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液泵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1
作者 彭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6-0119,共4页
分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使用输液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烧伤休克期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输液法、传统输血治疗和胃管一次性推注,观察组患... 分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使用输液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烧伤休克期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输液法、传统输血治疗和胃管一次性推注,观察组患儿采用输液泵输液、输血和肠内营养,对比液体复苏后第1个24h及第2个24h两组患儿平均尿量、晶体系数及水分系数,比较补液前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尿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情况总发生率。结果:液体复苏后第1个24h及第2个24h观察组患儿平均尿量、晶体系数及水分系数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第1个24h及第二个24h补液系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两组患儿Hb、PLT、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24h后及补液48h后观察组Hb、PLT和HC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补液前尿量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24h后及补液48h后观察组尿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补液24h后及补液48h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应用输液泵能够提高液体复苏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输液泵 预后改善
下载PDF
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两种输血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张冰 巴芳芳 宋小彦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浅析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应用两种输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输血策略的不同分为A组(限制性输血)与B组(开放性输血),各44例,就两组患... 目的浅析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应用两种输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输血策略的不同分为A组(限制性输血)与B组(开放性输血),各44例,就两组患者输血量,输血有效性[输血前后计算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前后的变化量,Δ红细胞(RBC)、Δ血红蛋白(Hb)和Δ红细胞压积(HCT)],电解质变化,凝血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患者输入RBC、血浆及总血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血有效性ΔRBC、ΔHb指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钠离子(Na^(+))、钙离子(Ca^(2+))指标均高于于B组,且钾离子(K^(+))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高于B组,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风险(9.09%)与B组(2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非休克期输血过程中,采取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两种治疗策略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限制性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的频率,从而降低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节约血液资源,这对于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血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休克期
下载PDF
限制性输血治疗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非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徐丽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13-0016,共4页
探究限制性输血治疗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非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大出血病人68例,按照输血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研究组34例,接受限制性输血,对照组34例,接受开放性输血。结果 研究组... 探究限制性输血治疗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非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大出血病人68例,按照输血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研究组34例,接受限制性输血,对照组34例,接受开放性输血。结果 研究组病人在红细胞、血浆及总血量方面均更低,P<0.05;研究组在Δ红细胞与Δ血红蛋白这两个输血有效性相关指标上更优,P<0.05,而两组关于Δ红细胞积压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创伤后大出血病人无差异,P>0.05,输血后,病人钠离子和钙离子均出现降低,钾离子出现升高,但接受开放性输血的病人,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 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的非休克期输血时,采用限制性输血和开放式输血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前者可以减少输注次数,降低输注的危险性,这对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治疗 创伤后大出血 休克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4
作者 季瑶瑶 曹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55-57,共3页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全部在严格监测尿量与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液体复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中加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第1个24h胶体、第1个24h总输液量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与HR低于参照组;MAP与CVP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处于休克期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复苏引起的不良症状,更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限制性输血治疗在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 白静雯 李妍妍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治疗在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的输血量、输...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治疗在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的输血量、输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RBC用量、血浆用量及输血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BC、△Hb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限制性输血治疗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的效果更好,可减少血液制品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重度烧伤 休克期
下载PDF
PICCO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孟德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22-24,共3页
深入探讨分析针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PICCO技术对休克阶段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探讨分析对象主要以本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大面积烧伤的104例病人为主,探讨分析不同监测方案的应用效果。实施普通监测技术的86例病人为比对组... 深入探讨分析针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PICCO技术对休克阶段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探讨分析对象主要以本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大面积烧伤的104例病人为主,探讨分析不同监测方案的应用效果。实施普通监测技术的86例病人为比对组,实施PICCO监测技术的86例病人为应用组,探讨记录比对组以及应用组104例病人不同时段(1-3d)临床各项指标水平、不同时段(1d与2d)临床液体实际输入量、临床好转情况;结果 实施普通监测技术的比对组86例病人1-2d临床尿量以及临床好转情况,不及实施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组86例病人,而1-2d临床晶体、胶体以及输液量,且第2d剩余碱以及乳酸临床水平,整体高于实施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组86例病人(P<0.05)。结论 实施PICCO监测技术可以让大面积烧伤病人成功度过休克阶段,同时还可以应用PICCO监测技术辅助,有效防止由于液体复苏过多而引起肺水肿等一系列不良表现,这对于提高病人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O技术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赵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65-168,共4页
分析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存在特重度烧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精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 分析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存在特重度烧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精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准化护理运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患者并发症情况减少,病情也将能够得到有效好转,临床护理质量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化护理 特重度烧伤 休克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重度烧伤休克期护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许腊梅 章宏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1-861,共1页
关键词 重度烧伤休克期 休克期护理 护理程序 病情发展 服务对象 护理质量 后续治疗
下载PDF
小儿重度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9
作者 曹英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0期2556-2556,共1页
关键词 重度烧伤休克期 小儿重度烧伤 护理人员 休克期护理 急性事件 救治 继发感染 病情观察
下载PDF
63例特重烧伤休克期转运的体会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一平 谷才之 +1 位作者 杨晓东 牛希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探讨特重烧伤休克期转运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分析近 5年 9批 6 3例伤后 4 8h内转运的特重伤员资料。结果 全部伤员均成功平稳转运 ,除 2例分别于伤后 9、1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余 6 1例全部治愈。结论 特重烧伤原则上应... 目的 探讨特重烧伤休克期转运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分析近 5年 9批 6 3例伤后 4 8h内转运的特重伤员资料。结果 全部伤员均成功平稳转运 ,除 2例分别于伤后 9、1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余 6 1例全部治愈。结论 特重烧伤原则上应就地抗休克后转运 ,当治疗条件太差时 ,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后在继续补液的同时用快速平稳的运输工具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转运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多指标监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社民 牛希华 +5 位作者 马文元 张业龙 李强 何建民 邱长虹 杨长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在大面积烧伤的救治中,因烧伤早期为休克期,故液体复苏至关重要.以往补液的质、量主要依据全国习用的补液公式1计算. 2000年9月,本科成立了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BICU),作者在多指标监测下,对烧伤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多指标监测 休克治疗
下载PDF
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鼠胃酸分泌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立 杨宗诚 黎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7期398-399,共2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胃酸分泌功能的改变,为烧伤临床急性胃粘膜损害(AGML)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TBSA)全层皮肤3度烧伤模型,对烧伤休克期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进行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胃酸分泌功能的改变,为烧伤临床急性胃粘膜损害(AGML)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TBSA)全层皮肤3度烧伤模型,对烧伤休克期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伤后3小时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6小时上述指标值继续下降,并于伤后12小时降至最低值;伤后24小时,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虽有回升,但伤后48小时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烧伤休克期大鼠胃酸分泌功能出现了显著抑制,这是胃粘膜功能障碍重要表现之一;胃酸在严重烧伤诱发的AGML中,可能不是主导的和决定性因素;目前临床预防性使用抗酸疗法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烧伤后尽快纠正胃粘膜缺血缺氧,可能是防治AGML更为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害 胃酸 烧伤 休克期
下载PDF
高原地区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体会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先慧 黄涛 +3 位作者 刘德贵 王晓娟 张彦标 薛刚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 目的总结在高原偏远地区利用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休克期重度烧伤伤员的经验,为今后类似伤员的空运医疗后送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2010年12月5日道孚草原火灾中因救火受伤的3例伤员(其中1位为特重度烧伤,2例为轻伤),在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在休克期内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组织,在后送全程的各项保障下,全部伤员安全后送至目的地。结论准确的评估病情、周密的保障预案和精细的途中监护,是在高原地区开展重度烧伤伤员空运医疗后送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休克期 空运 后送 高原
下载PDF
休克期切痂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立新 郭振荣 +2 位作者 柴家科 郝岱峰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9-371,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感染 实验
下载PDF
有创血压监测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社民 牛希华 +4 位作者 赵耀华 刘凤云 马爱霞 娄季鹤 魏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为实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多指标监测 ,在无创血压 (none invasivebloodpressure ,NIBP)无法监测时 ,创造条件进行有创血压 (invasivebloodpressure ,IBP)监测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 12例特重、4例重... 目的 :为实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多指标监测 ,在无创血压 (none invasivebloodpressure ,NIBP)无法监测时 ,创造条件进行有创血压 (invasivebloodpressure ,IBP)监测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 12例特重、4例重度烧伤病人桡动脉 6次、足背动脉 12次、股动脉 2次、肱动脉 1次 ,应用聚四氟乙烯套管针进行动脉穿刺 ,通过充满肝素盐水的专用测压管道与监护仪相连进行测压。通过观察动脉搏动波形及血压数值 ,对病人血压实行动态监护 ,并与同体无创血压对比。结果 :有创血压的实施克服了无创压监测的不足 ,使对肢体严重烧伤的病人监测成为可能 ,且可连续监测血压数值及变化。一般来说 ,IBP较NIBP高 5~ 2 0mmHg ,但与无创压的变化同步 ,相关性较好。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因可显示动脉波形和数值的动态变化 ,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灵敏度大于无创压监测 ,在严重烧伤病人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血压监测 严重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勤 廖镇江 +2 位作者 刘健 陈志龙 王志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22-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 ,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4 2只Ⅲ度烧伤30 %总体表面积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 4h ,切除大鼠烧伤创面 ,以辐照猪皮覆盖 ;伤后 3、6、10d测定... 目的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 ,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4 2只Ⅲ度烧伤30 %总体表面积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 4h ,切除大鼠烧伤创面 ,以辐照猪皮覆盖 ;伤后 3、6、10d测定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TNF -α、IL - 2、IL - 6和IL - 10。 结果IL - 2水平 ,手术组伤后 3d和6d明显下降 ,伤后 10d时继续下降 ;血清IL - 6 ,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伤后 3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血清TNF -α ,烧伤手术组在伤后 3d显著降低 ,伤后 6d和 10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烧伤后 3、6、10d时 ,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IL - 10均有显著上升 ,其中未手术组上升更明显。 结论烧伤休克期手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 ,在烧伤回吸收期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 ,机体的免疫力恢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切痂手术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输血策略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丽云 吴承高 +3 位作者 胡飘萍 肖长辉 刘威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患儿的输血治疗策略。方法利用医院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2014—2016年我院≤14岁小儿烧烫伤病例资料795例,回顾性分析并筛选纳入55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患儿,根据患者输...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患儿的输血治疗策略。方法利用医院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2014—2016年我院≤14岁小儿烧烫伤病例资料795例,回顾性分析并筛选纳入55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患儿,根据患者输血前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分为限制性输血组(Hb≤70 g/L,n=25)和开放性输血组(Hb≤100 g/L,n=30),分析二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输血量、输血前后患者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Hb值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术后感染率、并发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长、30 d死亡率和治愈率指标。结果 1)各年龄组烧伤小儿中,1—〈5岁组发生风险最高,约占烧伤小儿半数(45. 5%); 2)二组患儿的血浆输注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 05),但限制性输血组的红细胞输注量和输血总量均少于开放性输血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 3)与开放性输血组相比,限制性输血组输血24 h后的RBC、Hb、Hct值均显著升高,输血前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 4)二组患者输血后的术后感染率、并发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长、30 d死亡率和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应加强1—5岁小儿的监管,以降低其烧烫伤风险;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术患儿在输注血浆胶体液抗休克治疗同时,临床上采用Hb≤70 g/L的红细胞输注阈值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限制性输血 输血阈值
下载PDF
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志勇 田恒进 靖树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再探讨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对伤后第1个24 h的常规补液公式[晶体与胶体总量(mL)=1.5×体重×烧伤面积,补液系数为常数1.5]提出完善的建议。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面... 目的再探讨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对伤后第1个24 h的常规补液公式[晶体与胶体总量(mL)=1.5×体重×烧伤面积,补液系数为常数1.5]提出完善的建议。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面积大于30%、年龄18~70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4 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记录其烧伤面积、体重及伤后第1个24 h的晶体、胶体量,计算出补液系数Y=(晶体+胶体)/体重/烧伤面积,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补液系数Y与烧伤面积X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得到补液系数与烧伤面积的关系。结果自变量烧伤面积X与因变量补液系数Y呈直线性相关,回归方程:Y=0.0124X+1.1865,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补液系数不应局限于常数1.5,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量与烧伤面积不宜仅考虑为直线相关,而应考虑为曲线相关。传统的第1个24h烧伤补液公式可调整为:晶体与胶体补液量(mL)=(0.0124×烧伤面积+1.1865)×体重×烧伤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烧伤面积 烧伤补液公式 休克期
下载PDF
39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过度补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倩 李瑞华 +1 位作者 赵林霞 唐世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 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休克期 过度补液
下载PDF
烧伤休克期家兔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的改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美娟 胡宁 +3 位作者 赵冲 李铁军 陈星明 罗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89-391,共3页
5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6h、12h、24h和36h给药的40只补液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参数均表现为,半衰期(t_1/... 5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6h、12h、24h和36h给药的40只补液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参数均表现为,半衰期(t_1/2)延长、表观分布容积(Vd)增加,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改变不明显;10只烫后6h给药的不补液家兔的药动学参数则为:t_1/2会延长、Vd改变不明显、CL下降和AUC增加。本研究揭示了烧伤休克期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变化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药物动力学 烧伤 休克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