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逻辑、理论基底与体系构架
2
作者 吴锋 王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蕴含“三位一体”的历史逻辑,即以对“中华民族”国族概念与其共同体内涵的辨析论证为思想主题,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为平台基础,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探索为现实路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蕴含“三位一体”的历史逻辑,即以对“中华民族”国族概念与其共同体内涵的辨析论证为思想主题,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为平台基础,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探索为现实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追溯推究中华民族的演化过程与内在结构,剖释缕析中国族际关系的共同体性质,擘肌分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各民族自治的关系机制,同时围绕组织领导、民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思想宣传、关系协调等多维度,形成了互为支撑、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的操作系统,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群众生活中有具象载体,在媒介传播中有形象呈现,在民族交往中有意象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工作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国企民企共生共济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体系
3
作者 李先军 《国企管理》 2024年第3期29-30,共2页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推进国企民企共生共济共同体建设,才能确保“国民共进”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当前,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指引下,要想...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推进国企民企共生共济共同体建设,才能确保“国民共进”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当前,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指引下,要想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目标,需要强化国企民企共生共济共同体建设的多层次目标体系认识,推动新形势下国企民企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有序竞争、支持重点产业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重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共同体建设 国企民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有序竞争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
4
作者 赵根良 《内江科技》 2024年第9期9-11,共3页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及协同育人共同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解析了目前产教融合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题的成因,制定了多元化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将重点放置在...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及协同育人共同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解析了目前产教融合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题的成因,制定了多元化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将重点放置在利益驱动机制、学生主体意识激发、产教结合协同育人体制建设以及评价系统创新方面,打造全面化协同的育人管理模式,确保能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主体意识 产教结合 共同体建设 育人共同体 核心框架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探究
5
作者 王伟丽 《汽车维修技师》 2024年第20期60-61,共2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行...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背景、模式、实施路径及成效,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教融合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空间转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物质空间的交互耦合,展现出空间数字化日益走向数字空间化的演进之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场域开始从物质空间转向数字空间。从空间数字化到数字空间化是一个由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再由抽象空间复原乃至超越具...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物质空间的交互耦合,展现出空间数字化日益走向数字空间化的演进之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场域开始从物质空间转向数字空间。从空间数字化到数字空间化是一个由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再由抽象空间复原乃至超越具体空间的变迁历程,由其引发的“过滤”“开放”“破壁”“映射”“压缩”等一系列空间反应,正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从异质到同一的属性强化、从他者到自我的主体赋权、从鸿沟到红利的价值增值、从符码到象征的表征具现、从离散到互嵌的结构进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崛起,要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阵地、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空间形态,就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空间化进程,以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数字生存空间构筑历史命运共同体,以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数字治理空间发展国家政治共同体,以各民族互利共享的数字生产空间建设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多元文化交融的数字文明空间形塑精神文化共同体,以族际关系和美的数字交往空间打造社会生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字空间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作用
7
作者 陈丽霖 袁蕴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8,13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民族理论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质生产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民族理论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和保障,二者有机地统一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生产要素的权重分布和配置模式发生着质的变化,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生产要素融合的衍生价值和后发优势等竞争优势。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经济属性,结合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形成推动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民族地区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切实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进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时代目标和实践路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而激发和凝聚起各族人民共同致力现代化建设的源动力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发展逻辑内在规定着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取向...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而激发和凝聚起各族人民共同致力现代化建设的源动力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发展逻辑内在规定着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取向。中华民族历经古代自在的发展进程和近代的民族自觉进程,现当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启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自为发展道路。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来铸牢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为此,新时代民族工作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住重点工作探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历史逻辑 时代目标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公平正义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逻辑蕴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刘畅 李戈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协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各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平正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高度融通之处,二者生发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优秀文化传统、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着眼于各族... 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协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各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平正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高度融通之处,二者生发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优秀文化传统、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着眼于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融通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寓于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之中。在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可通过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完善相关法治保障、凝聚各民族思想行为、推进社会“善治”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几个方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卜令全 葛尊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二者的内在逻辑互联互通,存在共同性特征,主要集中于主体力量的同一性、实践发展的关联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当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以“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政治原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推进民族地区‘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为基本支撑,以“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外部环境保证,以此协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越芬 丁思静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共...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立足现实需要、把握建设机遇、主动担当作为,从四个方面切入,即以党的领导为政治感召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推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凝聚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社会保障力,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化建设的多方位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锻造最坚定、最稳固的共同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政治感召力 经济推动力 文化凝聚力 社会保障力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胜林 肖西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丰富的内涵。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共同愿景难以有效达成、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不充分、协作效果有待提升。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改进协同合... 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丰富的内涵。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共同愿景难以有效达成、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不充分、协作效果有待提升。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改进协同合作策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同体建设 育人体系建设
下载PDF
高校实验队伍岗前培训共同体建设的一体化探究
13
作者 高霞 赵健 +1 位作者 徐剑波 张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2,共4页
高校实验人员水平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发展,对实验队伍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的岗前培训能够提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整体缺乏系统性与知识、技能的共享与传递,限制了实验室整体水平提升。提出了构建岗前培训共同体建设的概念,实践... 高校实验人员水平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发展,对实验队伍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的岗前培训能够提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整体缺乏系统性与知识、技能的共享与传递,限制了实验室整体水平提升。提出了构建岗前培训共同体建设的概念,实践岗前培训共同体建设发展、协同合作和互利共赢,有效推动实验队伍的创新发展,促进实验队伍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成长,提升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队伍 岗前培训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旨向
14
作者 闫昭宁 王振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价值旨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的“连续性”赋予深厚根基,“创新性”赋予不竭动力,“统一性”赋予重要保障,“包容性”赋予精神特质...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价值旨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的“连续性”赋予深厚根基,“创新性”赋予不竭动力,“统一性”赋予重要保障,“包容性”赋予精神特质,“和平性”赋予基本底色。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以中华民族为载体,中华民族的建设与发展亦需要中华文明的内化和引导。在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滋养下,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创造历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好发展打牢文明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特性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价值旨向
下载PDF
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
15
作者 王子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1,共7页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不断深化。菲律宾作为东盟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较好。探索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不断深化。菲律宾作为东盟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较好。探索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加强双边职业教育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两国乃至整个东盟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系统梳理菲律宾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及特征,基于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强化双边职业教育合作的政策和机制协同、构建职业教育标准对接和文化交流机制、打造职业教育资源合作开发与共享平台、探索设立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菲职业教育 共同体建设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康德道德义务论批判与新时代道德共同体建设
16
作者 曹胜亮 杨怡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义务论 马克思主义 道德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
17
作者 邓晓宇 《职教通讯》 2024年第8期80-87,共8页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推动力,也是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团队,当下还存在系统思维不...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推动力,也是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团队,当下还存在系统思维不足、共同体愿景不明、团队合作制度不全及传统理念固守等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系统思维、构建共同愿景、完善制度建设、重塑教学理念,创新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高职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构逻辑
18
作者 杨亚雄 王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逻辑上呈现出深层互构关联,形成了由互构基石、互构前提、互构保障组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文化同源、主体统一和使命一体铺设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提供的“格局—精神”的实然基...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逻辑上呈现出深层互构关联,形成了由互构基石、互构前提、互构保障组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文化同源、主体统一和使命一体铺设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提供的“格局—精神”的实然基础,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结构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铺筑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内容”方面的应然指向,内蕴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明确和具体内容,铺就了二者互构的逻辑保障。这些结构性元素共同织就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互构逻辑,为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动机制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互构逻辑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19
作者 李恩华 陈俊利 《河北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不仅是回应国家政策、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还是凝聚多方育人合力、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当...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不仅是回应国家政策、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还是凝聚多方育人合力、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普遍面临的目标歧异、协同不力、专创脱节、平台短缺等问题,需通过强化目标认同、构建联动机制、整合课程资源、搭建多元平台,探索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可行路径,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 育人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
20
作者 廖欢 《新湘评论》 2024年第3期52-52,共1页
社会组织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形势所迫。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 社会组织参与 共同体建设 主体力量 正确引导 有机组成部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