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学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1,共5页
技术生存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其内在价值取向应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人性的片面理解以及技术功能的局限,却使技术活动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技术生存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其内在价值取向应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人性的片面理解以及技术功能的局限,却使技术活动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动摇了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使技术生存发生了异化。要克服技术生存的异化,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必须走向生态化技术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生存 生态化技术生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异化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李伟 邹永图 《现代哲学》 1998年第4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道主义 异化劳动 自然主义 对象化活动 对象性活动 人化的自然
下载PDF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同时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文武 关胜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共3页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但建设生态文明究竟应从哪里入手还充满争议。由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生成于人的生产实践,生命的生产比起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具有根源性,再加上资源、环境、生...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但建设生态文明究竟应从哪里入手还充满争议。由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生成于人的生产实践,生命的生产比起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具有根源性,再加上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生产力不够完善、价值观念不够正确、生产关系不够合理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对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说,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比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具紧迫性,但针对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这一不争的事实,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同时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姬汝茂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2,共5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了环境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当下社会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剖析,提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 环境与生态问题 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巨乃岐 宋海龙 王建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为此,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积极倡导三种态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紧迫任务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正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23-27,共5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改造与被改造的一面,又有和谐发展的一面。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要求不仅要看到到实践结果对主体某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且要看到实践结果对人类社会其它方面的影响;不仅要着眼于实践结果给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改造与被改造的一面,又有和谐发展的一面。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要求不仅要看到到实践结果对主体某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且要看到实践结果对人类社会其它方面的影响;不仅要着眼于实践结果给当代人类带来的极大利益,而且要考虑到实践结果对子孙后代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应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人们对发展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效应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把握和谐 被引量:2
7
作者 蒙冰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15-16,共2页
人产生于自然界,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又不断地改造着自然界,人化自然界,被改造的自然界对人的过度行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无情报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严峻的挑战,人类也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作为这反思的重大结论之一,就... 人产生于自然界,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又不断地改造着自然界,人化自然界,被改造的自然界对人的过度行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无情报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严峻的挑战,人类也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作为这反思的重大结论之一,就是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存与发展 自然 文明进程 环境问题 重新审视 发展关系 自然和谐 改造 人类 反思 自身 行为
下载PDF
人的活动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转换——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肖玉元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自觉与自发作为人的活动的两种状态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领域之中。自觉性作为人存在发展的内蕴指向不断扬弃自发性而实现自身,而自发性作为自觉性的前提和基础不断为人的发展提供新的领域和契机。人的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 自觉与自发作为人的活动的两种状态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领域之中。自觉性作为人存在发展的内蕴指向不断扬弃自发性而实现自身,而自发性作为自觉性的前提和基础不断为人的发展提供新的领域和契机。人的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人的活动由自觉到自发的历史转换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的自发性 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以当代全球化问题为例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曲建晶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许多全球化问题,这些问题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考察全球化的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始终构成了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与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布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许多全球化问题,这些问题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考察全球化的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始终构成了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与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布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资本问题是考察全球化问题的关键,价值观问题则是反应全球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视角。人类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改变对自然的征服、利用态度,努力构建一种合理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用法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学基本理论的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宏 黄玉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环境法学是研究如何用法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而日渐成熟的环境法学基础理论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 环境法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本理论
下载PDF
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
作者 肖艳玲 陶长有 刘戒骄 《大庆社会科学》 1997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自然 可持续发 系统思维方式 协调发展 土壤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 臭氧层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伦理原则
12
作者 李忠 孙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5年第3期41-42,52,共3页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只有充分地尊重自然,科学利用、开发自然才能对人类有益,否则,将遗害无穷。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伦理原则 地球环境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 征服自然 尊重自然 地球资源 技术的迷信 客观环境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现代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张堂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人们对待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现代文学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的书写,揭示了人们对待自然的三种心态,即:屈服于自然,听天由命;顽强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设法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正视自然的力量,希望... 人们对待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现代文学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的书写,揭示了人们对待自然的三种心态,即:屈服于自然,听天由命;顽强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设法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正视自然的力量,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人们面对灾害时心境的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现代文学 自然灾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论人和自然的和谐
14
作者 杨玉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2,共8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性质本身,应当对环境的退化和经济逻辑的危机负主要责任。因为资本主义性质意味着资本不断地免费占有自然资源。在资本主义下面,即使进行环境改革,这种改革也是极为有限的,不能保证经济...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性质本身,应当对环境的退化和经济逻辑的危机负主要责任。因为资本主义性质意味着资本不断地免费占有自然资源。在资本主义下面,即使进行环境改革,这种改革也是极为有限的,不能保证经济逻辑的可持续性。他们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为经济逻辑的可持续性提供条件,为超越劳动价值论创造前提条件。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廖达基斯①(GeorgeLiodakis)。本文主要根据乔治·廖达基斯的有关论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观点做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廖达基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试论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道德范畴
15
作者 汪岩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55-58,45,共5页
试论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道德范畴汪岩桥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哲学将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借助科学技术进步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的今天,它的内涵功能... 试论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道德范畴汪岩桥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哲学将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借助科学技术进步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的今天,它的内涵功能与形式等等,必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道德范畴 自然 资本主义文明 历史关系 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两种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6
作者 刘冠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2-43,共2页
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对立的加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必... 早在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对立的加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恩格斯 两种制度 二次提升 人和自然的关系 共产主义 自然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改革中要注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7
作者 余谋昌 《岭南学刊》 1989年第4期64-68,共5页
改革是一场革命。它推动和加速了事物发展的进程。这既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又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当前,在改革进程中,这两方面都出现了某些混乱现象。 这种混乱现象,一方面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另方... 改革是一场革命。它推动和加速了事物发展的进程。这既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又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当前,在改革进程中,这两方面都出现了某些混乱现象。 这种混乱现象,一方面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另方面又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改革进程 混乱现象 事物发展 社会关系 矛盾 冲突
下载PDF
生产力的本质能单纯地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18
作者 刘宗碧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4-28,共5页
关于生产力的内在本质理解,长期以来国内多数教科书、论著都是从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去论述的,这种单一的"关系"解释混淆或等同为人的实践的对象性活动关系的其中方面。这不符合马克思的经典原旨。在《德意志意... 关于生产力的内在本质理解,长期以来国内多数教科书、论著都是从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去论述的,这种单一的"关系"解释混淆或等同为人的实践的对象性活动关系的其中方面。这不符合马克思的经典原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早就指出了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在现实生产的实践关系上,马克思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机统一的总体关联上去理解生产力的,并且强调人的实践的矢量性,必须把生产力作为人——主体发展的能动表现和展开出来的本质(社会)力量的规定去理解,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这样一种人的本质规定去理解,而不是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本质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古人说“和”
19
作者 何军 《团结》 2021年第1期65-67,共3页
"和"是中国古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境界和目标。和,就是和谐、协调、平衡的意思,通常讲的是人际和谐,这里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目的是为了人类的世代生存和发展,为了人类能够拥有适... "和"是中国古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境界和目标。和,就是和谐、协调、平衡的意思,通常讲的是人际和谐,这里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目的是为了人类的世代生存和发展,为了人类能够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和谐 永续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共存 生存环境 人和自然 理想化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0
作者 罗英豪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一失衡一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一失衡一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自然 邓小平理论 人类历史 关系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