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制备 被引量:7
1
作者 袁才登 曹建伟 +1 位作者 缪爱花 曹同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带羧基的核乳胶粒。该核乳胶粒经过核-壳乳液聚合和适当的碱处理工艺就可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采用粒度仪测定了乳胶粒的直径及其分布,采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及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单体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及羧基单体种类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最终的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制备种子阶段,SDBS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采用一次性加入单体的进料工艺;在核乳胶粒制备阶段,以MAA为羧基单体,所有单体采用“饥饿式”加料,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并使乳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时可保持聚合稳定性并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乳胶粒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粒 乳胶粒形态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中空乳胶粒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庆美 周智敏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多段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正丁酯一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一丙烯腈)核壳乳液,然后用碱溶胀处理得到了单分散性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阶段乳液聚合... 采用多段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正丁酯一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一丙烯腈)核壳乳液,然后用碱溶胀处理得到了单分散性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阶段乳液聚合的胶粒大小和分布以及形貌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乳液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因素对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的滴加速度控制在0.1~0.2g/min,搅拌速度控制在80~120r/min时,可以制备中空形态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乳胶粒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粒 碱溶胀处理 乳胶粒形态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苯丙共聚物乳液乳胶粒形成过程的研究
3
作者 蔡宇豪 彭航 邹其超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2期75-77,81,共4页
本文以淀粉水解产物为乳化剂制备了纳米阳离子苯丙乳液,探讨了淀粉水解条件对乳液乳胶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乳液乳胶粒平均粒径在60-110 nm之间,且呈均匀、规整、球状颗粒。
关键词 淀粉 乳液聚合 乳胶粒
下载PDF
VAc/BA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演化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科 孙培勤 刘大壮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7-260,共4页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latex particles obtained by VAc/BA two 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studied. The designs of two group experiments were as follows:VAc as seed , BA was added in starved or overfl...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latex particles obtained by VAc/BA two 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studied. The designs of two group experiments were as follows:VAc as seed , BA was added in starved or overflown condition. The inverted core shell 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with PVAc as shell and PBA as core, were found in overflown condition, however, the core shell 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with PVAc as core and PBA as shell were found in starved condition. When the core shell 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in different time in starved condition was kept to reaction e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tex particles inverted. Com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work in literatur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better and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latex particles in the process of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VAc/BA. The photos of TEM of morphology of the latex particles in the process under two conditions and temperature being kept constant were obtained. From viscosity,the existed paradoxical views about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tex particles on VAc/BA can be explained in a better and more complet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C PBA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丁酯 粘度 TEM 核壳型乳胶粒 聚合乳胶粒 形态演化
下载PDF
多孔结构聚合物乳胶粒 被引量:4
5
作者 阚成友 孙瑾 +2 位作者 袁青 孔祥正 刘德山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多孔结构乳胶粒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成孔机理。着重阐述了“碱酸分段处理法”中不饱和酸与交联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碱酸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胶粒成孔的影响。
关键词 多孔乳胶粒 种子乳液聚合 聚合物乳胶粒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利娜 张立彬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且性能稳定的乳胶粒乳液。通过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测试和比较分析两种乳胶粒粒径和形貌,探讨MAA用量对核壳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核聚合物和外壳单体质量比为5∶2,第2步壳单体中MAA质量分数介于3%至5%时,半连续滴加法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乳胶粒形貌规整,分布均匀,草莓型乳胶粒数量较少,随着第2步聚合单体中MAA用量增多,乳液稳定性下降,乳胶粒粒径及分散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乳胶粒 乳胶粒形态 半连续乳液聚合
下载PDF
高固含量BA/MMA/HAM乳液乳胶粒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水姣 艾照全 李建宗 《湖北化工》 2001年第4期13-14,共2页
合成了固含量 70 %以上的高固含量BA/MMA/HAM共聚物乳液。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链转移剂的用量。
关键词 高固含量乳液 乳液聚合 乳胶粒 乳胶粒形态 BA/MMA/HAM乳液 共聚物
下载PDF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多孔乳胶粒 被引量:24
8
作者 阚成友 李惠慧 +2 位作者 孙瑾 袁青 孔祥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用批量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种子乳液S1以及StMMA丙烯酸(AA)三元共聚种子乳液S2,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A或MAA(甲基丙烯酸)含量的S... 用批量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种子乳液S1以及StMMA丙烯酸(AA)三元共聚种子乳液S2,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A或MAA(甲基丙烯酸)含量的St、MMA三元共聚乳液.将所得复合胶乳进行碱/酸分步处理,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乳胶粒.用透射电镜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饱和酸种类和用量、碱处理初始pH值及溶胀剂对胶粒成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乳胶粒 种子乳液聚合 St MMA AA 乳液聚合
下载PDF
交联剂对乳胶粒成孔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阚成友 孙瑾 +3 位作者 袁青 李惠慧 孔祥正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60,64,共4页
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碱酸分步处理法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酸量、骨架为 PSt的多孔结构乳胶粒 ,考察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交联程度及乳胶粒成孔的影响。表明二乙烯基苯 (DVB)是该聚合反应体系合适的交联剂 ... 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碱酸分步处理法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酸量、骨架为 PSt的多孔结构乳胶粒 ,考察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交联程度及乳胶粒成孔的影响。表明二乙烯基苯 (DVB)是该聚合反应体系合适的交联剂 ,发现乳胶粒的交联程度及不饱和酸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其成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 乳液聚合 乳胶粒 成孔 聚苯乙烯
下载PDF
VAc/BA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模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培勤 赵科 +1 位作者 刘大壮 陈甘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两种单体两阶段种子聚合制备核壳乳胶粒为例,研究了用簇迁移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对指定实验条件下核壳形态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相符。讨论了用简化的簇迁移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核壳形态分子设计的进行步骤。
关键词 醋酸乙烯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粒
下载PDF
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科 孙培勤 刘大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7,22,共5页
综述了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乳胶粒形态的热力学相关理论与演化动力学相关理论,认为乳胶粒热力学性质决定其平衡形态,演化动力学主要决定具体反应条件下的乳胶粒形态,聚合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 综述了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乳胶粒形态的热力学相关理论与演化动力学相关理论,认为乳胶粒热力学性质决定其平衡形态,演化动力学主要决定具体反应条件下的乳胶粒形态,聚合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影响乳胶粒形态。具体条件下的核壳乳胶粒形态是由热力学、动力学、聚合物性质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乳液聚合 乳胶粒 形态 理论研究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无机空心球材料的乳胶粒模板法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彩霞 王德宝 +2 位作者 古国华 傅洵 胡正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2-34,共3页
对高分子乳胶粒模板法制备各种无机材料空心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空心微球作为新型无机材料在反应工程、光电材料、包覆材料以及新型化学建材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 无机空心球材料 高分子乳胶粒模板法 力学性质 径分布
下载PDF
交联剂对无皂P(MMA-EA-MAA)种子聚合乳胶粒成孔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康凯 阚成友 +2 位作者 杜奕 李玉中 刘德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6-861,共6页
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P(MMA-EA-MAA)乳胶粒,通过对上述胶乳进行碱处理,制备出了具有空腔结构和多孔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过程、胶粒特性及胶粒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 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P(MMA-EA-MAA)乳胶粒,通过对上述胶乳进行碱处理,制备出了具有空腔结构和多孔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过程、胶粒特性及胶粒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后,单体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粒径略有减小,交联剂用量较高时,乳胶粒粒径分布加宽;二乙烯基苯(DVB)的交联效率稍高于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不加入交联剂及EGDMA用量低于0.5%时,处理后乳胶粒呈空腔结构,加入DVB及EGDMA用量高于1.0%时,处理后乳胶粒呈多孔结构,并且乳胶粒体积增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胶粒 交联剂 空腔结构 多孔结构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种子乳液聚合中复合乳胶粒结构形态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阚成友 杜奕 +1 位作者 刘德山 焦书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为了得到一种能够预测和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定量方法 ,本研究选用含有两种聚合物乳胶粒 (Pa 和Pb)和水的体系作为模型体系来模拟种子乳液聚合体系 ,在不考虑动力学因素的条件下 ,对乳胶粒可能出现的三种极限形态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 为了得到一种能够预测和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定量方法 ,本研究选用含有两种聚合物乳胶粒 (Pa 和Pb)和水的体系作为模型体系来模拟种子乳液聚合体系 ,在不考虑动力学因素的条件下 ,对乳胶粒可能出现的三种极限形态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最终乳胶粒稳定的结构形态不仅取决于体系中的Pa,Pb 和水三者之间的界面张力γaw,γbw 和γab,而且还取决于两聚合物的体积分数Va 和Vb.形成Pa Pb 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 γaw-γbwγab>V2 3a -V2 3b 和 γaw-γabγbw>1-V2 3bV2 3a;形成Pb Pa 型反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 γaw-γbwγab<V2 3a-V2 3b 和 γbw-γabγaw>1-V2 3 aV2 3b.对以聚丙烯酸酯为种子有机硅氧烷的乳液聚合体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胶粒 结构形态 热力学分析 种子乳液聚合 预测 控制
下载PDF
乳化剂对核壳含氟苯丙乳胶粒形貌及涂膜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桂龙 邓丽丽 +4 位作者 文秀芳 皮丕辉 郑大锋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选用3种乳化剂体系(SDS/OP-10,DNS-86,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制备含氟苯丙乳液,研究其对合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和乳液涂膜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选用3种乳化剂体系(SDS/OP-10,DNS-86,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制备含氟苯丙乳液,研究其对合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和乳液涂膜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水/油接触角测试对所制备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化学组成、涂膜表面元素信息和疏水疏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SDS/OP-10乳化体系制备得到的乳液乳胶粒呈雪人型结构,而选用DNS-86乳化剂体系、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的乳化剂体系制备得到的乳液的乳胶粒呈规整的核壳结构;具规整核壳结构乳胶粒的乳液有利于乳液涂膜表面氟元素的富集,在乳胶粒形貌和乳化剂体系的共同作用下,DNS-86和含氟乳化剂复配的乳化剂体系具有最好的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含氟乳液 乳胶粒 形貌 核壳结构
下载PDF
壳中交联单体用量对中空乳胶粒形态及遮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辉 胡剑青 +1 位作者 王锋 涂伟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中空乳胶粒,并采用粒径分析仪、粘度计、酸值测量、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ry)测量考察了交联单体用量对中空乳胶粒形态和遮盖性的影响。...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中空乳胶粒,并采用粒径分析仪、粘度计、酸值测量、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ry)测量考察了交联单体用量对中空乳胶粒形态和遮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壳中交联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强度增加,溶胀程度降低,空腔均匀性和表面平整性提高;且当交联单体用量<6%(质量分数)时,中空乳胶粒的遮盖性随着交联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交联单体用量>6%(质量分数)时,中空乳胶粒的遮盖性基本不变。交联单体的最佳用量为6%(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法 中空乳胶粒 遮盖性 交联单体 溶胀程度
下载PDF
超细分散染料/乳胶粒复合色素分散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孝勇 田安丽 +2 位作者 张霞 付少海 王潮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超细分散染料/乳胶粒复合色素分散体,考察了助乳化剂、乳化剂、细乳化时间对复合色素分散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HD)助乳化作用较十六醇(CA)、十二硫醇(DDM)好;以DNS-86制备超细...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超细分散染料/乳胶粒复合色素分散体,考察了助乳化剂、乳化剂、细乳化时间对复合色素分散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HD)助乳化作用较十六醇(CA)、十二硫醇(DDM)好;以DNS-86制备超细分散染料/乳胶粒复合色素分散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乳化剂;当DNS-86浓度14.4 mmol/L,助乳化剂HD用量占单体质量的7.5%,细乳化时间15 min时,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乳胶粒复合色素分散体的粒径为123 nm,Npf/Nmi值为1.23,聚合反应以液滴成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色素 分散染料 细乳液聚合 乳胶粒 特种染料与颜料
下载PDF
含丙烯酸的苯丙共聚乳液乳胶粒形态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凤岐 刘正平 +1 位作者 李志英 汤心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17-420,共4页
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共聚体系的乳胶粒形态,讨论了组分含量、共聚物链柔性和乳液pH值等因素对乳胶粒形态、乳液粘度及成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单体的加入和体系pH值的提高将促进乳胶粒的粘连成膜和溶涨及... 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共聚体系的乳胶粒形态,讨论了组分含量、共聚物链柔性和乳液pH值等因素对乳胶粒形态、乳液粘度及成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单体的加入和体系pH值的提高将促进乳胶粒的粘连成膜和溶涨及部分聚合物的溶解.羧基主要富集于乳胶粒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粒 苯丙共聚物 丙烯酸
下载PDF
乳液聚合瞬时乳胶粒大小和分布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方仕江 王凯 潘祖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4年第1期3-6,54,共5页
乳液聚合中瞬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与乳胶粒的形成和增长紧密相关,本文在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中考察了瞬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成核和稳定期乳胶粒增长速率较高,是控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关键阶段,由此提出了对于单体不... 乳液聚合中瞬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与乳胶粒的形成和增长紧密相关,本文在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中考察了瞬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成核和稳定期乳胶粒增长速率较高,是控制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关键阶段,由此提出了对于单体不同水溶性体系控制乳胶粒大小分布的策略,并以实验考核这些策略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乳胶粒 分布 苯乙烯
下载PDF
高羧基含量无皂多孔聚合物乳胶粒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凯 阚成友 +3 位作者 杜奕 TAKEDA Shinji 刘德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456-1460,共5页
功能性聚合物乳液的性能与其功能基的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羧基含量并且粒径分布均一的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因为甲基丙烯酸[P(MMA-EA-MAA)]乳胶粒,然后通过碱后处理,制备出了高羧基... 功能性聚合物乳液的性能与其功能基的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羧基含量并且粒径分布均一的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因为甲基丙烯酸[P(MMA-EA-MAA)]乳胶粒,然后通过碱后处理,制备出了高羧基含量的无皂多孔P(MMA-EA-MAA)乳胶粒.系统研究了MAA对聚合反应、胶粒特性及胶粒多孔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一定(0.3 g)的条件下,随着MAA用量从4.0 mol%增加到10.0mol%,聚合物交联程度(Px)从28.26%迅速增大至90.95%,当其用量超过10.0mol%后Px增大趋势变缓;随着MAA 用量的增加,处理后胶粒体积膨胀百分率(△V)逐渐增大,在MAA用量为12.0mol%时△V达到42.1%的最大值,当MAA 用量增大到14.0 mol%时,尽管Px高达95.44%,胶粒仍具有完好的孔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含量 无皂多孔聚合物乳胶粒 多孔结构 交联剂 碱后处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