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向度解析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保权 张清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59,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主体解放,其直接立足于人的社会历史性立场,阐明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历史性的生产方式。马恩共产主义学说指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主体解放,其直接立足于人的社会历史性立场,阐明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历史性的生产方式。马恩共产主义学说指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社会历史的主体。通过对经典文本的系统考察,对主体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发展进行哲学界定,能够揭示共产主义学说在逻辑起点、实现路径、价值旨归等方面的主体向度,阐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同时检视其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启示,证成主体向度中共产主义学说的现实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向度 共产主义学说 历史主体 理论路径 现实启示
下载PDF
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隐性主体向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7,共6页
作为表征人类生存方式一对基本范畴,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隐性主体向度。马克思立足于人的本质来思考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以个体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为基准,对个体与共同体二元对峙的模... 作为表征人类生存方式一对基本范畴,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隐性主体向度。马克思立足于人的本质来思考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以个体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为基准,对个体与共同体二元对峙的模式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对"自由人的联合体"进行了展望。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有助于敞显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视域和丰富性,同时,在现时代为实现个体和共同体的"互构谐变",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共同体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向度
下载PDF
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一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7-101,共5页
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张一兵以我之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构的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新视域,主要衍生于科学历史观。而这种大历史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发展中,又实际分化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张一兵以我之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构的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新视域,主要衍生于科学历史观。而这种大历史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发展中,又实际分化为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论视域。其中,基础与主导、客体与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 历史辩证法 客体向度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主体向度 广义与狭义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非常性实验(专题讨论)——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张一兵认为这是其十年前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性实验,尽管提出了狭义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等理论范畴,但尚未突破“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框架,还存在诸多不足。周嘉昕在... 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张一兵认为这是其十年前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性实验,尽管提出了狭义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等理论范畴,但尚未突破“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框架,还存在诸多不足。周嘉昕在考察了《向度》中的狭义唯物主义概念、汤建龙分析了“基础”和“主导”两个概念、蒙木桂重新解读了似自然性概念、夏凡对物役性概念作了辨析之后,认为《向度》的理论探索意在恢复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完整视阈,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今天看来,其中的一些观点尚需充实和细化,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并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主体向度 似自然性 物役性
下载PDF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新发展的主体向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尚君 《法治研究》 2008年第9期8-11,共4页
迄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吸纳,其中含有对法哲学问题的初步思考,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就采用了日语的“法理... 迄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吸纳,其中含有对法哲学问题的初步思考,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就采用了日语的“法理学”名称,并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第四卷第5—6期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一文中主张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法文”的解释,而且包括法文以外的法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国化 法哲学 主体向度 近代知识分子 《新民丛报》 法理学 西方法学
下载PDF
人化与化人——马克思文化哲学的主体向度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百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12-14,共3页
马克思文化哲学突出了两个观点:人的物质性实践活动即自然界的人化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唯一源泉;文化建设必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化人为最终目的。马克思文化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文化哲学突出了两个观点:人的物质性实践活动即自然界的人化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唯一源泉;文化建设必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化人为最终目的。马克思文化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本质要求;明确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哲学 主体向度 人化 化人
下载PDF
见(建)卓于微 返(反)本开新——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评析
7
作者 刘怀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8期77-78,共2页
见(建)卓于微返(反)本开新———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评析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450002)1988年,张一兵将那篇题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一文发表... 见(建)卓于微返(反)本开新———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评析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450002)1988年,张一兵将那篇题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一文发表在《天府新论》上。三年后,一篇题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向度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哲学 异化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 唯物史观 物役性 现代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创新与马克思文本的历史分析——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8
作者 胡大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60,共5页
1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反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从80年代初发端,到1995年形成新的高潮,几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现代阐释的专著在这一年同时出版,它们代表着对马克思解读或现代阐释的几种不同的立足点和... 1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判反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从80年代初发端,到1995年形成新的高潮,几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现代阐释的专著在这一年同时出版,它们代表着对马克思解读或现代阐释的几种不同的立足点和视野。如杨耕《“危机”中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创新 主体向度 马克思文本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体系 主体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向度:基础、瓶颈及可能路径——以苏州经济开发区为例
9
作者 张杰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75-177,共3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为此,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为此,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主体,即政府、企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并以苏州经济开发区为观察样本,试图从主体向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制约瓶颈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主体向度 瓶颈 路径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评李胜清《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
10
作者 杨向荣 《武陵学刊》 201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主体向度 诗学 李胜 湖南科技大学 形而上学 实践论 生活层面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向度审视
11
作者 李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11,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不仅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体表现,而且还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体要素进行结构布展和机理分析。社会主要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不仅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体表现,而且还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体要素进行结构布展和机理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要素寓于社会历史对象化过程中,既有客观性亦具属人性。而基于主体向度分析,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化解时,一方面要着眼于实践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对象化;另一方面要有效助推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有序升级,既要关注个体层面扶贫、扶智和扶志有机结合,又要注重再分配过程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主体向度
下载PDF
论毛泽东价值观的主体向度
12
作者 肖新发 肖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6-39,共4页
毛泽东的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主体向度。毛泽东终其一生的理论研究和领导活动总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出发强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着眼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从认识运动的规律入手强调... 毛泽东的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主体向度。毛泽东终其一生的理论研究和领导活动总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出发强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着眼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从认识运动的规律入手强调集中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其思想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鲜明特点,而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价值观 主体向度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观的主体向度简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文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
马克思财富观有着从主体维度去看待财富,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理论精髓。依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客体关系与社会—个人关系的双重维度的理论路径,重申马克思财富观的主体向度,并在此基础上审视马克思财富观的哲学价值及... 马克思财富观有着从主体维度去看待财富,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理论精髓。依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客体关系与社会—个人关系的双重维度的理论路径,重申马克思财富观的主体向度,并在此基础上审视马克思财富观的哲学价值及其当代意义,对我们从哲学的视野、人的视角去理解当代的财富现象与财富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主体向度 客体 社会-个人
下载PDF
以人为本:从主体向度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14
作者 王庆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53-54,共2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和价值评价等角度拓展了对马克思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和价值评价等角度拓展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主体向度继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主体向度 剥削
下载PDF
理论山峰的艰难攀登———评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15
作者 赵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0期77-78,共2页
理论山峰的艰难攀登———评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赵磷1995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问世了一部新的论著,这就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理论山峰的艰难攀登———评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赵磷1995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问世了一部新的论著,这就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坦率地讲,阅读这本书,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向度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历史 社会主义运动 现实实践 解释框架 传统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关于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问题
16
作者 张中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3-24,共2页
这样三个问题是相关的: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是“情境客观性”;实践标准具有主体向度;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在我国对实践标准的进一步思考中,不存在实践标准主体向度的有无问题,全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对待实践标准... 这样三个问题是相关的: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是“情境客观性”;实践标准具有主体向度;实践标准的主体向度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在我国对实践标准的进一步思考中,不存在实践标准主体向度的有无问题,全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对待实践标准主体向度的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标准 情境客观性 主体向度
下载PDF
高扬主体向度的总体思想论析
17
作者 曾庆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14,18,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想从卢卡奇、科尔施和葛兰西开始,经过列斐伏尔、萨特等人的深化和发展,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条重要理论线索,成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这个异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虽然西方马克思主...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想从卢卡奇、科尔施和葛兰西开始,经过列斐伏尔、萨特等人的深化和发展,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条重要理论线索,成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这个异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想过度高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虽然其更多地专注于文化上、思维意识上的反思和批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恰恰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所严重欠缺的,因而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体向度 理论线索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
18
作者 王海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与人学思想的研究存在着各自为战、彼此隔离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入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意蕴。实际上,马克思主要从实践的能动性与目的性、实践的生存论维度和实践的自由维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实践...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与人学思想的研究存在着各自为战、彼此隔离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入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意蕴。实际上,马克思主要从实践的能动性与目的性、实践的生存论维度和实践的自由维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实践观的主体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观 主体向度 生存论维度 自由维度
下载PDF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与客体向度的统一
19
作者 张炯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6期4-4,6,共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能否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对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含了两个向度,即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其中对人的活动及其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能否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对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含了两个向度,即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其中对人的活动及其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的关注构成其主体向度,而对客体的发展即对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和论证则构成了其客体向度。本文试图从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出发,寻求主客体向度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未来作出合理科学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向度 客体向度 社会利益发展
下载PDF
评唯物史观研究的客体主体向度之分
20
作者 朱宝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0-25,共6页
评唯物史观研究的客体主体向度之分朱宝信一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近年来出现了研究视角的客体主体向度之说。所谓客体向度,指的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较普遍采用的研究视角,即侧重于历史的客观规律的表述,力求把人类历史当作一种... 评唯物史观研究的客体主体向度之分朱宝信一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近年来出现了研究视角的客体主体向度之说。所谓客体向度,指的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较普遍采用的研究视角,即侧重于历史的客观规律的表述,力求把人类历史当作一种能够以严整科学的方法加以规定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 主体向度 马克思哲学观 客体向度 超越性 马克思历史观 历史规律 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