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结合倒走训练治疗脑卒中膝过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生发 王晓琼 +4 位作者 安彩莲 丁凡帆 钱燕 汪鸣 张永茂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灸结合倒走训练治疗对脑卒中膝过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20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本院脑卒中膝过伸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治疗组、倒走训练组、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三组各40例。针灸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灸结合倒走训练治疗对脑卒中膝过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20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本院脑卒中膝过伸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治疗组、倒走训练组、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三组各40例。针灸治疗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穴位选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血海、粱丘、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悬钟;倒走训练组采用倒走训练法治疗;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采用针灸结合倒走训练法进行治疗。依据治疗前后的膝伸展角度观察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膝关节伸展位活动度(ROM),以此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Holden功能性行走分类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及各组治疗方法对膝过伸患者行走功能的改善。结果:针灸治疗组、倒走训练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高于针灸治疗组(P<0.05)、倒走训练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膝关节RO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治疗后的膝关节ROM显著低于针灸治疗组(P<0.05)、倒走训练组(P<0.05),但针灸治疗组、倒走训练组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针灸结合倒走训练组治疗后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显著优于针灸治疗组(P<0.05)、倒走训练组(P<0.05),但针灸治疗组、倒走训练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倒走训练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并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的膝关节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膝过伸 针灸 倒走训练 针灸结合倒走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结合常规腰背核心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屠金康 李方方 +3 位作者 吴晓琼 习冲 戚少华 陈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203-4206,共4页
背景近年来非特异性腰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持续时间短,症状容易反弹,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目的探讨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结合常规腰背核心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 背景近年来非特异性腰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持续时间短,症状容易反弹,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目的探讨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结合常规腰背核心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4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腰背部核心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反重力跑台系统进行倒走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背行为量表(BP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ODI、VAS和B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ODI、VAS和B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的ODI、VAS和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重力跑台系统的倒走训练对于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腰背整体状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非特异性腰痛 腰背核心训练 反重力跑台 倒走训练
下载PDF
儿童倒走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郝卫亚 陈严 胡水清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探讨倒走锻炼相对于正常向前行走在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的特征,对12名健康男性小学生正、倒走足底压力分布进行采集.然后对足底10个区的最大压力和冲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正、倒走足底压力分布差异明显.与正走相比,倒走时足弓、第4,... 为探讨倒走锻炼相对于正常向前行走在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的特征,对12名健康男性小学生正、倒走足底压力分布进行采集.然后对足底10个区的最大压力和冲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正、倒走足底压力分布差异明显.与正走相比,倒走时足弓、第4,5趾骨区的压力均变为较高压力区域,而大拇指、第1,2趾骨区变为较低压力区域.该结果提示,倒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可能是倒走所具有的锻炼、康复特殊效果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倒走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倒走的运动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郝卫亚 陈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2,400,共4页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倒走 生理学 国外学者 人体生理机能 运动模式 健身锻炼 临床康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坤 吕肖锋 +4 位作者 武晋晓 焦秀敏 洛佩 宫倩倩 刘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健身提出建议。方法采用Rscan平板式测试系统检测53例健康对照者(DC组)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自然正走及倒走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健身提出建议。方法采用Rscan平板式测试系统检测53例健康对照者(DC组)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自然正走及倒走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对比分析正、倒走步态特征。结果正走时与DC组比较,T2DM组M3(第3跖骨)、M4(第4跖骨)、M5(第5跖骨)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M2(第2跖骨)、HM(足跟内侧)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走时比较,DM组倒走时M2、M3、M4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除M5区外,其余各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DM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在X轴上位移变大,在Y轴上位移减少,左右足差异不明显。结论正常人与T2DM患者正走时足底峰值压力存在差异。T2DM患者倒走可使足底各区峰值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缓解前足受力,但加大了行走的不稳定性,提醒T2DM患者倒走锻炼时应更加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倒走 足底峰值压力 足底压力中心轨迹
下载PDF
磁极针、手法加倒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利民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磁极针 手法 倒走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数字跑道的青年人正走、倒走步态及足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温爱玲 游永豪 +2 位作者 闻剑飞 张尧 张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采用数字化跑道对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正走、倒走的步态及足底压力测试。结合数理统计、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1)女生倒走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平衡性。2)正走的双支撑时间百分比小于倒走;单支撑时间大于倒走... 采用数字化跑道对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正走、倒走的步态及足底压力测试。结合数理统计、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1)女生倒走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平衡性。2)正走的双支撑时间百分比小于倒走;单支撑时间大于倒走。3)虽然在压力曲线形态上倒走是正走的逆过程,但是从足底压力分布上,倒走与正走差异较大。倒走时仅第一波峰时刻压力值与正走第二波峰压力值差异不大。第二波峰时刻压力值低于正走第一波峰时刻19.1%,波谷时刻压力值低于正走15.1%。4)在着地与蹬伸方式上,倒走时足底压力分布有"轻着地、重蹬伸"的特点。倒走动力主要来源于蹬伸;正走动力主要来源于摆动引起的惯性力和蹬伸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足底压力 步态 数字跑道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和倒走时的足底压力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艳 颜秀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0期1277-1279,1282,共4页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与足部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情况,为临床寻求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与足部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情况,为临床寻求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足底压力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并对观察组进行足部知识自护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第2~5趾、第2跖骨区的峰值压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跖骨、第1跖骨、足跟内侧这三个区域双足底的压力均增大(P<0.05);与前行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倒走时在第1趾、第2~5趾、第1跖骨、足中部或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等各个区域的双足足底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但在第3跖骨区域倒走时双足压力却较前行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在X轴上的位移相比于前行时显著增大(P<0.05),但在Y轴上的位移则明显减小(P<0.05),双足在位移上差异不大;Ⅱ型糖尿病患者问卷总分为(20.64±3.47)分.结论 糖尿病患者前行时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倒走时较前行时足底压力区域分布更为均匀,前足掌压力减轻,缓解了该区疲劳损伤,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教育指导,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前行 倒走 压力中心轨迹 足底峰值压力
下载PDF
时钟佯谬和“时钟倒走”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广达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49-52,共4页
建议一个由双曲运动和匀速运动组成的过程。讨论此种情况下的时钟佯谬可得出“时钟倒走”的结果。
关键词 时钟佯谬 时钟倒走 相对论
下载PDF
倒走锻炼对增强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平 林江 《光明中医》 2011年第6期1250-1251,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LIDH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针灸和牵引等常规治疗方法对LIDH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1年来,我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针刺牵引加倒走锻炼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LIDH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针灸和牵引等常规治疗方法对LIDH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1年来,我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针刺牵引加倒走锻炼治疗LIDH100例,并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100例对照组做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康复病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倒走锻炼 护理
下载PDF
老年女性倒走的运动学特点
11
作者 卢澎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630-5631,共2页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日常行动方式。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前向运动对于人体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后向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1〕。国外已有研究发现〔2~4〕倒走对人体下肢肌力锻炼,平衡能力改善及有氧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效果。本研...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日常行动方式。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前向运动对于人体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后向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1〕。国外已有研究发现〔2~4〕倒走对人体下肢肌力锻炼,平衡能力改善及有氧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效果。本研究对比老年女性倒走与正常走的运动学差异。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招募40名65~70岁,无运动障碍、跌倒史、特殊健身爱好的健康老年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运动学 步态周期
下载PDF
正走和倒走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飞 刘安民 +4 位作者 吴昱 马安邦 王尹芝 施黄骏 顾冬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比较正走和倒走两种不同行走模式时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T40和测力台AMTI OR6-7采集并比较13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正走和倒走时的时间、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走相比,倒走时的步速、... 目的比较正走和倒走两种不同行走模式时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T40和测力台AMTI OR6-7采集并比较13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正走和倒走时的时间、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走相比,倒走时的步速、步频和步幅均显著减小,跨步周期和支撑相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加;在矢状面上,倒走时膝关节活动度、最大屈伸力矩较正走小;在冠状面上,倒走时膝关节内翻外展活动范围也较正走小,内翻力矩峰值在支撑早期较正走小,但在支撑晚期较正走大;地面反作用力在支撑早期较正走大,但在支撑晚期较正走小。结论倒走和正走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明显。与正走相比倒走在支撑相早期能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负荷,而倒走在支撑相晚期对膝关节负荷的影响则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膝关节 生物力学 动力学 运动学
下载PDF
倒走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东波 徐冬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0-993,共4页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快步走也是人们常用的健身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前向运动居多,后向运动相对较少。因此,大多数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前向运动对于人体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后向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运动方式 生物力学特性 倒走 前向运动 健身方法 人体功能 快步
下载PDF
内功推拿结合倒走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哲 王勇 +2 位作者 沈峥嵘 曹前 吕玲玲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内功推拿结合倒走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推拿组(A组)、内功推拿组(B组)、内功结合倒走组(C组)各30例,用视觉类比VAS评分、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 目的:观察内功推拿结合倒走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推拿组(A组)、内功推拿组(B组)、内功结合倒走组(C组)各30例,用视觉类比VAS评分、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观察患者疼痛、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C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1);C组ODI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常规推拿、内功推拿、内功推拿结合倒走3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但内功推拿结合倒走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推拿和内功推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内功推拿 常规推拿 练功 倒走
下载PDF
系统回顾和量化倒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泽华 叶翔凌 +1 位作者 陈伟健 许学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4251-4256,共6页
背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倒走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被用来进行膝骨关节炎的康复及辅助治疗,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地回顾和量化倒走对膝骨关节炎影响的科学证据,明确倒走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在中英文电子数据... 背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倒走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被用来进行膝骨关节炎的康复及辅助治疗,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地回顾和量化倒走对膝骨关节炎影响的科学证据,明确倒走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在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 Med、CINAHL、Embase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进行倒走相关文献的检索,筛选随机对照实验,采用Meta分析来评估倒走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共有7篇文献,231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与结论:(1)Meta分析发现:倒走配合传统治疗较单纯传统治疗可更好地减轻疼痛[MD=-1.05,95%CI(-1.46,-0.63),P=0.0001]、改善膝关节功能[SMD=-0.98,95%CI(-1.33,-0.64),P<0.00001]、增强股四头肌肌力[SMD=1.07,95%CI(0.52,1.63),P=0.0002]和提高活动能力[MD=-0.41,95%CI(-0.67,0.16),P=0.001];(2)倒走与正走对膝骨关节炎WOMAC评分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SMD=-0.43,95%CI(-0.94,-0.08),P=0.10];(3)Meta分析表明,倒走配合传统治疗比单纯传统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而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配合倒走和正走对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评分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这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膝骨关节炎 WOMAC 股四头肌肌力 TUG测试 META分析
下载PDF
倒走生物力学及运动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娟 马燕红 +2 位作者 胡海 陈康 姚叶林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倒走是一种流行的健身锻炼和康复训练方法[1]。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倒走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运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倒走对下肢、躯干以及神经系统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2]。但国内对倒走的研究仅为临床疗效观察,对倒走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 倒走是一种流行的健身锻炼和康复训练方法[1]。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倒走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运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倒走对下肢、躯干以及神经系统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2]。但国内对倒走的研究仅为临床疗效观察,对倒走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见。本文对倒走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倒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倒走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倒走训练能够增加代谢,增强心肺耐力。以同样恒定速度倒走或倒跑时,摄氧量、心率及血乳酸含量均较正走或正跑高[3]。水下倒走时心率高于正走,速度快时两者差异更明显。提示倒走对心肺功能训练效率较正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步态 运动学 动力学 EMG 运动控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尽量少倒走
17
作者 苟波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3期28-28,共1页
清晨的公园、热闹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倒走健身的人,他们有些边走边拍打双手舒展筋骨,有些走走停停踢腿拉筋。倒着走改变了平时一成不变的走路方式,使得参与运动的肌肉在用力习惯和顺序上发生改变,可锻炼小脑功能,提高平衡性和协调... 清晨的公园、热闹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倒走健身的人,他们有些边走边拍打双手舒展筋骨,有些走走停停踢腿拉筋。倒着走改变了平时一成不变的走路方式,使得参与运动的肌肉在用力习惯和顺序上发生改变,可锻炼小脑功能,提高平衡性和协调能力。但是,倒着走的方向和方式都与正着走不同,如果方法不对反而伤身。因此,倒走应注意以下几点:掌握姿势倒走时,不要穿带跟的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倒走 协调能力 脑功能 平衡性
下载PDF
16周倒走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70-1971,共2页
目的探讨有规律倒走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老年女性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进行为期16周(每周3次,每次1 h)倒走干预。16周前后使用芬兰Metitur Good balance平衡测试仪和DJ2L-Ⅱ型单脚站立测试仪... 目的探讨有规律倒走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老年女性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进行为期16周(每周3次,每次1 h)倒走干预。16周前后使用芬兰Metitur Good balance平衡测试仪和DJ2L-Ⅱ型单脚站立测试仪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静态平衡测试。结果 116 w后试验组的开、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30,P=0.042);216 w后试验组开眼双脚站立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显著减小(P=0.040,P=0.036),而闭眼压力中心在左右和前后方向移动距离均非常显著减小(P=0.002,P=0.001)。结论16 w的倒走运动改善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倒走可作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运动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静态平衡
下载PDF
倒走过程中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和神经肌肉的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巴洪冰 程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161-3166,共6页
背景:目前缺乏较系统衡量倒走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报道。目的:探讨有规律的倒走运动对健康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和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的影响。为倒走运动提升老年姿势控制能力预防跌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7... 背景:目前缺乏较系统衡量倒走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报道。目的:探讨有规律的倒走运动对健康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和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的影响。为倒走运动提升老年姿势控制能力预防跌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7年2至3月在成都市武侯区庆安社区招募有健身意愿的健康老年女性,经随机分组,分为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相匹配的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6)。实验组进行为期24周(3次/周,70 min/次)的倒走干预。结果与结论: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态平衡测试的稳定坚硬平板闭眼站立身体晃动指数、海绵垫闭眼站立身体晃动指数减小,动态平衡测试向后方向得分增加,膝关节屈绝对力、爆发力和踝关节伸爆发力增加,胫骨前肌及腓肠肌前反应时缩短。提示24周倒走能提高老年女性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增加下肢肌力,缩短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时,能有效提升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妇女 体育运动 组织工程 倒走 老年女性 姿势控制能力 平衡能力 肌力 神经肌肉反应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青年男性倒走与正走的步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帆 娄婧婧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28期229-230,共2页
本文采用Zebri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手段,对48名无腿部疾病的青年男性进行倒、正走的动力学步态特征研究。本研究总结归纳倒、正走曲线特征和特点,对比分析倒、正走步态参数,建立了青年男性自然步速下倒、正走动力学... 本文采用Zebri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手段,对48名无腿部疾病的青年男性进行倒、正走的动力学步态特征研究。本研究总结归纳倒、正走曲线特征和特点,对比分析倒、正走步态参数,建立了青年男性自然步速下倒、正走动力学参数模型。旨在揭示正走和倒走步态不同特征,为倒走这种健身手段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倒走 步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