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古讽今独出冠时——解读李商隐几首咏史七绝
1
作者 赵云长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1期83-85,共3页
李商隐的政治诗多半是以咏史诗形式出现的;这些诗借古讽今,独出冠时,集中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为危机四伏的唐末的帝王敲响了警钟。其中很多咏史绝句是"寄托深而措辞婉"的传世佳作。
关键词 李商隐 咏史七绝 借古讽今
下载PDF
《炼狱》:一出借古讽今拷问人性的好戏
2
作者 吴琴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3-97,共5页
结合弗洛伊德学说和存在主义理论,考察《炼狱》借古讽今,拷问人性的主题,指出该剧逼真生动的情节和生动逼真的人物不仅刻画了时代的习俗或怪癖,还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本性,从而使该剧成为一出借古讽今、拷问人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悲剧。
关键词 炼狱 借古讽今 拷问人性
下载PDF
借古讽今的一大杰作——评马致远的《汉宫秋》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尚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将史书之中、前人笔下及马致远《汉宫秋》之中的昭君出塞故事相互比较 ,指出马致远的《汉宫秋》乃是借此故事敷衍杂剧 ,以抒发民族恨、故国思、爱国情 。
关键词 马致远 《汉宫秋》 借古讽今
下载PDF
用典就一定是借古讽今吗?——记一次教学相长的课堂经历
4
作者 李宏霞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第10期52-52,共1页
在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学习重点当然是了解典故含义,弄清作者词中深意。学生们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这五个典故“各个击破”后.通过联系背景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词人借古讽今地表达了对在京口建... 在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学习重点当然是了解典故含义,弄清作者词中深意。学生们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这五个典故“各个击破”后.通过联系背景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词人借古讽今地表达了对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古讽今 教学相长 用典 经历 课堂 学习重点 刘义隆 拓跋焘
下载PDF
《美丽的海伦》借古讽今
5
作者 史君良 《视听前线》 2010年第5期113-113,共1页
奥芬巴赫的喜歌剧《美丽的海伦》将神话予以诙谐化了,影射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丑陋现象.从讽刺中制造笑料,以娱大众,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辛辣得很,确实达到了极好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 借古讽今 奥芬巴赫 上流社会 喜剧效果 喜歌剧 诙谐 神话 讽刺
下载PDF
例谈“借古讽今”手法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运用
6
作者 张文艳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8年第10期96-96,99,共2页
高中语文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今天,文言文和诗词在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相关题目可以发现,这类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尤其是一些写作手法的应用.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课堂上,很多... 高中语文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今天,文言文和诗词在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相关题目可以发现,这类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尤其是一些写作手法的应用.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一味“教教材”,而并非“用教材教”,虽然坚持了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的目标,但是只是把教材当作赏析材料,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串讲过去,使文言文的教学成了“新八股”,并没有注意古文使用的特殊写作手法和现实意义,因此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所以本文以苏教版高中“选修、必修”教材中的内容为例,举例说明了“借古讽今”这一写作手法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写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古讽今”手法 高中语文 写作手法
下载PDF
借古讽今 咏史怀古
7
作者 吴玥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4年第13期44-47,共4页
咏史怀古诗一般包含三类:第一类是咏史诗,即一般以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看法;第二类是怀古诗,往往是诗人凭吊古迹或故地重游而心生感慨,从而引发对当下时事的议论或评价,将自己的看法委婉地假托在历史事件的... 咏史怀古诗一般包含三类:第一类是咏史诗,即一般以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看法;第二类是怀古诗,往往是诗人凭吊古迹或故地重游而心生感慨,从而引发对当下时事的议论或评价,将自己的看法委婉地假托在历史事件的评说之中;第三类是咏史怀古诗,即诗人在阅读古籍或登高而望之时,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说来达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目的,有时也假托历史来表达自己对当下时局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 借古讽今 登高 假托 故地重游
原文传递
夏日绝句
8
作者 (宋)李清照 《学苑教育》 2024年第15期F0002-F0002,共1页
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 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当作人杰 语出惊人 五言绝句 宋代词人 怀古诗 借古讽今 李清照 直抒胸臆
下载PDF
借古讽今的情怀
9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0年第1期23-24,87,88,共4页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本诗或本诗某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先答出本诗或本诗某句表达了对现实统治者或某人的不满,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有手法当结合诗句指出手法及其作用。
关键词 借古讽今 情怀 提问方式 诗句 统治者 手法
原文传递
浅谈借古讽今笔法
10
作者 盛婷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3年第3期74-75,共2页
借古讽今的笔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屈原的《离骚》,希望通过列举兴国的尧舜和亡国的桀纣唤醒楚王,把楚国建成强大的国家。汉赋也常常虚构人和事,借助以前的人和事达到“劝百而讽一”的目的。晋代左思及其后的咏史诗,都常借史... 借古讽今的笔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屈原的《离骚》,希望通过列举兴国的尧舜和亡国的桀纣唤醒楚王,把楚国建成强大的国家。汉赋也常常虚构人和事,借助以前的人和事达到“劝百而讽一”的目的。晋代左思及其后的咏史诗,都常借史实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诗、赋、词、曲、散文、小说、剧本,也时而用借古讽今的笔法来针砭时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古讽今 笔法 中国文学史 《离骚》 咏史诗 人和 屈原 虚构
原文传递
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咏史怀古类诗歌赏读
11
作者 黄偲奇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12年第12期38-41,共4页
登临物是人非的古迹,翻开时光荏苒的史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感。在茫茫的时空缝隙之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寂轻敲着诗人敏感的心扉。那些曾经惊天动地的事件,那些曾经辉煌绽放的生命,都已成... 登临物是人非的古迹,翻开时光荏苒的史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感。在茫茫的时空缝隙之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寂轻敲着诗人敏感的心扉。那些曾经惊天动地的事件,那些曾经辉煌绽放的生命,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咏史怀古,在久远而去的旧时光中,你看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怀古 以史为鉴 借古讽今 赏读 诗歌 诗人 孤寂
原文传递
意在言外的“借古讽今”
12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5年第7期31-34,89,90,共6页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借古讽今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借古讽今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古讽今 意在言外 间接抒情 历史人物 耐人寻味 诗人 可读性 情感
原文传递
借古讽今 表达情思
13
作者 许织云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11年第9期38-39,共2页
专家点拨 顾名思义,“借古讽今”就是指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投枪,是发表感想、陈述主张的载体,是惩恶扬善、警诫人事盼剁剑,语文课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捕... 专家点拨 顾名思义,“借古讽今”就是指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投枪,是发表感想、陈述主张的载体,是惩恶扬善、警诫人事盼剁剑,语文课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愚公移山》等文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古讽今 《扁鹊见蔡桓公》 情思 《愚公移山》 《捕蛇者说》 写作手法 语文课本 点拨
原文传递
“三苏”及“借古讽今”
14
作者 徐一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33期87-88,共2页
借助苏洵《六国论》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苏轼、苏辙的《六国论》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感悟其背后的文学传统——"借古讽今"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三苏 《六国论》 借古讽今
下载PDF
论两湖现代文学的历史书写
15
作者 刘保昌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历史书写是两湖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廖沫沙历史题材的杂文和小说创作,借古讽今,嬉笑怒骂,笔力遒劲,入木三分。他善于做“翻案文章”,如《儒学的实行》揭开传统儒学温情脉脉的面纱,认为在表面上文质彬彬的“仁义礼智信”的深层... 历史书写是两湖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廖沫沙历史题材的杂文和小说创作,借古讽今,嬉笑怒骂,笔力遒劲,入木三分。他善于做“翻案文章”,如《儒学的实行》揭开传统儒学温情脉脉的面纱,认为在表面上文质彬彬的“仁义礼智信”的深层,内含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血腥统治;他认为秦皇和汉武对待儒学的态度,刚好与人们的普遍认知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 历史书写 汉武 借古讽今 仁义礼智信 封建专制 文质彬彬 传统儒学
下载PDF
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悲剧——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叙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71,共32页
本文在剧目统计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抗战时期历史剧的类型及其兴盛的时代因缘和史学背景,重点讨论了以郭沫若剧作为代表的“乱世整合史剧”、从阿英到姚克的“民族危亡史剧”、阳翰笙等人的农民起义史剧的成就,认为以左翼为主导的战时... 本文在剧目统计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抗战时期历史剧的类型及其兴盛的时代因缘和史学背景,重点讨论了以郭沫若剧作为代表的“乱世整合史剧”、从阿英到姚克的“民族危亡史剧”、阳翰笙等人的农民起义史剧的成就,认为以左翼为主导的战时剧作家感时忧国的历史想象中,既有借古讽今的政治寓意也寄托着复杂的人文感怀,而其杰出之作则写出了历史与人性的双重悲剧,显著地推进了现代悲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抗战时期 历史剧 人性 农民起义 历史想象 政治寓意 借古讽今
下载PDF
吴晗宣扬“清官”是“借古讽今”,诬蔑党的领导和国家干部
17
作者 张声忠 《历史研究》 1966年第3期28-29,共2页
自一九五九年以来,吴晗以海瑞为样本,连篇累牍地宣扬“清官”的所谓“好品德”,并三番五次号召我们向“清官”学习。吴晗为什么这样狂热地宣扬“清官”呢?
关键词 “清官” 借古讽今 吴晗 国家干部 党的领导
原文传递
现代都市爱情的孤独——评王家卫《东邪西毒》终极版 被引量:2
18
作者 弓太生 平菁菁 《电影评介》 2013年第4期34-35,8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东邪西毒》,是王家卫导演耗费两年心血完成的作品。14年过去了,王导再一次让这部经典之作登上银幕。这是一部有别于之前西方表达式的电影,导演采用中国传统的意境来表达主题思想。《东邪西毒》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格局,... 20世纪90年代的《东邪西毒》,是王家卫导演耗费两年心血完成的作品。14年过去了,王导再一次让这部经典之作登上银幕。这是一部有别于之前西方表达式的电影,导演采用中国传统的意境来表达主题思想。《东邪西毒》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格局,它以武侠为壳,借古讽今,表述的却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孤独、疏离和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邪西毒》借古讽今 都市 情感 孤独
下载PDF
论元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题材来源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 ,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 ,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 ,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 ,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 ,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 ,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 ,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 ,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借古讽今 古代戏曲 居士 元杂剧 题材来源 价值 主旨
下载PDF
论陈留的区域环境和士风对阮籍及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亚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24-130,共7页
目前学界的阮籍研究多从政治背景和玄学思潮两方面着手,但笔者发现其故乡陈留的区域环境和士风对阮籍及其创作亦有很大影响,学界却鲜有论及。首先,陈留多山林、沼泽的自然环境,使得阮籍在创作时多选用旷野、山林、飞鸟等意象;其次,陈留... 目前学界的阮籍研究多从政治背景和玄学思潮两方面着手,但笔者发现其故乡陈留的区域环境和士风对阮籍及其创作亦有很大影响,学界却鲜有论及。首先,陈留多山林、沼泽的自然环境,使得阮籍在创作时多选用旷野、山林、飞鸟等意象;其次,陈留厚重的历史、古迹众多的人文环境,使得阮籍颇怀兴亡之叹,故其诗歌多借古讽今之作;最后,汉末陈留地区任情不羁、崇尚文艺的风气影响到以阮籍为代表的汉魏士人,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魏晋风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留 地域环境 阮籍 借古讽今 任情不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