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廖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P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常模...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P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常模组,各30例。其中常模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比较两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机器人组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P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蓉 袁爱红 +4 位作者 解鸿宇 朱少全 童宏梅 袁飞 刘友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强制负重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强制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针治疗结合强制负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rke倾斜量表(Burke lateropulsion scale,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健侧腓肠肌内侧头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AE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BS评分、MBI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健侧腓肠肌内侧头AEMG、BBS评分、MB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疗法 强制负重训练 倾斜综合征 表面肌电图 平衡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康复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李育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95-21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P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经颅...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P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联合组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健侧主动控制训练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治疗前后倾斜程度、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倾斜程度评分、睁眼运动椭圆面积、闭眼运动椭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8周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躯干控制能力、伯格平衡量表、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8周后,两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健侧主动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S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倾斜程度,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经颅直流电刺激 健侧主动控制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强制负重训练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顾冉 张振华 +1 位作者 张宇飞 郭宇斌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应用强制负重训练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鹤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基...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应用强制负重训练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鹤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基础组、实验组两组。基础组48例给予强制负重训练,实验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躯干控制能力。结果训练后,实验组睁眼X轴平均压力中心绝对值(7.91±1.38)cm、闭眼X轴平均压力中心绝对值(8.91±1.62)cm、睁眼运动椭圆面积(95.78±13.85)cm^(2)、闭眼运动椭圆面积(156.83±23.81)cm^(2),均低于基础组(11.34±2.04)cm、(12.36±2.17)cm、(121.18±19.91)cm^(2)、(212.73±30.82)cm^(2)(P<0.001)。训练后,实验组步长(0.61±0.16)cm、步速(0.35±0.07)m/s、转身角速度(71.52±12.89)rad/s,均高于基础组(0.49±0.11)cm、(0.29±0.06)m/s、(60.29±10.73)rad/s(P<0.001)。训练后,实验组躯干控制试验(TCT)评分(81.76±8.35)分高于基础组(69.13±7.21)分;Burke倾斜量表(BLS)评分(4.86±0.90)分低于基础组(6.78±1.26)分(P<0.001)。结论强制负重训练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负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躯干控制能力
下载PDF
头针互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赵红杰 王小勇 杨强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9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其中23例...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其中23例实施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23例实施头针互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康复效果等指标,对不同干预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Berg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Sheik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P<0.05)。结论头针互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康复效果较好,展现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 头针 悬吊核心稳定训练
下载PDF
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6
作者 李尚斌 徐立坤 +1 位作者 林云凤 陈立心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倾斜综合征是偏瘫患者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表现为在各个体位下肢体向患侧倾斜.倾斜综合征的病机复杂,为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难点,常规治疗手段难见成效.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视觉反馈训练、姿势控制、过中线矫正等.本文介绍1... 倾斜综合征是偏瘫患者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表现为在各个体位下肢体向患侧倾斜.倾斜综合征的病机复杂,为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难点,常规治疗手段难见成效.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视觉反馈训练、姿势控制、过中线矫正等.本文介绍1例倾斜综合征病例,患者为男性,68岁,坐位、站立位时肢体偏向右侧,步行时向右侧倾斜.经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伯克倾斜量表(BLS)评估,确诊为倾斜综合征.经视觉反馈训练、姿势控制等综合康复治疗5周后,症状得到改善.现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基础设备为倾斜综合征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对患者情况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综合征 视觉反馈 悬吊训练 姿势控制
下载PDF
视盘倾斜综合征的视盘及屈光状态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芬 罗俊 +3 位作者 向剑波 张金梅 谢琳辉 粟菲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对视盘倾斜综合征(TDS)患者其视盘及对应屈光状态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患儿中符合视盘倾斜综合征诊断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给予免散瞳眼底照相、散瞳检影验光检查... 目的对视盘倾斜综合征(TDS)患者其视盘及对应屈光状态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患儿中符合视盘倾斜综合征诊断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给予免散瞳眼底照相、散瞳检影验光检查,测量其视盘倾斜率(视盘短轴/视盘长轴)、视盘相对大小值(平均视盘直径/视盘至黄斑距离);统计其屈光分布情况。结果16例(30只眼)患儿中TDS伴随弧形斑7例(占43.8%);伴随血管反向9例(占56.3%)。视盘向颞下方倾斜9例(占56.3%),向下方倾斜2例(占12.5%),向上方倾斜1例(占6.25%),向颞上方倾斜4例(占25%)。以向颞下方倾斜常见。视盘倾斜率(30只眼)波动在0.5~0.9范围内,其中严重倾斜23只眼,占76.7%;视盘相对大小值波动在0.24~0.47范围内,其中视盘相对大小值<1:3者有9只眼,提示视神经发育不良。16例患儿中屈光度分布情况为:伴随散光者(散光度数>0.50D)12例(占75%);伴随近视者15例(占93.7%);其中1例为单纯性散光。以近视散光居多,角膜散光大于总散光。所有患儿在散瞳客观检影验光下矫正视力均能达到0.8及以上。近视度数与视盘倾斜率具有正相关性,视盘倾斜越明显,近视度数越高(r=0.485,P=0.007),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散光度数绝对值与视盘倾斜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相对大小与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DS患儿常伴有屈光的异常,我们临床上需要认真鉴别,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倾斜综合征 屈光不正
下载PDF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动平衡特征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丽 张春军 +3 位作者 张瑜 陈茉弦 唐欣 敖丽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9-132,共4页
目的为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中的动平衡参数依据,从而更有效地矫正倾斜综合征.方法脑卒中后并发倾斜综合征的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和不伴有倾斜综合征的2组患者均通过动态平衡系统中的站立稳定性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模式... 目的为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中的动平衡参数依据,从而更有效地矫正倾斜综合征.方法脑卒中后并发倾斜综合征的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和不伴有倾斜综合征的2组患者均通过动态平衡系统中的站立稳定性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模式,分别测量出静态和动态状态下的重心分布及中心控制能力情况,总结出患者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站立位静态稳定性测试显示中心偏离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A区域的偏离度存在差异性(P<0.05);站立位静态稳定性测试各象限倾斜持续测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I、IV象限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性(P<0.01);站立位稳定极限控制重心的能力测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左侧的控制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风后伴有倾斜综合征的患者在站立位静态稳定性测试显示中心偏离度在A区域的控制时间较少,明显偏离中心,在各象限的控制时间上主要集中在I、IV象限,倾斜综合征患者重心主要在左侧;倾斜综合征患者站立位稳定极限测试显示对左侧的重心控制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综合征 生物力学 脑卒中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杰 成逸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rke倾斜量表(BLS)评分、睁眼及闭眼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rke倾斜量表(BLS)评分、睁眼及闭眼的压力中心X轴数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LS评分、睁眼及闭眼的压力中心X轴数值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均升高(P<0.05),观察组MBI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sICAM-1、GDF-15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sICAM-1、GDF-15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倾斜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ICAM-1、GDF-15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倾斜综合征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梦蕤 邱志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 目的探讨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3例。两组各2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侧肢体的主动控制训练的方法。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损伤量表(TIS)评估两组患者平衡及躯干控制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BLS评分低于治疗前,BBS、T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BLS低于对照组,BBS、T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静态坐姿平衡(TIS-S)、动态坐姿平衡(TIS-D)和协调(TIS-C)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TIS-S、TIS-D、T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主动控制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PS患者的平衡及躯干控制功能,且躯干功能改善较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健侧主动控制 动态平衡 躯干协调
下载PDF
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后倾斜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定艺 赵娜 毛显禹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2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平衡、认知、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中风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平衡、认知、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中风后倾斜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倾斜程度、平衡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对侧倾斜量表(SCP)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erg平衡量表(BB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SC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BS、MoCA、FMA、MBI、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减轻中风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倾斜症状,改善其平衡、认知及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倾斜综合征 耳针 运动想象疗法 平衡功能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楠婕 何予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36-2538,共3页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P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VR组,每组36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平衡功能训练4周,VR...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S)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P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VR组,每组36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平衡功能训练4周,VR组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4周。治疗前后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Sheikh躯干控制积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LS评分、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积分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VR组BLS评分、BBS评分及HAMD评分优于常规组(均P<0.05),VR组Sheikh躯干控制积分优于常规组(P<0.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较传统平衡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PS患者的平衡功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虚拟现实 平衡 康复
下载PDF
动态平衡训练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好阳 闫兆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132-413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平衡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倾斜(push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 ... 目的探讨动态平衡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倾斜(push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 w和8 w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组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 w和8 w后,两组TCT、BBS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4 w后,治疗组TC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 w后,治疗组TCT、BBS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平衡训练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老年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pusher)综合征 动态平衡训练仪
下载PDF
偏瘫'倾斜综合征'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彦宏 张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89-390,共2页
目的 观察'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7例偏瘫'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例)实施康复护理,即康复护士对偏瘫'倾斜综合征'患者实施以头部、躯干部、肢... 目的 观察'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7例偏瘫'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例)实施康复护理,即康复护士对偏瘫'倾斜综合征'患者实施以头部、躯干部、肢体等多种康复手法治疗,以达到使之保持整体平衡的效果;对照组(60例)实施基础护理.观察比较康复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经过12周的正规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于护理后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使其'倾斜综合征'得到很好的纠正,还可显著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综合征 康复护理干预
下载PDF
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治疗
15
作者 张冠美 王怀珍 杨清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TCT、BBS、MBI、SCP评分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 目的探讨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TCT、BBS、MBI、SCP评分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TCT、BBS、MBI得分均有升高的趋势,SCP得分均有降低的趋势,且治疗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倾斜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躯干控制能力,纠正其倾斜状态,提高其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经颅磁刺激 悬吊训练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于丽瑛 毕可萍 杨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7期3015-3017,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躯干强化训练联合干预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康复训练方案的不同,将上述入选者划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躯干强化训练联合干预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康复训练方案的不同,将上述入选者划分为对照组(本体感觉训练,43例)与观察组(本体感觉训练+躯干强化训练,43例),对比两组训练前后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与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训练8周后,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22.08±5.1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63±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观察组患者Sheikh量表(转向健侧、转向瘫痪侧、从卧位至坐位及坐位保持平衡)评分分别为(16.15±2.18)分、(16.99±2.05)分、(16.57±2.34)分、(16.95±2.3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18±2.86)分、(13.83±3.2)分、(12.73±2.36)分、(13.07±3.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经本体感觉训练与躯干强化训练联合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平衡能力,利于改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 本体感觉训练 躯干强化训练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韦棋泷 林佳慧 雷保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脑卒中患者术后应尽早开展针对性的病情评估、训练,以改善倾斜综合征患者患肢活动及肢体倾斜情况。本文从倾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评估方式开始论述,过渡至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干预方式,并从减重支持训练、视觉反馈训练、电刺激训练、... 脑卒中患者术后应尽早开展针对性的病情评估、训练,以改善倾斜综合征患者患肢活动及肢体倾斜情况。本文从倾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评估方式开始论述,过渡至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干预方式,并从减重支持训练、视觉反馈训练、电刺激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面重点叙述了此病症的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观点可对心脑血管科医学从业者提供临床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减重支持训练 视觉反馈训练 电刺激训练 注意力训练
下载PDF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段好阳 闫兆红 +3 位作者 刘福迁 刘娜 徐国兴 李贞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 观察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每日1次,每次2... 目的 观察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每日1次,每次2h,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治疗组患者将运动模式设置为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接受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的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不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只根据治疗师的提示口令,重复“向患侧或健侧倾斜-回归中立位-向健侧或患侧倾斜”动作,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对侧倾斜量表(SCP)分别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倾斜程度。 结果 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TCT、BBS、MBI和SCP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TCT评分为(42.74±7.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30.26±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TCT、BBS、MBI和SCP评分分别为(75.22±7.81)、(48.16±6.47)、(71.31±11.34)和(1.42±1.08)分,均显著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4.63±10.92)、(40.70±5.64)、(63.96±11.32)和(2.62±1.1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并明显改善其倾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平衡训练 动态 视觉反馈 任务导向性训练
原文传递
策略性靶向训练技术治疗脑卒中倾斜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苏久龙 潘翠环 +2 位作者 邵会凯 叶正茂 李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 观察策略性靶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坐起、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 目的 观察策略性靶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坐起、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则给予策略性靶向训练(包括认知注意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躯干肌强化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分别为(3.6±1.7)分、(23.9±3.2)分、(2.63±0.74)分和(53.6±11.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策略性靶向训练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征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综合征 脑卒中 策略性靶向训练
原文传递
倾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四维 关敏 +2 位作者 张静 杨美 高强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PS)是脑卒中后出现的一种姿势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平衡功能障碍,导致卒中患者活动安全性明显下降,阻碍康复治疗进程,应尽早对PS进行适当的干预。基于国内外对PS的研究成果,该文首先总结了PS发生... 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PS)是脑卒中后出现的一种姿势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平衡功能障碍,导致卒中患者活动安全性明显下降,阻碍康复治疗进程,应尽早对PS进行适当的干预。基于国内外对PS的研究成果,该文首先总结了PS发生机制的多种理论基础,阐述了存在的相关争议;其次,系统介绍了PS目前主流的评估方法与治疗方案,总结了相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旨在为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倾斜综合征 前庭 平衡 姿势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