行肿瘤病灶感兴趣区(ROI)勾画,再从RO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随后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筛选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分数,最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经mRMR与LASSO后筛选出3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以建立影像组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训练组为0.85,验证组为0.85。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组学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血清OSM、Trx-1及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滟 李晓茜 汪思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抑癌蛋白M(OSM)、硫氧还蛋白-1(Trx-1)及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epsis-3.0脓毒症... 目的分析血清抑癌蛋白M(OSM)、硫氧还蛋白-1(Trx-1)及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epsis-3.0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82)和脓毒症休克组(n=38)。检测所有患者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层组间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SM、Trx-1及HBP对脓毒症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OSM及HBP水平分别为(503.68±123.54)pg/mL、(145.53±36.71)ng/mL,均高于脓毒症组[(300.12±56.26)pg/mL、(45.21±10.29)ng/mL],Trx-1水平为(3.23±1.01)ng/mL,低于脓毒症组[(6.89±2.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清OSM及HBP水平随之升高,Trx-1水平随之降低;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在APACHEⅡ评分各分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OSM及HB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rx-1水平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OSM及HBP水平分别为(600.23±156.86)pg/mL、(168.42±52.31)ng/mL,均高于存活组[(180.16±28.79)pg/mL、(25.09±7.15)ng/mL],Trx-1水平为(1.89±0.52)ng/mL,低于存活组[(10.45±3.8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OSM、Trx-1联合HBP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大于单项指标OSM的0.630、Trx-1的0.686和HBP的0.606(P<0.05)。结论血清OSM、Trx-1及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以提高对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质类 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脓毒症 抑癌蛋白M 肝素结合蛋白 严重程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学特点与临床转归的变化趋势
6
作者 张云云 臧志云 +2 位作者 周雪丽 蒲俐 李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对比单中心近12年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致病菌谱、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结局差异,为动态了解PDAP变化规律及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透中心2010年—2021年间P... 目的:对比单中心近12年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致病菌谱、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结局差异,为动态了解PDAP变化规律及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透中心2010年—2021年间PDAP患者,根据PDAP发生的时间分为2010年—2015年与2016年—2021年两个时间段,对比分析致病菌谱、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结局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514例次PDAP,其中培养阳性257例次(50.0%)。革兰阳性菌占比由2010年—2015年的39.1%降低至2016年—2021年的30.5%(P=0.03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显著降低(23.4%vs 14.0%,P=0.006);真菌占比也显著下降(7.2%vs 2.9%,P=0.022)。药敏分析中,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显著上升(57.9%vs 82.5%,P=0.003),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显著降低(76.2%vs 45.5%,P=0.039)。PDAP整体治愈率为73.1%,与前期相比,2016年—2021年间拔管转血透比率显著升高(17.4%vs 26.2%,P=0.018),但死亡率显著下降(6.9%vs 2.8%,P=0.035)。结论:本中心PDAP病原菌构成随时间显著改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真菌占比显著减少,但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仍有待提高;近期重症、难治性腹膜炎及时拔除腹透导管转为血液透析的比例增加,死亡率较前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谱 药物敏感性 临床转归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
7
作者 闫晓燕 司鑫 +2 位作者 权艳华 焦东菊 翟淑芬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医院收治并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院时临床转归结局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CXCL12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水平升高、血清CXCL12水平升高、早产、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合并并发症是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早期反应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8,大于血清CXCL8、CXCL12单独检测(AUC分别为0.762、0.714)。结论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升高与接受一氧化氮治疗的不良临床转归有关,且CXCL8、CXCL12水平升高是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治疗PPHN患儿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 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靶器官损害和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8
作者 严雨桐 刘雨晴 +3 位作者 马国栋 周梅 孙敏 杨宇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1549,共9页
目的:探索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靶器官损害和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且有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信息的PA患者,检测患者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浓度,依据PA手... 目的:探索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靶器官损害和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且有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信息的PA患者,检测患者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浓度,依据PA手术结局(primary aldosteronism surgical outcome,PASO)标准进行术后临床转归分型,分析脂联素和瘦素与靶器官损害指标和不同术后分型的相关性。结果:28例(41.2%)PA患者术后临床治愈,40例(58.8%)临床未治愈。临床治愈组基线脂联素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均高于临床未治愈组(P均<0.0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药物限定日剂量值、高脂血症占比和糖尿病占比低于临床未治愈组(P均<0.05),两组间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瘦素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峰值速度/舒张晚期A峰峰值速度比值和踝肱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脂联素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指标无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OR=0.422,95%CI:0.272~0.653,P<0.001)和高脂联素(OR=1.359,95%CI:1.004~1.840,P=0.047)水平与临床治愈独立相关。进一步按BMI分层,在非肥胖PA患者中高eGFR(OR=1.074,95%CI:1.023~1.127,P=0.004)和高脂联素(OR=1.816,95%CI:1.261~2.616,P=0.001)水平与临床治愈有关。结论: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检测有助于评估PA靶器官损害,预测术后临床转归,协助指导PA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A手术结局标准 靶器官损害 临床转归 脂联素 瘦素
下载PDF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黄晓星 曾伟坚 +2 位作者 罗伟杰 彭贵霞 张华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障碍(SOFA)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障碍(SOFA)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3~5 d后APACHEⅡ评分为标准,分为不良组(APACHEⅡ评分>10分,n=66)和良好组(APACHEⅡ评分≤10分,n=31)。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疾病、感染性休克、主要感染部位、入住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实验室指标[降钙素原、N%、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RP],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炎症指标及以上指标联合预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转归不良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的年龄段、性别、合并慢性疾病、主要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感染性休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8.79%、(21.46±6.12)分、(8.07±3.46)分,均高于良好组[12.90%、(15.74±5.68)分、(6.09±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感染性休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两组PLT、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降钙素原、N%、CRP分别为5.02(2.08,28.36)ng/mL、(91.15±7.08)%、160.79(104.52,229.89)mg/L,均高于良好组[1.65(0.38,3.68)ng/mL、(82.77±14.03)%、92.33(36.62,173.4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CRP是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可知,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CRP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04)。结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CRP监测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转归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比例 C反应蛋白 临床转归
下载PDF
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
10
作者 杨娟 黄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eAg阴性、HBeAb阳性的CHB患者设立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比血清HBV RNA变化。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双阳组分为干扰素组(予以干扰素治疗,n=52)和恩替卡韦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n=50),对比HBeAg、HBeAb浓度及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结果双阳组的HBV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1、2组(P<0.05)。治疗前,干扰素组和恩替卡韦组的HBeAg、HBeAb、HBV 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扰素组的HBeAg、HBeAb、HBV RNA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高于恩替卡韦组,而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2组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V RNA预测CHB患者HBeAg/HBeAb双阳性和临床转归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936、0.954,P<0.05);敏感度分别为100.00%、93.10%;特异度分别为88.70%、76.70%。结论HBV RNA在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观察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为预测临床转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HBeAb双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外周血TIMP-1、TIMP-2及TSAT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
11
作者 李雅琪 郭宝珠 +1 位作者 程锦绣 金玉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患者拔除腹膜透析管后1年内临床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治愈组(n=68)和恶化组(n=32)。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TIMP-1、TIMP-2及TSA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MP-1、TIMP-2及TSAT对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恶化组透析龄高于治愈组,有腹膜炎病史患者占比大于治愈组,TIMP-1、TIMP-2和TSAT水平低于治愈组(P<0.01)。TIMP-1、TIMP-2和TSAT水平过低均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IMP-1、TIMP-2和TSAT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02和0.739,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13,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病情恶化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TIMP-1、TIMP-2和TSAT水平降低,且三者及其联合检测对患者临床转归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转铁蛋白饱和度 临床转归 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微炎症状态、血清BALP水平对肾性骨病患者血液透析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闫彩芸 尚雁 吕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预测肾性骨病(RBD)患者血液透析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后临...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预测肾性骨病(RBD)患者血液透析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将临床显效+有效归为疾病控制组,无效归为疾病未控制组。90例肾性骨病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显效40例(44.44%),有效22例(24.44%),纳入疾病控制组;无效28例(31.12%),纳入疾病未控制组。统计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和BAL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性骨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微炎症状态、血清BALP水平预测肾性骨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转归的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透析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原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未控制组CRP、IL-6、β2-MG及BALP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RP、IL-6、β2-MG及BALP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肾性骨病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因素分析证实,血清CRP、IL-6、β2-MG及BALP均可用于肾性骨病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转归的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89、0.847、0.832,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微炎症状态(CRP、IL-6、β2-MG)、血清BALP水平升高会影响肾性骨病患者血液透析后临床治疗转归,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临床转归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ANGPTL4及MIP-1α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尚苗苗 常志江 +2 位作者 李锦霞 南当当 郝丽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ARDS...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ARDS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重度ARDS患者42例,非重度ARDS患者60例;另选102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NET的标志物游离DNA(cf-DNA/NET)、ANGPTL4、MIP-1α水平;分析cf-DNA/NET、ANGPTL4、MIP-1α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f-DNA/NET、ANGPTL4、MIP-1α对ARDS患者病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f-DNA/NET、ANGPTL4、MIP-1α水平分别为(480.25±114.73)ng/mL、(1065.93±225.85)ng/mL、(125.98±36.81)pg/mL,均高于对照组[(136.82±24.57)ng/mL、(205.82±44.71)ng/mL、(52.43±12.7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RDS患者血清cf-DNA/NET、ANGPTL4、MIP-1α水平分别为(541.64±130.05)ng/mL、(1358.19±289.80)ng/mL、(156.34±51.79)pg/mL,均高于非重度ARDS患者[(405.82±62.37)ng/mL、(863.92±187.43)ng/mL、(89.72±25.0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RDS患者血清cf-DNA/NET、ANGPTL4、MIP-1α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血清cf-DNA/NET、ANGPTL4、MIP-1α均是其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f-DNA/NET、ANGPTL4联合MIP-1α预测ARDS患者病死的AUC为0.928。结论血清cf-DNA/NET、ANGPTL4及MIP-1α均在ARDS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均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患者病死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严重程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金属硫蛋白1E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
14
作者 申永强 王辉 潘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金属硫蛋白1E(MT1E)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46例,依据术后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复发转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金属硫蛋白1E(MT1E)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46例,依据术后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血清sTNFR-P55、MT1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sTNFR-P55、MT1E及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截止随访结束,146例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共有32例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肿瘤坏死因子-α、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肿瘤分期为Ⅲ期占比、血清sTNFR-P55、MT1E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FRA21-1(OR=2.768,95%CI 1.107~6.920)、CEA(OR=2.751,95%CI 1.101~6.879)、肿瘤分期为Ⅲ期(OR=3.611,95%CI 1.444~9.029)、sTNFR-P55(OR=3.343,95%CI 1.337~8.361)及MT1E(OR=3.267,95%CI 1.307~8.169)均为影响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P55、MT1E及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8.12%(95%CI 59.56~90.06)、75.00%(95%CI 56.25~87.87)、71.88%(95%CI 53.02~85.60),特异度分别为63.16%(95%CI 53.56~71.85)、75.44%(95%CI 66.32~82.80)、96.49%(95%CI 90.73~98.87),AUC分别为0.723(95%CI 0.642~0.793)、0.760(95%CI 0.682~0.827)、0.880(95%CI 0.816~0.928)。结论血清sTNFR-P55、MT1E与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有关,且血清sTNFR-P55、MT1E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根治术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 金属硫蛋白1E 临床转归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临床转归综述
15
作者 冯炜鉴 楼呈坚 +1 位作者 曹林天 陈毅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736-1738,共3页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抽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这种病症通常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2],这种压迫多发生在脑干根出口区,但也可能由该特定区域的其他病变引起[3]。尽管面部抽动可能由多种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抽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这种病症通常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2],这种压迫多发生在脑干根出口区,但也可能由该特定区域的其他病变引起[3]。尽管面部抽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可以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面肌痉挛的主流病理生理假说包括中枢核兴奋性增加、周围神经短路和交感神经桥接等机制[4]。侧方扩散反应(LSR)是面肌痉挛的一个典型的异常电生理反应,当面神经的一个分支受到刺激时,这种电位会扩散到其他分支,并且可以通过放置在其他分支附近的电极检测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其他病变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检查 运动障碍性疾病 临床转归 面部肌肉 血管压迫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探究
16
作者 刘玉闪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2期2749-2752,共4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102例)及未发生组(244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对比不同转归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各指标与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预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及不同水平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结果:入院时,发生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Lp-PLA2、S100A12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转归不良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转归良好患者,Lp-PLA2、S100A12水平高于转归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3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呈负相关,Lp-PLA2、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5)。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转归不良的AUC为0.819。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高水平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0.298倍、4.211倍、2.69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为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临床转归 25羟维生素D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钙结合蛋白
下载PDF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
17
作者 贾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间选取为2022年10月-2023年11月;(2)随机分组方法选择信封法;(3)每组AMI患者例数均为33例;(4)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5)研究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6)记录各组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急救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并将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急救效率方面研究组更优,即该组接诊至首次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研究组急救成功患者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更低,其中研究组为10.00%、对照组为34.78%(组间对比P<0.05);两组对对急救护理满意率评价情况(研究组为87.88%、对照组为48.48%)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急救效率、获得理想的临床转归效果及维持良好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 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急救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研究
18
作者 吴鹏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4期0203-0205,共3页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效果。方法:入选2023年01月~2024年02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给予的护理流程不同均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实验组(实施优化急...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效果。方法:入选2023年01月~2024年02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给予的护理流程不同均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实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急救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运用在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中,抢救效率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19
作者 彭劼 李福山 +2 位作者 侯金林 章廉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5,21,共3页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型肝炎各临床表型预后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的预后较其它年龄组差,但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分别有5.6%和19.9%病例既无脑病亦无腹水,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现行的腹水型、脑病型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成脑病型和非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的再认识,可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临床转归 分型 诊断 预后 脑病型 非脑病型
下载PDF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常颖 张晴 +1 位作者 范锐心 黄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3,77,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比较营养支持对病人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526例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6.58%,且年龄越大,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P=0.002)。NRS 2002≥3分的245例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仅59.6%,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应用比例为8.7∶1。给予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33),平均住院时间亦短于无营养支持组(P=0.041)。结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逐步提高肿瘤治疗中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率,以改善病人的临床转归,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临床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