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乙肝核心抗原增强肌肉抑制素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毅 陈小强 +4 位作者 王文杰 李晴 关宏 安晓荣 陈永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7-200,共4页
为提高肌肉抑制素(Myostatin,MSTN)免疫原性,进行了乙肝核心抗原(HBcAg)作为分子佐剂可能性的研究。利用PCR方法获得了MSTN的C端片段,并分别在乙肝核心抗原的N端、C端及中间位点融合,构建了3个融合表达克隆:pET-30a-MSTN/HBcAg(N)、pET-... 为提高肌肉抑制素(Myostatin,MSTN)免疫原性,进行了乙肝核心抗原(HBcAg)作为分子佐剂可能性的研究。利用PCR方法获得了MSTN的C端片段,并分别在乙肝核心抗原的N端、C端及中间位点融合,构建了3个融合表达克隆:pET-30a-MSTN/HBcAg(N)、pET-30a-MSTN/HBcAg(C)和pET-30a-MSTN/HBcAg(M),转化大肠杆菌后IPTG诱导表达,然后利用Ni2+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应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免疫效果要显著优于MSTN(P<0.05);融合蛋白MSTN/HBcAg(M)的免疫效果最佳。乙肝核心抗原可以作为分子佐剂以增强肌肉抑制素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抑制素 乙肝核心抗原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原作为免疫载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秉芬 刘志敏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乙肝核心抗原由于其天然的颗粒组装能力和特异性激发针对外源表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的特性,成为载体蛋白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乙肝核心抗原的结构特点、免疫学特性、作为免疫载体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免疫载体蛋白 结构 免疫学特性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原(HBc Ag)作为免疫载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主江 梁婉琪 张大兵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基因工程疫苗是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几方面综述乙肝核心抗原 (HBcAg)作为基因工程肽苗免疫载体 (Vaccinecarriermoiety)的研究进展 :①HBcAg的结构特征 ;②HBcAg独特的免疫学性质 ;③HBcAg作为异源表位递呈系统 (Epito... 基因工程疫苗是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几方面综述乙肝核心抗原 (HBcAg)作为基因工程肽苗免疫载体 (Vaccinecarriermoiety)的研究进展 :①HBcAg的结构特征 ;②HBcAg独特的免疫学性质 ;③HBcAg作为异源表位递呈系统 (Epitopedisplay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免疫载体蛋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王革非 曾祥兴 +4 位作者 李蕊 苏景华 刘俊 周艳琳 李康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BEC-3F(A3F)和APOBEC-3G(A3G)可抑制HBV复制,并参与HBV基因组的超突变,其中HBc Ag被认为是潜在作用位点,为此本文研究A3F和A3G与HBcAg可能存在的蛋白相互作用方式。方法:RT-PCR克隆人A3F和A3G的c... 目的: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BEC-3F(A3F)和APOBEC-3G(A3G)可抑制HBV复制,并参与HBV基因组的超突变,其中HBc Ag被认为是潜在作用位点,为此本文研究A3F和A3G与HBcAg可能存在的蛋白相互作用方式。方法:RT-PCR克隆人A3F和A3G的cDNA,并构建相应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pGADT7-A3F/-A3G;PCR克隆HBV ayw亚型HBcAg基因,构建其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p GBKT7-HBc Ag。p GBKT7-HBc Ag分别与p GADT7-3G和p GADT7-3F共转化AH109酵母菌,利用营养二缺平板及四缺平板培养及α-半乳糖苷酶活性测试,检测HBc Ag与A3F和A3G的直接作用情况。构建含有HBcAg、人A3F和A3G基因的多种标签融合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后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共沉淀产物确定HBcAg与A3F和A3G之间是否存在间接相互作用。结果:酶切及DNA测序分析表明成功克隆HBcAg、人A3F和A3G,并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相关的表达质粒。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对α-半乳糖苷酶定性和定量检测显示,A3F和A3G与HBcAg无显著的直接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及Co-IP实验结果表明A3F和A3G与HBcAg均存在相互作用。结论:A3F和A3G蛋白与HBcAg蛋白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推测这种作用不是通过两个蛋白直接结合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BEC-3F APOBEC-3G 乙肝核心抗原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原和其他标志物与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黄代华 崔邦平 +1 位作者 向希映 胡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DNA 乙肝核心抗原 临床意义 HBSAG携带者 慢性乙肝患者 HBCAG 病理生理过程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原为载体进行HCVT表位表达载体的构建
6
作者 陈佳玉 李凡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2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以乙肝核心抗原(HBc)为载体构建含有HCV T细胞表位的表达载体pTrc-core-T1,为HC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法在原核表达质粒pTrc-core的HBc e1-loop处添加NheI酶切位点,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工合成的HCV T细胞表位(144... 目的以乙肝核心抗原(HBc)为载体构建含有HCV T细胞表位的表达载体pTrc-core-T1,为HC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法在原核表达质粒pTrc-core的HBc e1-loop处添加NheI酶切位点,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工合成的HCV T细胞表位(1445-1453 aa)基因插入NheI酶切位点处,构建成重组质粒pTrc-core-T1,并经酶切、PCR及测序加以鉴定。结果质粒pTrc-core-T1酶切、PCR及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病毒颗粒样抗原表达载体pTrc-core-T1,为HC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免疫反应 乙肝核心抗原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抗原表位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如月 范京惠 +4 位作者 刘涛 苑军辉 李清艳 翟向和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0-1764,共5页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并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经过2%磷钨酸负染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PEDV S1重组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在原核表达中,乙肝核心抗原可作为载体呈现PEDV S1抗原表位,为今后新型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抗原表位 乙肝核心抗原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乙肝核心抗原展示礁珊瑚荧光蛋白的构建及鉴定
8
作者 张千里 袁靖宇 +1 位作者 张梦华 蔡俊杰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3期346-347,共2页
乙肝核心抗原(HBcAg)具有天然形成病毒样颗粒的能力,同时这种结构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故成为了良好的免疫载体蛋白.本实验采用礁珊瑚荧光蛋白(ZsGreen)作为的目标抗原,以具备颗粒装配区的乙肝核心抗原(1-1... 乙肝核心抗原(HBcAg)具有天然形成病毒样颗粒的能力,同时这种结构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故成为了良好的免疫载体蛋白.本实验采用礁珊瑚荧光蛋白(ZsGreen)作为的目标抗原,以具备颗粒装配区的乙肝核心抗原(1-149aa)蛋白为抗原递呈的载体,通过PCR技术将表达ZsGreen蛋白的基因插入HBcAg中位于颗粒表面的主要免疫优势抗原决定簇c/ e1表位区,并将这部分融合基因与载体pET28a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载体经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后,经过分离纯化证实融合表达ZsGreen蛋白产物形成了病毒样颗粒(VLP)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基因构建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乙肝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2
9
作者 祝骥 易喻 +4 位作者 吴银飞 朱克寅 梅建凤 陈建澍 应国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72-1578,共7页
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小鼠腹水来源的抗乙肝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对上样缓冲液的pH和离子强度、洗脱液种类和洗脱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降低pH分步洗脱时,最佳上样缓冲液为pH8.0,20mmol/LPB+0.5mol/LNaCl,抗体在pH5.0被... 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了小鼠腹水来源的抗乙肝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对上样缓冲液的pH和离子强度、洗脱液种类和洗脱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降低pH分步洗脱时,最佳上样缓冲液为pH8.0,20mmol/LPB+0.5mol/LNaCl,抗体在pH5.0被洗脱下来,抗体回收率80%,纯度85%。采用咪唑浓度梯度洗脱时,最佳的上样缓冲液为pH8.0,20mmol/LPB+5mmol/L咪唑,抗体纯度大于95%,回收率65%;在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NaCl而添加少量的咪唑,更有利于抗体分离。以上洗脱方式都能较好地保持mAb的生物学活性,为该抗体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单克隆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 小鼠腹水
原文传递
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呈现HPV 16L1抗原表位及特异抗体诱导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文佳 姚宇峰 +5 位作者 杨旭 黄惟巍 刘存宝 龙琼 褚晓杰 马雁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4,共7页
目的:构建呈现HPV 16L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VLPs),为新型HPV疫苗及特异抗体制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编码HPV 16L1抗原表位QPLGVGISGHPLLNKLDDTE寡聚核苷酸片段克隆于HBc Ag基因编码第78、79位氨基酸序列之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 目的:构建呈现HPV 16L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VLPs),为新型HPV疫苗及特异抗体制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编码HPV 16L1抗原表位QPLGVGISGHPLLNKLDDTE寡聚核苷酸片段克隆于HBc Ag基因编码第78、79位氨基酸序列之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蛋白经IPTG诱导后以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并以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中HPV 16L1表位的免疫反应性。菌体超声破碎后经硫酸铵盐析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进行纯化,并经凝胶层析Sepharose G25脱盐,最后以电子显微镜及高效液相(HPLC)凝胶过滤色谱鉴定VLPs的存在并分析纯度。纯化的病毒样颗粒分别于0周、2周、4周经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Western blot分析血清特异识别L1蛋白的能力。结果:HBc Ag/L1肽嵌合蛋白获得成功表达,能够被商业化L1抗体特异识别,经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及HPLC分析显示其与HBc Ag行为一致,电子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确定其以HBc Ag病毒样颗粒形式存在。VLPs免疫小鼠获得的抗血清能够特异识别酵母表达的重组L1蛋白。结论:HBc Ag VLPs成功呈现HPV16L1蛋白并有效激发特异抗体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表位 乙肝核心抗原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厚照 田丰丰 +2 位作者 陆金霞 马莉 周友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建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 cA g)的定性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标本HB cA g的检测。方法用ELS IA法检测临床血样标本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阳性208例,阴性健康对照30例,与HBV 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8例HB ...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建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 cA g)的定性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标本HB cA g的检测。方法用ELS IA法检测临床血样标本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阳性208例,阴性健康对照30例,与HBV 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8例HB sA g阳性样本,HB cA g与HBV DNA共同阳性率为58.7%,HB cA g阳性率为74.0%,HBV DNA阳性率为64.4%,二者结果显著相关。结论EL ISA法可用于临床标本HB cA 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疏水作用层析法纯化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银飞 祝骥 +2 位作者 李敏 易喻 应国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采用疏水作用层析法纯化小鼠腹水来源的抗乙肝核心抗原(HBcAg)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不同疏水层析介质、溶液pH和NaCl浓度,研究其对抗体吸附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的洗脱方式和洗脱体积对抗体洗脱的影响,... 目的:采用疏水作用层析法纯化小鼠腹水来源的抗乙肝核心抗原(HBcAg)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不同疏水层析介质、溶液pH和NaCl浓度,研究其对抗体吸附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的洗脱方式和洗脱体积对抗体洗脱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纯化后抗体的活性。结果:疏水作用层析法纯化小鼠腹水来源的抗HB-cAgmAb(IgG1)的最适条件是以pH7.0、20mmol/LPB+1.2mol/L(NH4)2SO4为上样缓冲液,采用1.2~0mol/L(NH4)2SO4,12CV梯度进行洗脱,获得的mAb纯度大于75%,回收率达80%,纯化后mAb的活性保持良好。结论:采用疏水作用层析对mAb进行纯化,并优化了各步实验条件,为建立具有抗体纯度高、生物学活性好、易于放大的抗HBcAg的mAb的纯化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 疏水作用 单克隆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
下载PDF
蛋白A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乙肝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淑江 祝骥 +4 位作者 李敏 易喻 梅建凤 朱克寅 应国清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建立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乙肝核心抗原(HBcAg)单克隆抗体的一步层析法。将含抗HBcAg单克隆抗体的腹水经离心、过滤和缓冲溶液变换预处理后,采用HiTrap rProtein A FF亲和层析柱纯化,并探讨了上样缓冲液的pH值和NaCl浓度,洗脱液的种类、p... 建立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乙肝核心抗原(HBcAg)单克隆抗体的一步层析法。将含抗HBcAg单克隆抗体的腹水经离心、过滤和缓冲溶液变换预处理后,采用HiTrap rProtein A FF亲和层析柱纯化,并探讨了上样缓冲液的pH值和NaCl浓度,洗脱液的种类、pH值以及体积流量对抗体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以pH7.0,20mmol/LPB+3.0mol/LNaCl为上样缓冲液,0.1mol/LGly-HCl为洗脱液,体积流量为5.0ml/min时,抗HBcAg单抗的纯度大于95%,回收率达75%,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没有下降。本研究建立了蛋白A亲和层析法纯化抗HBcAg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其操作简便、快速而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亲和层析 单克隆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 纯化
原文传递
基于乙肝核心抗原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B细胞复合表位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卫严 刘新生 +4 位作者 赵东红 张莉萍 高翔 杜晓华 王永录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1-678,共8页
为了研制新型、有效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本研究以乙肝核心抗原蛋白(HBcAg)作为多表位免疫原的载体蛋白,将PEDV S蛋白中的3个B细胞表位基因与S1截短序列基因串联后,插入到编码HBcAg的免疫显性区的基因中,构建重组质粒HBcAg-PE... 为了研制新型、有效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本研究以乙肝核心抗原蛋白(HBcAg)作为多表位免疫原的载体蛋白,将PEDV S蛋白中的3个B细胞表位基因与S1截短序列基因串联后,插入到编码HBcAg的免疫显性区的基因中,构建重组质粒HBcAg-PE,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HBPE经过纯化和Western-blot鉴定后,以不同剂量的重组蛋白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重组蛋白HBPE在BL21(DE3)中以沉淀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HBPE能够与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蛋白HBPE能够刺激小鼠产生抗PEDV特异性抗体,同时可以产生相关的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DV重组B细胞复合表位抗原HBPE,并在小鼠模型中初步评价了其免疫原性,为今后新型PE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复合表位疫苗 乙肝核心抗原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5 位作者 刘妍 于敏 李克 王业东 张玲霞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65-769,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源单链抗体(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cAg人源可变区单链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基因重组技术体外扩增HBcAg单链抗体基...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源单链抗体(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cAg人源可变区单链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基因重组技术体外扩增HBcAg单链抗体基因,并构建表达HBc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BcAg,转染PA317细胞,逆转录PCR(RT-PCR)方法验证细胞培养液上清分泌的假病毒颗粒中HBcAg ScFv的表达;将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成功筛选出HBcAg ScFv,PCR扩增出750bp的全基因,构建HBcAg 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cAg 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上清感染2.2.15细胞后第3、5、7、14天,HBsAg、HBeAg逐渐下降,到14d时HBsAg已变为阴性,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HBcAg 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单链抗体 细胞内免疫 乙肝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裴业春 安晓荣 +5 位作者 侯健 陈永福 闫凤祥 关宏 韦双双 王大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26-2833,共8页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1和chain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loop区,取代HBcAg c/e1loop区的D78与E83之...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1和chain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loop区,取代HBcAg c/e1loop区的D78与E83之间的氨基酸。经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成功构建了pET28aHBcAg-rFel d 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与Ni-NTA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表达了HBcAg-r Fel d 1融合蛋白,并利用镍柱纯化得到了较纯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呈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能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构,为猫过敏症的预防与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变应原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FEL d 1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禽类血管活性肠肽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振旦 黄运茂 +1 位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制备以禽类血管活性肠肽 (VIP)为基础的基因工程疫苗工作中 ,选择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作为载体来提高鹅VIP的免疫原性 .首先将克隆于鹅VIPcDNA和HBc基因第 1至 435bp的序列片段先后插入到质粒pRSETA的BamHI\EcoRI和NheI\BamHI... :在制备以禽类血管活性肠肽 (VIP)为基础的基因工程疫苗工作中 ,选择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作为载体来提高鹅VIP的免疫原性 .首先将克隆于鹅VIPcDNA和HBc基因第 1至 435bp的序列片段先后插入到质粒pRSETA的BamHI\EcoRI和NheI\BamHI克隆位点之间 ,构建成VIP序列位于HBc序列之后的VIP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HBc -VIP .其次将HBc第 1至 2 2 5bp序列的扩增片段和HBc第 2 44bp之后包括VIP的序列经扩增、EcoRI酶切、连接、再扩增的片段先后插入到质粒pBSKS + / -的BamHI\PstI和PstI\HindIII克隆位点 ,构建成VIP插入到HBc基因中间 (HBcAg的第 75和 82位氨基酸之间 )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VIP HB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融合基因 禽类
下载PDF
以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为新型载体蛋白制备流脑多糖结合疫苗
18
作者 胥玲玲 李正军 +4 位作者 苏志国 杨延丽 余蓉 郑永祥 张松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以乙肝核心抗原(HBc)病毒样颗粒为载体,化学偶联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制备高免疫原性的多糖结合疫苗。方法将双功能聚乙烯二醇对C群脑膜炎多糖衍生化后,与巯基化的乙肝核心抗原连接,采用凝胶过滤色谱纯化得到多糖结合疫苗。对结... 目的以乙肝核心抗原(HBc)病毒样颗粒为载体,化学偶联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制备高免疫原性的多糖结合疫苗。方法将双功能聚乙烯二醇对C群脑膜炎多糖衍生化后,与巯基化的乙肝核心抗原连接,采用凝胶过滤色谱纯化得到多糖结合疫苗。对结合疫苗的结构表征和多糖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后,皮下免疫BALB/c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免疫效果。结果衍生化多糖与巯基化的HBc按质量比1:1投料,在4℃下反应48h,得到多糖蛋白比为0.69、游离多糖含量为14.66%的多糖结合疫苗,并且能够保持HBc完整的颗粒结构。免疫后,纯糖免疫组只能够产生有限的抗体滴度,而以HBc为载体的多糖结合疫苗能够诱导产生明显高于纯糖组的抗体滴度。结论采用HBc作为载体蛋白制备多糖结合疫苗,可以显著提高多糖的免疫原性。作为制备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的新型载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群脑膜炎多糖 乙肝核心抗原 病毒样颗粒 结合疫苗 载体蛋白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插入CpG序列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9
作者 周健 田德英 +1 位作者 章述军 许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962-2964,2968,共4页
目的构建pZeoSV2(+)/CpG-HBcAg(IS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在引物中引入分别针对人、鼠敏感的CpG片段和不含CpG的片段,用PCR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DNA中... 目的构建pZeoSV2(+)/CpG-HBcAg(IS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在引物中引入分别针对人、鼠敏感的CpG片段和不含CpG的片段,用PCR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DNA中扩增出乙肝核心抗原基因片段,将扩增的产物与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连接,构建重组体pZeoSV2(+)/CpG-HBcAg(ISS),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乙肝核心抗原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530bp。所构建的pZeoSV2(+)/CpG-HBcAg(ISS)重组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片段的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HBcAg全长序列一致,表明pZeoSV2(+)/CpG-HBcAg(IS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ZeoSV2(+)/CpG-HBcAg(ISS),为CpG的功能研究和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CPG基序 TOLL受体 疫苗
下载PDF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联合AFP、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
作者 刘新 金子铮 +4 位作者 刘宁 陈淑湘 刘辉 于艳华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sAg阳性患者56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乙肝组(173例)、肝硬化组(218例)、肝癌组(54例)和肝癌术后组(117例);分别以HBsAg 3.0 Log IU/ml,HBcrAg 4.0 Log U/m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HBsAg低HBcrAg组(142例)、低HBsAg高HBcrAg组(124例)、高HBsAg低HBcrAg组(31例)和高HBsAg高HBcrAg组(113例)。比较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HBcrAg、AFP和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62例患者中,男403例,女159例;年龄7~81岁,中位年龄51.0岁。临床诊断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sAg高HBcrAg组肝癌患病比例为12.1%(15/124),高于其他组(P<0.05)。HBcrAg、AFP和PIVKA-Ⅱ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544(95%CI:0.473~0.613,P<0.05)、0.774(95%CI:0.712~0.829,P<0.05)和0.847(95%CI:0.790~0.893,P<0.05),灵敏度分别为53.1%、66.7%和76.7%,特异性分别为61.7%、86.0%和87.3%;三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为0.795(95%CI:0.697~0.893,P<0.05),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67.0%。结论肝癌组HBcrAg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术后组。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情况下,HBcrAg单一指标不能很好地对肝癌进行预测,HBcrAg联合AFP、PIVKA-Ⅱ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