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军 庄春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80,共22页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共同富裕
2
作者 任晓聪 程思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8-83,共6页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治理单元,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治理单元,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农民共同富裕进程,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中西部地区省份和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其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效果强于东部地区省份和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较好的省份。(3)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本地农民共同富裕有促进作用,还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技术进步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产业结构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
4
作者 武海东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13一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共同富裕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作用机制和异... 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13一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共同富裕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2)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与建设水平异质性,在中西部省份与乡村建设水平较低的省份,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致富效应、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技术进步
下载PDF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5
作者 张洪宇 赵炳坤 +3 位作者 聂波 陈家欢 程振博 孙海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140,共9页
为探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对其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做出理论分析并设置三个假设,然后基于2009-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9-2021年我国... 为探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对其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做出理论分析并设置三个假设,然后基于2009-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9-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从0.443(10^(4)t/10^(8)元)持续下降到0.234(10^(4)t/10^(8)元),下降了47.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系数为-0.152,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每提高1%将使农业碳排放强度减少0.152%。研究表明:第一,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农业技术进步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从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第三,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产值水平从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本文验证农业技术进步能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完善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体系,促进绿色农业技术进步,同时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提供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和提高农业产值两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排放 中介效应模型 碳达峰
下载PDF
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基于农业技术进步视角
6
作者 黄恒君 王醒龙 《统计学报》 2024年第3期24-35,共12页
理清农业技术进步与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系统GMM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 理清农业技术进步与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系统GMM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0年,中国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为0.9661,总体呈现部分回弹效应;当年处于部分回弹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转为回火效应;处于过度储存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呈现弱回弹效应或回火效应;不同区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呈现下降、差异缩小的态势;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和促进种植结构“经济化”,引致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能源回弹效应 农业能源效率 种植规模 种植结构
下载PDF
襄城县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效应研究
7
作者 王梓丞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9期181-183,共3页
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农民增收效应。得出结论:农业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加上,同时,... 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农民增收效应。得出结论:农业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加上,同时,农业技术进步对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要大于工资性收入,这也反映了农业技术进步主要通过直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来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增收效应方面的直接与间接作用,通过持续加大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以及大力提升农业技术创新人员及农民的素质,发挥农业技术进步的农民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襄城县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云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被引量:13
8
作者 石荣丽 黄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9,共4页
农业发展及其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进步。本文采用了增长速度方程、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总因子生产率指数等三种方法测算了云南省大农业“九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
关键词 云南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增长速度方程 综合要素生产率 总因子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甘锐桓 邓国仙 +2 位作者 李双 许忠裕 黎丽菊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2期157-159,共3页
依靠技术进步来提升效率和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逻辑、农业技术进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主要方面等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农业技... 依靠技术进步来提升效率和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逻辑、农业技术进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主要方面等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提升资源配置影响农民收入的内在机理,提出应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实现通过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测算及分解
10
作者 武雅兴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4期3-8,共6页
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狭义农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并根据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和物质增强型技术进步3个部分,同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探讨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农业... 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狭义农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并根据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和物质增强型技术进步3个部分,同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探讨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平均农业技术进步率为1.54%,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中性技术进步逐年递增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也在平稳增长,物质增强型技术进步呈现微弱的递减趋势,但是整体保持在较稳定的区间内;2011—2020年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16.07%上升至2020年46.96%,年均增速保持在3.4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率虽然在稳步提升,但是其构成比例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当根据其构成适时调整资源配置,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贡献率 技术进步率分解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激宇 张绮贤 丁童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3-98,共6页
基于2001~2016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选取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四个指标,测算安徽省及皖北、皖中、皖南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发现,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于全... 基于2001~2016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选取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四个指标,测算安徽省及皖北、皖中、皖南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发现,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于全国水平,皖北、皖中、皖南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培育农村技术市场,增强农民与技术服务机构连接;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三方面建议,以加快实现安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C-D生产函数 索洛增长模型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被引量:78
12
作者 魏金义 祁春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云南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敏 方子节 +1 位作者 姜明伦 杨晶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4-297,共4页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及其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运用C-D生产函数就云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情况作了简要分析。选取农业总产值、劳动力投入、化肥施用量作为...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及其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运用C-D生产函数就云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情况作了简要分析。选取农业总产值、劳动力投入、化肥施用量作为变量,找出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从政策环境、资金投入、教育投入等方面对云南省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投入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共8页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新型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7,共13页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且影响力呈递增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省份,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明显;当农民工资性收入严重低于经营性收入时,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并不能转化为供给剩余,此时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增收,随着这一比重逐渐变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由负转正且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效应越大。稳健性检验保证结论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收入结构 异质性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勇斌 刘汉成 凌远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作用的因素表现为 ,农用物质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劳动力投入作用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耕地面积投入起的作用不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发展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农业技术进步 地区差异 贡献率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差分GMM
下载PDF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基于拉—费模型的理论机制与西部地区八个样本村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开军 贺彩银 张永丽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8,94,共9页
借助于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扩展,本文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和长短期影响。本文认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通过资金、劳动间的替代效应,引起渐进累积的资本偏向型技术创新,在短期增加农业产出,在长期形成农... 借助于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扩展,本文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和长短期影响。本文认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通过资金、劳动间的替代效应,引起渐进累积的资本偏向型技术创新,在短期增加农业产出,在长期形成农业生产的资本深化过程。运用西部地区八个样本村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资本偏向型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进步 随机前沿生 产函数
下载PDF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解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会奇 王克稳 李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7,共13页
中国农业增长除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技术进步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扩展的CD函数,采用全国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广义技术进步中分解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结构效应和农业总投资的外部... 中国农业增长除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技术进步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扩展的CD函数,采用全国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广义技术进步中分解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结构效应和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影响,进而更为精确地测算了1995-2008年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明显,农业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呈现分阶段的特征,而且近年间降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索罗残值法 技术进步分解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47%。比较不同机制的收入效应,说明运用农业技术进步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收入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