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S·艾略特对“九叶诗人”的影响 |
王小林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
|
论九叶诗人的语言艺术 |
张岩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3
|
坚忍的期待与行动的意义——九叶诗人20世纪40年代诗作生命主题探析 |
张岩泉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 |
游友基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5
|
论九叶诗人诗歌创作的反讽性对比 |
龚敏律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九叶诗人的语言建构 |
黄岚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2
|
|
7
|
试论汪曾祺与九叶诗人的文学关联 |
林日暖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8
|
艺术身份的聚结与文化身份的流散——“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华文书写谈隅 |
李诠林
|
《华文文学》
|
2012 |
1
|
|
9
|
现代汉诗的一个重要话语据点——“九叶诗人”四十年代作品之特质研究 |
伍明春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10
|
论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独特性 |
刘慧珍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1
|
九叶诗人:生命和灵魂的雕塑 |
汪东发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第二个童年与海”——试论九叶诗人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
张岩泉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3
|
骚动的城乡与交错的时辰——九叶诗人20世纪40年代诗作社会批判主题探析 |
张岩泉
|
《长治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4
|
九叶诗人诗歌意象的现代性特征 |
马容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5
|
西方现代派诗与九叶诗人 |
袁可嘉
|
《文艺研究》
|
1983 |
27
|
|
16
|
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传统的交融——九叶诗人郑敏和里尔克的比较研究 |
周星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9 |
4
|
|
17
|
诗与经验:从胡适到九叶诗人的诗学探索 |
胡昌平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10 |
0 |
|
18
|
九叶诗人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
鲍昌宝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1990 |
1
|
|
19
|
九叶诗人的语言建构 |
黄岚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1992 |
1
|
|
20
|
九叶诗人与陌生化 |
刘阿娜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