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唐成林 任晓阳 孙丹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5-296,共2页
为预防和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对1972年末~1995年3月间55例(58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6.9年。结果发现2例(4髋)为双侧再脱位,1例... 为预防和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对1972年末~1995年3月间55例(58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6.9年。结果发现2例(4髋)为双侧再脱位,1例为单侧3次脱位,余均为单侧再脱位。其中半脱位14例(16髋),占27.6%,全脱位41例(42髋),占72.4%。再脱位的发生率3.75%。术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妥、术后处理失误及功能练习错误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也是要我们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一经发现再脱位,应及早处理,方法要确切、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术后再脱位 儿童 处理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短缩截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立军 吉士俊 +2 位作者 刘卫东 周永德 马瑞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3-294,共2页
随访1978~1995年治疗6岁以上先天性髋脱位患者104例、144髋,平均随访7.2年,治疗时平均年龄8岁。股骨短缩22例、28髋,平均脱位上移2.9cm,短缩1.6cm。未短缩者82例116髋,平均脱位上移2.3... 随访1978~1995年治疗6岁以上先天性髋脱位患者104例、144髋,平均随访7.2年,治疗时平均年龄8岁。股骨短缩22例、28髋,平均脱位上移2.9cm,短缩1.6cm。未短缩者82例116髋,平均脱位上移2.3cm。结果:前者优良率85.7%,可差病例中半脱位1髋,关节僵1髋,肢体不等长2髋;后者优良率75.9%。术后再脱位9髋(半脱位7髋,全脱位2髋)占7.8%,关节僵26髋,占22.4%,肢体不等长30髋,占25.9%。认为关节间残存的压力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消除压力的有效途径是短缩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短缩截骨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麻宏伟 李祁伟 +5 位作者 卢瑶 姜俊 王岳平 王旸 马瑞雪 吉士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 (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Hox基因A ,B ,C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 7P14 15,17q2 1,12q13和 2 q3 1内选择 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 8,D17S182 0 ,D12S1686和Hox4EP ,应用PCR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 (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Hox基因A ,B ,C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 7P14 15,17q2 1,12q13和 2 q3 1内选择 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 8,D17S182 0 ,D12S1686和Hox4EP ,应用PCR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 10 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 3 0 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 ,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结果 :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6个等位基因 ,TDT分析先天性髋脱位与D12S1686遗传标记位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171,P =0 .965) ;在D7S180 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0个等位基因 ,与D7S180 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0 45,P =0 .0 14 ) ;在D17S182 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2个等位基因 ,与D17S182 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0 2 5,P =0 .0 14 ) ;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6个等位基因 ,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461,P =0 .0 11)。结论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A ,B和D簇可能有关联 ,Hox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传递不平衡检验 HOX基因
下载PDF
综合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88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滨 陈艺新 +7 位作者 彭少英 陈克洲 张汇林 王兰 贾湘谦 栾波 肖杰 何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 1 985年 1月~ 1 995年 1月采用综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8例 (96髋 )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患儿年龄分 3组 ,结合其病理选择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或同时股骨短缩。平均纠...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 1 985年 1月~ 1 995年 1月采用综合术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8例 (96髋 )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患儿年龄分 3组 ,结合其病理选择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或同时股骨短缩。平均纠正前倾角 45°,切除股骨 1 .5cm。 2 .5~ 3 .5岁行Salter术 2 2髋、Salter+股骨截骨 7髋 ;3 .5~ 5岁行Salter+股骨截骨 1 9髋、Chiari+股骨截骨 1 6髋、髋臼造盖 +股骨截骨 9髋 ;5岁以上行髋臼造盖 +Chiari+股骨截骨 2 3髋。结果 :获随访 65例 70髋 ,平均随访 6 .5年 (4~ 1 4年 )。按Mckay临床评定标准 ,优良者 61髋占 87% ;可 3髋占 4 .3 % ;差 6髋占 8.6 %。差中有 3髋因半脱位再手术。 3髋有头坏死占 4 .3 %。结论 :根据患儿及其病理选择综合术式纠正头臼异常改变 ,恢复髋关节功能 ,减少复发 ,为一项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综合性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陶洁 刘卫东 孙雅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CDH128髋,平均随访5a2个月。[结果]股骨头坏死15髋(11.7%),髋关节障碍28髋(21...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CDH128髋,平均随访5a2个月。[结果]股骨头坏死15髋(11.7%),髋关节障碍28髋(21.8%),髂骨变形、变小18髋(14%),髋臼发育不良复发4髋(3.1%)。[结论]脱位高者术中短缩股骨,避免损伤髋臼上缘软骨,截骨距髋臼上方0.5~1cm处,截开的髂骨问嵌插入足量的髂骨松质骨骨块和短缩的股骨或异体骨,保护髂骨骨骺及附着的肌肉血管束,术后3个月内避免持重,髋关节功能障碍者,给予松解后,应用CPM(continuous passitive motion),对预防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成形术 先天性髋脱位 大龄儿童
下载PDF
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可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镇痛效果 间隙阻滞 先天性髋脱位 小儿 筋膜 次髂 术后 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40例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旭 李岩 +1 位作者 范广宇 梁庆威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10年±13个月的随访。与非手术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CE角无显著差异。结论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先天性髋脱位 随访
下载PDF
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2
8
作者 庄全魁 孟晓林 +4 位作者 艾继超 时合同 芮清伟 吴刚强 陈勇 《安徽医学》 2006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对21例(24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3个月,造盖均骨性愈合,无折断及吸收。髋关节屈曲小... 目的探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对21例(24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3个月,造盖均骨性愈合,无折断及吸收。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2髋,占8.3%,21例(24髋)中股骨头坏死7髋,占29.2%。结论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效果良好,术后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下旋转截骨 PEMBERTON手术 大龄儿童 先天性髋脱位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一次性综合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红 李静 +1 位作者 石华 张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9期717-71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外科手术 护湿
下载PDF
肌骨瓣髋臼造顶加粗隆间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大鹏 田百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 对带缝匠肌的髂骨瓣髋臼造顶加粗隆间截骨术治疗 8岁以上大龄先天性髋脱位及髋发育不良患儿的疗效 ,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建立正常成人 ,正常儿童髋关节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legal的数学模型分别对正常成人... 目的 对带缝匠肌的髂骨瓣髋臼造顶加粗隆间截骨术治疗 8岁以上大龄先天性髋脱位及髋发育不良患儿的疗效 ,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建立正常成人 ,正常儿童髋关节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legal的数学模型分别对正常成人组 ,髋发育不良组 ,正常儿童组和缝匠肌造顶术后组的标准骨盆平片进行测量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 5年临床随访和生物力学评价表明 ,该术式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状态 ,手术符合生物力学规律 ,并具有方法简单 ,效果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瓣臼造顶 粗隆间截骨术 生物力学 先天性髋脱位 发育不良 手术治疗 CDH HD 手术适应证 儿童
下载PDF
用RB支具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2例的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卫东 吉士俊 +4 位作者 周永德 纪树荣 韩杰 曲成志 孟宪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本文总结了用RB支具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2例,88个髋关节,随访平均3年的临床效果。其中50例,72个髋关节完全恢复了正常,股骨头坏死2例2髋。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RB支具治疗 Ortolani弹跳体征
下载PDF
Steel三联截骨治疗6~9岁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品泉 陈珽 +1 位作者 张菁 杨根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评价Steel三联截骨手术疗效。方法 对 5例 6~ 9岁、髋臼指数平均为 4 4°的患儿行Steel三联截骨 ,对其影像学、临床结果及满意率进行随访。结果 髋臼指数平均矫正至 2 1°,疼痛和跛行好转 ,没有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目的 评价Steel三联截骨手术疗效。方法 对 5例 6~ 9岁、髋臼指数平均为 4 4°的患儿行Steel三联截骨 ,对其影像学、临床结果及满意率进行随访。结果 髋臼指数平均矫正至 2 1°,疼痛和跛行好转 ,没有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加剧。结论 Steel三联截骨对于治疗髋臼指数为 4 5°左右患儿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先天性髋脱位 Steel三联截骨 臼指数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Salter截骨术髋臼角的矫正及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峰 范广宇 +1 位作者 刘嵘 王星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2-292,共1页
目的 :研究Salter截骨术术中定量地改变髋臼对髋臼角的影响。方法 :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髋臼前旋、ACM角 (Idelberger角 )减少及髋臼外旋与末梢骨片外移、髂骨张角和Y状软骨间距离增加的关系 ,及其对髋臼角的作用。结果 :Y状软骨间增加... 目的 :研究Salter截骨术术中定量地改变髋臼对髋臼角的影响。方法 :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髋臼前旋、ACM角 (Idelberger角 )减少及髋臼外旋与末梢骨片外移、髂骨张角和Y状软骨间距离增加的关系 ,及其对髋臼角的作用。结果 :Y状软骨间增加的距离与末梢骨片外移、髋臼前旋和外旋正相关。髂骨张角与髋臼前旋和ACM角减少正相关 ,与髋臼外旋负相关。髋臼前旋、ACM角减少和髋臼外旋对髋臼角减少作用显著 ,并且增加髋臼外旋可提高髋臼角一次改善率 ,增加髋臼前旋可提高二次矫正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SALTER截骨术 臼角 矫正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患儿行闭合复位树脂石膏裤固定的护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代瑞玲 李慧英 《天津护理》 2016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常见的下肢畸形.0?6个月的患儿可以通过佩带pavlik连衣挽具来治疗.对于年龄在6?18个月和pavlik挽具失效的患儿,首选治疗方法为髋关节闭合复位、人体位石膏固定.自2012年起...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常见的下肢畸形.0?6个月的患儿可以通过佩带pavlik连衣挽具来治疗.对于年龄在6?18个月和pavlik挽具失效的患儿,首选治疗方法为髋关节闭合复位、人体位石膏固定.自2012年起我科对DDH闭合复位的患儿行树脂石膏裤固定,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树脂石膏裤 护理
下载PDF
翻转假臼大造盖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丹舟 孙莉 王文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21-922,共2页
目的 :为了避免Chiari成形术和强力插入造盖术的点状负重问题。方法 :作者设计了翻转假臼大造盖的术式。结果 :自1 991年以来 ,为 1 3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应用此术式 ,其中 8例平均随访 4年 ,功能及X线片示髋关节结构恢复满意。结论 :通... 目的 :为了避免Chiari成形术和强力插入造盖术的点状负重问题。方法 :作者设计了翻转假臼大造盖的术式。结果 :自1 991年以来 ,为 1 3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应用此术式 ,其中 8例平均随访 4年 ,功能及X线片示髋关节结构恢复满意。结论 :通过切除真、假臼之间的骨嵴并凿成V形骨槽 ,下翻假臼使其和真臼连成一大臼 ,充分容纳 (或经股骨短缩截骨后的 )股骨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假臼形成 假臼翻转大造盖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天性髋脱位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德立 黎立 +2 位作者 王身吉 黄开荣 刘复奇 《中医正骨》 1995年第6期8-10,共3页
采用7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549例(739髋),得到6个月~17年随访的496例(597髋)中,优75.21%,良13.26%,可6.97%,差4.69%,优良率88.47%。临床观察表明,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采用7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549例(739髋),得到6个月~17年随访的496例(597髋)中,优75.21%,良13.26%,可6.97%,差4.69%,优良率88.47%。临床观察表明,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最佳年龄为3~5岁。术式的选择需根据患儿的年龄、脱位程度、髋臼及股骨头发育情况而定,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方法。重点讨论了7种手术的适应症和术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术前牵引和术后外固定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下肢悬吊牵引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齐素红 董梅 张中礼 《天津护理》 2012年第4期220-221,共2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8年以前对于6到18个月的患儿多直接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内收肌切断和石膏裤外固定[1]。由于...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8年以前对于6到18个月的患儿多直接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内收肌切断和石膏裤外固定[1]。由于该年龄段患儿患侧股骨头向上移位,出现下肢短缩、内收肌挛缩外展受限明显和"不可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牵引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护理
下载PDF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功能锻炼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川 段惠军 林振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原因之一就是手术后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的正确的功能锻炼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1 临 床 资 料1.1 术后功能锻炼:本组共16例,20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女...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原因之一就是手术后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的正确的功能锻炼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1 临 床 资 料1.1 术后功能锻炼:本组共16例,20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女性13例,男性3例。左髋12例,右髋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先天性关节脱位 功能锻炼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CT测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珽 张菁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方法 对 18例先天性单侧髋脱位患儿作CT检查 ,比较其患侧与健侧的髋臼前倾角 ;18例患儿均做手术切开复位 ,对其中 6例患儿术后半年作CT随访 ,比较其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结果 患侧的...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方法 对 18例先天性单侧髋脱位患儿作CT检查 ,比较其患侧与健侧的髋臼前倾角 ;18例患儿均做手术切开复位 ,对其中 6例患儿术后半年作CT随访 ,比较其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结果 患侧的髋臼前倾角与健侧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可改变髋臼前倾角 ,部分会至异常范围。结论 先天性髋脱位的髋臼前倾角与正常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臼前倾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带缝匠肌髂骨块造盖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带缝匠肌髂骨块造盖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22 例中7 例采用单纯髋臼造盖术,其余均行关节囊切开复位,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纠正过大的股骨颈前倾角,髋臼造盖术.年龄7~13 岁,平均9.2 岁.结果术后经6个月~8年... 目的报道应用带缝匠肌髂骨块造盖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22 例中7 例采用单纯髋臼造盖术,其余均行关节囊切开复位,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纠正过大的股骨颈前倾角,髋臼造盖术.年龄7~13 岁,平均9.2 岁.结果术后经6个月~8年,平均5 a的随访,按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6.5%,按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1%.结论带缝匠肌髂骨块髋臼造盖,可稳定和维持髋臼顶部弧形截骨的位置,提高髋臼有效宽度,恢复髋臼指数及正常CE角,使髋关节获得同心圆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 臼造盖 先天性髋脱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