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7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圣地再造与母题重构看乾隆帝的佛教建筑设计观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2,共15页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开始改造雍和宫,以阐福寺大雄宝殿为基础新建万福等三阁,实则二者皆源于以巨像高阁为特征的“隆兴意象”,亦即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二耳阁。此后,“隆兴意象”又和西藏表征须弥世界的桑耶寺式布局结合到一起,产生了须弥灵境和普宁寺。这一环环相扣的系列工程充分展现出乾隆帝在进行佛教物质文化创造时的一种模式,即将汉、藏等地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政治、宗教意涵的圣迹作为母题加以重构、再现,进而迭代、增益,由此创造出一系列蕴含丰富政治和文化隐喻的佛教文化景观。从思想动机上看,这些佛教工程无一不彰显着乾隆帝以中华自居的身份认同和对皇权正统的自我宣示,同时也是乾隆帝期冀借助佛教将多元文化和政治传统统摄于一体,整合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其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具象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建筑 雍和宫 隆兴寺 乾隆帝 皇权
下载PDF
朝贡体系内外礼仪与政治的互动——以乾隆帝丧礼为中心
2
作者 万学慧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4期123-132,M0006,共11页
清朝通过朝贡体系建立起与部分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往学者们关注清廷通过庆典塑造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以及清廷在朝贡体系框架下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等内容。乾隆帝的丧礼本应是清廷的内部事宜,但这一事件引发的礼仪与政治互动成为朝贡体系... 清朝通过朝贡体系建立起与部分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往学者们关注清廷通过庆典塑造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以及清廷在朝贡体系框架下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等内容。乾隆帝的丧礼本应是清廷的内部事宜,但这一事件引发的礼仪与政治互动成为朝贡体系内外国家间交往的重要事件。本文关注朝贡体系内外朝鲜、哈萨克与浩罕、俄罗斯3种类型的国家对乾隆帝驾崩事件的反应,观察这些国家在礼仪和政治方面与清朝的互动,思考清朝在互动过程中的政治与外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体系 乾隆帝 丧礼 认同
下载PDF
乾隆帝的“穿越”梦——董邦达《四美具合幅》人物形象与身份研究
3
作者 谭频璇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董邦达的《四美具合幅》册页及双立轴描绘了策杖过桥的文人形象,头巾上的白色圆形玉饰明确其身份为董其昌。双立轴巧妙运用山石、竹林、围墙、月洞门等元素,既区隔又延续了不同的空间,并暗示了时代的差异。新增的熟睡门人形象传达了画... 董邦达的《四美具合幅》册页及双立轴描绘了策杖过桥的文人形象,头巾上的白色圆形玉饰明确其身份为董其昌。双立轴巧妙运用山石、竹林、围墙、月洞门等元素,既区隔又延续了不同的空间,并暗示了时代的差异。新增的熟睡门人形象传达了画境的虚幻感,创造出“异代同图”的画面,将明代的董其昌与乾隆帝的“穿越”雅会一梦形象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乾隆帝 四美具 玉饰 熟睡门人 异代同图
下载PDF
地图背后:乾隆帝与荆州治水
4
作者 成一农(文/图) 《地图》 2024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我国古代在政务工作中已广泛使用地图,以清乾隆帝处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荆州大水一事为例,他不仅能通过阅读地图从中发现关键信息,还能通过地图指挥一线地方官员的工作,甚至就地图反映的问题掀起一场反腐行动。乾隆帝在治水过程中命... 我国古代在政务工作中已广泛使用地图,以清乾隆帝处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荆州大水一事为例,他不仅能通过阅读地图从中发现关键信息,还能通过地图指挥一线地方官员的工作,甚至就地图反映的问题掀起一场反腐行动。乾隆帝在治水过程中命人绘制的多幅地图及处理水患的方式,为今天的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反映了地图在我国古代政务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地图 治水 荆州 政务
下载PDF
乾隆帝荒唐弊政之下 一个重臣的“晚年成长史”
5
作者 罗松 《福建艺术》 2024年第6期6-7,共2页
福建省戏曲创作在全国久负盛名,尤以高品质古装戏和历史剧创作赢得赞誉。福建省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秉承这一传统,推出了新编歌仔戏(芗剧)《一代相国蔡新》。忠奸斗法激烈残酷剧名虽为《一代相国蔡新》但该剧并非对蔡新生平... 福建省戏曲创作在全国久负盛名,尤以高品质古装戏和历史剧创作赢得赞誉。福建省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秉承这一传统,推出了新编歌仔戏(芗剧)《一代相国蔡新》。忠奸斗法激烈残酷剧名虽为《一代相国蔡新》但该剧并非对蔡新生平的全面叙述。它选择聚焦乾隆帝晚年一项颇具争议的制度--“议罪银”的兴废历程,展现蔡新这位元老重臣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呈现一个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保护 竹马戏 歌仔戏 戏曲创作 历史剧创作 福建省漳浦县 芗剧 乾隆帝
下载PDF
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尔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1,共7页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体现出他与康熙帝、雍正帝的不同性格——刚柔相济,执两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初政 雍正 乾隆帝性格 宽严相济 执两用中
下载PDF
试论乾隆帝对“国语骑射”之维护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静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清朝中叶,满洲人长期置身于汉地社会和都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其“国语骑射”的本领在逐渐丧失。乾隆帝为挽救“国语骑射”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仅收到一定成效。然而,正是在满洲统治者的一再宣谕倡导下,“国语骑射”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满洲人... 清朝中叶,满洲人长期置身于汉地社会和都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其“国语骑射”的本领在逐渐丧失。乾隆帝为挽救“国语骑射”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仅收到一定成效。然而,正是在满洲统治者的一再宣谕倡导下,“国语骑射”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满洲人的日常生活与行为,进而成为满洲共同体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国语骑射” 满洲人
下载PDF
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探微 被引量:8
8
作者 崔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乾隆帝御制诗数量惊人,其中大量的纪事诗和咏史诗涉及上古至乾隆本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典制和人物,尤其偏重对乾隆本朝重大史事的记录。这些诗作不仅可以补史、证史,而且能够反映乾隆帝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应当予以重视。对乾隆帝御制诗... 乾隆帝御制诗数量惊人,其中大量的纪事诗和咏史诗涉及上古至乾隆本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典制和人物,尤其偏重对乾隆本朝重大史事的记录。这些诗作不仅可以补史、证史,而且能够反映乾隆帝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应当予以重视。对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的研究,是对陈寅恪"以诗证史"史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史学界对于乾隆帝和清代官方史学的研究,同时对于史学理论的形成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御制诗 史学价值
下载PDF
乾隆帝巡幸盘山、天津述论 被引量:6
9
作者 白新良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7,72,共7页
关键词 乾隆帝 盘山 天津 述论 清高宗
下载PDF
文士、菩萨与皇帝——仿古行乐图中乾隆帝的自我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琰哲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5-34,共10页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古行乐图融虚构与真实于一体。文士与菩萨,是乾隆帝对其满洲皇帝身份之外的自我理解,也是对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身份的虚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仿古行乐图 汉装 文士 菩萨 身份 表达
下载PDF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与乾隆帝之立储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永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关键词 乾隆帝 皇位继承制度 以史为鉴 乾隆年间 官修史书 成书背景 编纂动机 清代
下载PDF
乾隆帝、学政与试律诗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东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衷。试律诗最终定为乡会试的头场文体,与八股文并重,对... 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衷。试律诗最终定为乡会试的头场文体,与八股文并重,对清后期的选才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试律诗 学政 科举
下载PDF
乾隆帝与新疆高朴玉石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轩 齐清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对乾隆帝查处高朴走私玉石案的始末进行全景式地论述 ,客观审视 ,公正评价 ,以期得出有益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乾隆帝 新疆 中国 高朴玉石案 贪官惩治 玉石走私案
下载PDF
乾隆帝与官吏对盐商额外盘剥剖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永匡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3期90-95,共6页
清代,盐课岁入,是清王朝政府除田赋之外,每年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达数百万两银之多。而每年交纳盐课“正供”的盐商,则属于与封建国家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享有封建特权的商人集团。正是在封建政府的特许和保护下,他们获得了经营和销售食... 清代,盐课岁入,是清王朝政府除田赋之外,每年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达数百万两银之多。而每年交纳盐课“正供”的盐商,则属于与封建国家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享有封建特权的商人集团。正是在封建政府的特许和保护下,他们获得了经营和销售食盐这种特殊商品的专利权,每年从广大消费者(民人)身上,赚取巨额利润。但是,也应看到,盐商们不仅每年要向清王朝交纳盐课税银,而且还要承受其他财政重负。从封建皇帝到各级政府官吏,皆以他们为“鱼肉”对象,巧立名目,采用种种手段,进行额外盘剥和勃索。其敲榨和勒索的花样之多、数量之钜、持续时间之长,实为惊人;在全国各种商人中,亦居首位。在这种残酷的勒索之下,乾隆后期,致使有的盐商濒于破产,惨淡经营;有的则负债累累,走投无路,投缳自缢,结果商倒课悬,不一而足。现以乾隆时期,两淮、长芦、河东等地盐商商人,所受乾隆帝及各级官吏额外盘剥为例证,并通过档案材料史实,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盐商 乾隆帝 乾隆 乾隆时期 清王朝 十三年 封建皇 盐课 十七年 封建特权
下载PDF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明德 崔鹏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8,101,共13页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统一中外"、"因俗而治"、"怀柔以德"及"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统一中外"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因俗而治"是乾隆帝民族...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统一中外"、"因俗而治"、"怀柔以德"及"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统一中外"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因俗而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方针,"怀柔以德"与"剿抚兼施,以抚为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及羁縻之道的影响,又受其祖父、父亲的熏陶,还有他本人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民族关系思想 清朝
下载PDF
乾隆帝对少数民族语译名规范化的关注 被引量:8
16
作者 金鑫 《满语研究》 2009年第2期33-46,共14页
清以前,少数民族语名称的汉语音译多有不准确、不稳定、带附会歧视色彩等缺失。乾隆帝曾试图改变该领域中的混乱状况。通过"十二字头音训"的订立,《同文韵统》的编写,《清汉对音字式》的颁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译名对音用字准... 清以前,少数民族语名称的汉语音译多有不准确、不稳定、带附会歧视色彩等缺失。乾隆帝曾试图改变该领域中的混乱状况。通过"十二字头音训"的订立,《同文韵统》的编写,《清汉对音字式》的颁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译名对音用字准则。经过官修史志中的译名规范化实践,以及对内外官员的诏命申斥,乾隆帝推动了当时整个社会译名规范意识的提高。乾隆帝的做法,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下民族观改造的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乾隆帝自身的民族语言修养也有一定的联系。此举对后世民族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民族语 译名 规范
下载PDF
乾隆帝六次南巡行宫御制诗与南巡行宫的特色意匠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丽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8-934,共7页
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大运河沿线的行宫建设空前繁荣.通过南巡期间乾隆帝御制诗中与南巡行宫相关内容的探讨,从精神层面对南巡行宫展开研究,分析了有关南巡行宫营造的文化背景、审美格调、思想内涵、宗教信仰等相关主题;探析了乾隆帝审美... 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大运河沿线的行宫建设空前繁荣.通过南巡期间乾隆帝御制诗中与南巡行宫相关内容的探讨,从精神层面对南巡行宫展开研究,分析了有关南巡行宫营造的文化背景、审美格调、思想内涵、宗教信仰等相关主题;探析了乾隆帝审美情趣在南巡行宫建设中的体现,包括崇尚儒家文化、对文士儒雅气质的倾慕、对武备和宗教的重视等,以及对南巡行宫建设的多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6次南巡 南巡行宫 南巡御制诗
下载PDF
乾隆帝关于布鲁特的诗篇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5-69,共5页
1755—1759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期间,乾隆帝在就东西布鲁特先后自愿归附,赋诗纪实。这些诗篇,既有对布鲁特归附清朝的喜悦,也有反映布鲁特使臣在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北京城受到乾隆帝隆重招待的史实。乾隆帝关于布鲁特的诗... 1755—1759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期间,乾隆帝在就东西布鲁特先后自愿归附,赋诗纪实。这些诗篇,既有对布鲁特归附清朝的喜悦,也有反映布鲁特使臣在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北京城受到乾隆帝隆重招待的史实。乾隆帝关于布鲁特的诗篇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历史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形成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布鲁特 诗篇 国家统一 历史见证
下载PDF
乾隆帝西巡五台山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利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6-57,共12页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军机处上谕档》《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帝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及录副奏折、题本、硃批奏折等原始资料,尝试重新架构乾隆帝六次西巡五台山之史实,从微观视角,全新解析乾...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军机处上谕档》《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帝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及录副奏折、题本、硃批奏折等原始资料,尝试重新架构乾隆帝六次西巡五台山之史实,从微观视角,全新解析乾隆帝朝台的具体历史原因、过程,并从乾隆帝自身、北京皇家藏传佛教信仰的发展和成型及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三个维度,来诠释其六巡五台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五台山藏传佛教 西巡
下载PDF
清乾隆帝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诗作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浙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2-98,共7页
清乾隆帝所咏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的诗作,是清朝中央"挞伐安边"、驱逐廓尔喀侵扰、保卫西藏的战史诗,是"奠安议善后"详实记录清朝中央加强对西藏地方统辖的治藏诗,在诗的题材、意蕴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 清乾隆帝所咏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的诗作,是清朝中央"挞伐安边"、驱逐廓尔喀侵扰、保卫西藏的战史诗,是"奠安议善后"详实记录清朝中央加强对西藏地方统辖的治藏诗,在诗的题材、意蕴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体现出诗以志事的特色与存史资治的重要价值。乾隆帝的这些诗作具有立意深邃、志事精要、言近旨远等特点,属藏事诗的另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廓尔喀 藏事诗 志事存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