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修行故事
1
作者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一幅近12米长的著名山水画卷。这幅画在1113年由18岁的神童王希孟在本身作为画家和道教修行者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的监督下所绘制。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此手卷描绘了一个道教修行故事,即按照从俗世生活、...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一幅近12米长的著名山水画卷。这幅画在1113年由18岁的神童王希孟在本身作为画家和道教修行者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的监督下所绘制。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此手卷描绘了一个道教修行故事,即按照从俗世生活、入门受训、修炼积德,到最后得道(成仙)和仙人后生的顺序发展。这个故事通过人物、建筑、径路、桥梁和其他图像元素的细节描绘,引导观者在山水间穿行;同时,手卷的构图也以图像元素的特定位置和山水的形式从右到左发展。并且,由于徽宗的绘制监督和密切参与,这幅山水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徽宗个人对“何为道教”和“道教修行”的看法,甚至让我们了解到他对宋代道教山水画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道教 修行
下载PDF
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行为研究——以“木鱼”APP为例
2
作者 朱佳叶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人们在参与赛博修行时的多种行为特征,探索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归因,并对群体性的情绪狂欢进行正向引导。方法:文章以“木鱼”APP为例,选取“木鱼”APP的黏性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非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结果:在充斥着内... 目的:研究人们在参与赛博修行时的多种行为特征,探索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归因,并对群体性的情绪狂欢进行正向引导。方法:文章以“木鱼”APP为例,选取“木鱼”APP的黏性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非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结果:在充斥着内卷和焦虑的世界,人们通过敲击“电子木鱼”、盘“电子佛珠”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顺势出圈。赛博修行提倡人世间的修行是做善事得善果,要对抗人性中的负面行为。为传达出修行的最终理念,人们创造出“电子木鱼”“电子佛珠”等赛博符号,通过营造一些仪式感来增强用户黏性。结论: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安抚性、社交性、娱乐性、消费性。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能够迅速崛起源于现代社会青年群体承受着巨大压力需要寻求自我安慰,赛博修行通过营造仪式感还原参与式场景来慰藉心灵、缓解焦虑。赛博修行在修行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为用户提供娱乐体验。伴随修行热潮出现的是虚拟符号的实体化,消费主义的介入使赛博修行的符号衍生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性符号。赛博修行使生活压力大的人们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但同时须理性地看待情绪的狂欢,正视年轻化的符号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修行 电子木鱼 符号崇拜
下载PDF
修行人类学:中国人类学家的话语构建--修行人类学访谈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德睿 陈进国 +1 位作者 黄建波 刘秀秀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近几年来,国内宗教学和人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进路,即所谓"修行人类学"。修行人类学敏锐地捕捉到宗教世界中研究热点的变化,乃至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由于人群分异而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回应了社会研究较少关注的制度... 近几年来,国内宗教学和人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进路,即所谓"修行人类学"。修行人类学敏锐地捕捉到宗教世界中研究热点的变化,乃至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由于人群分异而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回应了社会研究较少关注的制度、结构、框架以外的"内在世界"的现状,从宗教人类学领域的对话讨论中独辟蹊径,提出了"修""文""化"等内涵丰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观察视角、反思路径与分析方法,并成为汇聚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思潮与方法的学术公共话题。近日,《新视野》编辑部采访了修行人类学的三位发起人杨德睿、陈进国和黄剑波,请他们就修行人类学的缘起、基本关怀、研究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相信会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新的学术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行人类学 宗教学 人类学 心理学 话语构建
下载PDF
大足“释迦行孝、修行图”中的外道人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同庆 宋琪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40,共10页
本文首先对大足宝顶第17号龛全图重新定名,然后对图中的外道人物形象、地位和作用以及佛教与六师外道的关系、释迦出家苦行的本质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大足 释迦行孝 修行 外道
下载PDF
学校德育之根本: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修行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玉海 刘淑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德育方法由教育者的方法和学习者的方法构成,就学校德育本质而言,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德育方法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方法。即,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反省、自我锻炼、自我约束和自我奖惩的自我修行方法。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方法 自我修行
下载PDF
佛教修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7,152,共6页
佛教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儒家所主张的"克己复礼"虽然有着同样的道德诉求,但是两者的实践语境是不一样的。佛教在"为己"修行的基础上来落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儒家则是在"... 佛教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儒家所主张的"克己复礼"虽然有着同样的道德诉求,但是两者的实践语境是不一样的。佛教在"为己"修行的基础上来落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儒家则是在"为人"修身的基础上来实现"克己复礼"。不过,佛教的"为己"修行并不是自私,而是"回归自性"的"净心"。佛教的"净心"固然有"自利"的一面,但佛教就是通过这种"自利"的"净心"来开出坚实的"利他"道德的;而且在佛教修行中,"净心"和"利他"并非是历时性的关系,而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净心"的过程即是"利他"的过程,"净心"的同时就在"利他",这就是佛教修行"自利利他"的道德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克己复礼 佛教 儒学 修行
下载PDF
修行:教师专业行为伦理的存活状态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湘兵 曲中林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6,共5页
教师是种种伦理规范的肉身载体,行为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修行是教师专业行为伦理经常性的存活状态。教师只有通过价值判断、行为之善、个性养成、自觉反思、仪表规范、专业标准、操之以恒、教育服务来修行并养成专业行为伦理,才能实现... 教师是种种伦理规范的肉身载体,行为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修行是教师专业行为伦理经常性的存活状态。教师只有通过价值判断、行为之善、个性养成、自觉反思、仪表规范、专业标准、操之以恒、教育服务来修行并养成专业行为伦理,才能实现教师专业行为对人类一般行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行 教师专业行为 伦理
下载PDF
古琴与修行——以宋代白玉蟾的诗文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进国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2期55-67,共13页
古琴,又名弦琴、瑶琴、雅琴,是世界最古老的拔弦乐器。瑶琴又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神器、道器,乃"圣人治世之器,君子修养之物"。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诗文集大量地将琴道与丹道修行相联结,并非偶然。白玉蟾立足于"道... 古琴,又名弦琴、瑶琴、雅琴,是世界最古老的拔弦乐器。瑶琴又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神器、道器,乃"圣人治世之器,君子修养之物"。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诗文集大量地将琴道与丹道修行相联结,并非偶然。白玉蟾立足于"道心不二""即心即道""对境无心,对心无境"的本体论,主张真正的隐修是"隐心"而非"隐山",学道之人应当"在俗元无俗,居尘不染尘",以心契心,以道合道,在快活中修行。而古琴作为士人、道人养心之圣器,恰与白玉蟾识道、炼心的南宗丹道思想息息相通。白玉蟾视琴为道堂"气象清高"的标志、道人"和光混俗"的表征、道人隐心修行的圣器。琴心即道心,琴道即丹道。学琴与修道,理无二致,关键都是守住精气与心神,性命双修,以道为宗。而琴与剑、琴与月等物象又有天然的意义关联,其象征指向离不开琴士、道人之"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精神诉求。而白玉蟾还有浓厚的神霄"谪仙情结",故而其鸣琴舞剑、对月调琴又有了寻求神人相感、体道归真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修行 白玉蟾 诗文 隐心
下载PDF
藏传佛教“死亡修行”仪式中的音乐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嘉雍群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65-72,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藏传佛教教义,对其中的音乐思想进行分析归纳,剖析藏传佛教"死亡修行"仪式音乐背后存在的佛学思想和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 佛教音乐 “死亡修行 仪式音乐
下载PDF
真武信仰与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修行图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本文以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大殿东、西壁所绘的真武修行图为中心,探讨该壁画的相关环境、故事来源和图像风格,以及对该壁画排序的宗教意义与佛教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白云观 真武修行 佛教因素
下载PDF
茶道的修行思想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心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67,共2页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挫折教育逐渐被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列。挫折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抗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挫折教育逐渐被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列。挫折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抗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抵御外界带来的不良因素,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能够秉持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去解决。而茶道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行思想能够对大学生挫折教育产生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修行思想 大学生 挫折教育
下载PDF
宋元净明道的修行方法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5-30,共6页
南宋及元代净明道的修行方法的特点在于融合入世的“为人之道”与出世的“成仙之道”。这种做法对现代道教发展的启示在于:道教应该勇敢地走入社会、贴近生活,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此外,宋元净明道的学说还... 南宋及元代净明道的修行方法的特点在于融合入世的“为人之道”与出世的“成仙之道”。这种做法对现代道教发展的启示在于:道教应该勇敢地走入社会、贴近生活,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此外,宋元净明道的学说还可作为中国宗教思想之代表而参与当今世界各种宗教的“对话”,以期为全球化时代“普世伦理”的建设及人类和平、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明道 修行方法 忠孝 成仙
下载PDF
俄藏本《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校勘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买小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8,共9页
本文参照法藏《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十二时》,首次对俄藏《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进行了校勘,并就该写本之书写年代及所反映之思想等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俄藏本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校勘
下载PDF
从宗教修行到身体技术——论瑜伽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克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起源于古印度文化的瑜伽以宗教修行术为初始面貌,在“视觉转向”带来身体解放与狂欢的现实背景下,却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解决身体焦虑的一个救赎手段。节食、整形等传统身体技术所带来的“身体暴政”使人重新回归到健康的主题,舒缓、柔... 起源于古印度文化的瑜伽以宗教修行术为初始面貌,在“视觉转向”带来身体解放与狂欢的现实背景下,却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解决身体焦虑的一个救赎手段。节食、整形等传统身体技术所带来的“身体暴政”使人重新回归到健康的主题,舒缓、柔美、健康的瑜伽则成为受人欢迎的新型身体技术与流行时尚,并带动了大量的瑜伽消费。然而瑜伽的本义和真谛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异,只占冰山一角的体位法和调息被误认为瑜伽的全部。瑜伽文化从精神流向了身体,从追求神转而满足人,从忘我出发走到极度关注自我的境地,经历着某种南辕北辙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 宗教修行 身体技术 视觉文化 印度
下载PDF
《雍正岩窟修行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雪萍 《艺术探索》 2014年第3期39-42,5,共4页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统治万邦的王权展现、"本我"欲望的装扮实现和"超我"理想的道德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岩窟修行图》 宫廷绘画 变装图
下载PDF
试论佛教传入与中土词汇之关系——以《修行本起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6-70,共5页
以《修行本起经》为例,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东汉佛经中大量的新词新义与中土词汇之间的关系,指出佛教的传入导致中土词汇新词新义的大量产生,同时也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
关键词 修行本起经》 新词 新义 关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被引量:1
17
作者 漆思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9-96,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修行之道 心学 生命观 生命智慧
下载PDF
汉代后备吏制度初探——以对“故吏”、“修行”、“学事”等称谓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迎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2-46,50,共6页
汉代文献中常见"故吏"、"修行"、"学事"等称谓,他们就是作为官僚系统后备力量的"备吏",其活动反映了后备吏制度在汉代的存在。西汉时,一些后备吏以知识和道德从事行政工作,既弥补了当时员吏的... 汉代文献中常见"故吏"、"修行"、"学事"等称谓,他们就是作为官僚系统后备力量的"备吏",其活动反映了后备吏制度在汉代的存在。西汉时,一些后备吏以知识和道德从事行政工作,既弥补了当时员吏的不足,也锻炼了从政技能,发挥了重要行政作用。东汉之后,随着国家对员吏数量的扩充,部分后备吏如"修行""、学事"等逐渐成为正式吏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吏 故吏 修行 学事
下载PDF
《修行本起经》代词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6-41,66,共7页
《修行本起经》的代词共37个,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其中双音节居多,体现了东汉词汇双音化趋势。通过对其代词的考察可知,《修行本起经》中的代词一方面保留了许多上古汉语旧有代词;另一方面也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大量新... 《修行本起经》的代词共37个,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其中双音节居多,体现了东汉词汇双音化趋势。通过对其代词的考察可知,《修行本起经》中的代词一方面保留了许多上古汉语旧有代词;另一方面也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大量新生代词,这反映出东汉在汉语史上处于过渡期的语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行本起经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下载PDF
当代台湾表演艺术中心灵修行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明华 《艺苑》 2018年第4期32-34,共3页
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当代台湾地区出现了一股艺术与心灵修行相结合的发展潮流,以林怀民"云门舞集"、赖声川"表演工作坊"以及刘若瑀与黄志群的"优人神鼓"剧场作品为代表,倾向于对人类内在心灵世界进行... 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当代台湾地区出现了一股艺术与心灵修行相结合的发展潮流,以林怀民"云门舞集"、赖声川"表演工作坊"以及刘若瑀与黄志群的"优人神鼓"剧场作品为代表,倾向于对人类内在心灵世界进行关怀与探索。其创作的启示为:一、还原人类早期剧场的庄严性与仪式性本质;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表演本质;三、注重对观众心灵的陶冶与净化。反思有三:一是折射了当前艺术创作者对于台湾社会现实矛盾与政治乱象的无力感;二是在心灵修行的背后体现了当代台湾艺术创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是其独特的艺术创意与风格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表演艺术 心灵修行 佛禅哲学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