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存在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建斌 邵晓秋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3-86,78,共5页
作为一种理念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本体性的逻辑前提,即它得以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根源于人的存在所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的缺位正是由于对人生存关怀的缺失;基于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人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评《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
2
作者 张全新 《发展论坛》 2003年第10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价值学
下载PDF
卢卡奇对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学明 陈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纵观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当今人类的存在状态,会越发感到卢卡奇在90多年前写的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深刻性和尖锐性。卢... 纵观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当今人类的存在状态,会越发感到卢卡奇在90多年前写的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深刻性和尖锐性。卢卡奇的这一论述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看清当今人的那种存在方式的实质与危害。尽管我们知道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因为市场经济使人生活在这样一种存在状态之中,存在着这样的负面效应,而放弃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告别"市场这只给人类带来无穷财富的"看不见的手",但是,人类也不应当对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的这种人的存在方式熟视无睹。人类必须在维持市场经济机制的同时,切实改变目前的这种存在方式。如果这样去认识,那么卢卡奇对在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的意义就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人的存在方式 原子化 物化意识
下载PDF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曙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9,共12页
本文认为,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性质 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我们特别需要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矛盾性及其历史向度的思想。文章循着 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考察了他对西方历史上有关... 本文认为,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性质 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我们特别需要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矛盾性及其历史向度的思想。文章循着 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考察了他对西方历史上有关人和世界二重化的思想资源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换和 发展,重点论述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如何基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重新看待人及其生活世 界的二重化和人的内外部相互关系的;二是马克思如何敞开了人类的历史性存在,历史和历史性的真正含 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三是马克思如何依据关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思想,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 盾和现代人的命运的;四是通过对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的此岸”与“彼岸”以及对古希腊文化永恒意义的 礼赞,揭示了马克思思想中未被人们重视的另一向度。文章认为,深刻领会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思想及其理论可能性,并给予开掘和拓展,对于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明确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和人类前景, 具有极为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两重性 历史性 现代境遇
下载PDF
“异化”与“物化”:人的存在境遇之思——在青年马克思与卢卡奇的视野中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虎学 王翠英 《甘肃理论学刊》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借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思想资源,试图在二者的互动中,澄明以下三个问题: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厘清对象化、异化和物... 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借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思想资源,试图在二者的互动中,澄明以下三个问题: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厘清对象化、异化和物化及其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交融和差异;异化和物化都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存在境遇的哲学表达和真实写照,反思卢卡奇提出物化的时代必然性;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强调"生产之路",卢卡奇侧重"意识之路"。笔者以为,要真正克服异化,必须借助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资源,同时只有将二者更好地整合起来,才是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物化 人的存在境遇 生产之路 意识之路
下载PDF
“人的存在”哲学观视阈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平 周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13-18,共6页
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这是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及其哲学观的核心要义,据此反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应回归人性发展、促进人际交往、尊重个体差异、健全... 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这是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及其哲学观的核心要义,据此反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应回归人性发展、促进人际交往、尊重个体差异、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等建议,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改革内外兼修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雅斯贝尔斯 高等职业教育
下载PDF
全球化与人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8
7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6,共4页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人把追求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而存在 ;人在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化 创新 共同利益 虚拟空间
下载PDF
人的存在与和谐——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敦国 朱广荣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共4页
以主客对立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和谐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和谐与人性和谐的理论诉求,是在和谐问题的讨论中存在的主要误区。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劳动这一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出发,从现实历史的前提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和谐观。以生... 以主客对立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和谐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和谐与人性和谐的理论诉求,是在和谐问题的讨论中存在的主要误区。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劳动这一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出发,从现实历史的前提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和谐观。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的存在的自然对象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存在的社会性则是社会的和谐的根据和基础。同时,和谐又具有历史性和辩证性,因为人的存在是历史性的。面对当代普遍的不和谐的世界经验,马克思主义和谐观有可能给我们提供重构和谐社会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生产劳动 自然对象性 社会性 历史性 和谐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道德与人的存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国荣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88-93,共6页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 ,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 ,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 ,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 ,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 ,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 ,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 ,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 ,正是在这里 ,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伦理学 人的存在
下载PDF
人的存在与教育功能发挥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秀平 黎平辉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39,共4页
人(学生)的存在决定了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与途径,学校教育功能发挥反过来又影响教育活动中人(教师)的存在。当前学校教育功能从片面强调"有用"转向对构建生命意义的重视,要求教师的存在从工具性走向生命性、从被动性走向... 人(学生)的存在决定了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与途径,学校教育功能发挥反过来又影响教育活动中人(教师)的存在。当前学校教育功能从片面强调"有用"转向对构建生命意义的重视,要求教师的存在从工具性走向生命性、从被动性走向主动性、从表演式走向表现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学校教育功能 教师自我
下载PDF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下)——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曙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共11页
关键词 现代 境遇 新奇 资产者 新解 解读 相对 普遍交往 人的存在 马克思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智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根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活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都是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根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活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都是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都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是一种精神性、生成性交往活动。这个活动以语言作为基本的载体,教育活动在社会时间中展开,它传播与交流的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文化,对这个文化的理解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关键。实践统摄着上述人的多种存在方式,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人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命题包括三层含义: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成;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性 人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神话的存在与人的存在——论神话的本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国先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神话学 人的存在 中国学者 社会阶段 意识形态 马克思 更新过程 创新意义
下载PDF
音乐、时间与人的存在——对儒家“成于乐”的现代理解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7,共6页
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通过音乐才能真正完成自身,成为一个真正成熟了的人。但是,究竟为什么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论文的观点是,音乐使人摆脱了以视觉为中心的空间视野,把人的完成安置在时... 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通过音乐才能真正完成自身,成为一个真正成熟了的人。但是,究竟为什么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论文的观点是,音乐使人摆脱了以视觉为中心的空间视野,把人的完成安置在时间的视域中。这样,“成于乐”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即从即成”(即始即终)的“时者”(时间人)。因此,“成于乐”也就是说人的存在成为一项永远都不能完成和终结、到死都在寻求某种新的开始的无尽的事业。换言之,通过“成于乐”,人的存在获得了时间性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于乐 音乐 空间视野 时间 人的存在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智慧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虚拟实践实现了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活动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虚拟空间运行的以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和虚拟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使命,人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成... 虚拟实践实现了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活动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虚拟空间运行的以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和虚拟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使命,人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成并实现其本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人的存在方式统一于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虚拟世界 人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之真理观——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中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所确立的真理观,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存在论的。它只有从存在论维度上被领会,才能彰示其丰富内涵和马克思的独特贡献。在马克思那里,真理不过是人的存在本身的"祛蔽"。人的异己化意味着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所确立的真理观,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存在论的。它只有从存在论维度上被领会,才能彰示其丰富内涵和马克思的独特贡献。在马克思那里,真理不过是人的存在本身的"祛蔽"。人的异己化意味着人的实存以扭曲的方式同人的本质相悖反,其典型表现就是意识形态。因此,马克思把意识形态批判作为终其一生的事业。当意识形态遮蔽被逻辑地和历史地超越之后,人的存在及其历史才能以本真性的方式显现,这便是真理的发生。人的存在的"祛蔽",也就是人的历史解放,它只有通过人的实践的批判才能实现。如此一来,哲学不再是哲学家头脑中或书房里的思辨活动,而是变成了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本身的反思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 实践 祛蔽 人的存在的现象学 真理观
下载PDF
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的《资本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共10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受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秉持的"实体即主体""自己构成自己"的绝对立场和展现方法的启迪,且与海德格尔实存主义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和现象的自我显现具有某种亲和性。马克思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脉络所展开的历史和逻辑的叙述,为开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本质,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这种反思层面上的显现,正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任务。作为马克思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自否性和历史感孕育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历史地思"的运思路径,体现着现象学叙事方式的方法论诉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采取的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它所实现的是以观念的方式再现和把握现实的现象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人的存在的现象学 “历史地思” “自己构成自己” “回到事情本身” 黑格尔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人的存在视域中的多重认同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英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5,共6页
在马克思的人学视野中,人的存在包括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形态。从这一视角出发来理解和把握认同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作为认同主体的人具有多样性的存在形态,因此,其认同也就必然表现出多重形态的存在。多重认同之间虽然具有各自不同... 在马克思的人学视野中,人的存在包括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形态。从这一视角出发来理解和把握认同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作为认同主体的人具有多样性的存在形态,因此,其认同也就必然表现出多重形态的存在。多重认同之间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意蕴,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一个多重认同存在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认同 个体 群体
下载PDF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反思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德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9-32,共4页
人类关于“什么是哲学”的无穷追问和不断争论,表明哲学研究的 对象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着的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研究尤其要提倡分析批判和 百家争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的一般规律的总汇,而是对人 的存在方式... 人类关于“什么是哲学”的无穷追问和不断争论,表明哲学研究的 对象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着的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研究尤其要提倡分析批判和 百家争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的一般规律的总汇,而是对人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展道路的自觉反思。本体论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 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发展道路的抽象概括。传统的以追求无止境的物质高消费为 唯一出发点而牺牲和掠夺自然的单元发展观已发展到极限,导致人类的自我否定。 人类文明的根本标志在于人的知、情、意得到更合理更协调的发展。哲学研究的当 务之急,是研究和探索自然必然性和实践合理性的辩证关系,建树新的发展理念, 以保持并推进人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道路 哲学研究 发展理念 思维与存在关系 发展观 人类文明 黑格尔 关系问题
下载PDF
试论人的存在论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小茅 刘旭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3,共6页
人的存在有三种样式,分别为确定之"定在"、生成之"在"与尚未之"在"。在理论形态上可以表述为:定在论、生成论与尚未存在论。定在论关注人的确定之"定在",表明人的存在已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 人的存在有三种样式,分别为确定之"定在"、生成之"在"与尚未之"在"。在理论形态上可以表述为:定在论、生成论与尚未存在论。定在论关注人的确定之"定在",表明人的存在已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生成论关注人的存在之"正在",表明人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捕捉人之生成的教育时机,倡导动态调整的生成主义教育观。尚未存在论关注人的存在如何面向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在",表明人的存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充满乌托邦式的希望之"在",其教育意蕴旨在教育者要前瞻人之未来的教育愿景,建构面向未来社会对于理想人之形象的教育希望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定在 生成之在 尚未之在 教育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