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说与史迹: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一)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志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7,165,共14页
一百年前发起的古史辨,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一个表征。古史辨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史迹的整理”,或更在于以传说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自觉意识,二者在当时又有些内在的紧张。要探讨古史辨学人如何推动传说在... 一百年前发起的古史辨,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一个表征。古史辨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史迹的整理”,或更在于以传说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自觉意识,二者在当时又有些内在的紧张。要探讨古史辨学人如何推动传说在史学中的兴起,不能不对几个重要的背景因素进行梳理:从清代开始的学术眼光移向“正经正史”之外,奠定了民国前期新史学一个颇具突破性的倾向。而近代引入的进化论与社会阶段说,导致昔人眼中的黄金古代变成一个原始的时段。怎样定位已被颠覆的古代,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新问题。在民初兴起的截断众流倾向,主张把上古史的一大段作存而不论的处理,这一倾向引发了不同的因应和纠偏举措,包括“传说时代”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考证学 进化论 社会阶段论 传说时代
下载PDF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禹的传说”和中华文明认同的活态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 罗娜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仰;二是羌语系统的颂神禹、禹步、大禹萨朗;三是基于民间传说的禹迹。更为重要的是,岷江上游“禹的传说”的三种表达形态是叠合的,具有多语言、多形态的传承方式。三种叠合形态的一体性,说明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是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认同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的传说 中华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
4
作者 余红艳 孟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峨眉山 白龙洞 景观叙事 景观生产
下载PDF
呼市烧卖传说及其集体记忆
5
作者 李景梅 马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4-17,共4页
呼市烧卖传说在弘扬内蒙古饮食文化,促进群体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基于“社会记忆”理论,梳理烧卖传说的故事演变,认为烧卖传说逐渐凝聚起呼市人饮食文化方面的集体记忆-“青城味道”呼市烧卖传说彰显了烧卖的文化属性,“文化烧卖... 呼市烧卖传说在弘扬内蒙古饮食文化,促进群体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基于“社会记忆”理论,梳理烧卖传说的故事演变,认为烧卖传说逐渐凝聚起呼市人饮食文化方面的集体记忆-“青城味道”呼市烧卖传说彰显了烧卖的文化属性,“文化烧卖”具有推动群体认同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市烧卖传说 集体记忆 群体认同
下载PDF
客观审视南派拳术创始人蔡九仪的传说
6
作者 林友标 章舜娇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1-3,32,共4页
为了进一步厘清广东武术源流的史实,讲好武林故事,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了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塱鹤村的蔡九仪故居、武馆旧址和村落布局等遗迹,结果表明:传说中广东武术创始人蔡九仪... 为了进一步厘清广东武术源流的史实,讲好武林故事,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了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塱鹤村的蔡九仪故居、武馆旧址和村落布局等遗迹,结果表明:传说中广东武术创始人蔡九仪的身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素材可能是真实的。佐证故事素材的真实性,可以为肇庆市高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服务,为地方文化品牌的塑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传说 广东武术 蔡九仪 传说
下载PDF
民间传说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感知
7
作者 段友文 李竹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6期93-102,共10页
长城作为世界上规模与影响最大的文化遗产类型,不仅占据广袤的物理空间,而且滋养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社会空间,还构筑起长城沿线民众的精神空间。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以民间传说为中心,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三个维度考察长... 长城作为世界上规模与影响最大的文化遗产类型,不仅占据广袤的物理空间,而且滋养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社会空间,还构筑起长城沿线民众的精神空间。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以民间传说为中心,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三个维度考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感知,探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地理标识、文化凝聚和象征表达,分析论证长城相关民间传说和长城的互动共生,有利于进一步梳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深刻把握本民族的审美经验,从而洞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规律性因素,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空间感知 民间传说 传承
下载PDF
民间传说在沉浸式互动装置艺术的视觉转化与艺术表现
8
作者 陈志莹 周敏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当今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急需利用现代视觉语言为民间传说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找寻可行出路。文章阐述了沉浸式互动装置的概念以及民间传说传承传播现状,通过分析沉浸式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探讨出多元媒介、沉浸式体验、多媒介互动空... 在当今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急需利用现代视觉语言为民间传说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找寻可行出路。文章阐述了沉浸式互动装置的概念以及民间传说传承传播现状,通过分析沉浸式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探讨出多元媒介、沉浸式体验、多媒介互动空间构建的3种融合策略,对视觉时代背景下沉浸式互动装置艺术与民间传说融合的潜在价值展开了充分的探讨,为民间传说视觉转化与传承的沉浸式互动装置艺术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互动装置 民间传说 视觉转化
下载PDF
安徽历史传说类河名理据的文化内涵初探
9
作者 王洁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河名理据承载历史信息,内蕴文化观念,是重要的语言文化资源。通过对安徽省因历史传说而得名的河名理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归纳为历史事件类、人物史迹类和神话传说类三类,并结合命名的文化功能阐释了理据内容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 河名理据承载历史信息,内蕴文化观念,是重要的语言文化资源。通过对安徽省因历史传说而得名的河名理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归纳为历史事件类、人物史迹类和神话传说类三类,并结合命名的文化功能阐释了理据内容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历史事件类河名理据和人物史迹类河名理据具有突出的历史认识价值和思政教育价值,神话传说类河名理据具有一定的文化心理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河名 命名理据 历史传说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差异性与共同性:藏彝走廊南部“弟兄祖先”传说范式的探讨
10
作者 石硕 阎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北、东南相反序列对称的地域性规律变化。通过比较四个典型的多次两种婚交替型版本,发现不管天女婚还是兄妹婚都以人或物在上下、高低空间的重复流动,尝试把两种对立的事物结合起来。所以,传说不同范式的地域性变化就是通过对人群间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生产、维持和转换,解决社会性别、血缘、空间等二元结构的矛盾。基于传说版本中人群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演变关系,可为研究中国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藏彝走廊 “弟兄祖先”传说
下载PDF
旅游场域中当代传说的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研究——以成山头“天尽头”传说为例
11
作者 程鹏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旅游景区中的当代传说主要围绕景观展开叙事,在时间、人物等信息方面较为具体,有着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这类当代传说还具有谣言的传播特性,是一种多媒介混合形式的叙事。景观叙事与口头叙事结合紧密,互为支撑。景观为传说提供了外... 旅游景区中的当代传说主要围绕景观展开叙事,在时间、人物等信息方面较为具体,有着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这类当代传说还具有谣言的传播特性,是一种多媒介混合形式的叙事。景观叙事与口头叙事结合紧密,互为支撑。景观为传说提供了外在物质载体,而传说则为景观提供了“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佐证。信仰因素虽然是此类当代传说传播的重要原因,但“批判性传播者”也在无意中推动了其传播。在旅游场域中,利益是当代传说传播的重要动力,它既能让旅游经营者和导游去主动讲述,又能让游客有所顾虑而自觉守禁。而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也是基于利益诉求的实践。作为旅游中介的导游,其对当代传说的讲解与否,既代表了景区的宣传意图,又有经济利益和职业道德的平衡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场域 当代传说 景观叙事 批判性传播者
下载PDF
《宝庆府志》神怪传说的文化解读
12
作者 黄建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宝庆府志》是邵阳地区规模最大、记录最全面的一部地方志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怪传说,又尤以《形胜记》《疆里记》两部分最多。在这些看似不经意被记录的神鬼故事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可以说是当时宝庆地区思想文化的一面... 《宝庆府志》是邵阳地区规模最大、记录最全面的一部地方志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怪传说,又尤以《形胜记》《疆里记》两部分最多。在这些看似不经意被记录的神鬼故事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可以说是当时宝庆地区思想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宝庆先民的祭祀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进而探究其神怪传说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庆府志》 神话传说 万物有灵 佛教 道教 文化解读
下载PDF
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东访谈
13
作者 马宁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52-158,F0002,I0001,共9页
传承人简介:林东(1948-2021),男,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才召村村民,既是一名优秀的猎人,又是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珞巴族民众翻身解放的全过程,也全身心参与到国家为保护珞巴... 传承人简介:林东(1948-2021),男,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才召村村民,既是一名优秀的猎人,又是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珞巴族民众翻身解放的全过程,也全身心参与到国家为保护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为传承珞巴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祖传说 珞巴族 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巴达尼 米林县 西藏自治区 林芝市
下载PDF
试析神话传说中有关“文字”的叙事母题
14
作者 王宪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出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中有关“文字”起源的阐释成为一个常见的母题。“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载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映照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足迹。通过对神话传说中一系列...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出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中有关“文字”起源的阐释成为一个常见的母题。“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载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映照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足迹。通过对神话传说中一系列与“文字”有关的母题的考察,不仅可以划分出“语境性母题”“名称性母题”“情节性母题”和“观念性母题”,还可以发现这些母题具有多层级类型和相应结构规则,诸如文字的产生、文字的特征、文字的功能、文字的载体、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传播等系列母题都表现出叙事的内在逻辑性,以“文字的产生”类型中的“造字者”“造字原因”“造字方法”为例,可以明显发现“文字”起源母题的多类型与多层次。了解这些叙事内容与母题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文字起源 神话母题 文明探源
下载PDF
王昭君传说的跨媒介叙事——以内蒙古地区流传的王昭君传说为中心
15
作者 马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44-47,共4页
在当今媒介时代背景下,民间传说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有助于推动民间传说的资源转化。内蒙古流传的王昭君传说集中于王昭君出塞途中和出塞后的叙述,反映了草原人民对昭君的爱戴及对民族友好团结的歌颂。文章从文本的媒介转换入手,分析从史... 在当今媒介时代背景下,民间传说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有助于推动民间传说的资源转化。内蒙古流传的王昭君传说集中于王昭君出塞途中和出塞后的叙述,反映了草原人民对昭君的爱戴及对民族友好团结的歌颂。文章从文本的媒介转换入手,分析从史书记载到口头传播、从口头传播到经典书写、从经典书写到视听传播、从视听传播到电子媒介传播下王昭君形象的演变,进一步揭示出王昭君传说的和合思想及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传说 跨媒介叙事 内蒙古
下载PDF
走入人间的西王母:略谈王母的足迹传说
16
作者 彭衍纶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共17页
自古以来,随着西王母载记的流播及其信仰的发展,西王母不断地出现于小说、戏曲、宗教信仰文献和民间文学中。今日甚至在生活周遭中,都能发现有些山川湖泊、地方物产,在民众的口耳相传中,其形成、由来、命名与西王母有关。本文以几则讲... 自古以来,随着西王母载记的流播及其信仰的发展,西王母不断地出现于小说、戏曲、宗教信仰文献和民间文学中。今日甚至在生活周遭中,都能发现有些山川湖泊、地方物产,在民众的口耳相传中,其形成、由来、命名与西王母有关。本文以几则讲述现今仍有具体的风物、物产存在,或仍可见的天象,且与西王母相关的传说,名之为“王母的足迹传说”,作为探讨对象,析论传说的特色,以及阐述其在传说学中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王母娘娘 昆仑文化 民间传说 足迹传说
下载PDF
历史与传说的双重变奏——“刘秀传说在石家庄”的历史演进及文化内涵
17
作者 王慧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民间传说可以反映民众对社会历史、价值追求、民间信仰的多方面认知,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查阅文献和田野考察,“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在石家庄地区广为流传。该传说的流行与英雄崇拜、民众心理需求以及封建统治者提倡密切相关,是石... 民间传说可以反映民众对社会历史、价值追求、民间信仰的多方面认知,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查阅文献和田野考察,“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在石家庄地区广为流传。该传说的流行与英雄崇拜、民众心理需求以及封建统治者提倡密切相关,是石家庄独特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如今当地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多种方式,对“刘秀传说在石家庄”这一非遗项目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不仅能够得以保护和传承,还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秀传说在石家庄 民间文化 历史演进
下载PDF
甘肃民间传说口头文献的新结集及其当代价值发现
18
作者 刘文江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96-203,共8页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传说卷》的编辑活动,是继《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之后对甘肃民间传说新一次的结集,除了系统整理已有文献与刊布新文献之外,这次新结集活动还应继续深入挖掘甘肃民间传说的当代价值。其中...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传说卷》的编辑活动,是继《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之后对甘肃民间传说新一次的结集,除了系统整理已有文献与刊布新文献之外,这次新结集活动还应继续深入挖掘甘肃民间传说的当代价值。其中总体思路是以新的学术价值发现为引领,以新的教育启蒙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为目标,为社会和青少年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系 民间传说 甘肃 价值
下载PDF
民间传说与地方社会的场景建构
19
作者 段友文 周艳双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空间、祈雨实践下的仪式空间、物质设施集聚的景观空间三个不同空间场域,分析论述民间传说对乡村社会场景的建构作用,揭示传说在乡村场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传说 民间信仰 场景理论 文化空间 社会构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研究
20
作者 余红艳 杨馨颖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建构民众集体记忆的关键工具。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在山东博兴、山西万荣、河南武陟、湖北孝感、江苏东台、江苏丹阳、云南新平、安徽马鞍山、南京江宁区共七省十一地形成了孝道文化空间,地方依托董永卖身葬父的孝道文化符号打造了一系列孝文化景观,如“佣耕侍父”景观群、“卖身葬父”景观群、“望仙盼母”景观群等,让景观成为记录传说的重要物质性载体的景观叙事手法,集中体现民众对董永孝道精神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一方面,董永传说在不同地域的历史语境下经历了复杂而丰富的演变;另一方面,传说与当地的孝道景观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不断产生新的叙事内容和文化形态。结论:董永卖身行孝的故事不仅是孝道景观建构的原始文本,还是七省十一地人民集体记忆之中的普遍性的文化内涵元素,对于重构和发扬乡村孝道文化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振兴乡村文化、构建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董永传说孝道文化资源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承乡村孝道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董永传说 孝道文化 景观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