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补原理与文学人物互补及作者分身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方直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13,共9页
量子力学与数学都有互相补充原理;儒家积极担当社会任务和道家消极逃避社会任务,两者间有互相补充现象;古代文化史上有些—对人物,其性格素质互相补充;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之间存在互补现象;佛可以一身分作三身或多身;文学作者可以把自... 量子力学与数学都有互相补充原理;儒家积极担当社会任务和道家消极逃避社会任务,两者间有互相补充现象;古代文化史上有些—对人物,其性格素质互相补充;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之间存在互补现象;佛可以一身分作三身或多身;文学作者可以把自身多样的性格素质分配给作品中的两人或多人;小说《花月痕》的作者是这样做的;曹雪芹设置自身可能的两种人生和品格,把它分配给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宝玉和甄宝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原理 分身之说 人物互补 钗黛互补 作者分身
下载PDF
人物互补与作者分身
2
作者 林方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3-78,共6页
人物互补与作者分身林方直(一)人物互补文学作品中,如果一个人物具有两种对立互补的性格因素,那是单人身上的性格互补,互补关系在对立互补的两种性格因素间,而不在两人之间,如果将两种对立互补的性格因素分赋于两个人物,他们就... 人物互补与作者分身林方直(一)人物互补文学作品中,如果一个人物具有两种对立互补的性格因素,那是单人身上的性格互补,互补关系在对立互补的两种性格因素间,而不在两人之间,如果将两种对立互补的性格因素分赋于两个人物,他们就是互补人物或曰人物互补。当然对立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分身 表现主义戏剧 浮士德 性格因素 创作主体 人物形象 中心人物 对立互补 潜意识 丰富性
下载PDF
古代作家的“心战”及其价值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郎宝如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7,共7页
心战,即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人头脑中的矛盾冲突。古代作家的心战,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作者分身和直抒胸臆。心战通常是在人生逆境时发生的,心战的过程既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作家人格精神的严峻考验。道家和佛家否定价值... 心战,即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人头脑中的矛盾冲突。古代作家的心战,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作者分身和直抒胸臆。心战通常是在人生逆境时发生的,心战的过程既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作家人格精神的严峻考验。道家和佛家否定价值选择,不但在逻辑上是悖论,在实践上也是作法自毙,其目的是在全生远祸。因而同样是人格精神的体现。价值选择不仅决定着作家的人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战 作者分身 价值选择 人格精神
下载PDF
“红学”研究新成果:《红楼梦符号解读》
4
作者 介心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4-114,共1页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一书的写作后,曾无限感慨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深深忧虑倾其一生心血而成的《红楼梦》,后人未必能真正读懂并解开书中的无数关纽和奥秘...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一书的写作后,曾无限感慨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深深忧虑倾其一生心血而成的《红楼梦》,后人未必能真正读懂并解开书中的无数关纽和奥秘。如今,面对着内蒙古大学林方直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解读 “红学” 《红楼梦》 新成果 作者分身 人物形象 曹雪芹 文学符号学 内蒙古大学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