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T1加权MR结构成像探究足月新生儿大脑87脑区体积偏侧性的分布特征及脑区体积偏侧性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三维T1WI...目的基于T1加权MR结构成像探究足月新生儿大脑87脑区体积偏侧性的分布特征及脑区体积偏侧性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三维T1WI)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4例[胎龄:(39.46±1.17)孕周;男43例,女21例;生后日龄:(10.94±6.90)天],基于Developing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dHCP)87脑区分割模板,在联影智能科研平台(uAI Research Portal)利用深度学习分割技术获得新生儿大脑87脑区体积,进而计算偏侧性系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100×(V_(L)-V_(R))/(V_(L)+V_(R)),(V:脑区体积),运用t检验及Pearson偏相关探究大脑区域体积偏侧性特征及LI与行为神经测查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期大脑区域体积左侧偏向性(LI>0)主要分布在枕叶、丘脑、尾状核、侧脑室及小脑等区域;右侧偏向性(LI<0)主要分布在海马、扣带回、颞叶及岛叶白质等区域。其中,枕叶白质(r=-0.303,P=0.015)、枕叶灰质(r=-0.315,P=0.012)、海马(r=-0.332,P<0.01)及扣带回后部白质(r=-0.263,P=0.035)的LI与主动肌张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此外并未发现各脑区的LI与行为能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新生儿期大脑区域体积已呈现出显著的偏侧性特征,脑区体积偏侧性分布范围广泛,且以右侧偏向性为主;主动肌张力在枕叶灰、白质、海马及扣带回后部白质呈右半球优势分布。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MRI评估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经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4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将...目的通过MRI评估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经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4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将其分为伴偏侧咀嚼组(17例)和无偏侧咀嚼组(17例),分析患者最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关节盘长度、盘分界角、关节盘位置以及翼外肌特点。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前,伴偏侧咀嚼(chewing side preference,CSP)组患者同侧关节盘-髁突角度(61.13±10.54°)大于无CSP组(51.12±17.27°);伴CSP组同侧、对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差值(52.52±10.91°)大于无CSP组差值(41.26±17.78°);伴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43±3.66mm2)小于无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288±4.5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最大开口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及最大开口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翼外肌上、下头长度、厚度和面积的平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O(OR=0.743)与偏侧咀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RI能无创诊断ADDWoR,伴CSP的单侧ADDWoR患者患侧关节移位更加显著,且单侧ADDWoR患者MMO与CSP存在相关性,通过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能显著改善ADDWoR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症状,缓解关节盘受压及关节盘移位程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技术诊断早期偏侧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诊断为早期偏侧性PD的患者80例为P...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技术诊断早期偏侧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诊断为早期偏侧性PD的患者80例为P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腰椎总骨密度,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比较两组骨密度、25(OH)D水平,分析PD组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D组腰椎总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D组中27.5%(22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低BMI、低25(OH)D水平是早期偏侧性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DXA能检测出偏侧性PD患者在病程早期阶段的骨密度,结合血清25(OH)D水平的降低等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折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T1加权MR结构成像探究足月新生儿大脑87脑区体积偏侧性的分布特征及脑区体积偏侧性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三维T1WI)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4例[胎龄:(39.46±1.17)孕周;男43例,女21例;生后日龄:(10.94±6.90)天],基于Developing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dHCP)87脑区分割模板,在联影智能科研平台(uAI Research Portal)利用深度学习分割技术获得新生儿大脑87脑区体积,进而计算偏侧性系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100×(V_(L)-V_(R))/(V_(L)+V_(R)),(V:脑区体积),运用t检验及Pearson偏相关探究大脑区域体积偏侧性特征及LI与行为神经测查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期大脑区域体积左侧偏向性(LI>0)主要分布在枕叶、丘脑、尾状核、侧脑室及小脑等区域;右侧偏向性(LI<0)主要分布在海马、扣带回、颞叶及岛叶白质等区域。其中,枕叶白质(r=-0.303,P=0.015)、枕叶灰质(r=-0.315,P=0.012)、海马(r=-0.332,P<0.01)及扣带回后部白质(r=-0.263,P=0.035)的LI与主动肌张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此外并未发现各脑区的LI与行为能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新生儿期大脑区域体积已呈现出显著的偏侧性特征,脑区体积偏侧性分布范围广泛,且以右侧偏向性为主;主动肌张力在枕叶灰、白质、海马及扣带回后部白质呈右半球优势分布。
文摘目的通过MRI评估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经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4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将其分为伴偏侧咀嚼组(17例)和无偏侧咀嚼组(17例),分析患者最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关节盘长度、盘分界角、关节盘位置以及翼外肌特点。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前,伴偏侧咀嚼(chewing side preference,CSP)组患者同侧关节盘-髁突角度(61.13±10.54°)大于无CSP组(51.12±17.27°);伴CSP组同侧、对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差值(52.52±10.91°)大于无CSP组差值(41.26±17.78°);伴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43±3.66mm2)小于无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288±4.5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最大开口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及最大开口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翼外肌上、下头长度、厚度和面积的平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O(OR=0.743)与偏侧咀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RI能无创诊断ADDWoR,伴CSP的单侧ADDWoR患者患侧关节移位更加显著,且单侧ADDWoR患者MMO与CSP存在相关性,通过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能显著改善ADDWoR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症状,缓解关节盘受压及关节盘移位程度。
文摘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技术诊断早期偏侧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诊断为早期偏侧性PD的患者80例为P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所有纳入对象的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腰椎总骨密度,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比较两组骨密度、25(OH)D水平,分析PD组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D组腰椎总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总骨密度、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D组中27.5%(22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低BMI、低25(OH)D水平是早期偏侧性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DXA能检测出偏侧性PD患者在病程早期阶段的骨密度,结合血清25(OH)D水平的降低等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