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5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占琴 杨相昆 +3 位作者 颉健辉 田海燕 桑志勤 夏春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4-1265,共12页
【目的】为明确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下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南疆地区复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育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杂交新品种XL1822和XL1... 【目的】为明确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下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南疆地区复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育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杂交新品种XL1822和XL1903为材料,设置高、低两种密度(9.00×10^(4)和11.25×10^(4)株/hm^(2)),研究两个玉米品种高、低密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构等的差异。【结果】XL1822低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叶片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XL1903高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叶片Y(Ⅱ)、qL较高。XL1822低密度处理在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略高于高密度。XL1903高密度处理全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较高。XL1822低密度籽率产量为925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5590 kg/hm^(2),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XL1903高密度籽率产量为9065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9095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较高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SAPD值为玉米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奠定基础。极早熟品种XL1822低密度处理、早熟玉米品种XL1903高密度处理在关键生育时期植株Y(Ⅱ)、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因此XL1822种植密度为9×10^(4)株/hm^(2),XL1903种植密度为11.25×10^(4)株/hm^(2)时在南疆地区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早熟 极早熟 叶绿素荧光特征 粮饲兼用 产量
下载PDF
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龙麦77
2
作者 杨雪峰 宋维富 +9 位作者 刘东军 赵丽娟 仇琳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张延滨 白光宇 孙雪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5-1085,共1页
龙麦7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最新育成推广的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配置杂交组合“龙04F3-3627-3/龙07F3-3509-1”,2009-2014年田间种植F_(1)~F_(6)代,后代以生态系谱法选择为主,并结合分子标记、品质... 龙麦7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最新育成推广的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配置杂交组合“龙04F3-3627-3/龙07F3-3509-1”,2009-2014年田间种植F_(1)~F_(6)代,后代以生态系谱法选择为主,并结合分子标记、品质分析、病害鉴定、产量比较等手段,经多年选育,于2014年决选稳定品系龙14-4112。2022年5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64。2023年5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杂交组合 兼用 田间种植 小麦新品种 系谱法选择 病害鉴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资源
下载PDF
纤籽兼用亚麻新品种华亚9号的选育
3
作者 康庆华 宋喜霞 +12 位作者 姜卫东 姚丹丹 孙中义 王玉富 陈晓艳 袁红梅 吴广文 邱财生 朱炫 姚玉波 邸桂俐 刘丹丹 唐立郦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44-145,148,共3页
纤籽兼用亚麻品种能纤用也能籽用,种植纤籽兼用亚麻可同时满足亚麻纺织和榨油产业原料需求。华亚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引进种质资源Nike为亲本,对下胚轴组织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苗,生根移栽后筛选变异单株... 纤籽兼用亚麻品种能纤用也能籽用,种植纤籽兼用亚麻可同时满足亚麻纺织和榨油产业原料需求。华亚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引进种质资源Nike为亲本,对下胚轴组织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苗,生根移栽后筛选变异单株,再利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亚麻新品种。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亚麻(胡麻)(2023)230012。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适中,抗旱、抗倒伏性强,中抗枯萎病。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纤籽兼用亚麻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促进亚麻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纤籽兼用 华亚9号 选育
下载PDF
8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周旭梅 高旭东 +1 位作者 高洪敏 郑君海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是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的重要评价指标。为客观评价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以8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产量指标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与比较,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隶...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是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的重要评价指标。为客观评价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以8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产量指标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与比较,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3个产量指标之间密切相关;株高、穗位、绿叶数、穗粗等性状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较强,在提高粮饲兼用玉米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绿叶数与穗粗对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筛选出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国审品种Z710隶属函数值最高,其次为丹3232和丹32317。综合各项指标,Z710和丹32317整体表现良好,可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进行种植,丹3232可作为以青贮玉米为主的粮饲兼用玉米备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饲兼用 相关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5
作者 邹积祥 杨陶陶 +2 位作者 伍龙梅 包晓哲 张彬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为明确华南双季稻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以6个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按当地高产栽培条件在早、晚季种植,测定其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结果表明,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晚季种... 为明确华南双季稻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以6个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按当地高产栽培条件在早、晚季种植,测定其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结果表明,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晚季种植时产量分别为6.68~7.91 t/hm^(2)和5.72~6.11 t/hm^(2);早季产量显著高于晚季,平均增幅为1.53 t/hm^(2)。相关分析表明,较高的早季产量与其有效穗数和粒重的提高有关。早、晚季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差异显著;相对于晚季,早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平均提高25.0%和29.5%。另外,早、晚季产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显著正相关。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季种植时具有较高的产量、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 ‘丝苗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下载PDF
赏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37
6
作者 曾燕楠 赵韩伟 +4 位作者 程润东 纪洪亭 王士红 王勇 赵荷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83-186,共4页
为选育优质多用途紫心甘薯新品种,2013年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绵紫9号为母本混合授粉,育成紫心新品种苏薯37,可作蒸煮、加工和观赏用。该品种株型匍匐,中长蔓型,叶形缺刻,顶叶黄绿色,叶色褐色,叶脉紫色,茎蔓褐色,地上部观... 为选育优质多用途紫心甘薯新品种,2013年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绵紫9号为母本混合授粉,育成紫心新品种苏薯37,可作蒸煮、加工和观赏用。该品种株型匍匐,中长蔓型,叶形缺刻,顶叶黄绿色,叶色褐色,叶脉紫色,茎蔓褐色,地上部观赏性佳。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熟食干面粉糯,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薯块平均烘干率为32.24%。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感根腐病,高感薯瘟病和蔓割病。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3)320038,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食兼用 甘薯 新品种 苏薯37
下载PDF
鲜食加工兼用型椰子种质鉴定和综合评价
7
作者 刘蕊 弓淑芳 张照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为了筛选鲜食加工兼用椰子种质,为椰子种质资源鉴定和兼用型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44份椰子种质8月龄及12月龄果的33个果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对其中18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9个主要性状开展主成分分析,并对种质... 为了筛选鲜食加工兼用椰子种质,为椰子种质资源鉴定和兼用型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44份椰子种质8月龄及12月龄果的33个果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对其中18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9个主要性状开展主成分分析,并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变异分析结果表明,8月龄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7%~37.16%,12月龄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0%~41.28%;聚类分析表明,根据8月龄及12月龄果性状均可将44份种质分成三大类,分别为椰水糖度高、中、低3类及椰肉占比高、中、低3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2月龄果椰肉占比与椰果质量、椰果长、椰果宽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是8月龄、12月龄果的椰水糖度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9个性状可以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3.896%;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鲜食加工综合性状优良的椰子种质。分析结果说明44份椰子种质在果实性状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为选择不同特点的种质提供了选择范围,果实性状之间存在大量的显著相关性,筛选出V405、Y224、Y261等10份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兼用型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兼用 聚类分析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浅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乳肉兼用牛养殖融合发展
8
作者 欧四海 杨阳 +2 位作者 陈爱江 王刚 李广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了降低本地养牛业品种单一的养殖风险,走养殖乳肉兼用牛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养牛业综合经济效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引进乳肉兼用牛杂交改良本地高产荷斯坦奶牛,在荷斯坦奶牛场,用德系弗莱维赫公牛做父本,荷斯坦奶牛做母本,进行杂... 为了降低本地养牛业品种单一的养殖风险,走养殖乳肉兼用牛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养牛业综合经济效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引进乳肉兼用牛杂交改良本地高产荷斯坦奶牛,在荷斯坦奶牛场,用德系弗莱维赫公牛做父本,荷斯坦奶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在保留40%高产奶牛核心群的基础上,发展高产杂交乳肉兼用牛,同时,对中低产奶牛及其杂交代进行育肥出售。通过杂交改良,利用荷斯坦和乳肉兼用牛的品种优势,在不改变奶牛场产奶量的基础上,多品种养殖,既产奶又产肉,有效解决了本地荷斯坦奶牛养殖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后发病率高、胎间距长、生产年限短、效益受市场奶价波动影响大等问题,提升了奶牛场综合盈利收入和抵抗盈亏效益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肉兼用 荷斯坦牛 养殖模式 杂交改良 融合发展
下载PDF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川单99
9
作者 兰海 向勇 +2 位作者 李芦江 韦如俊 夏超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1期22-22,共1页
川单99是四川农业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是目前西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及南方地区新一轮玉米品种更替的标杆性品种。2021年通过了普通玉米西南中低海拔组和青储玉... 川单99是四川农业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是目前西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及南方地区新一轮玉米品种更替的标杆性品种。2021年通过了普通玉米西南中低海拔组和青储玉米西南组国家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了青储玉米黄淮海夏播组国家品种初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 广西农业科学院 品种更替 玉米品种 四川农业大学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普通玉米
下载PDF
陇东旱地梯田粮饲兼用型玉米品比试验报告
10
作者 田斌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既可产粮,又可产草的玉米品种,要求成熟时茎叶保绿度好,生物产量高,粮食产量也相对较高,适宜青贮。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牛农户的增多,为保证饲料来源的供给,达到以农养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对养殖业的发展有... 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既可产粮,又可产草的玉米品种,要求成熟时茎叶保绿度好,生物产量高,粮食产量也相对较高,适宜青贮。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牛农户的增多,为保证饲料来源的供给,达到以农养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对养殖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筛选出适合陇东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开展8个粮饲兼用型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先玉335为对照。经过试验得出:参试的8个玉米品种中,沈单16、东单60和玉源7879三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不管从粮食产量方面还是生物产量都高于对照先玉335,可以在陇东地区相同的旱地梯田大面积推广种植,金穗1号综合性状较好,生物量低于对照,需进一步试验,富农998、陇单339和酒试20三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合以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 玉米 品种 比较 陇东
下载PDF
稻麦油兼用高速气送集排器螺旋斜置式搅种装置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冉 廖庆喜 +3 位作者 廖宜涛 王磊 邓承诺 霍佳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针对稻麦油兼用气送式集排器高速作业时搅种装置易伤种、影响排种稳定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螺旋斜置式柔性搅种装置。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确定了搅种装置影响种子破损的主要因素为搅种棒材质、顶端结构及搅种转速。通过EDEM仿真... 针对稻麦油兼用气送式集排器高速作业时搅种装置易伤种、影响排种稳定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螺旋斜置式柔性搅种装置。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确定了搅种装置影响种子破损的主要因素为搅种棒材质、顶端结构及搅种转速。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梯形和圆弧形搅种棒与种群接触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明确了搅种棒安装方式对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弧形搅种棒与种群接触的切向力和法向力均小于梯形搅种棒,搅种棒倾斜角度为45°时供种稳定性较优。开展台架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性能较优的搅种转速比范围,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种子在搅种转速比范围1.0~2.0内性能较优,油菜种子在搅种转速比范围0.5~1.5内性能较优。开展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构建了稻麦油种子破损率、供种速率及其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回归模型,明确了作业速度在10~14 km/h范围内搅种转速的较优匹配关系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12 km/h,在较优参数组合下,稻麦油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92%、1.27%和1.14%,1 m^(2)内成苗总株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5.47%、12.98%和17.93%,符合稻麦油兼用高速作业标准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稻麦油兼用型排种器实现高速低损播种作业的参数设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试验 稻麦油兼用 高速气送式集排器 搅种装置 螺旋斜置
下载PDF
玉米大豆兼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设计与充种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定林 刘涛 +3 位作者 夏守浩 陈永新 王韦韦 李兆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9,共17页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吸运过程力学模型。应用EDEM离散元仿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排种盘型式优选试验,结果得出: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具有提高充种室种群定向运移平均速度和增大拖拽充种角的作用,有效抑制了型孔漏充率。以安装优选种盘的玉豆兼用排种器为对象,以机组前进速度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漏充率和充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因素全因子试验设计开展了充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在3.0~4.0 kPa时,玉米和大豆种子漏充率均小于3.6%、充种合格率均不小于96%。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为3.0~4.0 kPa条件下,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的排种器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不大于3.8%、4.2%;当工作负压为3.0 kPa、机组前进速度为7.0 km/h时,自扰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相比无扰动平面排种盘,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下降14.8、12.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兼用 腔盘组合孔 气力盘式排种器 充种性能
下载PDF
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新品种科合401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慧 张睿 +3 位作者 赵海滨 杜若楠 张举梅 高嫱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科合4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以兰箭2号为母本,以俄罗斯引进的Красноуфимская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新品种,于2022年12月通... 科合4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以兰箭2号为母本,以俄罗斯引进的Красноуфимская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新品种,于2022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BV-2022-002。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在黑龙江省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与适应性,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现代绿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品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饲兼用 箭筈豌豆 新品种 科合401
下载PDF
食赏兼用型辣椒新品种黔辣14号的选育
14
作者 严希 赖卫 +3 位作者 刘崇政 何磊 杨红 姜虹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3,F0002,共5页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青熟果浅黄色,老熟果鲜红色,果色变化多样,观赏性强,可作为景观植物用于大田栽培或盆栽,适合贵州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新品种 黔辣14号 三系杂交种 食赏兼用
下载PDF
密度与追肥量对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褚乾梅 谢雄泽 +4 位作者 谢捷 尹羽丰 余小红 王盾 冯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4,共9页
为了探讨密度、追肥量对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以不摘薹不追肥为对照(CK),在旱地开展密度、追肥裂区试验,主区设置4个密度处理[30.0×10^(4)株/hm^(2)(D_(1)处理)、37... 为了探讨密度、追肥量对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以不摘薹不追肥为对照(CK),在旱地开展密度、追肥裂区试验,主区设置4个密度处理[30.0×10^(4)株/hm^(2)(D_(1)处理)、37.5×10^(4)株/hm^(2)(D_(2)处理)、45.0×10^(4)株/hm^(2)(D_(3)处理)、52.5×10^(4)株/hm^(2)(D_(4)处理)],裂区设置3个追肥处理[120 kg/hm^(2)(Z_(1)处理)、60 kg/hm^(2)(Z_(2)处理)、0 kg/hm^(2)(Z_(3)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变化规律和油菜综合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追肥条件下,摘薹后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未摘薹相比无显著差异,油菜籽千粒重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小幅度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密度和追肥均对摘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改变追肥量后,摘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无显著变化,千粒重随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摘薹油菜籽产量随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种植密度后,摘薹油菜每角粒数并无显著变化,单株有效角果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低密度处理的摘薹油菜产量最低。改变种植密度后,油菜籽品质变化未表现出规律性,摘薹后油菜籽中蛋白含量、芥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含油量、油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追肥后油菜籽中的蛋白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含油量降低。与未摘薹单收菜籽收益相比,摘薹后菜薹菜籽2季收益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为37.5×10^(4)~52.5×10^(4)株/hm^(2)、摘薹后追肥量为120 kg/hm^(2)的油菜的综合效益较高,最高收益达到32952.3元/hm^(2),比不摘薹单收菜籽的最低收益高18806.5元/hm^(2)。综上所述,菜油兼用型油菜菜籽产量和品质受密度、追肥共同影响,应适当密植并及时追施尿素来进一步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及油菜籽品质,综合考虑油菜的经济效益与油菜籽的品质,最佳栽培条件为:种植密度52.5×10^(4)株/hm^(2)、摘薹后追肥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兼用型油菜 摘薹 密度 追肥量 产量 品质 综合效益
下载PDF
苗球兼用早熟大白菜品种琴萌黄冠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莹 何大鹏 +4 位作者 任星魁 曹玉平 焦景才 张恩雷 刘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琴萌黄冠为早熟苗球兼用型大白菜优良一代杂种,早熟、无叶毛、口感好、小球型、抗病性强;青岛地区播种后55 d(天)左右成熟,单球质量约1.5 kg,每667 m^(2)产量4000~5000 kg;长江以南地区可作为快菜周年栽培,30 d(天)左右即可收获。
关键词 周年栽培 栽培技术 黄冠 一代杂种 兼用 长江以南地区 大白菜 抗病性
下载PDF
甘蓝型花—油兼用彩花油菜杂交种天彩油1号的选育
17
作者 许新锐 冯林 +5 位作者 蒲晓斌 蒋学飞 刘玉平 袁莹 肖睿 卓世海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将偶然发现的红色花瓣单株经大量有性杂交转育,自主创制出橘红花色材料紫金花;以紫金花为杂交亲本,与现有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大量杂交转育,创制出桃红花色不育系TC943A和深红花色恢复系M1119R,并育成玫瑰红花色的彩花... 将偶然发现的红色花瓣单株经大量有性杂交转育,自主创制出橘红花色材料紫金花;以紫金花为杂交亲本,与现有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大量杂交转育,创制出桃红花色不育系TC943A和深红花色恢复系M1119R,并育成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新品种天彩油1号。该品种花色为极艳丽的玫瑰红花色,产量高、含油量高、抗倒和抗寒性强、抗裂果性强,于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510208,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区、丘陵区、山区及长江流域类似生态区秋播种植。天彩油1号为世界首例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种,其成功选育为油菜产业兴旺、农旅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主要介绍了该品种亲本、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油兼用 彩花 杂交种 天彩油1号 选育
下载PDF
核桃砧木品种与果材兼用林栽培管理技术
18
作者 王锐 李红娟 +3 位作者 原双进 蒋新正 宋晓波 王小纪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宁盛’等4种核桃砧木品种,适用于核桃属的嫩枝扦插繁殖技术,以及核桃果材兼用林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陕西开展核桃果材兼用一体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核桃 砧木品种 果材兼用 栽培
下载PDF
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及其在陕西的发展建议
19
作者 蒋新正 王锐 +4 位作者 李红娟 宋晓波 原双进 王小纪 雷玲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果材兼用林是近年来核桃产业发展中一种新的栽培模式,最初源于美国加州黑核桃的栽培,其在获得果实收益的同时还可生产高品质木材,实现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性。开展核桃果材兼用一体化经营,关键在于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 果材兼用林是近年来核桃产业发展中一种新的栽培模式,最初源于美国加州黑核桃的栽培,其在获得果实收益的同时还可生产高品质木材,实现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性。开展核桃果材兼用一体化经营,关键在于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核桃砧木品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陕西发展核桃果材兼用林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果材兼用 栽培模式 建议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赏食兼用LA百合品种评价
20
作者 易博 徐蕴晨 +4 位作者 吴昀 余小华 袁粲 吕群丹 夏宜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639-1645,共7页
百合属(Lillium spp.)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兼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但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大多聚焦于观赏百合,而食用百合品种长期较单一,对于百合的多功能性研究也较缺失。该研究以10个LA百合品种为材料,进行观赏性状(花期、花色、株高... 百合属(Lillium spp.)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兼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但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大多聚焦于观赏百合,而食用百合品种长期较单一,对于百合的多功能性研究也较缺失。该研究以10个LA百合品种为材料,进行观赏性状(花期、花色、株高、花苞数)和产量性状(母鳞茎鲜重增量、母鳞茎直径增量、小鳞茎数量、小鳞茎鲜重),以及抗病性的综合评价研究,为开发赏食兼用型多功能百合提供理论基础。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帝王黄、红妆和蜜苏卡综合得分位列前三;聚类分析将10个LA百合品种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主成分分析的可信度。进一步选择综合评价最高的百合品种帝王黄鳞茎,测定其矿质养分、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与江浙地区主产食用百合卷丹相比,总体营养价值相仿。因此,帝王黄等LA百合品种具有赏食兼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评价体系 赏食兼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