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山亦可仰 只此揖清芬——今天,我们如何学于漪 |
嵇云霞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4 |
0 |
|
2
|
好大一棵树——记于漪老师 |
杨九俊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4 |
0 |
|
3
|
“一辈子学做老师”——读《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一书所获 |
邵红能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4 |
0 |
|
4
|
学做于漪式的好老师 |
黄音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4 |
0 |
|
5
|
论教育家精神的养成——从于漪先生的教育实践之路说起 |
王晋
冯柯梦
|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
2024 |
0 |
|
6
|
践行“做学思合一”,争做“于漪式”好教师——读《于漪传: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有感 |
郭娟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7
|
浅析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的教学思想 |
刘家瑶
|
《教育进展》
|
2024 |
0 |
|
8
|
于漪导引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杨潼晖
|
《教育进展》
|
2024 |
0 |
|
9
|
于漪老师对当今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
梁桢桢
|
《教育进展》
|
2024 |
0 |
|
10
|
于漪教育思想的区域实践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杨浦区8所试点学校的案例分析 |
卜健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2024 |
0 |
|
11
|
江苏省镇江中学 高山亦可仰 共此揖清芬——学习“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精神 |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4 |
0 |
|
12
|
于漪老师访谈录——从《往事依依》说起 |
潘丽云
胡根林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13
|
“于漪学生观”视角下师生“同题异构”写作教学模型的建构 |
王建业
|
《新课程研究》
|
2024 |
0 |
|
14
|
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课堂思维训练艺术初探——于漪老师执教的三节课例的启思 |
曹永华
|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2024 |
0 |
|
15
|
市七至九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于漪谈加强法制观念 |
于漪
|
《上海人大月刊》
|
2024 |
0 |
|
16
|
构筑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于漪审美教育刍议 |
陈明华
冯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7
|
于漪:教师专业发展的路标 |
肖建民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09 |
3
|
|
18
|
“于漪们”“那一代”的语文教改探索 |
魏本亚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9
|
于漪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和特征 |
李山林
皮静萍
|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
2009 |
2
|
|
20
|
于漪老师的诗歌教学艺术 |
相萌萌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