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窖池中酸性脲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模拟窖泥pH值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霞 屈云 +2 位作者 林东 吴华星 唐俊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283,共9页
为改善窖池老化现象,该文从水井坊窖泥中分离酸性脲酶产生菌,将分离株与产香克氏梭菌S008复配后固态发酵,探究酸性脲酶产生菌对模拟窖泥pH值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4株酸性脲酶产生菌,鉴定并命名为布氏乳杆菌S162、科氏... 为改善窖池老化现象,该文从水井坊窖泥中分离酸性脲酶产生菌,将分离株与产香克氏梭菌S008复配后固态发酵,探究酸性脲酶产生菌对模拟窖泥pH值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4株酸性脲酶产生菌,鉴定并命名为布氏乳杆菌S162、科氏葡萄球菌S163、鲁梅利芽孢杆菌S164和水原拉梅尔芽孢杆菌S165;4株菌的脲酶活性在0.45~1.51 U/mL;复配菌株的模拟窖泥pH值呈现:上部>中部>下部,其中S163的模拟窖泥pH值最高(P<0.05)。在风味物质检测中,协同发酵后S163乙醛含量(2.38 mg/100 mL)最高,而S162乙缩醛含量(2.50 mg/100 mL)最高;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和异戊醇含量分别是S008单菌发酵的1.41~1.97倍、0.92~1.85倍、0.66~1.58倍、1.13~1.69倍;S164与S008协同发酵对己酸含量提升最显著(P<0.05);4株菌与S008协同发酵可以分别提高“四大酯”含量2.66~5.02倍、1.21~4.85倍、1.33~3.31倍、1.27~2.86倍。研究表明,酸性脲酶产生菌与克氏梭菌S008协同发酵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模拟窖泥pH值及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白酒 窖泥 酸性脲酶产生菌 固态发酵 白酒风味物质
下载PDF
添加蔗糖对苜蓿青贮中古生菌和甲烷产生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李荣荣 胡明 魏睿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8,共7页
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添加蔗糖(对照)和添加2%蔗糖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中古生菌和甲烷产生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较差,添加蔗糖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改善青贮品质。氨氧化古菌是苜蓿原料上最丰富的古生... 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添加蔗糖(对照)和添加2%蔗糖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中古生菌和甲烷产生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较差,添加蔗糖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改善青贮品质。氨氧化古菌是苜蓿原料上最丰富的古生菌种,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和氨氧化古菌分别是对照和蔗糖处理的优势种。基因phnJ是苜蓿青贮中甲烷合成的功能基因。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是对照和蔗糖处理中的优势产甲烷菌,蔗糖添加显著降低肺炎杆菌的相对丰度。马氏甲烷八叠球菌相对丰度与丁酸和氨态氮的含量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主导青贮中古生菌群,肠杆菌科细菌是苜蓿青贮中潜在的优势甲烷产生菌,蔗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繁殖,显著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青贮 蔗糖 古生 甲烷产生菌 宏基因组
下载PDF
渤海Z油田硫化氢产生菌群落组成分析
3
作者 张世仑 王大威 +2 位作者 黄波 靖波 王秀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151-155,共5页
文章对渤海Z油田注入井和采出井中的硫化氢产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硫化氢产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注入井,采出井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能够检测出种类更多、相对丰度更高的硫化氢产生菌,相对丰度... 文章对渤海Z油田注入井和采出井中的硫化氢产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硫化氢产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注入井,采出井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能够检测出种类更多、相对丰度更高的硫化氢产生菌,相对丰度由1.19%升至23.08%。其中,Desulfofundulus、Thermodesulfovibrio、Pseudothermotoga、Soehngenia等耐热、嗜热硫化氢产生菌的检出,展现出该油田内源微生物高温产硫化氢的潜力。文章揭示了渤海Z油田硫化氢产生菌的群落组成,为治理海上油田次生硫化氢危害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化氢产生菌 定量分析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组成
下载PDF
从一株肌苷产生菌选育出高产鸟苷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柏建新 朱晓宏 +3 位作者 张一平 杜郭君 王红连 邓崇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4,共6页
将一株只产肌苷的Bacillus subtilis菌株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处理 ,根据B subtilis核酸代谢理论精心设计不同筛选模型 ,先后有序地获得不同的营养缺陷型、关联酶的缺失或回复以及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 ,解除终产物对代谢物的抑制和阻... 将一株只产肌苷的Bacillus subtilis菌株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处理 ,根据B subtilis核酸代谢理论精心设计不同筛选模型 ,先后有序地获得不同的营养缺陷型、关联酶的缺失或回复以及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 ,解除终产物对代谢物的抑制和阻遏 ,最终得到一株只产鸟苷的新菌株 ,其鸟苷产量超过 2 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产生菌 选育 诱变处理 发酵工业 肌苷产生菌
下载PDF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性质 被引量:43
5
作者 乔红群 徐虹 +1 位作者 付闪雷 欧阳平凯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从5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53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NQ2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为根霉属(Rhizopus)。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酶活力提高52%。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性质进行了研究后... 从5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53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NQ2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为根霉属(Rhizopus)。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酶活力提高52%。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性质进行了研究后发现该菌株所产脂肪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温度较高,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脂肪酶产生菌 产生菌 根霉
下载PDF
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宇 林梓鑫 +5 位作者 张峰 毛应俊 柳襄怀 汤建中 朱卫民 黄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0-414,441,共6页
用40~60keV、剂量1×1011~5×1014ions/cm2的N+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后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红霉素产生菌的正向突变分布百分数与离子注入剂量正相关,离子注入后红霉素产生菌的菌落... 用40~60keV、剂量1×1011~5×1014ions/cm2的N+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后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红霉素产生菌的正向突变分布百分数与离子注入剂量正相关,离子注入后红霉素产生菌的菌落形态和孢子颜色发生变化,经筛选得到了高产突变菌株,摇瓶发酵表明高产突变菌株产量可提高20%以上。与紫外线诱变相比,离子注入诱变具有突变范围广和突变程度高的特点。ESR测试表明离子注入产生的自由基对生物效应基本上无影响,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主要应由注入离子与生物分子的直接作用引起。对离子注入诱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红霉素产生菌 突变 诱变
下载PDF
紫杉醇产生菌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85
7
作者 周东坡 平文祥 +5 位作者 孙剑秋 周晓辉 刘晓兰 杨德柱 张建平 郑喜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19,32,共3页
报道了 1993年从东北红豆杉树 (TaxuscuspidataSieb .etZucc)的枝条与树皮中分离获得了 2 0余种内生真菌 ,并经代谢产物的薄层层析 (TLC)技术的筛选与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的验证 ,有 3株真菌 (HQ33 ,HQ48,HQ5 4)均是紫杉醇的产生菌。... 报道了 1993年从东北红豆杉树 (TaxuscuspidataSieb .etZucc)的枝条与树皮中分离获得了 2 0余种内生真菌 ,并经代谢产物的薄层层析 (TLC)技术的筛选与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的验证 ,有 3株真菌 (HQ33 ,HQ48,HQ5 4)均是紫杉醇的产生菌。其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为 5 1.0 6~ 12 5 .70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 紫杉醇 东北红豆杉 产生菌
下载PDF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Ⅰ)——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培养和高活力的表达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跖 孙旭东 +3 位作者 史悦 沈忠耀 赵建勋 孙小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研究了丙烯酰胺生产菌株的培养条件。通过对培养过程pH值调控、培养基补料以及诱导剂加入量的研究 ,使发酵液的腈水合酶的活力达到了 6 5 6 7u mL菌液。这一酶活是国内外所见报道中最高的。进一步进行了丙烯腈的酶催化水合实验 ,产物中... 研究了丙烯酰胺生产菌株的培养条件。通过对培养过程pH值调控、培养基补料以及诱导剂加入量的研究 ,使发酵液的腈水合酶的活力达到了 6 5 6 7u mL菌液。这一酶活是国内外所见报道中最高的。进一步进行了丙烯腈的酶催化水合实验 ,产物中并没有发现副产物丙烯酸 ,说明在提高腈水合酶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法 丙烯酰胺 腈水合酶产生菌 培养 高活力 表达
下载PDF
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9
作者 林福呈 刘小红 +1 位作者 王洪凯 章初龙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关键词 紫杉醇 产生菌 内生真 红豆杉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试验 被引量:76
10
作者 李智良 张本兰 裴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23,Ⅰ-24,Ⅱ-4,Ⅲ-2,Ⅲ-8,Ⅲ-12.其发酵离心上液对造纸黑液、皮革废水、偶氮染料废水、硫化染料废水、电镀废水、彩印制板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造币废水及蓝墨水、碳素墨水等进行的絮凝试验表明,废水固液分离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55%~98%,悬浮物、色度、浊度去除率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生菌 絮凝活性 絮凝试验 废水
下载PDF
碱性普鲁兰酶产生菌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晓军 张晓君 +3 位作者 王锐 陈拓 杨玲 冯清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83-888,共6页
从儿童食品中分离筛选到 1株产碱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编号为 SX- 1 2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研究了 SX- 1 2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其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处理 ,选育出产碱性普鲁兰酶的高产菌株 SX- 1 2 C67... 从儿童食品中分离筛选到 1株产碱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编号为 SX- 1 2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研究了 SX- 1 2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其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处理 ,选育出产碱性普鲁兰酶的高产菌株 SX- 1 2 C67,酶活由出发菌株的 2 .42 U/m L提高到 6.87U/m L ,提高了约 1 .8倍。在此基础上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可溶性淀粉 3% ,蛋白胨 1 .0 % ,酵母膏 0 .5% ,K2 HPO40 .2 % ,Mg SO4.7H2 O0 .0 5% ,Mn Cl2 0 .0 0 0 1 % ,最适 p H9.5,最适温度 40℃。初步研究了酶的部分性质 ,酶反应的最适p H、温度分别为 1 0 .0~ 1 0 .5和 55℃。在 55℃反应条件下 ,酶在 p H6.0~ 1 1 .0的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活性。 Ca2 +、Mn2 +、Mg2 +等离子是酶的激活剂 ,Zn2 +、H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普鲁兰酶产生菌 选育 发酵条件 原生质体 制备 紫外诱变 产酶条件
下载PDF
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主要种类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力 郝勃 +3 位作者 谢从新 罗晓松 张征 朱祥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 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草鱼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高酶活性;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相同纤维素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中,X7的CMCase活性最高,达0.83U/mL,X5的棉花酶活性最高,达0.87U/mL,X8的FPase活性最高,达0.54U/mL.4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有差异,经16S rRNA基因鉴定,X5、X6、X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8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道 纤维素酶产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类细菌素产生菌HF08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田宇 洪芳 +1 位作者 胡承 王忠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滤纸片法从泡菜水中分离到 480株抗生物质产生菌 ,以杯碟法复筛 ,筛选到 1株类细菌素产生菌HF0 8,经鉴定为瑞士乳杆菌 (Lactobacillushelveticus)。HF0 8产类细菌素最适条件为 :以2 %葡萄糖为碳源 ,1 %蛋白胨和 0 5 %酵母膏为氮源 ... 通过滤纸片法从泡菜水中分离到 480株抗生物质产生菌 ,以杯碟法复筛 ,筛选到 1株类细菌素产生菌HF0 8,经鉴定为瑞士乳杆菌 (Lactobacillushelveticus)。HF0 8产类细菌素最适条件为 :以2 %葡萄糖为碳源 ,1 %蛋白胨和 0 5 %酵母膏为氮源 ,培养基起始pH5 5 ,3 7℃静置培养 48h。对该类细菌素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发现用蛋白酶K处理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该类细菌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显示抑菌活性的pH值范围是 3 5~ 5 5。 0 0 0 2mol/LK+和Mn2 +对其有激活作用 ,Fe2 +、Cu2 +、Ca2 +有抑制作用 ,而Na+和Mg2 +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细产生菌HF08 选育 发酵条件 生物学特性 瑞士乳杆
下载PDF
2,4-二乙酰基藤黄酚产生菌在番茄根部的定殖及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洪友 刘正坪 +2 位作者 胡俊 张俊祥 唐文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2,4 二乙酰基藤黄酚(2,4 DAPG)产生菌是荧光菌对土传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主要类群之一。室内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2,4 DAPG产生菌菌株对番茄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PF10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3.5mm;而2P24、5J10次之... 2,4 二乙酰基藤黄酚(2,4 DAPG)产生菌是荧光菌对土传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主要类群之一。室内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2,4 DAPG产生菌菌株对番茄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PF10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3.5mm;而2P24、5J10次之,抑菌带宽为3.0mm。CPF10和2P24培养原液对番茄胚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PF10和2P24根部定殖结果表明,两菌株均可在番茄幼苗根部大量定殖,根表细菌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较高数量;而根内细菌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CPF10和2P24对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P24的防治效果最好。而CPF10在所有的处理中变异系数(CV)最小,防治效果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幼苗 根部 定殖 青枯病 数量 防治效果 胚根 产生菌 类群
下载PDF
木聚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用芳 李学梅 +3 位作者 张建新 聂国兴 黄艳琴 赵利霞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采用富集培养、透明圈平板筛选 ,从长期在其上堆放秸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C2。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 ,然后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C2 - 5 6 ,并对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 采用富集培养、透明圈平板筛选 ,从长期在其上堆放秸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C2。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 ,然后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C2 - 5 6 ,并对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C2 - 5 6三角瓶发酵酶活达 6 5 6 .8U/g ,比出发菌株C2提高了 14 0 % ;发酵条件以 80 %麸皮和 2 0 %玉米芯为培养基 ,采用 3%接种量 ,在曲盘上发酵 72h为宜 ,酶活达 175 0U/g ;该菌株产生的木聚糖酶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pH稳定性 ,适宜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 5 0℃和pH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产生菌 选育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9
16
作者 王镇 王孔星 +1 位作者 谢裕敏 姚茵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核蛋白,一种为糖蛋白,均为高分子量物质(MW>10^6)。四株菌均不含质粒。12-30g/L的絮凝剂在1小时内对所有供试材料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对土壤重金属铅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叶和松 盛下放 +3 位作者 江春玉 王满磊 高圆圆 李振高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31-1636,共6页
结合油平板和血平板方法从重金属8处复合污染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5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其中J119菌株不仅具有良好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而且能在含铅、镉浓度分别为100—200mg·L^-1、25—100mg·L^-1的平板... 结合油平板和血平板方法从重金属8处复合污染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5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其中J119菌株不仅具有良好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而且能在含铅、镉浓度分别为100—200mg·L^-1、25—100mg·L^-1的平板中生长.同时对J119菌株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3种不同类型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活化土壤中铅的效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400mg·kg^-1铅污染土壤中,J119菌株发酵液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活化土壤中铅的效果相当;与对照相比,在800mg·kg^-1铅污染土壤中,J119菌株发酵液处理使土壤中有效性铅的浓度增加51.1%,而3种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CTAB、SDS、Tween-80处理土壤中有效态铅浓度仅比对照增加28.7%、26.2%和16.0%另外,J119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供试3种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铅的活化作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 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 生物有效态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陶然 杨朝晖 +2 位作者 曾光明 邓恩建 李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81,86,共7页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成分配比(ρ/gL-1)为葡萄糖15、果糖3、KH2PO41.0、K2HPO43.0、MgSO40.1、NH4NO30.8、(NH4)2SO41.5、酵母汁0.2、NaCl0.1。同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摇床速度为160r/min,以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变化过程。用高岭土悬浮液对其絮凝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液最佳的絮凝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微生物 16SRDNA序列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比较鉴定 优化研究 PSEUDOMONAS 筛选
下载PDF
果胶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葛菁萍 凌宏志 +1 位作者 宋刚 平文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3-95,共3页
从黑龙江省巴彦县亚麻厂不同发酵时期的沤麻液中 ,分离得到两株果胶酶产生菌MHZP 0 1和MHZP 0 2 ,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在温度为 33~ 37℃ ,pH 5~ 6,工业级原料C N(质量比 )为 1∶1时 ,为这两株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 芽孢杆 果胶酶 果胶酶产生菌 分离 培养 亚麻脱胶
下载PDF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文军 陈宁 +2 位作者 魏春 刘淑云 张克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具有Met-+Ethr+α ABr+AECr 遗传标记的目的突变株ISW330。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具有Met-+Ethr+α ABr+AECr 遗传标记的目的突变株ISW330。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对该目的突变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 异亮氨酸 2 0 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产生菌 选育 发酵条件 诱变育种 均匀设计 MATLAB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