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黑人谈河流》解读兰斯顿·休斯的民族意识 |
李佩佩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2
|
论黑人音乐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创新 |
罗良功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3
|
论兰斯顿·休斯的人民阵线诗歌 |
罗良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4
|
论兰斯顿·休斯的幽默 |
罗良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5
|
兰斯顿·休斯小说《早秋》的诗化特征分析 |
张松柏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兰斯顿·休斯小说《并非没有笑声》的意象叙事 |
林娟
欧阳凤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7
|
忧伤与憧憬: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美国梦 |
刘文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2
|
|
8
|
自然书写作为政治表达:论兰斯顿·休斯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 |
罗良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从独语走向对话:中国的兰斯顿·休斯研究三十年 |
罗良功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4
|
|
10
|
种族发现与艺术视角: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成长 |
罗良功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9 |
3
|
|
11
|
从“混杂”理论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 |
郑怡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2
|
试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兰斯顿·休斯的《疲倦的布鲁斯》的影响 |
马晶晶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 |
2
|
|
13
|
论兰斯顿·休斯早期的美学思想 |
罗良功
|
《三峡论坛》
|
2010 |
1
|
|
14
|
兰斯顿·休斯的“新美国梦” |
王建新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3
|
|
15
|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地名意象 |
程细权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6
|
论兰斯顿·休斯《并非没有笑声》的创伤叙事 |
李曼曼
|
《宿州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7
|
美国黑人梦与兰斯顿·休斯的短诗“哈莱姆” |
唐旭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8
|
解构中的重构——兰斯顿·休斯的乌托邦 |
毕小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延缓的美国梦:兰斯顿·休斯的短诗《哈菜姆》 |
唐旭
陈圣白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超越疲倦的布鲁斯”:兰斯顿·休斯的黑人城市书写 |
欧荣
李婷婷
|
《美育学刊》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