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5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传佛教中国化:地缘与云南傣族佛教的形成
1
作者 吴之清 邢榕瀚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毗邻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德宏等地傣族,深受巴利语南传佛教影响,致使本地传统与境外文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傣族佛教”信仰;与之相比,地处哀牢山一带的新平傣族却保持淳朴的原始信仰。两地傣族的社会差异... 毗邻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德宏等地傣族,深受巴利语南传佛教影响,致使本地传统与境外文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傣族佛教”信仰;与之相比,地处哀牢山一带的新平傣族却保持淳朴的原始信仰。两地傣族的社会差异更多从其不同的信仰文化表现出来,就其社会意涵进行分析,得出地缘关系影响同一民族作出不同选择的结论。论文揭示南传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中国化及其生存发展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傣族 原始宗教 傣族佛教
下载PDF
云南傣族糯香竹竹筒饭现状研究
2
作者 陈雨润 殷怀军 +2 位作者 李晓娅 聂琦 李雪梅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4期117-119,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对美食的偏好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地区特色美食的热度正与日俱增,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区特色美食更是受到热烈的追捧。本文将聚焦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特色地方美食竹筒饭,研究其发展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对美食的偏好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地区特色美食的热度正与日俱增,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区特色美食更是受到热烈的追捧。本文将聚焦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特色地方美食竹筒饭,研究其发展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地方特色美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饭 西双版纳傣族 特色美食 时代变迁 云南傣族 地方美食 现状研究 文化底蕴
下载PDF
傣族舞蹈的自然相生
3
作者 惠博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2期66-69,共4页
在浩渺的文化原野中,舞蹈似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傣族舞蹈作为民族艺术瑰宝,内涵深厚,姿态优美,讲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一、缘起:以何而舞傣族人民与自然相互依存,宗教信仰也与自然相关,并且从自然之中获取艺术创作灵感,故以自然而... 在浩渺的文化原野中,舞蹈似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傣族舞蹈作为民族艺术瑰宝,内涵深厚,姿态优美,讲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一、缘起:以何而舞傣族人民与自然相互依存,宗教信仰也与自然相关,并且从自然之中获取艺术创作灵感,故以自然而舞。傣族历史悠久,且能歌善舞。他们主要聚居在山川秀丽、物产富饶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两个自治县。傣族人民喜依水而居,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在傣族文化中,自然不仅仅是他们生活的依托,也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物产富饶 傣族舞蹈 山川秀丽 艺术创作 创作灵感 艺术瑰宝 吉祥物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嫄媛 王晓斐 邹洲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新建民居,传统民居空间的自我演化被打破,传统建筑文化被迫走向衰落和灭亡。文章对傣族传统民居追根溯源,通过西双版纳傣族传统...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新建民居,传统民居空间的自我演化被打破,传统建筑文化被迫走向衰落和灭亡。文章对傣族传统民居追根溯源,通过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的对比分析,得出可变因子与不变因子,总结其影响产生可变因子的原因,从而产生对未来傣族民居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民居 传统民居 民居演变
下载PDF
民族志视阈下西南地区傣族武术历史探究
5
作者 周玺 侯晓敏 杨勇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23-25,29,共4页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项目资料,了解傣族武术历史发展状况,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主要采用史料考据法、田野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傣族武术的特点、种类、广度、流行状况及历史发展。研究结果表...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项目资料,了解傣族武术历史发展状况,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主要采用史料考据法、田野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傣族武术的特点、种类、广度、流行状况及历史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傣族武术手上动作变化较多,腿法、步法较简单,种类较多,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每一种派别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及严格的程式,固定的动作图形和判断欣赏的标准;但也存在其一些不足之处,如傣族武术显得朴实,过于软和随意,普及度逐渐下降,目前一些武术套路和绝招已失传。因此,作为中华武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傣族武术,进行更好的挖掘整理,推陈出新,使这一瑰丽的珍宝放出光彩,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之花更加鲜艳,为建设民族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傣族武术 西南民族地区 历史
下载PDF
云南景谷县傣族农村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的流行现状及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芹 刘岚 +5 位作者 赵一 孙承欢 左梅 黄友 李国晖 蔡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分析云南景谷县傣族农村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的流行现状及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景谷县1 409名≥60岁的农村傣族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 ... 目的 分析云南景谷县傣族农村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的流行现状及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景谷县1 409名≥60岁的农村傣族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 云南景谷县农村傣族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和合并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52.0%和4.2%,其中男性检出率分别为2.6%、49.4%和2.3%,女性分别为6.8%、54.5%和6.0%;男性焦虑和合并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均低于女性(P<0.05)。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其焦虑和合并焦虑抑郁的检出率越低(均P<0.05)。老年人抑郁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1);慢性病患病数量不同的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年人发生焦虑(OR=0.707,95%CI:0.566~0.883)、抑郁(OR=0.492,95%CI:0.438~0.552)和合并焦虑抑郁(OR=0.602,95%CI:0.469~0.773)的风险越大。结论 云南景谷县傣族农村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社会经济差异。应加强女性、高龄、低社会经济地位、患多种慢性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干预,降低其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社会经济地位 傣族 农村地区 老年人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傣族武术发展动力、困境与纾解方略
7
作者 华闻涛 黄光伟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傣族武术发展到现在,体现了傣族人民勤奋英勇、能歌善舞的品质,成为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傣族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傣族武术发展的动力、困境进行分析,并... 傣族武术发展到现在,体现了傣族人民勤奋英勇、能歌善舞的品质,成为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傣族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傣族武术发展的动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纾解方略:挖掘傣族武术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政策扶持,增强傣族武术环境的适应能力;修复傣族武术传承空间,完善傣族传承体系;拓宽传播路径,提高傣族武术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傣族武术 动力 困境 纾解方略
下载PDF
文化生态壁龛视角下傣族象脚鼓制作工艺的传承研究
8
作者 字卿 肖寒 王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化生态壁龛”指的是与宏观生态环境不同的小环境,是文化事项最亲密、最重要的空间。国家级非遗傣族象脚鼓工艺所存续的临沧市青华村就是一个傣族汉族文化并置和混生的城市生态文化空间。在地演变形成的临沧象脚鼓工艺既要保存文化... “文化生态壁龛”指的是与宏观生态环境不同的小环境,是文化事项最亲密、最重要的空间。国家级非遗傣族象脚鼓工艺所存续的临沧市青华村就是一个傣族汉族文化并置和混生的城市生态文化空间。在地演变形成的临沧象脚鼓工艺既要保存文化传承的根脉,又要解决生产开发中“度”的问题,“文化生态壁龛”理论可以在实践中提供一个有效的思考:其一,以“文化生态壁龛”的整体关怀理念关照非遗事项;其二,文化群众与非遗事项共生共存,在文化生产性保护中,“他者”的介入应该处于“壁龛”中边缘的位域,且良性地参与其中。此外,“文化生态壁龛”理念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理念相契合,可为象脚鼓工艺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实现其在地的活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象脚鼓 文化生态壁龛 临沧市 非遗保护
下载PDF
云南傣族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9
作者 李素素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0期5-7,共3页
文章梳理了云南傣族织锦的技艺特点与艺术特征,聚焦于当前傣族织锦文创产品设计应用,分析了将这一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文创产品的策略方法,旨在推动傣锦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 傣族织锦 文创产品 非遗文化
下载PDF
傣族织锦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萍 陈福忠 李阳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傣族织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文章从傣族织锦的起源和背景入手,分析了傣族织锦纹样元素的种类、寓意、主要形式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关键词 傣族织锦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元素 艺术设计
下载PDF
红河傣族服饰的造物特征及文化内涵
11
作者 黄湘敏 崔荣荣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红河傣族是云南省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红河傣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服饰成为其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法采集红河傣族的服饰样本,对红河傣族服饰的服用功能、造物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其服饰背后的... 红河傣族是云南省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红河傣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服饰成为其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法采集红河傣族的服饰样本,对红河傣族服饰的服用功能、造物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其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表明,红河傣族服饰实用环保,丰富的装饰和大胆的配色体现了红河傣族独特的审美,服饰形制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且穿着形式多样,是其身份的象征;红河傣族服饰背后不仅蕴含了红河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同时也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傣族 造物特征 文化内涵 族群文化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12
作者 和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察,尝试分析影片的整个摄制情况。与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以复原拍摄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影像方式,呈现出强烈的论文电影特征,影片对傣族社会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着力用笔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中所未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傣族 民族志电影 论文电影
下载PDF
景东傣族陶氏土司的兴衰与民族变迁关系探析
13
作者 李永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9-92,96,共5页
景东傣族陶氏土司,从元中统三年(1262年)平定景东后,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在回民大起义的浪潮中最终土崩瓦解,世袭25代、长达500多年,最终“民国末年,仅数百人”。本文探析景东傣族陶氏土司的兴衰与景东民族变迁的关系,从而助推全面系... 景东傣族陶氏土司,从元中统三年(1262年)平定景东后,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在回民大起义的浪潮中最终土崩瓦解,世袭25代、长达500多年,最终“民国末年,仅数百人”。本文探析景东傣族陶氏土司的兴衰与景东民族变迁的关系,从而助推全面系统地了解景东发展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傣族 陶氏土司 兴衰 民族变迁
下载PDF
傣族“象鼻凤凰”审美与设计运用探析
14
作者 刘文斌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傣族历史文化悠久,“象鼻凤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独特的审美对象,凝聚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灵感源泉。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佛寺建筑以及... 傣族历史文化悠久,“象鼻凤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独特的审美对象,凝聚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灵感源泉。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佛寺建筑以及象鼻凤凰文化内涵进行梳理;观察和对比傣族建筑中象鼻凤凰装饰元素,了解景洪傣族手作土陶象鼻凤凰的制作工艺和发展现状,并从造型、寓意与象征、材质以及色彩四个审美特点对傣族象鼻凤凰进行深入探索,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象鼻凤凰”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象鼻凤凰 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化设计 工艺与设计融合
下载PDF
论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体现
15
作者 杨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傣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经典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是凸显傣族民族特色、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合理把握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有效展现傣族民族文化,文章着重对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其民族文化体现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 目的:傣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经典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是凸显傣族民族特色、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合理把握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有效展现傣族民族文化,文章着重对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其民族文化体现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傣族经典舞蹈剧目来分析傣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风格特点;再通过孔雀舞、象脚鼓舞以及鱼舞来分析傣族民族文化在民间舞蹈中的体现。结果:研究发现,傣族民间舞蹈在音乐、服装、手形、体态以及动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以及鱼舞等无不充分体现了傣族民族文化。结论:傣族民间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不仅凸显了傣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极具艺术吸引力,还让观众对傣族民间舞蹈以及傣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可以推动傣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傣族民间舞蹈的演绎中得以不断升华,从而促进傣族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舞蹈 民间舞蹈 风格特点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展望
16
作者 李正鹏 潘承毅 +1 位作者 邬阳阳 张欣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在工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也很多,但是在傣族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概述了傣族的服饰文化、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其次列...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在工业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也很多,但是在傣族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概述了傣族的服饰文化、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其次列举了人工智能在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案例,最后对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傣族服饰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傣族服饰 服饰设计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族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7
作者 洪美婷 张爽 向云波 《中国包装》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习俗和历史,这些傣族传统民族元素蕴含极高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是巨大的灵感源泉。本文以傣族传统民族...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习俗和历史,这些傣族传统民族元素蕴含极高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是巨大的灵感源泉。本文以傣族传统民族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对傣族传统民族元素的形式与内涵的深挖和研究,找出傣族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法,结合大众审美情趣和现代设计原则,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优秀包装设计,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产品的经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传统元素 现代包装设计 民族文化内涵
下载PDF
傣族“光吞”作为听觉符号的隐态价值探究
18
作者 唐凯瑞 康晋源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本研究聚焦于云南临沧市桑勘比迈等祝仪节庆中的傣族光吞敲奏,旨在通过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声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在地方化的语境中,正向解构光吞的音声形态在具体社会空间中的显现价值,以及音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隐喻。... 本研究聚焦于云南临沧市桑勘比迈等祝仪节庆中的傣族光吞敲奏,旨在通过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声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在地方化的语境中,正向解构光吞的音声形态在具体社会空间中的显现价值,以及音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隐喻。并通过采集实地录音资料,运用声学软件对光吞的音频特性进行量化分析,包括频谱分析、波形分析和声音强度,以科学揭示其独特的声学属性,为加深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提供新的视角,进而阐释其音声在傣族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文化隐喻 光吞 噪音
下载PDF
数字化视域下德宏傣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19
作者 方世英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古籍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傣族拥有丰富的古籍文献,它承载着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量庞大的特点。然而,由于保存条件、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库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傣族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 古籍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傣族拥有丰富的古籍文献,它承载着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量庞大的特点。然而,由于保存条件、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库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傣族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文章在对德宏地区的傣族古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德宏地区当前傣族古籍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古籍数字化过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统一的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老傣文数字化数据库和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的傣族古籍数字化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古籍 古籍保护 数字化 展望
下载PDF
德宏傣族古歌谣中的稻作民俗
20
作者 刘进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1期18-29,共12页
德宏傣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历史,丰富的稻作民俗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而日渐式微,一些稻作民俗甚至已经消失。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以《傣族风俗歌》为例,对傣族学者搜集整理的流传于德宏各县市的傣族古歌谣进行分析。《傣族风... 德宏傣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历史,丰富的稻作民俗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而日渐式微,一些稻作民俗甚至已经消失。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以《傣族风俗歌》为例,对傣族学者搜集整理的流传于德宏各县市的傣族古歌谣进行分析。《傣族风俗歌》中形象生动地记录和描述了多种稻作民俗事项,传唱在劳动歌、仪礼歌和生活歌中的稻作民俗在今天仍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傣族 古歌谣 稻作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