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的选择——重返“上海批评圈”与先锋小说
1
作者 叶小舟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8期161-16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作为文学新潮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劲的力量,冲击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规约之下的文坛,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上海批评圈”以敏锐的眼光与多维度的探索建构起自身独特的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作为文学新潮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劲的力量,冲击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规约之下的文坛,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上海批评圈”以敏锐的眼光与多维度的探索建构起自身独特的批评话语,开启了先锋小说的经典化进程,为先锋小说的文学史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先锋小说与“上海批评圈”在共时生长的过程中紧密合作,协同建构起彼此的话语空间。但“上海批评圈”的批评活动与先锋小说创作的共生关系也形成一系列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使得“先锋”的退潮与转型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批评圈” 先锋小说 先锋批评
下载PDF
“边地秘境”与先锋小说的遇合——以马原藏区小说的空间叙事为中心
2
作者 张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共7页
1984年前后,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书写边地空间或者边地秘境为突出特征的小说。1984年,发表在《民族文学》上扎西达娃的《谜样的黄昏》,《西藏文学》上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十月》上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这几篇生动描写异域风情... 1984年前后,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书写边地空间或者边地秘境为突出特征的小说。1984年,发表在《民族文学》上扎西达娃的《谜样的黄昏》,《西藏文学》上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十月》上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这几篇生动描写异域风情的小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这几位作家之后几年的创作来看,这一年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的创作明显受到了西方小说的影响,运用现代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形式技法,带有鲜明的先锋意味,有意选择“边地秘境”作为书写的对象,如草原、藏地、古老文明的保留地或发祥地,有时甚至只是营构了某种特殊的想象空间,来展示西藏、青海等边地或秘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先锋小说 空间叙事 西方小说 张承志 边地 《十月》 异域风情
下载PDF
先锋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间性及其发展新趋向
3
作者 陈娇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18-124,156,共8页
1980年代中期以来至新世纪初,先锋小说历史叙事以拼贴或改写方式整合多种文本,呈现多文本叠合的文本间性特征。先锋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间性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从最初仅是叙述形式激进探索的结果,到后来发展成为创作审美的自觉... 1980年代中期以来至新世纪初,先锋小说历史叙事以拼贴或改写方式整合多种文本,呈现多文本叠合的文本间性特征。先锋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间性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从最初仅是叙述形式激进探索的结果,到后来发展成为创作审美的自觉追求,并于近年来呈现新变趋向:拼贴式文本间性呈现为拼贴与改写、回望相结合;改写式文本间性则是残缺或循环的关键性情节链渐趋闭合状态,或者穿插历史、文化及人性等书写,使作品的情感基调、文学观念和历史观念等呈现多元综合趋向。这是当代小说激进探索与创新的产物,折射当代文化语境、文学思潮及主体性理论等的发展演变,体现当代小说创作力图反叛与消解宏大历史叙事,探索文学审美的多种可能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历史叙事 文本间性 拼贴 改写
下载PDF
语料库视域下中国先锋小说英译之双重叙事进程翻译建构
4
作者 杨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9,共8页
本文借鉴费伦后经典叙事学的叙事进程概念,同时关注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拓展性阐释,基于并拓展图伦的语料库文体学关于叙事进程实证研究的参数框架,以我国当代作家余华短篇先锋小说英译本为例证,探讨汉语小说英译过程中叙事性的规律契合... 本文借鉴费伦后经典叙事学的叙事进程概念,同时关注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拓展性阐释,基于并拓展图伦的语料库文体学关于叙事进程实证研究的参数框架,以我国当代作家余华短篇先锋小说英译本为例证,探讨汉语小说英译过程中叙事性的规律契合与变异。研究发现一是故事层“不稳定性”翻译建构中的高频关键词基本能够还原故事,其中人物之符号化基本与原著重合,叙事谓语动词频率降低增强了弱化人物和情节的叙事效果,段首或作品首尾句更显叙事进程的转折和延续;二是话语层“张力”之翻译建构中的叙事语气有所增强,译文总体呈现召唤性和期待性增高的叙事效果;三是隐性进程均呈泛历史化叙事建构,其中译文能够体现其非语境化的叙事特征,基本保留肯定与否定的对话纠缠关系以展示所谓的“叙事功能和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双重叙事进程 先锋小说 叙事学
下载PDF
场域视野下扎西达娃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5
作者 彭秀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3-89,共7页
经典化是指某些文学作品在一定场域内“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和《去拉萨的路上》等先锋小说发表不久即被多家选刊转载和多种选本选入,在文学传播场中快速经典化,... 经典化是指某些文学作品在一定场域内“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和《去拉萨的路上》等先锋小说发表不久即被多家选刊转载和多种选本选入,在文学传播场中快速经典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评定场中的经典化则存在众声喧哗现象,其于“世界文学空间”和大众文化场中经典化不足。从场域的角度考察扎西达娃小说的经典化,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当代早期先锋小说经典化问题,以及其在不同场域中经典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先锋小说 经典化 场域 世界文学空间
下载PDF
如何理解“先锋小说” 被引量:41
6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9,共16页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历史语境 文学观念 历史本质 人生体验 叙述方式 编辑家 批评家
下载PDF
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32
7
作者 贺桂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8,共8页
本文从探询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着手,揭示其所借重的文学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特性。先锋小说在颠覆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叙述程式的“形式革命”的过程中,试图用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自己瓦解现实主义的凭藉,并将自己接续到由... 本文从探询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着手,揭示其所借重的文学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特性。先锋小说在颠覆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叙述程式的“形式革命”的过程中,试图用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自己瓦解现实主义的凭藉,并将自己接续到由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构成的“世界文学”共同体之中。其中的专业主义和“西方主义”的文学态度,使其与倡导“形式”与“内容”二分和文学自律性的“纯文学”观念契合,而对自己的书写所构造的现实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缺乏历史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知识谱系 意识形态 形式革命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反因果:迷宫与圈套——“先锋小说”的结构特征及意识倾向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先科 黄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79-82,共4页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与前卫性主要是通过其叙述方式得以体现的。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对传统情节结构及其相关的准则、规范的拆解、颠覆实现其在意识层面上对传统意识的消解。拆解传统情节结构的主要策略是对传统故事建构的连贯性与因...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与前卫性主要是通过其叙述方式得以体现的。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对传统情节结构及其相关的准则、规范的拆解、颠覆实现其在意识层面上对传统意识的消解。拆解传统情节结构的主要策略是对传统故事建构的连贯性与因果性机制进行有意地毁弃 ,“先锋小说”实现其“反因果”策略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藏匿故事的关键因素造成障碍和谜团 ;二是通过故事因素的重复叙述有意造成矛盾与破绽 ,造成一种故事因素互相否弃的“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结构特征 意识倾向
下载PDF
溃败的先锋——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备忘录 被引量:8
9
作者 向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9-144,共6页
先锋文学写作是背对传统面向未来的写作。前卫性、反叛性、超越性和过程性是先锋文学的四个本质特征。发轫于 80年代中期并在 1 988年达到高潮的中国先锋文学 ,进入 90年代后其叙事方式和艺术经验被不断地自我复制和重复 ,先锋作家们纷... 先锋文学写作是背对传统面向未来的写作。前卫性、反叛性、超越性和过程性是先锋文学的四个本质特征。发轫于 80年代中期并在 1 988年达到高潮的中国先锋文学 ,进入 90年代后其叙事方式和艺术经验被不断地自我复制和重复 ,先锋作家们纷纷抛弃了先锋的反叛立场 ,进入商业化写作轨道。至此 ,当代小说中的先锋性已丧失殆尽 ,掌声响起之际也是先锋文学气数殆尽之时。所以 ,90年代是一个没有先锋的文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先锋小说 返回传统 自我重复 先锋终结
下载PDF
先锋小说与“五四”文学的审父意识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伟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审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普遍情结。本文认为:先锋小说对父亲进行了非理性的无情审视和怀疑,揭示了父辈丑陋和衰颓的生存景观,具有强烈的弑父色彩。同时,通过“五四”文学中的审父意识进行比较,展示出各自不同的审父文化景观。
关键词 先锋小说 五四文学 审父意识
下载PDF
叙述的权力:先锋小说的政治美学阐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理性统治。存在的探索和存在感的凸显,还原了现实政治的真相,表现了特别的政治精神。先锋小说的“卑微观点”,则从“小”角度解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大话”。叙事视点本身的显现,构成了小说叙事话语的自赎,是对叙事权力本身的反思和反叛。先锋叙事的政治智慧,也可以反观政治美学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述 政治美学 中国
下载PDF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以陈晓明先锋小说批评为中心 被引量:6
12
作者 支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进而走向价值中立、平面性的文本解析游戏,从而为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提供了一套全然不同的话语形态和术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德里达 后现代 先锋小说 陈晓明
下载PDF
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建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同为80年代创新的先锋,王朔和先锋小说家的文学史命名迥然有别。成长于大院的特殊身份和改革初期的经历使王朔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身份焦虑成为其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市场逻辑使他的小说具有通俗性,"文革"经验又使其超出... 同为80年代创新的先锋,王朔和先锋小说家的文学史命名迥然有别。成长于大院的特殊身份和改革初期的经历使王朔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身份焦虑成为其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市场逻辑使他的小说具有通俗性,"文革"经验又使其超出写实层面,具有了先锋性意涵。在多重误读中存在的王朔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差异性,构成我们重新思考被"现代派"重塑的"当代文学"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先锋小说 差异性 身份焦虑 文本误读
下载PDF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法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67-72,共6页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张法一90年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先锋文学的丧失先锋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先锋文学的艺术创新和80年代的特定文化氛围来论述先锋性的获得及其时代意义,由此来引导从文化上询...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张法一90年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先锋文学的丧失先锋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先锋文学的艺术创新和80年代的特定文化氛围来论述先锋性的获得及其时代意义,由此来引导从文化上询问先锋性何以失落和怎样才能重获。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先锋文学 叙述者 叙述方式 后现代 现代派小说 语言游戏 艺术形式 孙甘露 先锋
下载PDF
绝对主义 历史面向 价值面向——美籍华裔学者眼中的中国先锋小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昌切 陆丽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中国先锋小说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北美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搜集与细读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侧重分析这些研究背后的理论诉求以及脱胎于这种理论诉求的两个面向(历史面向、价... 中国先锋小说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北美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搜集与细读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侧重分析这些研究背后的理论诉求以及脱胎于这种理论诉求的两个面向(历史面向、价值面向),希冀勾勒出美籍华裔学者对中国先锋小说研究的基本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学者 中国先锋小说 绝对主义 历史面向 价值面向
下载PDF
论余华的先锋小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立新 王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先锋小说在已经彻底赢得了读者之后何以走向历史民间叙事,并以一种反叛先前创作路径的方式告别了先锋?这一文学事相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问题。先锋小说是否真如论者所云已经丧失了其文学上的先锋性?先锋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与内在... 先锋小说在已经彻底赢得了读者之后何以走向历史民间叙事,并以一种反叛先前创作路径的方式告别了先锋?这一文学事相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问题。先锋小说是否真如论者所云已经丧失了其文学上的先锋性?先锋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与内在逻辑如何?本文以余华小说为个案,希望能够揭示这一文学变迁的部分真相,并对前此有关的研究作一小结。时间所造成的距离已使得这项课题研究成为了可能,而怎样才能重获先锋更使得这一课题研究成为了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文化选择 余华
下载PDF
先锋小说价值取向的批判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卫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67-71,共5页
继“现代派”小说之后,当代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个专注于形式实验的小说潮流———先锋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吕新、北村等。对于先锋小说,人们多在叙事、语言等技术层面上论及,而对其涉及的价... 继“现代派”小说之后,当代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个专注于形式实验的小说潮流———先锋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吕新、北村等。对于先锋小说,人们多在叙事、语言等技术层面上论及,而对其涉及的价值取向问题避而不谈。即使以此作论者,也往往因缺乏一份居高临下的价值势能而未能将视野伸展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全部历史特别是文学的未来发展的前景中去把握。本文从文学的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入手,对先锋小说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价值取向 传统小说 先锋作家 孙甘露 马原 叙事模式 形式实验 《现实一种》 叙事圈套
下载PDF
西方现代审丑思潮与中国先锋小说丑学观念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洪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通过考察西方现代感性学中的“审丑”及其对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催生作用,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先锋小说的感性学观念的变化——由审美到审丑的演进,进而论述了审丑这一先锋小说的重要特质。
关键词 感性学 审美 审丑 丑学 先锋小说
下载PDF
“真实”的分析──以“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学昕 《北方论丛》 2000年第4期73-78,共6页
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无论在文学表现形态即表现手法、叙事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上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探索,都是对传统真实性理论的革命性冲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审美姿态... 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无论在文学表现形态即表现手法、叙事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上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探索,都是对传统真实性理论的革命性冲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审美姿态已不是唯一的选择,以小说叙事方法、叙事策略的变化为潮流的文体革命率先把人们的阅读带入新的视野。对“真实”这一文艺理论中富于思辨性命题进行重新考察,有助于理清创作主体、真实性、小说叙事的基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新写说小说 先锋小说 文学真实性
下载PDF
当代先锋小说的儿童叙事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厚琴 魏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童题材小说大多使用回顾性的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有视角越界现象,叙事的自由完全突破传统叙事视角限制,先锋作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赋予当代小说叙事以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儿童叙事 儿童创伤记忆 多重视角 视角越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