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5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才盛 郑德攀 张国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 高龄 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外静脉穿刺预置管在侧卧位手术紧急抢救中应用的可行性
2
作者 蔡东妙 王海振 +2 位作者 汪海松 吴冬金 许智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5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外静脉穿刺预置管在侧卧位手术紧急抢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择期行侧卧位下手术(包括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开放性肺叶切除手术、肾部分切除手术等)预计术中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外静脉穿刺预置管在侧卧位手术紧急抢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择期行侧卧位下手术(包括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开放性肺叶切除手术、肾部分切除手术等)预计术中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行颈外静脉穿刺预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压迫颈外静脉盲穿法预置管。记录并分析两组手术类型、左/右侧卧例数、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终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置导管例数及术中大量出血例数、出血量、补液量以及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的发生率为高于对照组(93.33%vs.70.00%,χ^(2)=4.007,P=0.045);观察组最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vs.80.00%,χ^(2)=4.630,P=0.031);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20±0.48)次vs.(1.57±0.86)次,]、穿刺并发症(血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3.33%vs.26.67%)(均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113.20±20.63)s vs.(60.93±24.46)s,t=8.947,P<0.05】;两组留置导管例数、术中大量出血例数、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外静脉穿刺预置管可以提高建立静脉通路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穿刺并发症,但需要提高超声应用熟练程度以缩短穿刺时间,临床操作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手术 静脉穿刺 超声 静脉通路 抢救
下载PDF
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梁丽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固定,比较两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体位安置前、安置3 min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以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对照组,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3 min后,两组DBP、SBP水平均高于体位安置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固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可提高术中视野暴露评分和医师满意度,缩短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体位安置3 min后DBP、SBP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侧卧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改良侧卧位 传统侧卧位 固定 术中视野 血压 体位安置
下载PDF
前馈控制流程对全麻侧卧位手术后并发症及麻醉复苏的影响
4
作者 李雪梅 郭先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12-0115,共4页
分析全麻侧卧位手术经前馈控制流程管理下对术后麻醉复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全麻卧位患者,均于2022.6-2023.3收治我院,经随机抽签法均等划分为开展常规管理与参照组与前馈控制流程的干预组,均组60例,对比分析不同管... 分析全麻侧卧位手术经前馈控制流程管理下对术后麻醉复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全麻卧位患者,均于2022.6-2023.3收治我院,经随机抽签法均等划分为开展常规管理与参照组与前馈控制流程的干预组,均组60例,对比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相比,干预组(3.33%)更低,2组可见差异性,P<0.05;与参照组离开复苏室时间、气管插管拔除、苏醒时间相比,干预组更短,2组可见差异性,P<0.05;与麻醉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8.33%)相比,干预组(3.33%)更低,组间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全麻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复苏采用前馈控制流程改进后效果显著,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能够缩短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患者焦虑,值得借鉴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侧卧位 前馈控制流程 麻醉复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完全侧卧位对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经口摄食能力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丁欢 杨雪芳 +5 位作者 王敏 柴春燕 姚建琴 董丽华 谷斌 杨丽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评价完全侧卧位对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经口摄食能力的影响,为医务人员改善这类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1月—12月就诊于苏州市某医院老年医学科的70例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 目的:评价完全侧卧位对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经口摄食能力的影响,为医务人员改善这类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1月—12月就诊于苏州市某医院老年医学科的70例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取完全侧卧位经口进食法,对照组采取60°半坐卧位或90°端坐位法(即保留患者原有进食体位习惯)。比较两组患者经口摄食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8周后,实验组的经口摄食能力、平均进食时长、平均进食次数、平均每餐进食量、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衰弱评分、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完全侧卧位的进食方法,可以提高口腔衰弱伴躯体衰弱老年人的经口摄食能力,改善营养状况和衰弱,且误吸的发生率也得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侧卧位 口腔衰弱 躯体衰弱 经口摄食 老年人
下载PDF
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基鹏 杨胜男 +2 位作者 熊添 樊宏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患者自主摆放侧卧位后行麻醉插管;S组患者仰卧位麻醉插管后摆放侧卧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侧卧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侧卧位摆放时间、Cormach-Lehane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前即刻(T_(2))、暴露声门时(T_(3))、VDLT置入左主支气管后1 min(T_(4))、插管完成后3 min(T_(5))、插管完成后5 min(T_(6))的血压和心率;摆体位后VDLT移位情况,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S组,L组患者摆体位人数更少,时间更短,VDLT移位例数更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更少(P<0.05);2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DLT插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可视喉镜 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7
作者 袁汉坤 游声林 +6 位作者 梁文祥 周嘉杰 陆礼柏 罗宗将 马嘉盛 李鸿飞 汪建初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82-286,293,共6页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各肝段部分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39例行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39例中有腹部手术史者13例;肿瘤1个34例,肿...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各肝段部分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39例行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39例中有腹部手术史者13例;肿瘤1个34例,肿瘤2个3例,肿瘤3个2例,肿瘤最大径37.0(24.0,58.0)mm。其中行非解剖性肝切除20例,解剖性肝切除19例;单一肝段切除术28例,两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0例,三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24例;无血流阻断9例,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30例。平均手术时间(143.5±56.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0(50.0,300.0)mL,4例术中输血(合计29.50 U),无中转开腹。35例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时间(6.3±3.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1±4.0)d,住院总费用(41121.8±18978.3)元。术后23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肝功能不全,经ICU复苏治愈;1例出现少量气胸;无感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性再次手术发生。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获得随访,所有病例近期无复发。结论左侧卧位行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操作简单,暴露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腹腔镜手术 肝右叶 肝部分切除术 肝细胞瘤 肝血管瘤 肝转移瘤
下载PDF
侧卧位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牟静静 单欣凝 +5 位作者 谷馨雨 朱亚飞 任吉 孙洁 李娜 张琳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深入探讨侧卧位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总结了侧卧位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适应证、禁忌证、启动时机、中止及终止时机,并进一步探讨了侧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并发症以及在技术上面临的护理难点与问题,并且提出了操作... 深入探讨侧卧位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总结了侧卧位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适应证、禁忌证、启动时机、中止及终止时机,并进一步探讨了侧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并发症以及在技术上面临的护理难点与问题,并且提出了操作中面临突发情况的参考依据,改善患者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茳 徐伟华 +3 位作者 刘杨 许翠娟 刘静 李红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联合高侧卧位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氧分压(PaO_(2))、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及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联合高侧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及心理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综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 侧卧位通气
下载PDF
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影响
10
作者 许春阳 杨璨宇 +5 位作者 赵珂 王运良 苗旺 王永乐 王志愿 李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期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患者发生S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07—2023-06于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期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患者发生S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07—2023-06于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发病后7 d内是否出现卒中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评估患者的慢性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史及目前吸烟状况。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时GCS评分、入院后是否行高侧卧位通气,7 d内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记录相关实验室数据(入院时随机血糖、肌酐、尿素氮、尿酸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等)。结果共入组71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258例(36.3%)出现SAP。与对照组相比,SAP组患者的GCS评分相对较低[5.0(3.0,7.0)比14.0(10.0,15.0),P<0.05)]。SAP组患者入院时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SAP组[1.07(0.70,1.70)比1.47(1.04,2.0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的多变量分析显示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尿素氮、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表明:GCS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830~0.888,P<0.001),最佳截断值:8分,灵敏度:0.81,特异度:0.81。对GCS评分≤8分患者依据患者是否进行高侧卧位通气进行分组,发现高侧卧位通气组患者发生SAP风险明显下降(62.1%比77.3%,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SAP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尿素氮、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对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具有早期的预测价值,同时早期行高侧卧位通气可降低GCS评分≤8分患者SA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侧卧位通气 危险因素 GCS评分
下载PDF
90°斜侧卧位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梁乾艳 黄柳芳 +1 位作者 吴容 龚凤球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90°斜侧卧位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手术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计划接受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科患者,根据手术体位的不... 目的探讨90°斜侧卧位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手术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计划接受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科患者,根据手术体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90°正侧卧位实施手术,试验组患者采用90°斜侧卧位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24h腰背部疼痛程度、手术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24h腰背部疼痛程度、手术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人口学变量后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风险是试验组的6.22倍。结论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采用90°斜侧卧位优于90°正侧卧位,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与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斜侧卧位 压力性损伤 后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
下载PDF
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倩 赵潇潇 鲁玉巧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6例取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体位手术室护理,干预组... 目的:探讨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6例取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体位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指标、舒适度[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安置后,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血氧饱和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GCQ中精神、心理、社会文化、生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压力性损伤、上肢麻木、下肢麻木、颈肩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卧位手术患者实施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舒适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手术 新型安置架 舒适体位护理 体征指标 舒适度
下载PDF
第二产程侧卧位对低危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范围综述
13
作者 胡倩 李雨轩 +1 位作者 弓政 陆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8,共6页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临床更合理地应用分娩体位。方法使用澳大利亚JBI更新版范围综述的制作指南和理论框架作为方法学指导,同时采用PRISMA-ScR作为报告清单,检索PubMed、Embase、We...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临床更合理地应用分娩体位。方法使用澳大利亚JBI更新版范围综述的制作指南和理论框架作为方法学指导,同时采用PRISMA-ScR作为报告清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 Plus、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针对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5日,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各研究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干预措施差距不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体位,该干预措施能改善低危初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但需满足更多助产士人力资源及助产护理等要求。结论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在改善低危初产妇母婴结局指标上具有优势,可考虑作为一种新型分娩体位应用于临床,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及大样本研究验证该体位在临床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 第二产程 侧卧位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母婴结局 范围综述
下载PDF
高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分泌物引流量与康复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刘杨 刘茳 +2 位作者 徐伟华 许翠娟 刘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505-2508,共4页
目的 评估高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分泌物引流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月至2023年3月重症肺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6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经综合检查及评估后,明确临床诊断。按照随机... 目的 评估高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分泌物引流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月至2023年3月重症肺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6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经综合检查及评估后,明确临床诊断。按照随机编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有创机械通气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用高侧卧位通气。当符合撤机标准后,予以撤机。记录患者呼吸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BR)]、气道痰液引流量、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改变时比较,2组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 PaO_(2)/FiO_(2)和SpO_(2)升高,B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 PaO_(2)/FiO_(2)和SpO_(2)较高,BR较低(P<0.05)。对照组体位改变1 h、改变2 h、改变4 h气道痰液引流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28 d死亡率(21.05%)高于观察组(5.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率(23.68%)高于观察组(7.8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与俯卧位比,高侧卧位可以提高重症肺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呼吸指标,促进痰液分泌及引流,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俯卧位 重症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指标 分泌物引流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肺复张干预联合高侧卧位对重症肺炎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刘茳 徐伟华 +2 位作者 刘杨 许翠娟 刘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272-3275,3279,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复张干预联合高侧卧位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70例,根据信封内置序号盲抽法均分成观察组(... 目的探讨肺复张干预联合高侧卧位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70例,根据信封内置序号盲抽法均分成观察组(奇数者,n=35)和对照组(偶数者,n=35)。对照组予以高侧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肺复张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呼吸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Cst)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气道峰压(P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08)。结论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实施肺复张干预联合高侧卧位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氧合功能,加速康复进程,提升呼吸功能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侧卧位 肺复张
下载PDF
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单侧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白云峰 李明哲 +5 位作者 宋睿嘉 袁若婷 雷智轩 史默涵 曹书畅 吴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比较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和症状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0例病人,94例病人接受侧卧位水泥注射(侧卧位组),96例病人接受俯卧位水泥注射(俯卧位组)。2组病人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俯卧位组相比,术后1周,侧卧位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骨水泥分布分级更优(P<0.05),水泥渗漏率较低(13.8%比26.0%,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侧卧位组对侧椎体高度高于俯卧位组[(18.3±1.08)mm比(17.4±1.03)mm,P<0.05]。结论侧卧位可有效改善单侧PKP病人的骨水泥分布,更好地缓解急性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远期对侧椎体高度塌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在全麻下侧卧位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付紫辉 蒋明 +5 位作者 史长喜 张明明 付群 张晓坤 葛靖 张以洋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5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镜治疗手术中,新型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在侧卧位气管插管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施全麻下内镜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0~45岁,体质量50~76 kg...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镜治疗手术中,新型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在侧卧位气管插管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施全麻下内镜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0~45岁,体质量50~76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将胶布固定上侧面颊,呈“>”型,并在胶布上贴上3M透明贴膜;观察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固定导管,观察和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位移发生率5.0%,口腔、嘴角及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评分<3分占比72.5%,<6分占比9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侧卧位状态下经口内镜治疗的患者,使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导管位移度和脱管率,并可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快捷、取材方便、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常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 消化内镜治疗 侧卧位
下载PDF
第二产程侧卧位适度保护会阴接生结合“1+1”分娩陪伴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18
作者 侯晓丽 赵言 +2 位作者 王瑞丽 李秀明 邱迎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99-2103,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侧卧位适度保护会阴接生结合“1+1”分娩陪伴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9月本院产科病房收治的100例产妇资料作为观察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另选择100例采用常规接生产妇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侧卧位适度保护会阴接生结合“1+1”分娩陪伴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9月本院产科病房收治的100例产妇资料作为观察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另选择100例采用常规接生产妇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受损情况、疼痛程度、分娩应激激素水平、分娩恐惧及孕产期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12.0%)、会阴撕裂(44.0%)、会阴水肿(41.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4.0%、71.0%、59.0%),轻度疼痛占比(39.0%)高于对照组(25.0%),重度疼痛占比(13.0%)低于对照组(30.0%),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42.33±11.57 pmol/L、765.23±158.90 nmol/L)均低于对照组(49.52±9.85 pmol/L、808.15±114.28 nmol/L),Wijma分娩预期问卷评分(72.57±10.22分)低于对照组(81.35±9.72分),孕产期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评分(44.33±8.47分)高于对照组(39.91±9.65分)(均P<0.05)。结论:分娩第二产程侧卧位适度保护会阴接生结合“1+1”分娩陪伴不仅能够降低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撕裂风险,减少分娩疼痛、降低分娩应激激素水平,缓解产妇恐惧心理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侧卧位 适度保护会阴 “1+1”分娩陪伴 分娩痛 会阴损伤 心理
下载PDF
CORN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适度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致远 王银玉 周怡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注册手术室护士(CORN)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简称“CORN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适度集束化护理在取侧卧位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行手... 目的分析注册手术室护士(CORN)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简称“CORN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适度集束化护理在取侧卧位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均取侧卧位),按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在围手术期,采用经验性评估对照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并且给予对应的防御措施;研究组接受CORN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适度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的CORN风险评估量表评分为(7.15±0.92)分,低于对照组的(7.76±1.14)分(P<0.05)。研究组在护理期间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压力性损伤面积小于对照组、损伤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后期治疗及护理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取侧卧位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CORN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指导的适度集束化护理获益明显,能够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治疗和护理费用,且能促进压力性损伤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侧卧位 注册手术室护士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 适度集束化护理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戴丽芳 董小琼 +1 位作者 厉晨洁 王小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0期3453-3457,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3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侧卧组(180例)、仰...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3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侧卧组(180例)、仰卧组(180例)。侧卧组采用侧卧位分娩,仰卧组采用仰卧位分娩。因胎儿窘迫需产钳助产、产后失访等,两组均最终收集15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孕周)、产时指标[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时间、1 min Apgar评分、第二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会阴情况(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 d和3个月盆底肌力变化、产后3个月并发症(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腰骶部疼痛)、产后3个月生活质量(疾病影响程度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侧卧组年龄(27.82±2.01)岁,孕周(38.62±1.12)周;仰卧组年龄(28.23±2.31)岁,孕周(39.24±0.95)周。侧卧组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8.67%(13/150)]、第二产程时间[(48.65±9.41)min]、第二产程VAS评分[(3.22±1.18)分]均优于仰卧组[18.67%(28/150)、(62.11±10.21)min、(5.51±1.36)分](均P<0.05)。侧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仰卧组[10.67%(16/150)比3.33%(5/150)],会阴侧切率低于仰卧组[6.67%(10/150)比13.33%(20/150)](均P<0.05)。产后42 d及3个月,侧卧组盆底肌力≥3级人数占比[58.00%(87/150)、80.67%(121/150)]均高于仰卧组[30.00%(45/150)、64.00%(96/150)](均P<0.05)。产后3个月,侧卧组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腰骶部疼痛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3个维度及总分)均优于仰卧组(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和产后盆底肌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侧卧位 分娩结局 疼痛 盆底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