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6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研究
1
作者 付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在语境中表现出具有回应位置偏好和回应语境偏好。在话语功能方面,其负面事理立场功能在语境中有四种表现:“质疑”“反驳”“指责”“拒绝”。“质疑”是典型表现,反映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的主要目的通常并不是改正对方的言行或观点,而是宣泄否定性情感。四种表现具有语境偏好。在交际动因方面,四种表现的差异性源于会话参与者平等关系中亲近关系的限定,说话人选用“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表达负面事理立场源于交际的明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负面事理立场 会话序列
下载PDF
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从“我”“我们”等人称代词说起
2
作者 朱前珍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7期39-41,共3页
《阿Q正传》里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倒置、单数和复数的转换使用等现象,据此我们可开展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的探究。赵太爷对“我”的强调,未庄闲人们处于“我们”这一群体中的自我意识的缺失,阿Q对“先前阔”的“我们”的幻... 《阿Q正传》里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倒置、单数和复数的转换使用等现象,据此我们可开展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的探究。赵太爷对“我”的强调,未庄闲人们处于“我们”这一群体中的自我意识的缺失,阿Q对“先前阔”的“我们”的幻想,以及对更弱的另一个“我”的欺凌,恰好构成等级制度中由强到弱的层级。精神胜利法是弱者在现实中无力反抗而在心里撕开的一道喘息的口子,却又反过来维护着恃强凌弱、层层压迫的统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倒置 替换 精神胜利法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3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下载PDF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韦茏珍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不分性别。指物的第三人称代词中,tu²、kai⁵分别指动物、物件。ti¹源于指示代词,其余人称代词源于分类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作主、宾、定语。只有指人的7种形式能出现在“中心词+表领属结构的结构助词tu⁴+第三人称代词”的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 第三人称代词 来源 语法特征
下载PDF
苗瑶语人称代词的“数”范畴
5
作者 丁玮明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95,共15页
苗瑶语人称代词‚数‛范畴至少区分单、复数,苗语支部分语言有双数,但未必所有人称都有,这符合蕴含共性规律,湘西、黔东苗语的双数还受韵律因素的制约。‚数‛范畴的标记手段有异根法、内部屈折法和附加法,三者分别最多见于第一、第二、第... 苗瑶语人称代词‚数‛范畴至少区分单、复数,苗语支部分语言有双数,但未必所有人称都有,这符合蕴含共性规律,湘西、黔东苗语的双数还受韵律因素的制约。‚数‛范畴的标记手段有异根法、内部屈折法和附加法,三者分别最多见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内部屈折法可归为部分异根法(partialsuppletion),前两者都属词汇性手段,后者为形态性手段。苗语支语言‚数‛标记词汇性手段占优势,形态性手段也有所发展。瑶语支语言‚数‛标记词汇性和形态性手段兼备,何种手段占优势因方言土语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语 人称代词 数范畴 双数 形态
下载PDF
《红楼梦》对话中人称代词的移指现象
6
作者 畅若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汉语词类中最常用的一类,在叙事语句中人物对话为规约化直接凸显的信息,其中展现的信息可分为“情感”达与“权力”结构两类。本文专门探讨了《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人称代词的类别,并进一步探究不同人称代词所蕴含...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汉语词类中最常用的一类,在叙事语句中人物对话为规约化直接凸显的信息,其中展现的信息可分为“情感”达与“权力”结构两类。本文专门探讨了《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人称代词的类别,并进一步探究不同人称代词所蕴含的立场,尤其文本中某些人称代词通过移指所实现的不同语用效果。 In Chinese, personal pronouns belong to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tilized lexical categories, and their appearances in narrative dialogues conventionally and prominently emphasiz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s.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through these pronoun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dimensions: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power” structures.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delves in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personal pronouns employed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Honglou Meng), and further examines the stances embodied within different personal pronouns. In particular, it scrutinizes the diverse pragmatic effects achieved by the shifting references (transference) of certain personal pronouns in the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立场表达 《红楼梦》 移指
下载PDF
任务类型对中国EFL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人称代词使用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张玉姣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1期250-251,共2页
利用语料库对人称代词(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进行整体检索和统计分析,调查了中国EFL英语专业学习者在限时和不限时写作任务下的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发现:任务类型对学习者的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使用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各异,体现了学习者... 利用语料库对人称代词(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进行整体检索和统计分析,调查了中国EFL英语专业学习者在限时和不限时写作任务下的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发现:任务类型对学习者的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使用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各异,体现了学习者在不同任务类型下的交际特征,即相较于非限时任务,EFL学习者在限时任务中的写作交互性/参与性较强,叙述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时任务 不限时任务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山东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研究
8
作者 杨雅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39-43,共5页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三身代词使用了三种复数表示法,即同字法、换字法和增标法。同字法即“俺”和“恁”既可以用于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换字法即用“咱”表示第一人称复数。增标法,即增添合音词和数量短语。发现在增标法中,增添的复数标记“班儿”应该是和“帮儿”在音节儿化时合流成一个音“班儿”,且在东明方言中“帮儿”已经消失了。这些发现对理解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语言特点和语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明方言 人称代词 班儿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散文人称代词英译显化现象分析——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部为例
9
作者 余婷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0期53-55,59,共4页
人称代词显化一直是翻译共性假设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一至四部中的中文散文及其英译文为语料,自建两个可比单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近现代散文英译中的人称代词显化现象,并从语法、散文文体... 人称代词显化一直是翻译共性假设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一至四部中的中文散文及其英译文为语料,自建两个可比单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近现代散文英译中的人称代词显化现象,并从语法、散文文体和译者三个方面解释英译散文中人称代词显化的差异原因,为翻译共性假设讨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化 人称代词 语料库 散文
下载PDF
藏语人称代词kho mo的词义探究
10
作者 多吉洛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以《三十颂》(sum cu pa)、《音势论》(rtags’jug)、《正字法》(dag yig)为主的传统藏语语法理论当中,对人称代词等若干藏语语法上的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清晰的诠释,致使在当下藏语写作实践中出现了不规范现象。因而,面对此类问题,需要善... 以《三十颂》(sum cu pa)、《音势论》(rtags’jug)、《正字法》(dag yig)为主的传统藏语语法理论当中,对人称代词等若干藏语语法上的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清晰的诠释,致使在当下藏语写作实践中出现了不规范现象。因而,面对此类问题,需要善于参考和借鉴先辈们的语法使用习惯和文风语境,从而力求寻找语法疑难的答案。文章指出,在传统和现当代藏语文实践过程中对其人称代词kho mo出现了不同用法,比如,诸多传统藏文文献中kho mo一词以第一人称代词的形式出现,但在现当代不少藏文文艺作品、学术著作、媒体文稿(报刊、新闻、人物简介等)以及译文等文本当中kho mo一词以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使用。文章借助语法学、文献学等理论思维,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青史》以及丽江版《甘珠尔》和《智游列国漫记》等大量传统藏文文献语法的考察和分析,得出20世纪中叶以前的藏文语法习惯中kho mo一词被当作女性第一人称使用,很难看到其用作女性第三人称的情形,且传统藏文典籍中,专指女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用mo或mo rang来代替文中的“女性”或“她”。因此,文章进一步指出,现当代很多藏文文本中kho mo一词视为第三人称代词而频繁使用的现象是语法上的错误,且不符合传统藏语语法的习惯表达,在日常的写作实践中,应规范使用kho mo等人称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kho mo 语法实践 第一人称
下载PDF
北京官话区人称代词复数的包括式与排除式研究
11
作者 巩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3期125-128,共4页
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北系)中,人称代词存在着典型的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对立。本文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北京官话区汉语人称代词的包括式与排除式进行考察研究,并尝试从语言接... 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北系)中,人称代词存在着典型的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对立。本文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北京官话区汉语人称代词的包括式与排除式进行考察研究,并尝试从语言接触这一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解释。本文将以北京官话区人称代词包括式与排除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所受到的满语干扰、历时发展和共时差异,总结出人称代词包括式与排除式对立产生的内因外因以及在北京官话区内部的用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官话方言 人称代词 包括式与排除式 语言接触
下载PDF
《庄子》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小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对于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历代学者均有论述,总的说来,清代以前多是分散的、零星的解释,自《马氏文通》问世后,人们虽然开始对人称代词进行全面整理阐发,可是基本上偏重于对其语法作用的描述,很少顾及人称代词的意义。近几年来,研究人称... 对于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历代学者均有论述,总的说来,清代以前多是分散的、零星的解释,自《马氏文通》问世后,人们虽然开始对人称代词进行全面整理阐发,可是基本上偏重于对其语法作用的描述,很少顾及人称代词的意义。近几年来,研究人称代词的文章时有所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比较研究 主语 庄子 宾语 定语 古汉语 马氏文通 齐物论
下载PDF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之+名词”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锦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25,共2页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之+名词”结构李锦望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第47页)论述人称代词时说:“在上古时代,领位不加“之”字,不能说‘吾之’、‘我之’、‘予之’、‘汝之’、‘尔之’等,到了后代,才有加‘之”字的。”(第...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之+名词”结构李锦望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第47页)论述人称代词时说:“在上古时代,领位不加“之”字,不能说‘吾之’、‘我之’、‘予之’、‘汝之’、‘尔之’等,到了后代,才有加‘之”字的。”(第139页)论述介词“之”(王力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 指人名词 现代汉语 “之” 抽象名词 “吾” 宾语位置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人称代词+之+名词结构补正
14
作者 金望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8-19,共2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47页)中论述人称代词时说:“在上古时代,领位不加‘之’字,不能说‘吾之’、‘我之’、‘予之’、‘汝之’、‘尔之’等。到了后代,才有加‘之’字的。”到本书第139页论述介词“之”时,...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47页)中论述人称代词时说:“在上古时代,领位不加‘之’字,不能说‘吾之’、‘我之’、‘予之’、‘汝之’、‘尔之’等。到了后代,才有加‘之’字的。”到本书第139页论述介词“之”时,又说,“人称代词用作定语,一般不用‘之’字为介。我们只看见有极少数例外:‘矧予之德言足闻,’(书·仲虺之诰)‘举能其官,惟尔之能。’(同上·周官)”但在下面的注释中指出:“注意:这两个例子都出于伪古文《尚书》。《庄子·大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名词结构 屈原作品 第二人称代词 古文《尚书》 第一人称代词 现代汉语 汉语语法史 《祭十二郎文》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庄正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77-82,共6页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的还可以上溯殷、周的卜辞和金文,是古老的人称代词,反映了上、中古汉语之间的承传关系;同一人称,同时并用几个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代词 世说新语 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近宾语 小主语 定语 介词宾语 大主语 上古汉语
下载PDF
《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秀芬 阎建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1期45-47,共3页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它的材料大多来自民间,保存了大量的民间神鬼故事和传说。因此口语色彩相对较浓,是研究当时语言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语料。本文对《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作了穷尽性的调查并对其语法功能作一浅探,揭示了这...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它的材料大多来自民间,保存了大量的民间神鬼故事和传说。因此口语色彩相对较浓,是研究当时语言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语料。本文对《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作了穷尽性的调查并对其语法功能作一浅探,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人称代词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的礼貌式 人称代词的复数
下载PDF
《孟子》的人称代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立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60,共8页
本文将全面描写《孟子》的人称代词体系,对它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探讨汉语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一份资料。 1 第一人称代词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予”(余)、“朕”。 1.1 我 《孟子》中“我”字使用... 本文将全面描写《孟子》的人称代词体系,对它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探讨汉语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一份资料。 1 第一人称代词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予”(余)、“朕”。 1.1 我 《孟子》中“我”字使用了159次。用作主语65次,用作宾语51次,用作定语3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 “其” 《孟子》 定语 “之” 主语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宾语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明鸣 《满语研究》 1998年第2期33-40,共8页
本文探讨了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认为:1.早期原始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很可能存在直接词干和间接词干;2,10-13世纪是第二人称代词发展和分化的重要时期;3.现代突厥诸语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第二人称普、尊称形式是古代突... 本文探讨了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认为:1.早期原始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很可能存在直接词干和间接词干;2,10-13世纪是第二人称代词发展和分化的重要时期;3.现代突厥诸语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第二人称普、尊称形式是古代突厥语方言差异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代词 突厥语 第三人称代词 民族出版 复数形式 文献语言 蒙古语 《突厥语词典》 单数形式 通古斯语
下载PDF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58-59,共2页
先秦人称代词繁复,《孟子》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来说明《孟子》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内部诸代词间的关系。同时也对两类代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孟子》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下载PDF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福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70-78,共9页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吴福祥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以下简作《变文》)为对象,考察敦煌变文人称代词的用法与功能,并结合唐五代其他文献,探讨这一时期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以期为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初探性的意见。...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吴福祥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以下简作《变文》)为对象,考察敦煌变文人称代词的用法与功能,并结合唐五代其他文献,探讨这一时期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以期为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和初探性的意见。第一人称代词1.1《变文》第一人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敦煌变文 第二人称代词 “吾” 语法功能 晚唐五代 “尔” “伊” 口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