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久考不衰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再探究
1
作者 李晓峰 《高中数理化》 2024年第14期56-58,共3页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与重点,它将宏观物质的组成与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数量关系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在化学反应的平衡思想及变化思想中.它不仅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而且能体现物质结构中的组成数量关系;不仅...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与重点,它将宏观物质的组成与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数量关系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在化学反应的平衡思想及变化思想中.它不仅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而且能体现物质结构中的组成数量关系;不仅能体现化学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离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伏加德罗常数 平衡思想 氧化还原 化学反应 热点与重点 微观粒子 元素及其化合物 再探究
下载PDF
关于Milosevic不等式的再探究
2
作者 谢国彪 杨光明 《中学数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24-26,共3页
1.引言设a,b,c,R,r,s,△ABC分别为△ABC的三边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半周长与面积,Σ表示循环求和.文[1]介绍了由D.M.Milosevic提出的如下不等式。
关键词 外接圆半径 三边 内切圆半径 再探究 不等式 ABC
下载PDF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22题中函数模型再探究
3
作者 童继稀 周威 《中学数学研究》 2024年第8期49-50,共2页
一、问题呈现例1(2021年新全国Ⅰ卷第22题节选)已知函数f(x)=x(1-lnx).设a,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blna-alnb=a-b,证明:2<1/a+1/b<e.本题可将等式blna-alnb=a-b,变形为1/a(1-ln1/a)=1/b(1-ln1/b).令x1=1/a,x2=1/b,则x1.
关键词 函数模型 已知函数 高考 全国Ⅰ卷 再探究
下载PDF
经验为基 融合为线——幼儿园积木游戏再探究
4
作者 李晓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5期42-43,共2页
积木游戏是指幼儿根据特定的计划和目标,使用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积木、应用不同的建构技术来处理积木材料,创造性地完成反映真实或虚拟的建构活动。积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领域中一种应用普遍的教育工具,为幼儿体验和学习基本数学概念(如形... 积木游戏是指幼儿根据特定的计划和目标,使用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积木、应用不同的建构技术来处理积木材料,创造性地完成反映真实或虚拟的建构活动。积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领域中一种应用普遍的教育工具,为幼儿体验和学习基本数学概念(如形状、高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另外,幼儿在积木游戏中也能学习到沟通和咨询等交往技能,并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交往技能 建构活动 数学概念 幼儿园 积木 再探究 幼儿体验
下载PDF
高考中三角函数参数ω再探究
5
作者 库热西·艾力尤夫 《高中数理化》 2024年第17期49-50,共2页
三角函数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特别是对ω的考查频繁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关于ω的常见考点,本文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对几类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三角函数 高考真题 高考试卷 再探究 常见考点
下载PDF
两道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的再探究
6
作者 朱宝义 《中学数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1-32,共2页
问题1设a,b,c是△ABC的三边长,若a^(2)+b^(2)+2c 2=8,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这是一道已知条件三边平方的线性等式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下面给出另解并对问题作一般性推广与读者交流分享.由条件等式平方和联想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 问题1设a,b,c是△ABC的三边长,若a^(2)+b^(2)+2c 2=8,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这是一道已知条件三边平方的线性等式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下面给出另解并对问题作一般性推广与读者交流分享.由条件等式平方和联想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注意到a^(2)和b^(2)系数为1,结合a^(2)+b^(2)=8-2c 2消元,然后结合均值不等式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面积 三边 均值不等式 秦九韶 已知条件 读者交流 条件等式 再探究
下载PDF
几个三角形不等式的再探究
7
作者 刘先明 《中学数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设△ABC的三边长、三边对应的高、对应的旁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半周长分别为a,b,c,h_(a),h_(b),h_(c),r_(a),r_(b),r_(c),R,r,s,用Σ、Π表示循环求和、循环求积.
关键词 三边 外接圆半径 三角形不等式 旁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再探究
下载PDF
对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再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司宇 《体育教学》 2013年第10期58-58,共1页
本刊2013年第2期刊登的题目为《对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迷失的思考》的文章,笔者认真拜读后,引发了共鸣和深度思考,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再探究。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实际,尝试在体育实践课中挤出2~3分钟时间,渗透体育理论内容。采取学生全... 本刊2013年第2期刊登的题目为《对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迷失的思考》的文章,笔者认真拜读后,引发了共鸣和深度思考,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再探究。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实际,尝试在体育实践课中挤出2~3分钟时间,渗透体育理论内容。采取学生全员参与,选择贴近实际的内容和多种讲授形式以及建立考评机制等措施,激发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探究体育理论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体育理论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好解决了中学重体育实践课,轻基础理论课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理论 教学 再探究
下载PDF
对音乐起源问题的再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姬文革 《黄河之声》 2009年第20期40-42,共3页
对音乐起源的问题探索和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觉得有必要对音乐起源这个问题进行再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古今中外五种有代表性的音乐起源学说进行辨证地、全面地分析,我们... 对音乐起源的问题探索和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觉得有必要对音乐起源这个问题进行再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古今中外五种有代表性的音乐起源学说进行辨证地、全面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各种音乐起源学说所涉及的行为活动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是带有片面性的和局限性的观点。而音乐作为人类一种混生性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而绝不是单纯的起源于实践活动的某一方面,它起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因此,我认为:音乐起源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起源 再探究 实践
下载PDF
椭圆中一类张角最大值的再探究
10
作者 邹峰 《福建中学数学》 2021年第10期3-4,共2页
文[1]证明了下列椭圆张角的一个定理:定理椭圆上短轴的端点与长轴两端点所成角是椭圆上所有点与长轴两端点所成的角中的最大角.探究1若将上述定理中的“长轴两端点”改为“长轴上关于椭圆的中心对称的两点”,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即命题... 文[1]证明了下列椭圆张角的一个定理:定理椭圆上短轴的端点与长轴两端点所成角是椭圆上所有点与长轴两端点所成的角中的最大角.探究1若将上述定理中的“长轴两端点”改为“长轴上关于椭圆的中心对称的两点”,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即命题“椭圆上短轴端点与长轴上关于椭圆的中心对称的两点所成角是椭圆上所有点与长轴上关于中心对称的两点所成角中的最大角”是否是真命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对称 真命题 椭圆 再探究 长轴 短轴 定理 最大值
下载PDF
基于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的再探究
11
作者 邓通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10期28-28,共1页
模块教学模式取代学科式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是以能力为核心。高职数学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正在加快这一模式的应用,但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再探究。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模块教学 再探究
下载PDF
一次分组实验生成的问题再探究
12
作者 张伟 《物理通报》 2011年第9期59-60,共2页
在分组实验中,可能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视生成问题的情况,给学生一个尽可能满意的答复,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分组实验 生成问题 再探究
下载PDF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优化与再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晓静 《中学生物学》 2020年第8期36-37,共2页
探讨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典的实验内容,分别探讨了酵母菌呼吸装置的设计和实验方法。针对不同的课堂设计对本节内容自变量、因变量的探讨,以及再探究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更深层的物质变化无能量转换,可以为后续的... 探讨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典的实验内容,分别探讨了酵母菌呼吸装置的设计和实验方法。针对不同的课堂设计对本节内容自变量、因变量的探讨,以及再探究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更深层的物质变化无能量转换,可以为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实验装置 自变量实验 再探究
下载PDF
关于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再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标 《化学教与学》 2013年第10期76-78,共3页
在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铜片先变黑然后溶液黑浑的现象,而出现的浅蓝绿色溶液的时间又非常短暂。这不仅影响了对蓝色溶液的观察,而且干扰了学生对书本中该反应原理的理解。文章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在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铜片先变黑然后溶液黑浑的现象,而出现的浅蓝绿色溶液的时间又非常短暂。这不仅影响了对蓝色溶液的观察,而且干扰了学生对书本中该反应原理的理解。文章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铜片表面一开始的黑色物质以及后来溶液中的黑浑物质到底是什么?能不能避免?2.能不能让学生在加热过程中始终都能看到明显的蓝色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硫酸 再探究 黑浑 蓝绿色 硫化铜 硫化亚铜
下载PDF
对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20题的再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龙宇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20年第2期4-6,共3页
1原题再现及探究的缘起题目(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20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对称轴上一点A(a;0)(a>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自M;N向直线l:x=−a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
关键词 抛物线 对称轴 再探究 理科 直线 湖北
下载PDF
利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意外现象的再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文娟 《化学教与学》 2015年第12期24-25,共2页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验能力是新课程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探讨利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意外现象的再探究,将化学实验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 意外现象 再探究
下载PDF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再探究
17
作者 郑龙森 李秀华 胡志刚 《中学化学》 2021年第9期29-30,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4页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火柴燃尽的时间不好控制;2.铁丝容易烧断(燃烧时间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3.学生缠绕铁丝的方法不对。基于上述原因,实验成功率低。一、影响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4页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火柴燃尽的时间不好控制;2.铁丝容易烧断(燃烧时间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3.学生缠绕铁丝的方法不对。基于上述原因,实验成功率低。一、影响实验的因素和探究从实验步骤不难看出,本实验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类:1.引燃物的选择;2.氧气的纯度;3.铁丝的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成功率 燃烧实验 燃烧时间 九年级化学 实验步骤 铁丝 人教版 再探究
下载PDF
分解与重组,深入再探究——从一道习题谈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强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0年第11期36-37,共2页
一、问题呈现在∠ABC中,D是∠ABC平分线上一点,E、F分别在AB、BC上,且DE=DF.试判断∠BED与∠BFD的关系并证明.二、参考解法∠BED=∠BFD或∠BED+∠BFD=180°.证明:过点D作DM⊥AB,DN⊥BC,垂足分别为点M、N.情形1:当DE、DF分别在DM、D... 一、问题呈现在∠ABC中,D是∠ABC平分线上一点,E、F分别在AB、BC上,且DE=DF.试判断∠BED与∠BFD的关系并证明.二、参考解法∠BED=∠BFD或∠BED+∠BFD=180°.证明:过点D作DM⊥AB,DN⊥BC,垂足分别为点M、N.情形1:当DE、DF分别在DM、DN的左侧时,如图1.由BD是∠ABC的平分线,DM⊥AB,DN⊥BC,得DM=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分线 BFD 再探究 DE ABC DM DF
下载PDF
对“一道高考圆锥曲线题中的定点问题”再探究
19
作者 徐茂林 房元霞 《中学数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7-38,共2页
一、原题呈现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四点P_(1)(1,1),P_(2)(0,1),P_(3)(-1,√3/2),P_(4)(1,√3/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1)求C的方程ꎻ(2)设直线l不经过P_(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_(2)A与直线P_(2)B的... 一、原题呈现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四点P_(1)(1,1),P_(2)(0,1),P_(3)(-1,√3/2),P_(4)(1,√3/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1)求C的方程ꎻ(2)设直线l不经过P_(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_(2)A与直线P_(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再探究 定点问题 椭圆 直线 过定点
下载PDF
一道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预赛题的再探究
20
作者 王和武 《中学数学研究》 2020年第8期64-65,共2页
文[1]中对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重庆赛区预赛试卷第9题进行推广探究,得到了两个精准、有趣的结论,本文再从另一角度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题目设椭圆C的左、右顶点为A(-a,0),B(a,0),过右焦点F(1,0)作非水平直线l与椭圆C交于P,Q两点... 文[1]中对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重庆赛区预赛试卷第9题进行推广探究,得到了两个精准、有趣的结论,本文再从另一角度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题目设椭圆C的左、右顶点为A(-a,0),B(a,0),过右焦点F(1,0)作非水平直线l与椭圆C交于P,Q两点,记直线AP,BQ的斜率分别为k1,k2,试证:k1/k2为定值,并求出此定值(用a的函数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直线 预赛题 再探究 推广探究 椭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