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四节气——立冬与小雪
1
作者 王雪娇 蔡斐 《中国减灾》 2017年第11X期56-59,共4页
立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时令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我... 立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时令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 农历 节气 雉入 二候 中国 农作物 冬温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业生产——夏至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妍洁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第6期59-60,共2页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夏至这一天,中午太阳直射地面,日影最短,古代又称"日北至"或"长日至"。有谚语说:"夏至夜短,冬至夜长。"意思是夏至这天白天最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夏至这一天,中午太阳直射地面,日影最短,古代又称"日北至"或"长日至"。有谚语说:"夏至夜短,冬至夜长。"意思是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夏至这样描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古人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我国古代,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候 太阳直射 日影 夏至日 农业生产 这一天 北至 黄经
下载PDF
种植在天地间的“节气树”——诠释戈阳青《咏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全新景仰
3
作者 张用生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2期62-74,共13页
引言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戈阳青先生的古韵组诗《咏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24首作于2009年,是自古以来第一位集中赋予24节气诗意的宏大诗篇,也是收入《古今对阅》的戈阳青经典诗词代表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代科学智... 引言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戈阳青先生的古韵组诗《咏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24首作于2009年,是自古以来第一位集中赋予24节气诗意的宏大诗篇,也是收入《古今对阅》的戈阳青经典诗词代表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代科学智慧和人文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几千年来,无论是在农耕时代的过去,还是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历 农耕时代 二候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四季轮回 黄经 春醒
下载PDF
笔记岁时(二)
4
作者 撷芳主人 《紫禁城》 2013年第3期10-11,共2页
惊蛰宋容齋隨筆歷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清明為三月節谷雨為三月中氣而漢世之初仍周秦所用驚蟄在雨水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前至於太初始正之云齊東野語左傳桓公五年啓蟄而郊杜氏注以為夏正建寅之月疏引夏小正曰正月啓
关键词 夏小正 二候 雨水 蟄蟲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5
作者 余世存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3期103-103,共1页
在最寒冷的日子来临前,中国人就预感到万象都在萌动新生。小寒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艰难的,它也是躁动不已的当新年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节气即是“小寒”。这时,太阳还在地球的南回归线附近徘徊,北半球... 在最寒冷的日子来临前,中国人就预感到万象都在萌动新生。小寒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艰难的,它也是躁动不已的当新年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节气即是“小寒”。这时,太阳还在地球的南回归线附近徘徊,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热仍是极弱小的,中国的先民在长期的经验中认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明前的黑暗 大泽乡 季人 黄经 朔旦 宋代诗人 天上坐 大诗人杜甫 竹炉 二候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6
作者 余世存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13期93-93,共1页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都如夏天万物一样"芒种"生长有序,万有都在其中有自己的位置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对北半球的大陆中国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太阳给予地球的能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到了6月,冬春作物可以收...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都如夏天万物一样"芒种"生长有序,万有都在其中有自己的位置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对北半球的大陆中国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太阳给予地球的能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到了6月,冬春作物可以收割,夏秋作物可以栽种了。这个节点,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秋作物 反舌鸟 二候 黄经 生存体验 尹吉甫 跨区机收
下载PDF
雨水节气的养生保健
7
作者 孙庆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2期63-64,共2页
—、雨水三候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1.—候獭祭鱼上一个节气河流解冻,雨水一到,水獭开始捕鱼,将很多鱼摆在岸边,如同陈列祭品。后世用“獭祭鱼”比喻罗列堆砌资料。2.二候鸿雁来小寒节气的初候就是“... —、雨水三候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1.—候獭祭鱼上一个节气河流解冻,雨水一到,水獭开始捕鱼,将很多鱼摆在岸边,如同陈列祭品。后世用“獭祭鱼”比喻罗列堆砌资料。2.二候鸿雁来小寒节气的初候就是“雁北乡”5那为何又说雨水“鸿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 节气 鸿雁 河流解冻 二候
下载PDF
小暑大暑紧相连 一抹乡愁一份安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磊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7期26-27,共2页
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随着温度一天天升高,小暑、大暑也接连而至。暑天的记忆总是快乐的,清澈的池塘、摇曳的荷... 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随着温度一天天升高,小暑、大暑也接连而至。暑天的记忆总是快乐的,清澈的池塘、摇曳的荷花、依依的杨柳、清脆的蛙鸣、舞动的萤火虫,成为不能忘却的记忆。小暑、大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草为萤 二候 人观 湿热困脾 祛湿 热爱生活 汪绮石 舌苔薄黄
下载PDF
唐维泽、段立作品
9
作者 唐维泽 段立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6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维泽 中医养生 对应图 二候
下载PDF
小暑
10
《新湘评论》 2016年第13期34-36,共3页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小暑过,每日热三分",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小暑过,每日热三分",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空气湿度 季夏 二候
下载PDF
霜降节气的养生保健
11
作者 刘芳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10期51-52,共2页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之后,天气渐冷,初霜出现。霜降是秋收到冬藏的过渡,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之后,天气渐冷,初霜出现。霜降是秋收到冬藏的过渡,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一、霜降三候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1.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即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2.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 十四节气 草木黄落 霜降 二候
下载PDF
立春·雨水
12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Z1期2-2,共1页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当柳条探出芽苞,当种子苏醒破土,太阳暖了。春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响起: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耕耘播种,新绿萌发,惊见草芽。该出...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当柳条探出芽苞,当种子苏醒破土,太阳暖了。春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响起: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耕耘播种,新绿萌发,惊见草芽。该出去走走,卸下一冬的慵懒,舒畅身体,调达情志。雨水这一天,进入春天第二乐章"变奏曲":"春暖大地,鸿雁来,草木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蜇虫 这一天 春雪 二候 芳华 春阳
下载PDF
大暑那些事儿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整理)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12期11-11,共1页
大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节气,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其意是:大暑时,一候萤火虫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 大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节气,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其意是:大暑时,一候萤火虫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2020年的大暑节气是7月22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湿 萤火虫 节气 腐草为萤 大暑 二候
下载PDF
草长莺飞季 吃春正当时
14
作者 白八 东方IC 《财富生活》 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
俗话说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就要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会打雷并发出闪电。燕归春风暖,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关于春分前后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俗称"吃春"。所谓"吃春",... 俗话说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就要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会打雷并发出闪电。燕归春风暖,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关于春分前后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俗称"吃春"。所谓"吃春",就是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赐予我们的食物,即多吃时令果蔬,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那么,"吃春"到底是吃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春 雷乃 燕子 闪电 二候 中医经典著作 阴阳 补中益气
下载PDF
中考日历
15
《中考金刊》 2009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中考 日历 二候
下载PDF
春到人间草木知
16
作者 周京斌 《中国合作经济》 2005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春到人间 草木 二候
下载PDF
立秋知多少
17
《黑龙江粮食》 2017年第8期54-55,共2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知秋 干支历 补肺 贴秋膘 二候 养阴 益气补血 香薷饮
下载PDF
衣食住行观节气(8) 立秋与处暑
18
作者 赵军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年第8期66-68,共3页
立秋篇今年8月8日为立秋节气。秋指作物快成熟之意。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 立秋篇今年8月8日为立秋节气。秋指作物快成熟之意。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时节,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明风清 二候 均温 清肃 清热化湿 脾胃功能 益胃生津 健脾益气
下载PDF
立夏
19
《新湘评论》 2016年第9期36-39,共4页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关键词 二候 春夏养阳 夏南 维斗 阳脏 补充营养 血液循环 人的生命
下载PDF
赫拉克勒斯和财神
20
《校园文苑(小学版)》 2004年第8期4-6,共3页
[原型故事] 在一次众神的宴会中,宙斯热情地向众神介绍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对众神都以礼相待,但对财神普路托斯除外。宙斯看到这一情况,问赫拉克勒斯这样做的原因。
关键词 普路托斯 赫拉克勒斯 大力神 众神 在人间 声名远扬 二候 人以群分 向善 梅雨季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